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二級學院作為連接宏觀政策導向與微觀教學實踐的橋梁,在“國家—省市自治區—高校—學院—教師”課程思政組織鏈條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在閉環課程思政組織鏈條、匯聚合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面臨教師思政素養提升的統籌性不足、課程思政建設從學科出發的系統性不足、“大思政”育人成效達成困難以及體制機制建設不完備等問題的挑戰,基于北京某重點高校數學學院的實踐探索,提出了由教師線、課程線、文化線和體制機制構建的“三線一基座”二級學院課程思政體系。
關鍵詞:“大思政”視域;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5.015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4)05-0098-05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習近平總書記 關于“三全育人”的重要論述,闡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思政”觀念。會上“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提出,課程思政逐漸成為高校課程改革和創新的著力點。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推動課程思政從探索到全國推廣、從示范課程建設到所有課程全面推進。高校二級學院作為重要的辦學主體,是連接宏觀政策導向與微觀教學實踐的橋梁,是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樞紐。如何在“大思政”視域下開展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和時代命題。
一、“大思政”視域下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的研究緣起與內涵闡釋
課程思政在理論研究層面和實踐探索領域均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與長足的發展。在理論研究維度,明確了課程思政的“大思政”定位與思政課程及其他育人方式“同向同行”的內涵。[1] 在實踐探索維度,形成了“國家—省市自治區—高校—學院—教師”的課程思政組織鏈條,無論是國家、省市自治區、高校等宏觀層面的文件制度、評優選優,還是學院、教師中微觀層面的課程教材、師資隊伍、案例教學等方面都日趨完善。在發展趨勢維度,呈現出內涵理解從實體向理念轉向、元素挖掘由課程向學科拓展、教學方式從嵌入向融入發展、教學實踐從單一向協同延伸等四大趨勢。[2]
在課程思政研究領域,學者們普遍強調了高校二級學院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核心作用。[3-7] 立足課程思政的“大思政”理念定位,二級學院是整合“三全育人”力量的重要平臺。在實踐層面,二級學院扮演著“國家—省市自治區—高校—學院—教師”這一課程思政組織鏈條中的重要樞紐角色。著眼于發展趨勢,二級學院是結合學科建設和教師特征,通過整合資源實現課程思政從“單一課程”到“課程—專業—學科”升級的基礎組織單位。[8] 然而,關于二級學院如何具體開展課程思政工作,當前的理論研究尚顯不足。[9]
在具體實踐中,國內高校的二級學院已在課程思政領域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在課程建設方面,北京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打造了“學科前沿”+“新生研討課”和“土木工程概論”+“學科群核心課程”的“1+2+N”的課程建設模式[10]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南京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構建了由學院領導牽頭,專業課教師與專職思政輔導員隊伍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隊伍[11] ;在實踐拓展方面,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成立穆青研究基地,深度發掘穆青及其新聞實踐中“勿忘人民”新聞觀的育人價值[12] ;在體制機制建設方面,魯東大學修訂《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考核辦法》《關鍵發展績效成果獎勵辦法》,把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效納入績效考核評價體系。[13] 總體來看,當前高校二級學院的課程思政實踐大多還處于單維度的探索階段,缺乏從“大思政”視角出發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建設。同時,也亟需從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層面進行系統化構建,以更好地指導實踐。
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以“三全育人”為特征的“大思政”視域下的“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是從二級學院的中觀維度,對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提升的系統設計,對從學科戰略高度分層、分類、分課的課程思政建設的統籌,對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思政工作同向同行的系統推進,從而實現各類有助于提升課程思政功能的要素通過有效的體制機制建設形成育人合力的有機體系。
二、“大思政”視域下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的功能定位
二級學院作為知識傳授者、價值引領者的教師和知識接受者、三觀待塑者的學生集合的基層組織,是人才培養核心工作的實施者,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各項職能承擔的最前沿,是高校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最基礎單位。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建設,貫穿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
1.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是閉環課程思政 組織鏈條的重要樞紐
