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的貫徹和落實為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提供了變革的動力和契機。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致力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探究更加符合學生特點的英語教學模式,切實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和知識學習的連貫性,教師可以在大單元教學理念的指引之下構建整體性的初中英語課堂。本文將基于“雙減”政策,首先對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積極意義進行簡要分析,然后再從突出課堂問題導向,圍繞主題深入思考、構建單元思維導圖,理清單元知識脈絡、結合單元主題內容,創設英語對話情境、根據單元主題元素,開展拓展閱讀活動、結合單元任務目標,進行多元課堂評價這五個方面對單元整體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雙減”政策;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史彩霞,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中學。
實施“雙減”政策的初衷在于減輕學生的課下作業負擔,給予學生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然而教師只有切實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才能達到提質減負的目的。因此在“雙減”政策的貫徹和落實中,教師應該探索創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英語課堂充滿活力,更加迎合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然而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課程教學模式單一、缺乏趣味性的課堂環節以及實踐性的課堂情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整體的課堂教學效果并不顯著。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一)實現知識教學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為初中英語整體的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提供了有效的思路。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應當立足于“雙減”政策的要求,從單元整體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和創新。“雙減”政策導向下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可以實現課程教學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英語學科所涉及的知識和內容較為廣泛和零碎化,這也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畏難情緒,無法有效地掌握英語學習方法和技巧。而開展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能夠讓學生把握整體的英語知識框架,不斷開拓學生的英語思維,同時也能讓學生以整體性的理念為指引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在教師創設的語言情境中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
(二)助力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
大單元整體性教學是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創新性教學活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借助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將零碎化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同時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新課標提出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多方面的內涵,其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具有多元化的設計標準以及創新性的教學目標。而大單元主題性教學給予了學生更多實踐和應用的機會,同時也給予了學生更多提升英語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機會。
(三)充分培育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英語學科涉及許多的詞匯、短語以及句式,但不同章節和單元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關聯性。因此學生在課堂學習時不能將新學到的內容作為全然陌生的知識,而是應該從已經學過的知識中提取相應的規律和學習技巧。即使具體學到的知識不同,但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上面也存在關聯。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大單元整合化的方式培育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將不同單元的知識融會貫通,產生正向遷移,在對英語句式的結構比較中不斷加深對某一種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二、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突出課堂問題導向,圍繞主題深入思考
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以某一個單元為教學目標,通過設計統一的教學活動并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實現教學內容的系統化、整合化、統一化的教學模式。單元整體教學基于新課標,同時圍繞書本教學內容的特點主題,對教材中的教學資源進行深入解讀和分析以及整合與重組,搭建起一個由單元大主題統領、各語篇次主題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更加突出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和連貫性。為了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和啟發,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和解答問題的機會。教師要充分突出課堂教學問題的導向性,通過設計合適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深入思考。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2 “Neighbors”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設計一個主題討論任務,以此來引發學生對該單元主題的深入思考和解讀。每一單元的英語知識都有其圍繞的主題,學生只有在一定的主題下才能將所學知識串聯起來,而不再僅僅是進行單詞和短語的生硬記憶與背誦。該單元所討論的“Neighbors”是學生所熟悉的生活話題,有了“Neighbors”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和睦與方便。學生在對該問題進行討論時可以思考如何成為別人眼中的good neighbors,同時思考判斷“成為一個好鄰居”的標準有哪些?通過單元問題討論活動教師能夠將英語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中也能學習到人際交往的方式方法。
(二)構建單元思維導圖,理清單元知識脈絡
新課標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意味著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固有的教學思路,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由課堂中的被動傾聽者轉變成主動學習者和思考者。而提升英語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離不開學生對英語學習技巧和方法的掌握,這還需要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善于思考,不斷發現更加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和路徑。單元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將單元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性和綜合性的框架,更有利于學生日后進行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同時思維導圖也能夠幫助學生理清單元的重難點知識學習脈絡,讓學生牢固記憶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4 “Finding your way”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借助多媒體上的思維導圖建構軟件共同繪制一個關于本單元內容的思維導圖。本單元的語法知識為a、an、the三個冠詞的應用,本單元的重點句式包括“Do you know the way?”“How will we get somewhere?”等,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包括behind等,短語包括have a good trip、turn right等,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設置不同的板塊,如新學的單詞和短語板塊、重難點與語法句式板塊、課下任務板塊等。學生不僅能夠對照思維導圖一目了然地把握本單元的重點知識,同時也能夠節省復習時間,提升復習效率。在學生掌握了思維導圖的構建方法之后,在每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意識,讓學生在書本的空白處繪制本單元的思維導圖,做好知識的整合。
