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中藝術班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在知識點增多,系統性增強,綜合能力要求提高以及學習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主題意義下的單元整體學習方式,搭建教學支架,引導學生逐步進階。
關鍵詞:單元整體學習;高中;英語;復習;教學
作者簡介:張皓,吉林師范大學。
一、高中藝術班學生學習現狀
大部分高中藝術班學生在考入高中時,文化課分數要求較低,較普通生相比,初中基礎知識沒有打牢,詞匯掌握量較普通生相比較少。能力提升和知識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如果初中沒有打牢知識基礎,進入高中后,教學進度加快,學習時間緊張,知識點增多,系統性增強,綜合能力要求變高,很多藝術班學生會跟不上教師的進度,更有甚者逐漸喪失信心,對英語學習產生排斥心理。
二、高中藝術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很少有藝術班的學生在課前預習新課,上課時課堂氣氛較為沉悶,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在周末和寒暑假,大部分藝術生都學習專業課,即使有少量空閑時間,也用來自我娛樂,很少復習鞏固文化課。因此,在期末考試的復習課上,教師應該通過積極的手段,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利用有限的時間當堂掌握基本知識點。
三、基于主題意義下的高中英語藝術班復習課單元教學整體設計——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四單元為例
(一)指導思想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內容是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基礎,包含六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大觀念指向深度學習,是學生深入挖掘學科內核的概念錨點,是教師統攝教育學過程的原則與方法。本單元的復習課整體設計,參考了新課標的要求、英語學科大觀念,旨在引領學生在單元學習中融合發展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二)單元主題和內容分析
What:此單元主題是“逆境與勇氣”,是人與自然的主題,歌頌堅韌不拔的頑強精神,比如,本單元語篇緊緊圍繞困境和堅韌這一主題,涵蓋臨危不亂、敢于擔當、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以及團結合作、積極樂觀、渴望挑戰和冒險的精神等一系列相關話題。
How:單元語篇含有多篇記敘文,以廣告、日記、回憶錄、圖片等方式,梳理“堅忍號”南極探險的艱難歷程,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從不同角度梳理出“堅忍號”南極探測的整個過程,激發學生的思維,根據情況綜合分析主要人物的背景信息。另外,語篇也在真實語境中呈現本單元現在完成進行時的語法知識點。
Why:通過了解20世紀初時人類南極探險的背景、典型人物和故事,培養產生堅毅的品格和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面對逆境、挑戰和挫折勇敢無畏的精神,把握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根據板塊內容,分析語篇類型、主題意義和育人價值,梳理如表1。
(三)學情分析
藝術班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大多數學生沒有以話題為單位,儲備相應的語言知識和信息,所以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基礎知識為主,對重點知識進行二次講解,構建主題單元框架。學生無論是在當下學習中,還是未來成長中,都會面臨逆境與挫折。因此,學生應該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深入思考和探討人生中面臨的逆境,學會正視困難,以樂觀堅毅的態度面對人生中的挫折。
(四)教學過程
1.談論話題,理清思路,了解本單元語篇的故事背景,設定教學目標。Unit 1“Adversity and courage”以“逆境與勇氣”為主題,歷史上確有沙克爾頓,且各方面情況都跟課文描述的情況相似。教師利用圖片激活藝術班學生的背景知識,使其了解沙克爾頓的基本信息,引出本單元的主題,激發他們的興趣。 “堅韌號”(取自家訓“堅韌制勝”)于1914年從倫敦出發,船員共28人(包括一個偷偷躲在壁櫥里上船的船員),目標是從南極洲一邊海岸登陸,徒步到達另一海岸。在船行進的過程中,漂浮的冰塊成了碎冰塊,緊緊地包圍著船,寸步難行,紋絲不動,沙克爾頓只好和船員們棄船,在冰冷遙遠的南極度過了漫長的極夜。在長達四個月的極夜里,作為領導者的沙克爾頓,積極調動船員的情緒,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消遣活動,如寫日記、下國際象棋等,讓船員一直保持樂觀的情緒和堅持下去的斗志。最初人們認為,當春季氣溫略有上升,固體冰融化時,探險隊可以繼續進行,但浮冰遠比船員想象的可怕。“堅韌號”被移動的冰塊擠壓著,船身戰栗,不停地傾斜,甚至有海水涌入。沙克爾頓英勇果斷地做出了棄船的決定,組織人員撤離,而他則最后一個離開。拖著船上的兩艘救生艇和一些基本的食物供養,他們不再猶豫,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打破僵局。他們沖破浮冰,冒著暴雪,穿過狹窄的水道,最終到達了象島。象島非常貧瘠,沒有植被,氣候惡劣。更重要的是,在遠離路線的地方幾乎不可能找到它。于是沙克爾頓又精心挑選了三名隊員,乘坐最大的救生艇前往南喬治亞島進行救援。這三個人在冰雪中跋涉,最后到達了仍在運行的捕鯨站。他非常重視船員,于是自己借了一艘船駛向象島,親自去營救其余的22名隊員。但由于海浪洶涌,他們無法靠近,最后耗時三個月才將滯留在象島上的船員全部救回。雖然探險失敗了,但是沙克爾頓救了所有人,絕地求生,是一個奇跡,這比成功更重要。
2.搭建教學支架,引導學生逐步進階。
階段1:建構話題知識體系
