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辦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高等教育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近些年各高校新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新入職教師職業適應的問題也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本文分析在高校成長過程中帶來的新入職教師適應問題,得出了民辦高校新教師存在職業認同不足、教學技能欠佳、職業壓力過大和團隊融入較慢的問題,并提出通過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加強培訓、制定“師徒制”工作方式和完善教師發展機制的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新教師;職業適應
中圖分類號:G40-058
文獻標識碼:J" 文章編號:1673-4513(2024)-03-100-07
引言
高校教師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高水平的教育資源配置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的前提。據統計,2021年民辦高校共計771所(含獨立學院241所),學校數量占普通高??倲档?8.16%,專任教師數量為339777人,占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數18.5%,本專科學生數高達7913376人,生師比高達123,遠遠不及教育部提出的辦學條件要求。在提升新教師數量的同時,民辦高校新教師的質量問題也越發凸顯。主要體現在,新入職教師在入職伊始后的很長時間都存在角色轉換、人際關系、教學能力等職業適應方面的問題。這些職業適應問題往往會直接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教師隊伍人才流失、過早出現職業倦怠等后果,嚴重影響了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民辦高校新教師職業適應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歸納民辦高校新入職教師職業適應問題,提出解決思路,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民辦高校新入職教師職業適應現狀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本自編式問卷共設計了33個題目,對民辦高校40位新入職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訪談法了解新入職教師職業適應的現狀及問題。訪談大綱共設計了9個題目,對8位新入職教師進行訪談,并對訪談內容進行匯總。通過分析得出如下結果:
(一)對于民辦高校認同感不足
根據問卷調研可以看出只有40%的人認為完全認同民辦高校教師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和價值的職業,有32.5%的認為比較符合,有25%的人認為基本符合,有2.5%的人認為不太符合(見圖1)。訪談中訪談對象甲也認為“每次跟別人提到自己是民辦高校的教師的時候,對方都覺得不如公辦院校的教師好,不管是待遇、培養機制和職業發展。”訪談對象辛也認為“我之前是在公辦院校工作,當時覺得大學校園的氛圍更好,就來到了這。但是來到這以后發現,待遇、工作內容、工作的開展真的是和以前有很大的區別,甚至有時候一些后悔?!?/p>
(二)對于教學任務安排感到惶恐
根據問卷可以看出民辦高校新入職教師在面臨職業適應問題時,只有20%和27.5%認為自己學校提供了幫助并使其完全適應工作。訪談對象丙表示“我對工作是非常有計劃的,雖然學校在入職初期對我們進行了培訓和指導,但是我未來想提升自己的學歷,途徑和方式并不是很明確,而對于教學面臨的偏重科研還是偏重教學,也處于比較迷茫的狀態,不知道未來我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是偏重科研,還是偏重教學,我很迷茫?!倍逦穆殬I發展規劃會對新入職教師關于未來的工作安排和堅定教師育人的信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入職教師在剛進入工作崗位時,良好的培養機制會影響新入職教師未來的職業規劃與職業信念。有30%—40%的人認為新入職培訓和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加快適應教學工作,但仍有10%的人認為學校的新入職教師培訓、賽課活動對適應教學工作沒有幫助(見表1)。訪談對象乙表示“自己剛剛從學校走出來,剛到學校任職就安排了教學任務,自己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能夠給學生把課上好,只能按照之前老師教的“照貓畫虎”,學校雖然有培訓和優秀教師的觀摩,但是對于剛剛成為教師的我還是遠遠不夠的,自己從心理及生理上的轉變還需要更多地關注。”訪談對象甲和庚也表示“教學任務不僅是上課,自己未來還要評職稱,同時也是績效考核的一部分,自己對于科研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展科研項目?!痹L談對象己表示“雖然我是師范院校畢業的,上課的時候老師也教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是自己本身其實和學生年齡差并不大,再加之沒有過工作經驗,面對這么多的教學任務我有點無從下手?!?/p>
(三)對職業生涯規劃不清晰
根據調查可知,只有25%的人認為自己可以很好地設計和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75%的人并不能清晰地設計職業生涯規劃及實現路徑(見圖2)。訪談對象也表示:“來到學校后,我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一定的期許,我希望我三年內評上中級職稱。如果順利的話評上中級以后,我想進修一下學歷。但問題是,我并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實現這些目標,我也不知道每一步我應該做什么?!笨梢?,大多數新入職教師并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
(四)對任職環境不滿意
根據調研可以看出,只有7.5%的人對目前的收入感到非常滿意,有42.5%的人相對滿意目前的收入,有50%的人不太滿意。對于任職學校的福利待遇只有5%的人完全滿意,有50%的人相對滿意,有45%不太滿意。對于任職學校的管理方式,只有7.5%的人完全滿意,有70%相對滿意,有22.5%的人不太滿意。對于任職學校的工作安排只有10%的人滿意,有72.5%的人相對滿意,有17.5%的人不太滿意。對于任職學校的考評方式,只有17.5%的人認為是公平公正的,有65%的人認為是相對科學合理和公平公正的,有17.5%的人認為不太合理和公正的(見表2)。合理的薪酬與福利,妥當的工作安排和公平公正的考評方式會影響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所以管理和薪酬體系也大大影響著新入職教師職業適應。
(五)對教學工作能力缺乏信心
