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靜
留白是一種以“空白”為載體的藝術手法,這種技法更加含蓄,能夠渲染出富有美感的藝術境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桂花雨》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課文,文章以桂花這一具體事物為主要描寫內容,圍繞桂花描述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合留白藝術,不斷啟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
一、教學規劃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該文表現了濃濃的鄉情,展現了作者童年時期的歡樂。文章在開篇就描寫了故鄉中秋節前后桂花盛開的景象,把桂花的香氣和鄉情結合,用桂花寄托人文情愫,為全文奠定了唯美的情感基調。從整個單元的角度來說,本單元需要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掌握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關注單元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正在逐漸降低。針對課文閱讀來說,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獨立的見解,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此外,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心理上和情感上越來越豐富,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和作者共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獲得情感共鳴。
(三)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中的生字詞,運用多種方式練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2.品讀課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發揮想象,讀懂課文中描繪的場景,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增強理解能力。
3.結合現實生活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體悟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從“愛桂花”“搖桂花”“思桂花”入手,全面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教學難點: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學習課文中通過一件具體的事表達思想情感的方法,實現以讀促寫。
二、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第一環節,教師需要在課堂導入中運用多種輔助手段。在導入時留白,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更多觸動,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針對語文教學來說,課堂導入留白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設計懸念,也可以在介紹文章主要內容時進行留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桂花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用多媒體教學素材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答案。
教師指導:(播放桂花隨風飄落的視頻)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是桂花,這種花高雅芬芳,以香氣聞名,想象一下,芬芳的桂花像雨一樣飄落在身上,那將會是怎樣的感受?今天,我們要認識這樣一位作家,她出生于浙江溫州,12歲跟隨父親到了杭州,32歲前往中國臺灣,在60歲時又在遙遠的美國定居,當她回到故鄉時,已經84歲。在她的記憶里,家鄉的桂花一直讓她魂牽夢縈,她將對家鄉的情感寄托于桂花上。認真閱讀課文,然后思考問題:作者為什么對桂花難以忘懷?她在童年時期有過哪些和桂花相關的經歷?題目中的“桂花雨”究竟是什么?
學生任務:閱讀課文,自主學習文章中的生字詞,弄清關鍵詞句的意思,找到文章中和桂花有關的故事,用波浪線畫出來,體會“搖花樂”給作者帶來的獨特體驗。
總結: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為學生簡單介紹了作者的生平,讓學生對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結合題目中的“桂花雨”進行提問,具有一定的留白效果。教師沒有直接介紹題目的內涵,而是鼓勵學生展開探究,讓學生明白文章的重點內容,提高閱讀興趣。
(二)文本解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解讀是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應當在文本解讀中調動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分層次概括,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帶領學生逐段、逐句閱讀,對文本的主題思想、行文脈絡、情感走向、語言特色等進行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被動,缺乏對文本的自主探索。因此,教師可以引入留白的思想,在文本解讀時創造留白的機會,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教師指導:在文章的前兩段,作者說自己最喜歡的是桂花,這是為什么?圍繞桂花,作者寫了一件童年趣事“搖桂花”?;ǘ际潜蝗撕亲o的,為什么桂花卻要搖呢?請大家結合文本內容,給出合理的答案。
學生任務:閱讀文本,找到作者喜歡桂花的原因,反復閱讀文章中描寫桂花的句子,對“搖桂花”的故事進行總結,找到作者參與“搖桂花”的語句。
教師指導:在文章當中,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边@句話是什么意思,難道是兩個地區的氣候不同,桂花的香氣也不一樣嗎?為什么母親覺得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鄉的桂花?家鄉的桂花代表了什么?寄托了什么?
