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為了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教育,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本文簡要論述了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原則和重要性,對立德樹人視域下德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路徑進行探析。
關鍵詞:立德樹人;德育;小學英語;滲透路徑
作者簡介:肖維娜(1988.03-),女,江蘇人,上海市銅川學校,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要求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將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促進其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設計多元化的課堂活動,彰顯德育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影響。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原則
要想保證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效果,教師應秉持符合認知原則和自然體現原則,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具體而言,符合認知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以此為依據選擇教學內容,設計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使他們在提升語言素養的同時領悟德育的內涵,有效激發其情感共鳴,促進道德品質的提升。自然體現原則是指德育元素要與教學內容有著密切聯系,并非生搬硬套課外資源,而是通過引導學生研讀教材內容的方式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元素,結合本課重難點知識展開深度學習。這樣不僅保證了他們對新知識的吸收效果,還在無形中完成了德育滲透,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實現立德樹人目標
德育與小學英語教學的融合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途徑。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不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仍舊以感性的方式了解外界事物,而且他們的道德觀念、認知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在學習中離不開教師的正確指導。因此,將德育滲透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語言知識的同時會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元素,重點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和道德觀,達到健全學生人格的目的。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使他們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各項任務,潛移默化中提高其道德素養,充分發揮出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政治理念,以此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二)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是為了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增強其文化理解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應革新教學觀念,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與學生的英語基礎、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因素結合起來,設計多樣的課堂活動,引導他們主動表達自己對不同文化的看法,加強對英語國家及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逐漸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對不同文化有了全新認知,學會包容差異,并自覺肩負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體現出德育對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積極作用。
三、立德樹人視域下德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一)立足英語教材,挖掘德育元素
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英語教師應采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授課模式展開教學,讓德育貫徹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空間。從本質上說,任何教學活動的設計都離不開教材,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素養,立足于英語教材,挖掘教材內容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在大量的語言知識中精準捕捉與文化相關的信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設計課堂活動,使德育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中,加深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教師在研讀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基本學情,保證篩選的德育素材能夠激發其探究興趣,且在大多數學生的理解范圍之內,利用個性化課堂活動完成德育滲透,以此保障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
以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一年級上冊M1U1為例,本單元以“Greetings”為主題,介紹了Hi、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用于打招呼、問候的單詞和詞組,引導學生通過對話的學習了解并發揚講文明、懂禮貌、尊師重道的中華傳統美德,更快融入小學生活。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視頻資料,介紹中國人和西方人打招呼、自我介紹以及道別時常用的禮貌用語,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并比較二者的差異,以此明確本課教學主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知道了遇到教師、同學和家長時要用Hello或Hi打招呼,分別時要用Goodbye或Bye-bye道別。與此同時,教師要注重德育元素的滲透,引導學生將本節課所學知識用于實踐,在生活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一名懂文明、講禮貌的青少年。
(二)豐富教學方法,多種形式滲透德育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不利于德育的滲透。隨著新課標的推行,教師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漸提高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他們的學習需求和認知特點設計課堂活動,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游戲、制作微課等方式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并將德育融入具體教學活動中,使他們在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使課堂中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達到多種形式滲透德育的目的。這樣一來,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得到充分保障,德育元素以合理的方式滲透到活動中,促進了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以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M3U2為例,本單元以“shopping”為主題,要求學生能正確運用單詞apples、oranges、bananas、peaches等,以及句型“May I have..., pl-ease?”,有禮貌地進行購物。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聽力訓練,要求他們認真聆聽音頻資料,并回答問題“What do they buy?”,從整體上導入文本,使學生對故事內容有基本了解。接著,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蘋果的圖片,詢問學生“How many apples do they buy?”,讓他們說說買什么蘋果、買多少蘋果,并闡述理由,使其結合生活經驗對理性購物有初步認知。通過聽力和閱讀活動,學生能夠掌握重點句型在不同語境中的語用功能,學會用禮貌的語言進行理性購物,進而強化德育滲透效果。
