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七平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和工業革命的不斷深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制造業企業之間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制造業企業要想提升市場競爭力,除了不斷更新產品、加大研發投入外,加強成本管控也是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然而現階段,大多數制造業企業的成本管控落實不到位,只是做一些隨手關燈、節約紙張等表面文章。文章分析研究了制造業企業成本管控中存在的成本意識不到位、成本制度不適應、部門協同控制薄弱等問題,并提出增強成本意識、完善成本制度、加強部門協同等解決策略,以促進企業實現預期的經營目標。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成本管控;突破點;提升維度
中圖分類號:F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24-0016-03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逐漸成為制造業大國,制造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經濟地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通過成本管控提高制造業企業利潤成為制造業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階段,由于制造業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很多企業高層管理者尤為重視企業內部的成本管控工作,因為企業成本管控工作實施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有的企業還專門設立了成本管控運營部。然而,目前制造業企業的成本管控現狀不容樂觀,存在成本管控意識弱、成本管控方式方法不夠創新等問題,阻礙了企業成本管控工作的實施成效。
制造業企業成本管控是指企業通過事先設立成本目標,然后在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對成本進行預測、計劃、核算、控制及分析,從而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過程。成本管控存在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包括產品的設計研發過程、采購過程、原料運輸過程中的成本支出,生產過程中原輔材料、能源消耗、工裝工具等成本支出,營銷部門的人員薪酬支出及售后服務成本等。其中,研究研發成本、采購成本對于產品的成本管控水平影響重大。
成本管控應分為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
事前工作主要是設立成本目標、做好成本預測和計劃、設定定額和標準等。
事中工作主要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設定的成本控制方法及成本指標進行跟蹤控制等工作。
事后工作主要是分析經營產生的各項數據,找出差異,為后續成本管控提供支撐。
從成本管控的過程來看,成本管控應貫穿于產品全生命周期。從成本管控的活動范圍來看,應是從內部到外部,內部活動主要是指企業內部的各項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外部活動主要是指供應商和客戶的活動。總之,制造業企業的成本管控應是系統性的、全局性的。
(一)成本管控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重要保證
制造業企業為實現戰略目標,必須加強成本管控,謀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制造業企業應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實施成本管控,促進企業戰略發展及經營目標的實現。
(二)成本管控是企業轉型升級與持續發展的動力
制造業企業加強成本管控,有助于企業轉型升級,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節約現金流,擴大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及發展潛力,有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成本管控是實現價值鏈管理的有效途徑
制造業企業的成本管控是全過程管控,必須融入企業內外部價值鏈,貫穿于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提高企業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決策水平,以此為基礎開展價值鏈管理,去偽存真,剝離無效的、無增值的作業,發揮價值鏈管理的真正作用。
(一)思想認識不足,缺乏戰略性
成本管控要求企業全員參與,因此,企業高層管理者對成本管控要有戰略意識,不能一味地追求利潤率,特別是不能以簡單的降本增效的方式創造利潤,例如,企業通過兩套賬的違法行為,降低稅金成本;通過不斷提高客戶傭金,吸收更多訂單;通過使用寒暑假學生工,降低人工成本。這些行為會導致企業形成惡性依賴,不利于企業正常經營及長遠發展。對于普通員工而言,要摒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行事風格,雖然不需要時刻站在戰略高度,但是也要樹立成本意識。
(二)成本制度不具有針對性
成本制度不具有針對性是指沒有制定符合制造業企業實際的成本管理制度,特別是中小制造業企業沒有從企業的競爭戰略、經營模式與組織機構等實際出發,制定符合其需要的成本核算及分析方法,多采用拿來主義。例如,各車間和相關部門在自行分配成本或費用時使用的分配標準(如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約當產量分配系數等)和分配公式都是根據歷史經驗制定的,沒有經過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審核,也沒有隨著生產力的增長和業務的擴展做相應的調整或更新。這表面上看是成本分攤標準的問題,其實背后反映的是很多企業不重視成本核算,只是把成本核算當作“流程操作”,未思考固有的核算模式存在的問題,更沒有設計與當下業務相符合的核算方法。例如,某企業的會計,即使企業產品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仍繼續利用已沿用幾年的Excel表格進行成本核算(供應鏈數據在ERP系統中運行,成本核算所需數據從ERP系統中導出,在Excel表中進行二次加工),導致最終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異。
(三)跨部門協作不到位,執行力度弱