教師引導學生談論對于逆境的理解,以及面對逆境所需具備的品質,探究單元的主題意義。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對于船員的招募廣告,然后詢問學生“Would you like to join an expedition like this? Why or why not? What kind of men was Shackleton looking for? Do you think Blackborow was fit for the expedition?”并用中文解釋“expedition ”的意思,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師生進行問答互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構建關于“Adversity and courage”主題的知識體系,以“逆境”為核心,聯想面對逆境應該具有的品質,對已有知識進行激活。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逆境的影響,幫助學生學會正視生活和學習中困難,并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逆境和挫折。
階段2:復習并檢測話題詞匯
藝術班學生的詞匯基礎薄弱,一些單詞的讀音不準確,對于各種詞形變化更是一無所知。詞匯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對詞匯的復習是單元復習的重點。學生復習詞匯時,應該從最基本的讀音、詞性和用法入手。為了讓藝術班學生盡可能地在課堂上先復習高頻詞匯,教師將本單元詞匯按新課標要求進行了分類。教師可以以問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are related to adversity and courage? ”為導向,聚焦和逆境主題相關的詞匯,引導學生探究這些話題詞匯的用法。
階段3:歸納語篇知識
語篇承載的是某個主題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文體素材。語篇知識就是一篇文章給學生帶來的感想和需要掌握的字詞和段落結構,以及段落所表達的思想,在對段落進行深入理解后,文章讀起來會更加順暢并且通俗易懂。學生可以通過選擇和填充單詞來提高在文本中使用主題詞的能力。同時,積累文本知識,在單元復習中,必須強調語言知識的積累,語言技能和應用語言能力的訓練非常重要。
3.檢測語言知識輸出運用的準確性。學生積累了足夠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之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有效地輸出它們。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形成進行輸出,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當中。
階段1:口頭表達
單元語篇中提供了參與“堅韌號”南極探險的一些船員的真實資料,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有關選擇的表達用語,并整理相關句式,為后續的口頭表達奠定基礎。朗讀課本中的示范對話,然后學生分小組討論選出合適的救援隊隊員并說出緣由。如果學生在表達過程中有困難,教師應允許學生使用漢語進行解釋。這一活動不僅要求學生對每個候選人的能力和品質進行分析,還需要結合已有的故事情節進行邏輯推理,學會權衡利弊,培養批判性思維,同時也能充分檢驗學生對單元內容細節的關注度,考查他們是否能挖掘出閱讀文本和聽力文本中的隱藏線索。
階段2:書面表達
(1)課堂練習:根據提示信息進行指導性書面表達。
基于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寫一篇對沙克爾頓及“堅韌號”船員南極探險故事的評論。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后,就這本書或故事發表一些看法,并把這些看法寫成文章,這就是書評或故事評論。首先要簡單介紹故事的基本內容,然后對故事的特點、風格或主要人物的主要成就以及缺點等給予簡明扼要的評論。先對整篇文章進行審題謀篇,確定體裁、時態和人稱,然后引入話題,引出要評論的故事;其次介紹細節,簡要對故事內容進行介紹;最后表達感受,談論故事帶給人的啟發或對人物的評論。在學生完成書面表達之后,教師應及時選取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文,開展形式多樣的點評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課后作業:介紹心目中一位大家較為熟悉的、克服困難后成功的名人,描述他/她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以樂觀堅毅的態度應對人生的逆境和挫折的,對你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啟發。為了適應新高考的變化,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適當讓學生閱讀課外材料,比如TED優質演講稿、英語時事新聞中關于戰勝逆境取得成功的人物事跡,以促進學生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四、結語
為了引導藝術班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教師應該多下功夫,設計豐富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
參考文獻:
[1]齊思賢.基于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教學整合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2(7):50-51.
[2]沈舜卿.大觀念視角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J].校園英語,2022(44).
[3]趙芳.大觀念視角下的英語單元教學探析[J].江蘇教育,2022(33).
[4]陳則航,王薔.以主題意義為核心的詞匯教學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0(3):20-25.
[5]蔣宗建.“詞句篇進階”策略在高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中的運用[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20(6):101-105.
[6]王薔.促進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三個關鍵詞:“情境”“問題”與“活動”[J].基礎教育課程,2016(5):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