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杰
在信息大爆炸的當下,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而他們的辨別能力尚未完全發展成熟,有時會出現固執己見的現象。作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要高度重視這門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行動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認知的不足,并且改正自己的偏見,在實踐中審視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留白”的內涵
(一)“留白”的哲學起源
儒家思想中透露出留白的人生智慧,是留白理念的源泉。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被弟子子貢問到是否覺得聰明的弟子子張比子夏更好時,孔子反而回答“過猶不及”,意思是凡事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不是完美的狀態。儒家的“中庸之道”作為一種思想辯證法,強調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態度,即做人處事要留有一定的空白余地,切忌太滿,過猶不及。留白作為一種哲學理念,真正來源于道家的“無”。老子在《道德經》開篇中強調:“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是天地的本始,萬事萬物皆出生于“無”。“無”是“有”的對立面,是萬事萬物的根本特征,“有”起源于“無”,“無”是“有”的根本。留白,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辯證哲學的思想智慧,后在繪畫、建筑、文學等領域應用廣泛,創造出無數經典的藝術作品。
(二)教學“留白”的內涵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理論知識比較抽象且有深度,內在邏輯結構嚴謹,一味地灌輸式教育會導致課堂變得枯燥乏味,使學生缺乏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在學生思想素養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方面更是無法發揮出政治學科育人的應有價值。政治課堂中的留白并不等于“空白”,是教師以課程標準和學生已有知識與思維發展水平為依據,經過思考和設計后主動地留出空間,將課堂的話語權交還給學生,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并主動地理解吸收,進行知識建構,引導學生在留白之處經歷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過程,提高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留白”的價值探析
(一)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強調:“本課程的教學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活動體驗是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灌輸式教育思想,認識到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有著密切的關系,主動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留出思考和表達的空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主體化的客體,是由教到不教、由教育走向自我教育的主體。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自我獨立和獲得尊重的需要,讓學生意識到課程的順利完成需要自己的參與甚至是創造,其潛在的學習意志就會得到釋放,積極響應教師提出的問題,完成活動任務,與教師進行正向的交流互動,主動體驗抽象的知識背后蘊藏的豐富的情感價值,提高自身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思辨性的提高
思辨即思考辨析,思辨性是思想政治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獨特之處。思想政治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學會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萬事萬物,最終能夠發展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社會,各種信息紛繁復雜,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變得愈發多樣化,且高中生普遍存在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偏低的現象,如何在充滿迷惑的大環境中學會辨別真偽,堅定政治立場就顯得格外重要。“少則得,多則惑。”思想政治教學并非一項多多益善的活動。滿堂單向的知識灌輸不僅會讓學習氛圍變得壓抑,學生也無自主思考辨析的時間,何談思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在課堂中創設留白機會,通過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對問題或現象進行辨析思考,增強學生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情感態度的塑造
思想政治課并非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要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成長方面發揮引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滿足學生精神世界發展的需求,豐富其情感體驗。空洞的知識灌輸只能將知識以符號的形式暫時存入記憶系統,無法了解學生情感素養發展狀況,也就無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進行針對性塑造。思想政治的留白并非完全放任學生,教師要適時地做出引導和激勵,以情育人,以境育人。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真實的情境留白,讓學生理解現實社會發展所必備的品格,激發求真、向美、向善的情感,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
(四)個性發展的需要
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的個性發展得到了很多的關注,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要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傳統的應試教育一味地為了分數而教,導致學生沒有機會去審視自身的興趣和潛在的發展可能,不利于國家所需各色人才的培養。在教學中留白,是為學生個性發展留下空間。學生在留白之處思考問題的同時會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考習慣和思維模式,在與老師、同學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審視自身存在的不足,吸取他人的經驗和長處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更加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情感發展狀況,為之后教學內容的講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介的使用提供了依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力爭促進每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個性之花競相開放。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留白”設計
(一)課前“留白”
1.目標預設“留白”,創生可能
