摘 要: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各門課程都融合了思政教育,在強化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于是課程思政應運而生。如何將思政教育有機貫穿于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是本文探討的重點。本文首先總結了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現狀,之后探討了思政教育在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策略,最后提出了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本文的研究結論可以為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大思政教育;課程思政;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作者簡介:卿倩(1986-),女,四川隆昌人,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美文學、影視文學。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在強化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同時,在各門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學英語課程擔負著思政教育的使命,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更要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理想信念,使之為中國夢的實現而作出新的貢獻。藝術類大學英語課程尤其需要開展課程思政,因為學生的藝術創作體現出學生的藝術理想、藝術天賦、藝術專業素養,他們需要創作出能讓人觸動,使人產生共情的作品。藝術類高校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四個自信”?!八膫€自信”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堅定“四個自信”要通過教材、課堂、實踐等環節來落實,因此加強高校課程思政刻不容緩。英語課程本身具備的語言特點、跨文化交際特色、培養國際化人才功能,使得學生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而表現出對本國文化及制度的不自信。因此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要大力實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將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身邊故事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
一、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現狀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在藝術類高校,思政教育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文化素養及創新精神。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中,思政教育內容的外延豐富,形式多樣,通常涵蓋社會倫理、人文價值觀、國家政策等方面的知識,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目前,大部分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現狀如下。
(一)課程思政意識強烈,但思政教育方法僵硬
全國各高校都在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個學科教學中。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校的公共必修課,應憑借通識教育和人文學科的特點,結合藝術類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將思政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中。大學英語課程的課時有限,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度不高,導致教師主要采取閱讀和口語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痕跡過重,方式僵硬,活動單一,缺乏隱性教育,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不濃,課堂參與度不高。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內容單一
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主要是教師在對教材的拓展講解中生搬硬套地插入顯性的思政內容,只能根據教材話題進行相關層面的思政教育,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另外,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評價機制不完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主要由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組成,然而這兩種評價都是對學生的語言層面及語言技能的檢測,很少有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評價,也就難以以目的為導向有效完整地實施課程思政。
(三)藝術類高校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不夠重視
大部分高校主要依托教師來實施課程思政,但不注重打造課程思政師資隊伍。教師的教學風格及教學水平不一,思政教育效果也參差不齊,大部分教師的思政教育停留在表面,未能與英語學科和學生的專業知識相結合,缺乏深度。
二、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基于上述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現狀,要在藝術類高校深入、系統、可持續地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既需要高校相關管理部門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重視與監督審查,也需要每一位一線教師的教育理念的更新,課堂活動設計、教學內容以及評價方式的科學調整。首先,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料方面,教師要對教材相關主題進行拓展,包括中國傳統文化、中外文化對比,還需要開發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校本教材,加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一)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
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方面,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英語技能,以便他們能夠理解和表達藝術創作中的思想和情感,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包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觀點,以及在跨文化環境下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鼓勵他們探索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段,尤其在當下人工智能進軍藝術領域情況下,更需要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水平和創新能力,回歸藝術本質,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呈現自己對生活的態度?;谶@樣復合型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需要通識教育的語言和技能課程,還需增設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藝術類英語課程,包括著名藝術作品賞析、藝術理論學習、中外影視作品分析與研究等。同時,開展藝術實踐教學,包括涉及劇本開發、寫生、拍攝等實踐活動的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英語語言和文化教育,為他們的藝術創作和表現提供必要的語言和文化支持,把他們培養成為具備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的藝術人才。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師要不斷豐富拓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資源庫,突出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和理解中外文藝作品。同時加強思政教育的實踐性,要將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思政理論在藝術創作中的實際應用,增強學生的藝術創作實踐能力。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特征和現代文明的發展,同時關注當今世界各種社會、文化和政治問題,幫助學生增強全球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藝術力量。
(三)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教育還需要教學模式的創新。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各類在線課程資源十分豐富,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課前學習任務,應該與思政教育主題相關。通過完成這些任務,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課程內容和目標,并提前準備好問題與觀點,以便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堂互動。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課堂變成互動、討論和實踐的場所。教師可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問題解答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教育內容。為了確保學生在翻轉課堂中獲得足夠的反饋和評估,教師可以為每個任務和活動提供評估標準,并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同時設計相關的作業或測試,評估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及時給予反饋。
(四)評價機制的創新
在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中,增加評估思政教育的項目,確定評估指標,應該涵蓋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態度和行為等方面。根據確定的評估指標,設計適合的評估工具,可以采用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學習痕跡等方式收集數據。形成性評估中,主要根據雨課堂線上教學平臺收集學生觀看微課、完成作業及課堂參與度等方面的數據。終結性評估中,增加學生思政教育方面輸出檢測,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相關主題的藝術展示,形式有PPT、繪畫、寫作、表演短劇等。教師對評估結果及時分析,了解學生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方面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進。
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首先,在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課時有限,在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需要擴充思政教育內容,使課時更緊張。藝術類高校的課余活動豐富,包括專業實踐活動、專業賽事、社團活動等,這會讓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時間有限,翻轉課堂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會遇到較大阻力。藝術類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弱,加之興趣和動力不足,使得學生對完成課前學習任務有敷衍應付的態度。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從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的嚴謹化、數據化、科學化入手,以目標為導向來評估學生,讓學生在教學開始前就明白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同時,增強師生互動,增進師生感情,讓學生了解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其次,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一個長期并不斷更新的過程,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一線教師的工作壓力。要解決此問題,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可采取分工與合作的方式完善思政教育體系。分別成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料庫建設組、課件制作組、微課制作組、評估方案制作組等,分解系統化工作,讓人人懂思政、人人教思政、人人評思政。
最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進度緩慢,成效較低。加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思政素養和專業能力,從而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包括文化素養、思想政治素養、教學技能等。教師還要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拉近師生距離的同時,加強大學英語課程與學生所學專業的有機結合,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復合型藝術人才。教師需要進一步推動教育創新,利用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中的成就,讓學生學會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服務,以創新精神及工匠精神打磨自己的藝術作品,尋找自我理解世界的完美表達。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短板在于思政教育方法、思政教育內容及思政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當下人工智能進軍藝術領域的背景下,要讓藝術類高校學生的藝術作品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需要在大學英語課程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讓教育與藝術回歸本質,培養學生的思政素養、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校級重點課題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藝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2JG30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陳華棟等.課程思政:從理念到實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
[3]和偉.“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路徑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9(6):96-100.
[4]黃孜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初探[J].海外英語,2020(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