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莉
一、教學目標
1.促使學生學會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像相結合,提高數學問題解決效率。
2.引導學生掌握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及負數的基礎知識。
3.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學會用便捷的方法整理各種類型的“數”。
二、教學重點
完成對所有類型的“數”的整理。
三、教學難點
基于數形結合思想幫助學生架構起“數”的知識體系。
四、教材分析
“數與代數”是六年級下冊“整理和復習”單元的內容,該板塊集中復習了小學六年以來在人教版數學教材中出現過的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負數,通過集中復習讓學生回顧六年以來所接觸過的“準確計算”“大概估算”“方程解析”,以及曾學過的所有“數”的類型。該板塊的知識點學習難度較低,但對六年級學生而言,如何將“數”的復習整理與數形結合思想相融合,以及如何快速梳理各個“數”之間的關系就比較困難了。
五、學情分析
經過六年的系統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基礎,深入學習了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及負數,能完成相應的習題練習,且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但在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建立完整的“數”的體系,發現各種“數”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困難。
六、教學過程
(一)引導反思,回顧學過的“數”
師:各種類型的“數”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用自己所需要的“數”進行記錄,能準確表達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同學們,請你們認真回憶一下,六年以來都學過哪些數呢?
學生或獨立思考或與小組成員相互討論。
教師深入各個小組,聆聽學生的發言、了解學生的反思情況,并適時進行指導。
教師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在黑板上板書繪制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在自主思考或小組討論后,將思維導圖填充完整。
學生抄錄思維導圖并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內容,在導圖相應位置進行填充。
師:剛才大家都在認真完成導圖,現在誰愿意來展示自己的作業呢?
教師結合學生展示的作業和補充性說明進行點評,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教師展示完整、正確的思維導圖,并要求學生核對、修改、摘錄。
設計意圖:“數與代數”是“整理和復習”單元中的一個板塊,此教學環節由教師拋出問題,啟發學生反思與回顧,并趁機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完善知識體系,無形中將數形結合思想融入小學數學“數與代數”教學中,促使學生學會科學歸納與總結所學的零散知識點。
(二)相互轉化,完成習題練習
師:老師這里有三個數1/4、0.25、25%,大家想一想它們之間的關聯性。
學生在組內與伙伴交流得出最終答案,分數、小數、百分數之間能相互轉化,且都能在直線上表示。
師:分數、小數、百分數之間的轉化你們已經非常熟悉了,那么1/4、0.25、25%所代表的含義是什么呢?可以用生活中的某些例子進行說明。
生A:小數一般用來表示具體的數量,如一張紙的重量可以是0.25 g。
生B:分數是將某種物品分為若干份,分好的總份數是分母,被拿走的份數是分子。就像把一塊蛋糕切成4份,吃掉其中一份,就可以說蛋糕被吃掉了1/4。
生C: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主要用來做調查統計。
教師結合此知識點總結時,應讓學生用繪圖的方式,分別表示數字1/4、0.25、25%。繪圖結束后,教師在電子屏幕上展示相應習題,讓學生快速完成分數、小數、百分數之間的轉化,并在直線上標出轉化的數字。
設計意圖:給出具體數字,要求學生結合生活案例繪圖說明分數、小數和百分數,在加強他們對不同類型數字的理解的同時,促使其靈活運用“數”來說明生活中的某些問題。
(三)列舉案例,學會數字估算
師:同學們有沒有自己到超市、商店購過物?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計算費用的呢?
生A:我自己到超市買過一些家用物品,因為我的口算能力不太好,所以只能借助手機的計算器功能算出具體的金額。
生B:我的口算能力也不好,但是我可以運用估算的方式,算出購物所需的大致金額。
師:是啊,估算能讓計算變得更簡單,能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我這里有一些需要估算的題目,請大家認真審題后再作答。
提問:印度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他們的人口數為( ?)億。請問這里是算出具體的數字,還是給出近似數呢?
