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寫結合課堂活動是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文針對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課堂活動存在的問題,結合讀寫結合課堂活動的具體開展情況,提出以下策略:基于學情和新課標要求確立教、學、評目標;以問題為導向,以成果為目標,以語篇內容為基礎,設計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活動;以語篇教學過程為載體,動態調整教、學、評活動。同時,指出了平衡好讀與寫的關系,處理好教、學、評的關系,調整好教學設計與動態生成,結合好現實與虛擬等注意事項。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讀寫結合;課堂活動
作者簡介:田美紅,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學。
在語言習得中,輸入是輸出的基礎。閱讀是學習者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寫作則是語言輸出的重要形式。閱讀與寫作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將二者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提升。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Reading for writing、Reading and writing及Using language板塊為讀寫結合板塊,涉及以讀范寫和以讀促寫。教師需要精心創設良好的讀寫教學環境,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教學。
一、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課堂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部分教師對讀寫結合課型認知不清,教學目標有所偏頗,課堂活動只聚焦語言點的講評、語篇細節的梳理等,導致讀寫結合教學成為語言知識教學;部分教師缺乏讀寫結合教學意識,追求面面俱到,讀寫時間安排不當,導致手忙腳亂,無法在一堂課內完成讀寫指導;部分教師經驗不足,活動實際開展情況與預期效果相差甚遠。在評價方面,部分教師由于趕進度等原因,采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沒有提問學生,無法監控和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無法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部分教師有評價意識,但是評價維度單一,評價語言貧乏,評價方式呆板,評價活動流于形式,無法達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效果。
(二)學生方面
部分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積極性低,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差,聽課效率低,不愛動筆,談“寫”色變;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策略,閱讀、寫作無從下手,對文章的內容、語言、結構等理解不深。在評價方面,部分學生缺乏自信,無法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導致教師無法精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嚴重降低評價的有效性;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興致不足且不重視評價,自評、互評較為被動,導致課堂教學耗時低效。
二、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課堂活動實踐
(一)課堂活動設計原則
1.以問題為導向。課堂活動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所以,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情,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2.以成果為目標。教師要改變傳統的順向教學設計方法,靈活采用逆向設計活動的方式,設定教、學、評目標,強調教學目標、評價任務、教學活動三者內在的一致性,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3.以語篇為基礎。讀寫結合課堂活動的設計以閱讀語篇的內容為基礎,使學生在了解閱讀語篇的主題意義、結構、語言風格等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熟悉的話題,模仿、輸出相似結構、語言風格、主題意義的文章,掌握同一題材文章的寫作方式。
(二)課堂活動設計策略
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教師要牢記立德樹人的總目標,使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在課堂上落地生根。基于學情和新課標的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方式、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確立教、學、評目標;以問題和成果為導向,以閱讀語篇內容為基礎,設計教學評一體化活動;以語篇教學過程為載體,動態調整教、學、評活動,構建指向深度學習的高效英語課堂。
(三)教學案例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性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Using language板塊的讀寫結合課堂活動設計為例。
1.教材與學情分析。本節課是高二上學期的一堂讀寫結合課,要求學生在閱讀三篇有關主題公園的語篇的基礎上,寫一篇介紹公園的文章。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學習態度積極,喜歡討論,有小組合作意識。課前,筆者對學生進行了診斷性調查。通過交談以及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通過單元前半部分內容的學習,對國家公園、城市公園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夠用自己的話介紹公園。同時存在以下問題:所選的介紹對象較為普通,缺乏特色,內容乏味;寫作過程缺乏框架意識,介紹順序缺乏條理;采用的語言句式單一、詞匯貧乏。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設定本節課時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結束后,學生能夠:
(1)了解三大主題公園的名字、位置、游樂項目、有吸引力的地方以及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2)分析閱讀語篇的結構和語言特色,領會標題的深層含義。
(3)模仿閱讀文本的結構和語言特征,寫一篇介紹公園的文章,并進行評價。
3.課堂活動。
活動1:教師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上文提到的教學目標一致)。
設計意圖:在上課之初,讓學生了解學習目標,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有的放矢。
活動2:教師引導學生探討什么是主題公園,并且分享世界各地主題公園的照片,并提問學生主題公園內什么最吸引他們。
(1)Q: What is a theme park?
Suggested answer: A theme park is a park which is developed or built around a certain theme, or offers visitors various activities based on a common theme, such as food , culture, science, cartoons or movies and so on.
(2)Ss enjoy the pictures of some theme parks.
(3)Q: What attracts you most in theme parks?
