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遠
(唐山市曹妃甸區財政局 河北 唐山 063299)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型信息技術已應用于教育領域。隨著我國對鄉村發展的逐漸重視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企業陸續向農村地區轉移,但農村與城市的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大有不同,因此,對會計的專業能力和財務管理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農村會計的重要性日益增強。然而,當前我國農村會計隊伍中存在著會計人員綜合能力參差不齊、文化水平較低等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村會計工作質量,進而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探索會計人才培養并扎根農村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以創新我國農村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推動農村會計人才培養進程。
1.1 農村會計人才培養師資力量薄弱。強大的師資力量是成功培養人才的重要前提。當前,大部分從名牌大學畢業的會計專業學生傾向于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農村會計人才大多數來源于職業院校。職業院校中的師資力量相對于高水平專業高校來說還具有較大差距,大多數教師畢業于普通高校或水平較低的院校,專業基礎相對薄弱,且教學能力不足。當下環境下,農村會計人才培養要求教師應具備一定的信息化能力,能夠把新型信息技術與會計教學相融合。但是,大多數高校教師均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不良思想,更多側重于自身科研實力的提升,而忽略了教學實踐的重要性,直接影響到農村會計人才培養的質量。對于資歷較老的教師來說,傳統教學觀念已根深蒂固,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不愿接受融入新型信息技術的培養模式。
1.2 農村會計人才培養資源有限。充足的資源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前提,農村會計人才的培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多數職業院校由于經費有限,缺少大量信息化教學設備,無法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平臺,嚴重影響教學實踐效果,進而阻礙農村會計電算化進程的推進。同時,職業院校學生總體文化素養較低,與職業院校進行校企合作的大多為綜合實力較弱的企業,無法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實習環境與實習企業。國外培訓學生60%以上的時間是在企業環境下完成學習的,而我國大多數院校僅在學生畢業前安排實習,并未讓學生對農村會計實際情況進行全面深入了解,造成未來深入農村工作時基礎不牢固的現象。
1.3 農村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不完善。當前大多數院校依舊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未緊貼農村區域發展實際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大綱體系陳舊,缺乏創新性。并且大多數院校對于計算機課程與會計課程的安排呈現為割裂狀態,并未把兩者進行有效結合,導致培養出的農村會計人才與“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村會計人才需求不符。雖然會計課程的設計符合電算化的要求,但是,大多數會計專業學生僅僅停留在會計軟件的操作層面,未擁有足夠的信息技術能力,只具備基本的財務理論知識與會計軟件操作能力,難以滿足“互聯網+”背景下對我國農村會計人才培養提出的更高要求。另外,在當前教學中,考核方式依舊以傳統書面考試為主,實踐操作占比較小,無法體現出學生的真實操作能力和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盡管大多數院校已設置實踐課程,但多流于形式,缺少考核機制,無法真正把握學生在實踐課程中的學習程度,無法為社會提供企業需要的農村會計人才。
2.1 加強農村會計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力量強弱決定了農村會計人才培養成效,因此,要大力加強農村會計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主要分為院校內和院校外兩個方面。對院校內來說,需加強校內教師培訓,組織校內教師前往其他表現較好的院校進行學習考察,提升信息化能力和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可外派教師到先進企業中對農村會計職業進行了解,深入了解在“互聯網+”背景下各企業對農村會計人才的需求,以更好地制訂相關教學計劃,指導學生學習。對院校外來說,應制定相關人才引進的獎勵和保障政策,加大對人才引進的資金投入,以增加對外部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組建高質量師資隊伍,以帶動原有校內師資進一步提升相關能力。
2.2 加大農村會計人才培養資源投入。計算機實驗室、會計實訓軟件等硬件設施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培養農村會計人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相關培養院校應把校內資源向農村會計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傾斜,優先建立專門的農村會計人才培養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條件較好的教學平臺。同時,院校應推進與相關企業的校企合作項目,對合作企業設置一定門檻,把較落后企業排除在外,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實踐平臺,以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另外,應改變僅在畢業前實習的傳統形式,增加學生實習次數,延長實習周期,以進一步深入了解行業情況變化和職業發展走向,為學生自身未來職業規劃奠定良好基礎。
2.3 構建農村會計人才培養多元化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是農村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各培養院校應結合當前互聯網時代的形勢,明確農村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基于互聯網技術設計課程內容,構建多元化課程體系。除注重教授會計理論知識外,還需添加多種信息軟件操作課程,以提高信息技術使用能力,促進學生向現代化、信息化會計人才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網絡技術,把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增強學習靈活性。還需特別注意的是,各培養院校的培養重心應由城市會計人才向農村會計人才轉變,在培養學生會計專業能力的同時,需讓學生實時了解農村發展情況,清楚自身未來即將步入的工作地域,以便做好職業規劃。
互聯網時代農村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不是一個短暫的、間斷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會計的需求也隨之變化,由以往的重視城市會計發展到如今重視農村會計發展,因此,相關會計人才培養院校應及時調整培養模式,大力培養農村會計人才,并把培養模式與互聯網技術有效融合,創新“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村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基于此,相關院校應加強農村會計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在加強校內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加大外界優秀師資的引進力度。加大農村會計人才培養資源投入,優先為會計專業建設實訓基地,構建農村會計人才培養多元化課程體系,保障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