成本管控雖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它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包括從設計研發到銷售的全生命周期。如果將成本管控工作全權交由財務部門負責,則其他各個業務部門就不會主動、積極地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導致成本管控工作效率和質量較低。
因此,即使由財務部門負責制定銷售的定價制度、合同的評審、銷售業務發生前的利潤測算等工作,需要企業其他部門積極參與,加強合作和交流,提高成本管控的質量和效率。
(一)增強全員成本管控意識
首先,制造業企業管理者要想加強成本管控意識,可從成本意識、財務參與業務、成本信息化、介入業務活動、成本責任等方面入手,摒棄過去依靠財務部門管控全局成本及只對銷售和生產進行成本管控的單一維度,管理者要從全部門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高維度控制成本,實現制造業企業價值最大化[1]。
其次,制造業企業員工要增強成本管控意識,積極參與成本管控工作,使企業內形成“人人談成本、人人管成本”的氛圍,提高企業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最后,需要建立激勵機制和考核體系。運用績效考核工具,跟蹤考核各個部門的成本控制點,落實成本責任,確保成本管控成效。
(二)完善成本管控制度
首先,成本管控制度的完善要以企業發展戰略、成本戰略為基礎,確保成本管控制度優化的方向性和針對性。在實施成本管控制度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少各個生產環節的成本費用,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強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行業選擇、產品選擇、區域選擇等方面發生的成本費用[2]。
其次,規范成本數據的收集、整理。要規范成本數據的來源、收集及整理,制定成本管理規范、成本業務規范、ERP系統規范。同時,制造業企業在核算數據時不能只是核算數據,要有全局意識,要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業務管控,考慮產品生命周期以及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的成本轉接等。
最后,從成本價值鏈和成本動因的角度完善成本管控制度,達成成本細節管控。很多企業認為只要建立符合實際的成本分析模型,然后在這個模型的基礎上進行多層次、多指標的成本分析,就能實現成本管控創新,但這往往會陷入不停地分析數字的陷阱中。因此,只有基于對成本價值鏈和成本動因的分析完善成本管控制度,才能管控成本細節,將細節落地[3]。
制造業企業應站在企業價值鏈的角度,基于成本價值鏈進行成本分析,從業務出發,基于控制成本和支持業務的視角,完善成本價值鏈。
第一,在事前控制方面,應從產品是否有目標成本或標準成本、研發設計和采購部門是否對產品所需材料進行功能和價格的識別、目標成本是否合理、標準定額是否準確等方面提前介入業務。
第二,在事中控制方面,應從產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其成本的產生是否處于監控狀態,過程中的相關數據能否及時反饋到各個需求部門,控制的方式方法是否完整和有效,企業是否已建立了成本的控制體系,在監控中發現成本情況與標準、定額或計劃有差異時,能否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等方面進行實時跟蹤管控。
第三,在事后控制方面,應檢查成本運營管控部門是否及時根據事前的設定分析偏差的原因,需要從戰略、組織結構、業務模式、核心競爭力等價值鏈和成本動因等方面判斷、評價其準確性、及時性與合理性,提出改進意見,同時要分析成本考核,給予有效的獎懲。
(三)加強跨部門的協同
協同力其實就是溝通力、執行力。再好的想法、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執行,都是空談。制造業企業要想在成本管控方面實現突破,必須加強部門間的協同,可從企業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進行。
從內部來看,加強部門間的協同,要提前規劃和計劃,要從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轉向事前預測和計劃。特別是對傳遞到財務部門的數據,如果財務部門沒有提前規劃和控制,沒有梳理出關鍵節點及控制表單,沒有協調各部門依據責權利原則建立管理體系,就可能導致各部門不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使成本管控工作得不到有效開展,成本管控成效不及預期。因此,制造業企業要提前梳理規劃各部門的成本控制點,做好事前的預測和計劃。
從外部來看,任何一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都依賴于其他企業,進而形成產業群。因此,制造業企業可從供應商和客戶兩個方面入手。從供應商方面來說,要加強信息溝通,建立信任機制,做好采購報價的審核,完善財務激勵。特別是對于產品價值大部分來源于原材料及部件的制造業企業來說,應促使供應商建立VMI庫,最終達到采購和庫存成本的真正管控。
從客戶方面來說,要秉持服務客戶的理念,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企業是“創造客戶”而不是“創造利潤”。如果制造業企業為了利潤,一味地降本,會對降本增效形成惡性依賴,最終只能走進死胡同。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的生存壓力日益增加,成本管控的作用日益凸顯,成本管控水平的提高對于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為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制造業企業要不斷加強成本管理。
在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特別是國內制造業企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很多制造業企業在成本管控過程中都存在管控意識不強、管控制度不科學、管控不到位等問題,不利于制造業企業的進步與發展。
為此,制造業企業應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成本管控,建立健全符合實際的高效成本管控制度,完善各項成本責任考核機制,提高員工自主參與成本管控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成本管控能力,使企業具備長久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1]李岱燕.企業成本管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2(02):96-98.
[2]劉傳軍.制造業企業成本管控研究[J].財富生活,2022(12):49-51.
[3]周一虹,李憲琛.成本分析與控制:基于經營戰略的成本管理實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