學生活動:結合文章內容對關鍵語句進行分析,理解母親話的言外之意,體會作者和母親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小結: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師習慣代替學生閱讀,讓學生進行理解、記憶。通過優化留白設計,學生能夠針對文本進行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留白設計需要教師為學生設計懸念,結合關鍵的故事情節進行提問,在這種教學設計中,學生可以圍繞問題反復閱讀,從閱讀文本當中提取重要內容。
(三)閱讀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與聽、說、讀、寫密切相關,所以閱讀訓練也要涉及這些層面。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單一的閱讀訓練方法,學生缺乏深度思考的機會,難以領悟文本中表達的思想情感,閱讀興趣難以得到提升。作為教師,應當優化留白設計,高度重視學生的閱讀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加強思考,完成多樣化的閱讀任務,使學生在閱讀中收獲更多感悟,全面提升閱讀效果。
教師指導:在課文中,作者認為“搖桂花”是一件“大事”,于是經常纏著母親問什么時候搖花,在她“纏”著母親的時候,會說什么?做什么呢?大家可以兩人一組,表演一下,模仿當時的情景。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內容,分析文章中與“搖桂花”相關的部分,結合作者的描述開展表演。
小結:在閱讀訓練當中,教師引入了學生表演,要求學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模擬課文中的情景,在訓練中提高學習效果。結合課文,作者可能會拉著母親的衣角問母親什么時候才能搖桂花,還有可能哭鬧、撒嬌,這些都是符合主人公年齡、身份的,能夠從現實生活中找到類似的情景。課堂表演是沒有固定要求的,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表演。將課文當中的情景展現出來,這無疑是一種留白設計。
教師指導:作者將鄉情寄托到桂花身上,你能從文章中找到哪些線索?文章中是如何體現鄉情的?
學生活動:認真閱讀課文,從文章中選取與鄉情相關的內容,進行總結、提煉,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情感。
小結:在課文中,“中秋節前后,正是故鄉桂花盛開的時節”“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些都能體現作者的鄉情。通過閱讀訓練,學生可以反復閱讀,反復思考,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總結延伸
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思考,解答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在閱讀中,由于生活閱歷、社會背景的不同,學生很難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對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為此,教師可以優化留白設計,注重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和延伸,使學生的思考視野更廣。
教師指導:作者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她在12歲離開溫州老家后,直到84歲才回到故鄉,“少小離家老大回”,當她回到故鄉,家鄉早已物是人非,當年的院子也許還在,也許已經被高樓大廈掩蓋,那棵承載著她童年歡樂的桂花樹不知變成了什么樣子。一位80多歲的老人,行走在自己闊別已久的故鄉,她看到了別人家的桂花樹,聞到了桂花香,看到了孩童抱著桂花樹搖花,會是怎樣的心情?結合課文和作者的生平展開續寫。
學生活動:通過網絡渠道搜集作者的生平,結合課文內容展開續寫,發揮奇思妙想。
總結:在總結延伸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讀后續寫,并給出了提示,這一教學活動充分運用了留白的思想,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在前面的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已經簡單介紹了作者的生平,此時讓學生結合作者的人生軌跡開展思考,能夠呼應前面的教學內容,使整個教學過程有始有終。
三、教學反思
(一)教學理念反思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都在不斷提升。在課堂上,教師使用留白的教學思想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自主閱讀空間,還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全身心沉浸到閱讀文本中,開展自主思考。留白是一種教學藝術,教師不完全展現教學內容,而是依靠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聯想思考構建新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能夠讓學生更加有動力閱讀,反復思索關鍵詞句,提高學習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需要圍繞學生自主探究來優化。什么教學思想更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什么理念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就使用什么理念,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方法反思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反復分析,著重引入新型的、有趣的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留白的教學思想,教師在《桂花雨》的教學中融合了課堂表演、讀后續寫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解讀,充分發揮了留白的價值,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除此之外,在本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用了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了豐富的畫面,有效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想象能力、情感體悟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文本引入更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三)教學設計反思
教學設計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發展脈絡,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體驗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圍繞課堂導入、文本解讀、閱讀訓練、總結延伸四個環節開展教學,在每個環節都格外關注留白藝術的設計,打造了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問題設計留白,鼓勵學生結合問題展開閱讀;在文本解讀環節,教師重點關注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和方法,結合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進行解讀,注重文本的細節;在閱讀訓練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表演,抓住文章當中能夠表現作者感受的內容,鼓勵學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增強了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總結延伸環節,教師結合作者生平,聯系現實生活,引導學生進行讀后續寫,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潭縣古戰九年制學校)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