(三)優化活動設計,落實德育滲透
德育不是單調的理論說教,也不需要以考試的形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品德素養,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教師要提高對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在講解語言知識的同時,根據教材內容組織相應的德育實踐活動,打破原有的授課模式,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發表自己對德育的看法,切實提高其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具體來說,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以及其中隱含的德育素材,圍繞學生的發展需求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還可以在實踐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發揮出德育的最大價值。
以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2U3為例,本單元以“I have a friend”為主題,在教師的講解下,學生對本課重點單詞T-shirt、brown、shorts、skirt、dress、shirt以及句型“He has a green T-shirt. He/She has...”有了初步了解。為了更好地落實德育滲透,教師組織開展演講比賽,要求學生利用本課所學內容介紹自己最好的朋友,詳細描述兩人之間發生的令人印象的故事,在表達的過程中融入真情實感,體現出彼此間深厚的友誼。這一活動使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得到增強,學生學會從姓名、年齡、穿著、能力等方面介紹朋友,能夠根據具體語境創編出全新的句子,聲情并茂地完成演講。
(四)提高教師修養,做好德育典范
小學生受年齡因素的影響,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于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教師是學生在校期間相處時間最長的人,為了更好地進行德育滲透,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應提高自身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德育典范。根據學生可塑性較強這一特點進行德育滲透,可以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規范和行為規范,充分彰顯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進入教室發現黑板被值日生擦拭得一干二凈時,要對他們表達感謝,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其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并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意識到教室環境離不開全體師生的共同維護,這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提高。
以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2U1“Jill's" family”為例,教師圍繞本單元中的一個故事“Mid-Autumn Day”介紹中秋節的相關知識。學生先行自主閱讀課文,標出生詞visit、riddle、mooncake等,教師進行講解,而后帶領學生再次賞析文本,使其明確文章主旨,并能通過watch the beautiful moon、have some mooncakes等中秋節活動,體會中秋節家人團聚的意義。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真實經歷談一談還有哪些中秋節的慶祝方式。在自由討論中,學生不僅了解了中秋節習俗,還對我國傳統節日有了進一步認知,彰顯德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
(五)創新作業內容,加強德育滲透
作業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在查缺補漏中總結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在于傳授理論知識,還要進行德育滲透。為了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要積極創新作業形式和內容,將德育元素滲透到課后任務中,推動素質教育的落實。課后作業是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有效渠道,在課后作業中融入德育內容,不僅能鍛煉他們的語用技能,使其充分掌握生詞的含義以及用法,還能使其思想得到升華,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在課后作業的輔助下加強德育滲透效果。
以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M4U1為例,本單元以“Water”為主題重點介紹了水的用途,教師要求學生結合本課所學內容討論生活中水的用途,了解水的重要性,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長江所流經的地方,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長江的流向,體會水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激發他們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要求學生調研當地的用水情況,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寫一篇作文,利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詞介紹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呼吁大家保護環境,愛惜水資源。例如,有的學生提出為了節約水資源,大家可以用淘米水澆花、洗漱之后檢查水龍頭是否關嚴等,通過日常小事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教師通過創新作業內容的方式加強德育滲透,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提升道德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應立足于英語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創新教學方法,組織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幫助他們理解德育的深層次內涵,為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提供助力。另外,教師應提高自身修養,做好德育典范,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落實德育工作,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以此保障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左雪玲.以德育滲透為基點,促進小學英語教學[J].學園,2022(36):55-57.
[2]張巖.基于德育視角優化小學英語單元教學[J].校園英語,2022(50):184-186.
[3]宗敏.滲透德育于小學英語教學的策略[J].教育界,2022(33):110-112.
[4]洪云.德育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吉林教育,2022(28):38-40.
[5]張悅.基于立德樹人理念的小學英語德育路徑[J].新智慧,2022(2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