生:大單位的計數一般給出近似數就可以了,然后再看題目的具體要求,是否要保留一位或兩位小數,這里用“≈”表示。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相關的題目,請大家認真看題并給出正確的答案。(用PPT展示題目:新疆吐魯番的最高氣溫可達到47.9℃,我們可以將此地最高溫估算為( ?)℃;2019年某地人口已達到42.7萬,我們可以將人數估算為( ?)人。
學生認真審題并在紙上書寫答案,再以“開火車”的方式輪流向教師匯報估算結果。
師:估算是一種比較便捷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善于利用估算計算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大數據。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一個快問快答的環節,在正式復習教學開始前,學生已掌握了估算的基本方法,故只需拋出問題學生便能憑借已有知識經驗進行解答。在快問快答中梳理舊知識點,既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又幫助學生回顧了學過的內容。
(四)分門別類,解讀數字含義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十進制計數法嗎?計數單位跟數位有什么不同?仔細回顧一下所學的內容,然后畫出數位表,如果覺得存在困難可以選擇與小組成員合作。
生:認真回憶嘗試獨立繪制或與小組合作完成數位表。
教師運用PPT展示正確的數位表,并列舉一系列數字要求學生快速說出所屬的數位。
解析例題:說一說不同數字中的“5”所代表的含義→0.75、1/5、152。
學生認真審題并給出相應的答案。
師總結:相同的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所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例如:0.75中的5代表的是5個0.01,1/5代表將一件物品平均分為5份,其中一份可以用分數1/5表示;152中的5代表5個10。我們要學會正確區分數字在不同數位上所表示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并繪制數位表,數位表對數字含義的解讀極為重要,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五)細致觀察,探秘四則運算
師:在六年時間里你們完成過多次四則運算。現在我出示幾組題目,請大家細致觀察、認真分析,找一找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
學生認真觀察的同時,分析、思考著準確答案,2分鐘后各個小組響起了熱烈討論的聲音。教師趁機進入各個小組,聆聽、收集大家的意見。
A組代表發言:我們組覺得小數四則運算和整數四則運算計算方法相同,小數乘除法和整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相同。
B組代表發言:四則運算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C組代表發言:四則運算有固定的公式。
師:看來同學們對四則運算的規則比較熟悉,那大家知道有哪些計算公式呢?
接下來由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結合發言情況趁機進行補充性說明。
教師展示完整導圖幫助學生厘清思路的同時,再次總結四則運算的規則。
(六)回歸生活,學會合理開支
師:你們對自己家的收支情況了解嗎?每個月的生活開支與其他開支的數值分別是多少呢?
生A:我們家是媽媽管賬,前兩天我詢問過她,媽媽說我們家最大的開支是日常生活方面,其次是教育經費和房屋貸款,每個月還余下她和爸爸工資總額的1/4。
生B補充:你們家的消費沒有超支,所以最后的金錢總額應用正數表示。
生C:我們家自從7月購買了一些新家電出現負收入之后,媽媽重新調整了家庭支出,還特別留心了后三個月的收支情況,終于沒再出現負收入了。
教師根據個別學生所提供的答案繪制扇形圖,用圖表示各項開支所占的大致比例。
教師聆聽學生的發言后,發現各家庭在不同領域的支出數額出入較大,趁機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家的支出情況繪制扇形統計圖,并標注各部分比例,在超支部分涂紅色,并給出解決方案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七)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師:相信經過這一輪的復習,同學們對“數與代數”的內容已經相當熟悉了,現在由我提問,各小組搶答,答對題目最多的即為本次搶答賽的獲勝小組,獲勝組可參加課堂外的數學小游戲。如何將1/5、0.2、20%進行轉化?
A組代表搶答:將1/5看作“1除以5”,最后得到答案0.2,將0.2擴大百分之百就可得到百分數20%。
A組成員補充:分數、小數、百分數的相互轉化其實就是做乘除法。
師:A組成員回答正確,可加2分。
師:某縣城一年以來各項財政收入為0.95億元,我們可以記作( ?)億元。
B組搶答:這里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進行估算得出整數,所以我們可以將這個縣城的年收入記作1億元。
B組補充:估算就是湊整計算,通過湊整讓計算結果變成整十、整百、整千,讓小數變成整數,從而便于人們記錄各項數據,讓計算變得簡單。
B組補充:估算一般用于大數據的計算,估算就像是將一個殘缺的圓補充完整。
師點評:看來你們已經掌握了估算的方法,明白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B組較為完整的回答可加3分。
師:相同的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所表示的意義不同,我們要學會正確區分數字所代表的意義。現在我有一些數據,請大家以搶答的方式告訴我“4”的含義,師分別出示0.04、40、1/4。
C組代表發言:0.04表示有4個0.01;40代表4個10;1/4表示一件物品被平均分為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如果識記有困難,可以自己繪制數位表,然后參考該表進行理解性記憶。
師:C組同學回答得很準確,可以加2分。
師:大家回答得都很正確,相信你們對本單元的知識點已經掌握了,其中的某些知識點最好能借助圖像、表格進行輔助記憶,可以顯著提高學習效率。
設計意圖:“數與代數”是一個復習整理單元,課堂教學更側重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識,以鞏固數學學習基礎。傳統的復習教學學生的興趣不高,課堂反饋效果較差,利用競賽搶答的方式復習,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亦能在潛移默化間提高學習效率。
七、教學反思
“數與代數”是六年級下冊的一個復習單元,為了讓學生順利回顧、掌握每個知識點,課前教師應認真梳理教材內容,明確每個知識點的概念、運用于哪個方面以及如何解答相應習題,保證學生在基礎題部分不丟分,幫助他們順利完成畢業考試。將數形結合思想與該單元的學習相結合,把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像相結合、相轉化,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在減輕教師負擔的同時提高數學學習質量。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柳梁學區柳梁小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