設計意圖:通過探討什么是主題公園導入話題,欣賞不同主題公園的照片有利于拉近學生與語篇的距離,提問公園內什么最吸引他們,能夠喚起學生的記憶,活躍其思維。對于學生給予的答案,教師積極給予肯定和補充。
活動3:教師帶領學生分析閱讀文本的標題、副標題,探究每段的功能。
Q: What's the title of the text? What about the subtitle?
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 What's the function of each paragraph?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了解標題和副標題,以及文章結構,能夠從宏觀上把握語篇內容。
活動4:學生完成課本第32頁的表格,提取主要信息,用關鍵詞歸納每一欄目的討論重點。同時,列出每段所介紹的主題公園的內在結構。然后,進一步探討文本的主題意義。
(1)Fill in the form on Page 32.
(2)List the main aspects of each theme park.
Disneyland: Name and location—Attractions—Rides—Advertisement
Dollywood: Name and location—Attractions—Rides—Advertisement
Chimelong Ocean Kingdom: Name and location—Attractions—Rides—Attractions—Food/Restaurants—Advertisement
(3)What does the title “Theme parks- fun and more than fun” mean?
設計意圖:本環節聚焦梳理文章主要細節,明確每段所介紹的不同公園的內在結構,為后面的寫作搭好結構支架。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輸出信息,對于學生提出的要點,只要有證據支持,都要給予肯定。另外,探討“好玩,不僅僅是好玩”,有助于學生在后續寫作時同時關注公園的娛樂功能以及它更深層次的作用。
活動5: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閱讀文本的語言特色。
Find the following items in the text, and think about how they are used and what they add to the text.
A adjectives" " " " " " B" if-clauses" " " " C imperatives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閱讀語篇的語言特點,為后續寫作搭建語言支架。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到證據,說明語言優勢。教師要兼顧語言水平較差的學生,及時給予反饋,如大聲鼓勵他們給出的答案。
活動6: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撰寫一篇80詞左右的作文,介紹自己喜歡的一個公園,號召人們參觀這個公園。之后同桌之間根據評價表進行互評。最后,教師展示案例并邀請學生進行評價。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寫作與評價策略指導。
T:Please use what you have learnt to introduce a park you like 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appeal to others to pay a visit to the park.
(1)Directions
Choose the park you want to introduce;
List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park;
Write the draft.
(2)Exchange the draft with a partner and evaluate it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n Page 33.
(3)Show an example and evaluate it.
設計意圖:學生基于內容、結構、語言支架進行寫作。根據課本評價規則進行同伴互評,有助于及時反饋寫作情況。同時,范例支架旨在樹立典型,產生榜樣效應。教師提供寫作與評價策略指導,有助于推動學生可持續發展。布置潤色文章的作業也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檢測的手段。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層次清晰、過程流暢,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寫作任務,介紹自己感興趣的公園。但是,個別學生介紹的是“我夢中的公園”,這樣不符合寫作主題要求,語言表達再美都無濟于事。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介紹當地非常大眾化的公園,缺乏獨特性,文章可讀性不強。在結構方面,大部分學生采用三段式,第一段介紹公園的名稱和地理位置,第二段介紹公園吸引人的地方,第三段號召大家來參觀公園。在語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夠在文章最后一段發出號召時采用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和祈使句,但是在表達時形容詞的使用不夠豐富,語言描述不夠生動。
本節課基本兼顧教、學、評三個方面,基本做到教學評一體化。但是,在最后的寫作評價環節,如果能夠展示更多學生的作品,效果會更好。
三、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高中英語讀寫結合課堂活動的注意事項
(一)平衡好讀與寫的關系
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所有的語篇閱讀都服務于后續的語篇寫作,所以教師不能過度關注與后續寫作無關的細節與語言點,而要為學生構思寫作、著手寫作、評價寫作留足時間,真正實現示范寫作、以讀促寫、以寫促學。
(二)處理好教、學、評的關系
教學評一體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教授、學習、評價融為一體。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有助于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和調整教學計劃。教學評價與教學活動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調整好教學設計與動態生成
教學設計如劇本,讓教師開展課堂活動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應拘泥于教學設計,而應重視課堂生成,靈活處理各種突發現象,以學定教,提質增效。課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修正、完善教學活動設計,使其更加科學,這有利于教師成長。
(四)結合好現實與虛擬
寫作是一個創作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恰當借用閱讀文本中的內容以及語言表達,將閱讀文本當成“范文”或者“素材”,用閱讀文本中的內容與語言豐富自己的寫作,將現實與虛擬情況完美結合,創作出滿意的作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