W·克萊門特·斯通曾說過:“確定目標是取得所有成功的起點。”在講授一門新課之前,教師通常需要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預設,預設的教學目標也就成為教師講授新課的指南針,把控著教師授課的內容、方式、節奏,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依據。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不僅要關注教材所呈現出的知識本身的邏輯關系,還要關注到學生本身。作為知識的接收者,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認知方式、實踐心得,對相同的知識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適當留白,可為課堂中更多可能性的出現、學生的認知和個性發展、師生的情感交流留出彈性空間。當然,目標預設的留白也并非隨意而為,在秉持現實性原則的基礎上,以學生完成對知識的內化為最終目的,協調各個目標之間的聯系,靈活處理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表現性目標,為學生投入課堂、創新性發展提供機會和可能。
2.備課“留白”,發揮教學機智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和安排,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系統把控的一步。備課時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不是照本宣科。備課留白并非讓教師松懈,相反,需要教師更深入地將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核心素養的要求和學情聯系起來,也要預想到應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不同問題的方案,這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立足全局,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留白的內容和時機也要細心思量,使教學過程和諧完整。其次,思想政治是一門具有思想教育性質的課程,備課備人,更要教書育人。在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同時,設計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分析社會熱點問題,鼓勵并創造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發聲,在師生交流研討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課時“留白”
1.導入“留白”,激發興趣
如果說教學是一門藝術,那么導入就是關鍵的那一筆。學生剛剛進入上課狀態,精力很容易停留在課間發生的事情上,教師需要用新穎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其興趣,使其愉快地接受知識。在導入時留白,是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態、知識基礎、思想水平等,用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的新問題、新事物、新現象引入教學,不直接說明知識內容,而是引導學生主動地對留白之處進行思考,探索新知以填補認知上的空白。在設計導入時,切忌追求形式的新穎而隨意留白,成功的導入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圍繞教學主題而進行,爭取用較短的時間迅速而巧妙地轉到新課的講授上,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
2.話語“留白”,促進思考
在思想政治課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自主思考意識的背后是教師面面俱到的講解。有些教師認為一遍遍重復重點知識學生就能記住并理解了,實際上這種教學只能在課上起到效果,學生只是發揮了機械記憶的作用,課后不多加思考辨析很快就會遺忘。“一言堂”的課堂中,盡管教師能夠做到出口成章、繪聲繪色,學生聽得也很興奮,但是學生大腦沒有加工思考的過程,很難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教學語言運用的關鍵在于“不說”,“欲言又止”是語言留白的藝術,教師可以留下語言“空白”,有意識地給學生空間以利于他們思考消化。
3.情感“留白”,寄情于無言
高中時期是學生情感發展的高峰期,但是因其認知發展尚不完善,極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不僅要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人,對學生進行智育,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品德和情感態度做出積極的引導。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教師要以情感之名敲開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學習的興趣的大門,厚植政治情懷,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人。情感的培養需要在情境的體驗中進行,再華美的言語也無法比擬情感直擊人的心靈。思想政治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學資源,教師在挖掘到情感價值后,無需多言,只需在此處為學生留出情感體驗的留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感受思想政治的魅力所在。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緬懷革命先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4.板書“留白”,鍛煉概括能力
板書是對一堂課知識脈絡的梳理,是以符號的形式傳遞教學信息,要求教師精確概括教材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龐雜、面面俱到的板書不僅會浪費教學時間,而且會讓學生認為只是對課堂內容的重復,難以保持專注,也會失去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學習內容的機會。在知識的梳理環節,教師主動讓出一些空間,讓學生參與到板書生成過程中,并且鼓勵學生運用多樣的形式靈活組織板書語言,促進其概括能力和發散思維的提高。學生通過這一過程,也會進一步思考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方便條理清晰、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教師也可以借此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對不熟悉或者理解起來有困難的地方著重強調,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
(三)課后“留白”
1.作業“留白”,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留白不僅局限于課堂之中,精心設計的課后留白對教學效果也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升學壓力和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下,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后作業仍然以機械性作業為主,學生完成積極性不高,教師對作業的反饋也是機械而無新意。
高中思想政治作業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記憶,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學會用所學理論去認識生活中的現象。教師可以根據本堂課知識內容性質,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環境,布置具有開放性的課后作業,鼓勵并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和周圍可利用資源,創造性地完成作業,更深層次地理解所學內容。
2.實踐“留白”,內化新知
教師過度說理只會顯得思想政治教學空洞無趣,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在實踐中留白,教師有目的地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親身感受,在貼近生活的情境中理解所學知識。相應的,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理解現象、解決問題時,會更加認同思想政治課對個人開闊視野、增強能力、提升素質等方面的作用,激發其對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