教學技能是新入職教師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技能,過硬的教學技能影響著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是教師個人業務素質的體現,也是教學能力的重要標志。教學技能包括對多媒體設備的運用、教材的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設定及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調研中可以看出有92.5%的人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說明年輕化的新教師隊伍對于新事物更容易接受與使用。對于教材的把握、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講解只有50%左右的人可以完全掌握和設定。學生也是課堂的關鍵,根據調查只有42.5%的人認為完全能夠與學生展開良好的互動,有50%以上的人認為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待提高。新入職教師在職業初期的突發事件和過多的工作任務也會影響到教學技能,只有40%左右的新入職教師認為自
己可以很好地解決突發事件并合理安排工作(見表3)。
訪談對象甲表示“雖然我是師范院校畢業,相對而言有一定的專業背景,但是辦公室人員較少,我在教課的同時還擔任著行政工作,我還是有一定壓力的?!痹L談對象乙表示“我在面試初期也是主要從事教學任務,但是工作后確實會有一些行政工作,行政工作相對瑣碎耗時,也消耗了我一定的精力。我本身非師范出身,對于教學還在一步步地探索之中,行政工作會打亂我的工作進度和安排。”訪談對象乙表示“我雖然沒有行政工作,但是我帶的課程比較多,以至于我無法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我也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擔憂。” 由此可見,多數人認為教學工作能力及工作安排有待提升。
二、民辦高校新入職教師職業適應問題分析
通過對問卷和訪談的分析,歸納出民辦高校新入職教師主要有以下四點職業適應問題:
(一)職業認同不足
民辦高校本身與公辦院校不管在體制還是制度上都有所區別。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民辦高校教師會發現自己的社會身份不及公辦高校的教師,不僅沒有同等的編制和待遇,而且在薪資水平、社會地位等方面與公辦院校有差距,再加之民辦高校對于新教師發展機會有限,會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同時,因為民辦高校教務任務多,再加之很多新教師缺少經驗,無暇顧及自己的職業發展,導致很多新教師職業發展不清晰,對學校的認同感也就降低了。在職業發展上,民辦高校教師與公辦高校教師也有所區別,公辦教師發展機制成熟,新教師成長速度較快;發展平臺廣闊,參與科研和競賽的機會更多,也導致了民辦高校新教師對職業認同感降低。
(二)教學技能欠佳
公辦院校對新入職的教師實行助教制,加快新入職教師對教學環境和工作環境的適應。而民辦高校,教師儲備不足,新入職教師要承擔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甚至是擔任專業和課程的負責人且還要承擔大量行政管理與服務工作。面對角色的轉換,很多新入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對于課堂目標的設立和課堂內容安排不夠合理,對教材難點和重點掌握不精準,對學生的需求和互動重視不夠。在面對課堂上的突發狀況,容易慌亂手腳,驚慌失措。而且民辦高校新教師學歷背景不同、工作經驗不同,
也會導致對于基礎的教學技能需要提升。同時,在科研工作中,很多新入職教師不具有獨立完成科研項目的能力,科研能力較弱,不能夠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師職業規劃中,新入職教師職業規劃不明朗,對未來工作方向把握不準確。任職學校雖然在新入職教師職業初期提供了一些培訓和指導,但是并不能完全解決新入職教師的疑慮和困惑。
(三)職業壓力過大
除了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存在著體制不同和發展境遇不同外,民辦高校還存在著教學為主,科研壓力重的問題。部分新教師表示因為工作單位穩定才選擇這份工作,對民辦高校教師這份工作并不了解。這一類人在新的工作環境中,遇到問題和挫折的時候會產生負面的情緒,造成一定的職業壓力。同時,因為剛入職場對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的不熟練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再加上可能會與同事、學生之間相處不愉快,種種的困難會導致新入職教師失去最開始工作的熱情,減少表達和溝通,拒絕同事間和學校的幫助,久而久之會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放棄的心理。
(四)團隊融入緩慢
加強團隊協作能力不僅能增加團隊的力量而且也能更好地助力團隊成員成長,從而實現個人成就團隊,團隊造就個人。而民辦高校教育團隊新教師在團隊融入上有著明顯的問題代表性。首先民辦高校存在教師隊伍構成復雜的顯著問題。與公辦高校的教師隊伍相比,民辦高校教師隊伍人數不及公辦院校,但是民辦高校因師資配比等原因,存在著很多兼職老師,會導致教師的凝聚力不夠。從而造成新教師融入起來相對較慢,其次高校靈活性地授課方式也直接影響著教師團隊的融合性,很多教師存在見面機會少,溝通機會欠缺,授課結束后便離開學校的工作模式。即便有機會在學校辦公也會被各種會議或者培訓限制,從而造成同事之間缺乏交流,形成團隊融入欠佳的問題現狀。
三、民辦高校新教師職業適應問題對策
(一) 制定個人發展規劃
教師本人的改變直接影響了其工作的態度和能力。新入職教師應該關注自身發展,制定個人教學和科研發展計劃。在教學工作中,新入職教師多是剛走出學校的老師,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論把握較強,但是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新教師的第一道挑戰。新教師要積極觀摩課程總結經驗,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新教師所在部門要對新教師給予關注,通過教研和競賽等形式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增加職業認同和團隊的凝聚力。學校要給予教師發展平臺,促進教師走出去,拓寬教師視野。在科研工作中,新教師要積極投身到科研中去,與老教師進行探索和溝通,參與到課題中去。科研處作為主導部門,要積極組織教師對課題進行申報,定期開展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促進教師科研的開展。學校要與校外院?;蚱髽I鏈接資源,融合交流。新入職教師要改善教學方法,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自我調節能力等,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規劃教師職業生涯,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二)加強培訓,促進新教師成長