(三)結合單元主題內容,創設英語對話情境
英語是一門需要在對話和交流中練習與應用的語言。然而在當前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忽視對于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育,導致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有待提升。另外,學生應當通過不斷練習口語表達來形成語感。因此,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單元主題內容為學生創設英語對話和交流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同時學生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在反復的對話中進行鞏固與練習。英語對話可以在同桌之間開展,也可以在小組成員之間開展,它是對學生口語表達和知識應用能力的一種檢驗,更為學生表現自己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 “Friends”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學習本單元的句式和語法,可以讓學生同桌之間對Speak up部分的“What is he like? ”展開對話練習。同桌之間商討好各自的角色,如一名學生扮演Helen這一角色,另一名學生扮演Sandy。同桌之間需要完成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將課本中的對話內容熟讀,并以互動的形式念出來,這主要考查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的標準性;而同桌之間需要完成的另一個進階版任務則是一名學生向一名學生介紹自己“全家福”中的家庭成員。介紹的內容包括家庭成員的年齡、稱謂、職業等。在一問一答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借機鍛煉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逐漸鼓起勇氣進行英語口語表達。
(四)根據單元主題元素,開展拓展閱讀活動
新課標的貫徹和落實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考查。英語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而學生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不能僅僅依靠課本知識的教學,更需要學生進行課外知識拓展學習。因此教師要抓住單元主題教學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主題擴展性閱讀活動,帶領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拓寬學科視野,從而學到更多與英語學科相關的知識。為了激發學生參與拓展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參與動力。拓展性閱讀活動的內容要與單元主題息息相關,目的是讓學生在課上學習之余也能對知識進行不斷地鞏固和拓展。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2 “Traveling”這一單元的過程中,由于本單元的知識涉及與旅行相關的語法和詞匯,同時向學生介紹了世界各地的著名旅游景點和標志性建筑物。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Traveling”相關的雜志或英語書籍,讓學生即使不出門旅行也能夠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彩和自然景觀的美好。如教師可以選擇Lonely planet、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以及《帶著英語去旅行:彩圖旅游英語》等。以最后一本書為例,這本書中有大量的彩色插圖,插圖下方注明單詞的含義,能夠在豐富學生視覺感受的同時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另外,該書中有23個章節的主題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可以讓學生對課內所學知識進行一定的補充和拓展。
(五)結合單元任務目標,進行多元課堂評價
單元整體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以一定的目標和任務為導向。只有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教師才能夠合理規劃課堂教學活動,讓整體的教學內容更加緊湊和連貫。然而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按照課本內容編排順序進行教學,忽視了多元性教學活動對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的促進作用。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是課堂活動設計的導向,更是課堂評價開展的標準。課堂評價能夠積極反映學生的知識學習狀態與效果,同時也能夠對學生形成一定的激勵和鞭策作用。實現課堂評價與課堂目標和任務的一致性更能夠充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1 “Know yourself”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和認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根據單元主題設計一個“自我評價表”,而教師也要針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展開評估。“自我評價表”涉及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多個方面,如“Character”“Learning quality”“Hobbies and interests”等,這一評價表的設計是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自我剖析,從英語學科的視角更加透徹和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學生制定好關于自己的“自我評價表”之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評價表制作過程以及評價過程展開評估,看一看學生的評價是否具備科學性和客觀性,對自己的剖析是否足夠深刻和全面等等。課堂評價環節既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反饋,更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一種監督。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以及“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教師應當借助創新型教育理念不斷更新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帶給學生全新的課堂體驗。而大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充分體現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引導學生在課堂情境中實現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搭建單元整體框架,以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融會貫通。另外教師還能夠根據單元主題內容開展拓展性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拓寬學科視野,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曹明智.基于目標達成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J].教師,2023(12):63-65.
[2]張黃燕.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探討[J].情感讀本,2023(2):66-68.
[3]陳亞紅.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23(5):124-130.
[4]洪秀端.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探究[J].成才之路,2023(21):93-96.
[5]李志剛,張佳.基于結構化知識建構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建議[J].英語學習,2023(5):48-52.
[6]陳海霞.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探析:以譯林版九上Unit 4 Growing up為例[J].江蘇教育,2022(83):40-43.
[7]賈妍蘭,曹澎.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探究:“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教學設計案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9):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