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外語專業課程必須發揮其育人功能,守好“責任田”。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革命精神。將紅色文化融入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是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本文旨在探討江西紅色文化如何有效融入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通過提高教師紅色素養、重構課程內容、創新教學設計和方法、完善評價體系等路徑,實現英語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期實現專業課程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為高校思政教育創新和課程思政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紅色文化;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高校英語教學不再僅僅是語言技能的培養,更是文化傳承和價值觀塑造的重要陣地,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秋芳(2021)指出各外語課程要以外語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學內容、課堂管理教師言行等方面,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有機融入教學各個環節,致力于為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發揮積極作用。然而,長期以來,高校英語教學在這方面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堅持正確的文化立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當代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重大挑戰。江西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紅色資源豐富多樣,本文利用這一優勢,分析紅色文化對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和作用,探討紅色文化融入英語專業課程的實踐路徑。
二、紅色文化融入英語專業課程思政重要性
當前,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部分教師存在“重語言和技能、輕思政育人”的觀念,認為思政教育與英語專業教學無關緊要,或是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兩張皮”。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中更多關注的是語言和語言技能的提高,忽視了語言背后的文化及其人文素養的提升。此外,傳統的英語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單一,按教材單元逐個講解,缺乏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也沒能做到立德樹人。江西作為紅色文化的發祥地,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革命遺址等資源非常豐富,將“紅色”之魂“、紅色”之物、“紅色”之事,有機融入專業課程對“立德樹人”的落地具有重要意義。
1.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蘊含著愛國主義、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革命精神(崔秀娟,馮金鐘, 2024)。將紅色文化融入英語專業課程,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紅色文化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具有鮮明的時代和發展特征并不斷豐富自身內涵的優秀文化,所蘊含的歷史底蘊和愛國情懷更能深入人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方向得以明確。
2.豐富教學資源,提升育人效果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專業學生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部分學生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忽視了本土文化的價值。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模態多樣。借助江西豐富的紅色文化這一優勢,加之大部分學生也來自江西,將紅色文化融入英語專業課程,他們在聆聽“身邊”的英雄人物事跡,走進“身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遺址,感受先輩的鮮血和汗水,便能增強特他們的愛國情懷,同時激發紅色資源新活力,彰顯新時代教育特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紅色文化融入英語專業課程的實踐路徑
1.提高教師紅色文化素養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在日常交往中,可能會談及社會中的所見所聞,討論國內外熱點問題,教師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觀點和看法就會對塑造學生的三觀起作用。在學生眼里,教師“吐辭為經,舉足為法” (《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編寫組,2020)。
因此,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思政應從教師開始,從不同角度提高教師紅色文化素養。
首先,引入專家資源,積極尋求與紅色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紅色文化相關機構的合作,邀請他們為教師舉辦講座、研討會,分享研究成果和育人經驗。其次,形成常態化學習機制,保持教育培訓的常態化,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參加上級黨組織舉辦的各類培訓研討班,組織教師掛職或調訓,強化不同崗位的實踐鍛煉。第三,多渠道吸納紅色文化知識,鼓勵教師閱讀紅色經典著作、歷史文獻和革命故事,通過自學的方式豐富自己的紅色文化知識儲備。此外,還可以組織教師參觀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實地考察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2.重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設計和方法
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依賴課程內容、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課程設計不但要統籌教育政策、課程理論及外語學科特點,還要突出教學目標的精準性、內同組織的體系性、流程設計的漸進性和評價反饋的整合性(胡杰輝,2021;羅良功,2021)。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應按照主題,重構教學內容,并挖掘各主題思政資源,形成思政鏈。創新教學設計,將紅色文化巧妙地融入教學中。例如,在英語聽力、閱讀、口語、寫作等課程中引入與江西紅色文化相關的素材,如革命故事、歷史人物傳記、紀錄片,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英語語言能力,還能夠深入了解江西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增強文化自信。
英語專業課教學要實現紅色文化育人,還需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等現代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紅色文化的相關內容。例如,通過播放紅色電影、紀錄片等視頻資料,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3.健全評價體系,專業思政于一體
評價體系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將思政教育效果納入英語專業課程的評價之中。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技能水平,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政素養和紅色文化認同度。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文化觀。例如,《綜合商務英語》其中一個單元講述生態環境保護,單元設計基于產出導向法,創設“以專業知識為綱,思政育人為魂”的教學設計,系統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生態環境保護,企業社會責任感,命運共同體等),把思政育人貫穿專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驅動,促成,評價三環節),較好地實現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
四、結論
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高校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紅色文化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有效實現紅色文化與英語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政素養和紅色文化認同度,為落實專業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崔秀娟,馮金鐘,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當代教研論叢,2024(1):107-111.
[2]胡杰輝. 外語課程思政視角下的教學設計研究[J]. 中國外語, 2021, 18( 2) : 53-59.
[3]羅良功. 外語專業課程思政的本、質、量[J]. 中國外語, 2021, 18( 2) : 61-64.
[4]文秋芳,大學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實施框架[J],中國外語,2021(2):47-52.5.
[5]《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編寫組. "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C].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