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27/j.cnki.cn22-1215/s.2024.03.119
摘 要:重慶市地理位置特殊,氣候適宜,是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生產的重要區域。但是當前,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基地不穩定且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勞動力不足、市場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嚴重限制了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可行性、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加大制種補貼力度,強化市場監管,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制種保險機制等,保障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關鍵詞: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在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支持下,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水平日益提升,為水稻種植增產增收創建了良好條件。針對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進行針對性解決,加大規模化生產基地建設,并強化市場監管,保障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長遠發展。
1 現狀分析
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技術越來越成熟,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面積越來越大。當前,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主要位于墊江、梁平、璧山、萬州等地區[1]。此外,重慶市常年生產規模在0.35萬公頃左右,生產組合達到50多個,產量日漸增加,并逐漸銷往國外,不僅增加制種農戶、企業的經濟收入,且推動了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事業的長遠發展。但是在實際制種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基地不穩定、投入較少,規模小且分散、難以形成集中規模生產,基礎設施薄弱、機械化水平低等,嚴重限制了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措施,對現有問題進行積極改善,保障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2 問題分析
2.1 制種基地分散
穩定的制種基地建設是雜交水稻種子產供的重要基礎與前提。但是,當前,在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專項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老化,難以對自然災害進行有效抵御,不能形成科學的保障系統,嚴重降低制種成效[2]。此外,重慶市現有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分布較為分散,且規模較小,加大了市場監管難度,甚至出現惡意競爭制種基地的現象,難以保障制種農戶的經濟利益,嚴重打擊制種積極性,不能形成穩定、規模化的制種基地。
2.2 基礎設施薄弱
部分地區對制種基地建設不重視,資金支持力度不足,致使很多制種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甚至出現水利設施損壞不能正常使用的問題,嚴重降低排灌能力,不能有效抵御自然災害的侵害,一旦出現極端天氣,會引起干旱、洪澇等問題,致使雜交水稻種子減產絕收,加大了雜交水稻制種風險,不利于保護農戶的正常利益。
2.3 勞動力不足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相繼進城務工,導致農村大量勞動力流失嚴重,僅有部分老弱人員在農村留守,致使農村老齡化嚴重。而制種作業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播種、插秧、打藥、趕粉等環節,作業量大[3]。這樣一來,農村青壯勞動力流失與制種作業的大量勞動需求之間出現很大矛盾,嚴重限制了制種事業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2.4 制種風險較大
雜交水稻制種存在很大的風險。一方面水稻種子種植中,對管理技術的要求較高,一旦在施肥、噴藥、烘烤等環節中出現問題,會引起嚴重的親本倒伏現象,甚至引起病蟲害問題,嚴重降低種植產量,對農民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在制種生產中,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侵害,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如干旱、高溫等,會引起減產、絕收現象,對種植戶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降低制種效益,打擊當地農民的制種積極性[4]。
2.5 比較收益低
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物價上漲,尤其是農藥、化肥、人工等生產資料價格逐漸呈現上漲趨勢,且漲幅較大,但是雜交水稻種子的收購價漲幅較低,這種情況導致制種投入和產出嚴重失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比較收益,嚴重降低了農戶的制種積極性,致使制種面積逐漸減少,制種基地不穩定,嚴重限制了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6 市場監管不足
當前,雜交水稻制種市場監管還不完善,容易出現無序競爭的現象,如部分種子企業與制種經濟人聯合開展價格戰,惡意爭搶制種基地,不利于基地穩定發展,甚至胡亂抬高種子收購價格,降低收購標準,嚴重降低雜交水稻種子質量。部分種子企業與經濟人惡意搶購、套購其他種子公司的種子,從中牟利。部分地區出現無證生產的現象,甚至通過掛靠、代制的方式參與種子生產活動,嚴重擾亂整體制種市場秩序。由于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基地較為分散,加大了監管難度,缺乏對不法行為的處罰依據,調查取證難,難以進行依法處理[5]。
3 解決對策
3.1 強化建設基地保護
結合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國家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形成一體化的現代作物種業體系,對產業、企業、基地進行有效結合,進而構建標準化、市場化的制種基地。同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完善投資機制,完善經費投資方式,簡化申報流程,強化實施效果,并對制種產業提供滾動式的資金支持。同時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動態監督與管理,撥付專項資金,保障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的穩定性發展。積極發展制種基地主體,其中包含大型種子生產企業、本土化種子生產企業,保障制種基地的穩定發展。同時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強化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如排灌設施、田間道路、晾曬烘干設施的大力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地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強化種子生產能力[6]。同時,還需要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定期組織開展種子法規、繁育知識培訓活動。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種子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對基地種子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和監督,強化技術保障,保障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同時還需要對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認定政策進行合理利用,強化優惠政策服務,鼓勵基地農戶、種子企業積極參與制種產業,可以進一步拓展制種面積,保障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穩定建設發展。此外,還需要強化制種基地保護力度,形成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的制種基地,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家庭農場”等模式,實現基地建設模式的多元化,實現制種機械的大規模推廣,提高制種生產效率。