學校在教師入職前適應轉變期可以采取“輔、導”的培養方案:參加融入式職前培訓、采取多渠道輔助工作、建立教學與科研并行的雙導師培訓體系。加強培訓可以幫助新入職教師快速熟悉工作環境提升職業認同感并融入工作團隊中。在職業初期開展新教師入職培訓,多方面了解學校的情況,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教師的凝聚力。其次,組織教師參與崗前培訓,學習教學技能與方法,減少因剛入職帶來的職業壓力。同時,組織新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和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在比賽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相互學習優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科研方面,組織講座與分享會,鼓勵新教師多參與科研項目。同時教師在入職的初期也應該積極學習,可以通過觀摩優秀教師課程,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督導及時進行溝通,及時調整上課方式與內容。合理運用教師資源平臺,拓寬知識儲備。新教師通過內力與外力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新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減少新教師職業壓力、增強新教師職業技能和團隊凝聚力。
(三)“師徒制”提升教師隊伍能力
學校應該建立教師的支持體系,制定新教師入職后的教師支持制度,形成學校之間的多元聯動,以靈活多樣的形式促進新入職教師全面和個性化發展。教育的主管部門可以建立以教師為本的發展觀念,關注教師的問題,解決教師的困難,營造有利于教師成長的良好氛圍。
任職的環境中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實行“師徒制”。“師徒制”中,以學期為單位,在學期開始初期學校各部門可以把老教師和新教師進行分組,老教師每月一次聽課,在聽課結束后及時與新教師交流問題和經驗。新教師每月兩次觀摩老教師課堂,及時總結經驗,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在過程中,通過共同備課、聽課、評課使新教師盡快掌握教學技能、調動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老教師也要帶領新教師積極參與課題,鼓勵新教師制定工作計劃,多參與到科研中去。在學期末,各部門可以組織賽課評比活動,通過賽課來鍛煉教師的技能和檢驗教師的成果,學校對于賽課獲獎的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促進教師的積極性。
(四)完善教師發展機制,推動教師團隊發展
民辦高校應該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專業引領,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保障,促進其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尊重教師價值;教師本人也應自覺激發自我導向學習潛能,加強自主學習意識,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民辦高校自身來講,民辦高校應該完善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健全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營造舒適和諧的工作氛圍和構建身心健康服務體系,從而進一步改善民辦高校新入職教師的職業適應問題。從機制建設上,民辦高校應鼓勵青年教師設計職業生涯規劃、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師培訓機制和完善職稱評定機制,使青年教師工作更有方向感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江玉印,李小妹.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師入職適應問題透視與應對[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5):23-24.
[2]顏冠群.民辦高校初任教師職業適應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 (17):72-73.
[3]黃春麗,楊靜,俎文紅,譚文偉.陜西省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研究[J]價值工程.2012 (17):227-228.
[4]霍曉峰.基于職業周期理論的高校師資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4):137-138.
[5]任平.新入職幼兒教師職業適應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4(5):10-14.
[6]朱連虹.我國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的現狀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 (1):59-61.
[7]徐雄偉,張國平.民辦高校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對其教學投入的影響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20(5):16-23.
A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Adaptation of New
Teache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ANG He, KOU Yuanyuan, GENGShiying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Beijing 101399,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private edu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new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career adaptation of new teachers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aptation problems of new teachers brought about by the grow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ncludes that new teache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identity, poor teaching skills, excessive professional pressure and slow team integ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formulating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 strengthening training, developing “mentoring system” and perfecting teacher development mechanism.
Keyword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adaptation
(責任編輯:侯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