3.2 完善制種保險保障
建立完善的保險制度。并由政府牽頭、種子企業、保險企業參與的制種風險防控體系,有效推進政策性種子生產保險體制,并由政府、企業、制種戶共同承擔相關損失。還需要完善制種保險制度,把制種生產風險納入農業保險范疇,增加賠付額度。完善雜交水稻制種專項險種,提高水稻增值率,并由保險公司共同承擔農戶與企業的風險,有效緩解制種風險,保障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健康發展。
3.3 完善制種補貼
為保障種子企業、農戶的合法利益,激發其參與制種的積極性,需要結合重慶市實際情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如為雜交水稻制種農戶提供專項補貼,同時享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7]。提高雜交水稻制種面積補貼、金額補貼力度,并通過當地財政部門直接向生產企業、農戶進行發放。也可以利用良種補貼的方式對制種農戶進行補貼,保障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還需要發展制種專業合作社,為制種大戶提供優惠政策,引進安全制種技術,積極推廣制種機械,并把制種機械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3.4 強化政策扶持
為了實現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結合重慶市發展需求,選擇優質的國家級、市級種子龍頭企業,并為其提供多項財稅支持,尤其要加大國家、地方財政資金扶持。還需要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拓展農業服務范圍,加大三農信貸規模。還需要積極鼓勵當地龍頭企業建設高標準生產基地,加大制種研發力度。同時還需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依法流轉,且需要保障不占用基本農田,保障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的穩定發展。此外,還需要積極爭取國家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面積,爭取立項支持,并積極鼓勵本地制種企業申報基地建設項目,優化制種基地條件,形成穩定化、高產穩產的制種基地[8]。
3.5 強化監督力度
針對當前制種行業市場搶購、套購等違法行為,需要加大政府調研力度,建立健全國家種子法律法規體系,同時對種子企業、制種農戶的行為進行有效性約束與規范,強化執法力度,減少違規、違法行為的出現。要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廣泛宣傳,強化制種戶、種子企業的法律意識,嚴格依法經營生產。要提高制種生產行業的準入門檻,加大市場監管,嚴禁信譽較低、資質不夠的種業企業參與制種生產。還需要強化質量管理,嚴厲打擊無證生產行為。對搶購、套購種子的行為進行追蹤調查,并及時通報,通過送樣檢測、DNA檢測等方式,進行侵權責任認定,為違法行為的處理提供依據。
3.6 強化質量監管
為了實現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需要加大執法整治力度,有效規范制種基地建設,保障種子質量,實現制種業的良性發展[9]。尤其要強化種業企業的資格審查力度,只有資質較高且信譽較好的企業才允許進入基地制種;強化基地管理力度,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開展定期巡查工作,一旦發現無證生產、違規操作、套購搶購等行為,需要進行依法處罰,必要情況下取消制種生產資格。要做好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尤其要著重抽檢種子生產重要節點,如生產、入庫、銷售等環節,強化企業、農戶的質量意識。
3.7 其它方面
①提高合同收購價格。當前,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生產投入較大,風險較高,比較收益較低,嚴重降低了種業企業和制種農戶的積極性,制約了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需要適當提高種子合同收購價格,增加種植收益,同時強化制種保險保障力度,激發農戶參與積極性,促進行業健康發展。②明確風險責任,種子企業、農戶等需要與制種基地依法簽訂產銷合同,同時對技術指導責任進行明確落實,同時還需要對大面積花期不遇、自然災害風險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和落實。合同在企業與農戶之間的糾紛產生法律效力。確保種子質量保證金推廣期限。在合同中需要明確雙方爭議解決辦法,明確雙方權利與義務,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形成長期良性合作[10]。③強化技術創新,為了促進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培育出農藝性狀較好、市場接受度較高的優良品種,積極推動全程機械化生產,并引進多元化的制種制度,進一步強化水稻種子的抗逆性,提高種子生長過程中對養分的利用率。④開展商業化育種試點,在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發展中,選擇優質種子企業作為試點,引進商業化育種模式,從而拓展資源材料,構建育種信息庫,為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商業化、高效化發展創建良好條件。
結語:綜上所述,重慶市的地理、氣候條件較為適宜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發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生產基地不穩定,基礎設施不完善,比較收益不足等,嚴重限制了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良性發展。因此,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優化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模式,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建設大規模、穩定性的制種基地,保障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龔太倫,雷勇,黃靜. 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保險淺析 [J]. 南方農業,2019,13 (25):57-59.
[2]楊小艷,高立均,奚江等. 高產廣適抗病雜交水稻岡優916高產制種技術 [J]. 雜交水稻,2018,33(03):24-26.
[3]李順武,龔太倫. 雜交水稻新組合Q6優28高產優質制種技術 [J]. 雜交水稻,2017,32(04):25-26.
[4]鐘光倫,彭文學,顏家均等. 四十個雜交水稻組合制種試驗初報 [J]. 南方農業,2013,7(12):52-55.
[5]龔太倫,樊恩達. 重慶市雜交水稻制種生產困境與對策 [J]. 南方農業, 2013,7(05):53-54.
[6]杜清源,樊仕勇,彭利希. 高產優質抗病雜交水稻新品種‘瑞優5號’的選育[J].南方農業,2011,5 (02):4-5.
[7]黃益峰,陳合云,阮關海等. 雜交稻錢優1號早夏高產制種技術 [J]. 浙江農業科學,2009,(04):708-709.
[8]蔡家軍. 如何應對雜交水稻制種中的低溫天氣 [J]. 農家之友(理論版), 2009,(07):32-33.
[9]吳毓,王培華,蔣剛等. 優質雜交水稻渝優1號高產制種技術 [J]. 雜交水稻,2008,(02):45-46.
[10]黃新,鐘光倫,王永波等. 雜交水稻新組合N優2號高產制種技術 [J]. 南方農業,2007,(04):46-47.
收稿日期:2024.06.12
作者簡介:張玲,(1987.03),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級農藝師,現任重慶市墊江縣新民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