從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來看,在“國家—省市自治區—高校—學院—教師”課程思政組織鏈條中:國家層面,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部發布了系列重要文件,明確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成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國家層面確立課程思政管理機制;省市自治區層面,各省市自治區紛紛出臺相應的文件,將課程思政作為課程、教材、教學團隊等評優選優的重要指標,廣泛開展示范課程、名師和團隊選拔,多數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承擔起省域課程思政管理之責;高校層面,各高校陸續發布課程思政實施方案,構建了黨委書記或校長任組長的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教師層面,廣大教師及團隊積極投入到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中,在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教學案例編寫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二級學院是國家、省市自治區、學校宏觀層面和教師微觀層面的連接,學校層面難以做到從具體學科的角度開展課程思政頂層設計,而教師囿于自身局限,往往只關注具體一門課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二級學院既能對標國家、省市自治區對于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從學校人才培養的方針政策出發,做好學院層面具體實施方案設計;又能結合學科建設和教師特征,從學院維度整合資源,實現由課程思政從“單一課程”到“課程—專業—學科”的升級。構建“大思政”視域下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是閉環課程思政組織鏈條的重要樞紐。
2.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建設是匯聚合力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
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課程思政”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 強調所有的課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著力“優化課程設置, 修訂專業教材, 完善教學設計, 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14] 。從學院層面推進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建設,能夠全方位調動學院資源構建全員育人的組織格局,全維度營造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氛圍,全過程強化教師在言傳身教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識,推動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匯聚合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建設是加強基層 治理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
在黨的領導下, 高校二級學院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一直在探索中發展。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最新要求, 高校二級學院黨組織加強基層治理具有重要意義。[15] 一方面,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是推動黨建與業務相融合的具體載體,是二級學院黨組織落實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中心工作的直接抓手,能夠推進黨建與學科體系、教學體系、管理體系深度融合,推進黨建更深入地銜接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形成具有內生動力的完整系統。同時,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也是學院基層治理的具體載體,能夠統籌教師思政工作、課程建設、文化建設、體制機制建設等一整套組合拳,完善基層教學組織管理、信息化賦能等一系列舉措,抓實抓細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
三、“大思政”視域下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困境
高校二級學院團結帶領教師隊伍,在課程思政建設上積累了經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二級學院課程思政的系統推進仍然面臨一些現實困境。對于這些難點問題的深度把握和分析,是二級學院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前提。
1.從教師主體看,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不足,教師思政素養提升的統籌性有待完善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缺失、能力水平的欠缺直接影響課程思政落實在每一門課程。一是部分教師關于課程思政認識不到位,依然認為育人是思政課教師的事情,或者將課程思政簡單地理解為“課程教學+思政元素”,投入時間、精力開展教書育人的意愿不強。二是部分教師思政能力不足,在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融合上存在難度,不知道如何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很難做到將思政元素像“鹽融于水”一樣融入專業教學,潛移默化地發揮專業教學的隱性育人作用。三是教師思政素養的提升渠道缺乏系統性,教師目前接受到的更多局限于課程思政教學理論、案例和方法等點狀的培訓層面,未形成涵蓋教師聘用、培訓、考核、激勵的全環節培養,以及讓課程思政真正成為教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的氛圍營造。
2.從課程建設看,聚焦于“單一課程”思政元素的開發和挖掘,從學科維度設計的系統性不足
基于學科邏輯和知識邏輯,每門課程在學科知識體系建構中都具有自己獨立的功能作用,其各自的思政功能不盡相同。[16]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觀念”。而在具體落實中,課程思政聚焦在單一課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沒有從整體和系統上謀劃聚焦點和側重點。一是思政元素存在同質化現象,“單一課程”開發和挖掘出的思政元素難以避免重復性,導致思政元素的個性特征模糊,削弱了育人效果。二是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缺乏系統設計,“課程+思政”物理加減的方式比較普遍,缺少從教學大綱整體設計、考核方式重構等化學變化。三是思政元素缺乏從學科維度整體協同,課程之間的銜接相割裂,未能根據學生成長規律設計螺旋上升的課程思政體系,也未能有效統籌科教融合育人。
3.從協同育人看,聚焦于課程本身建設,“大思政”育人成效達成困難
課程思政既不是單一的一門課程,也不是孤立的一項活動,而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人或組織都應該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深刻內涵,共同服務于課程思政建設[17] ,目前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隊伍協同不足,專業課教師與學生工作隊伍銜接不緊密,仍存在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的問題;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銜接不緊密,未能將學科背景和知識體系的差異性轉化為優勢互補。二是陣地協同不足,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聯動缺乏完善的機制,課程思政在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上未能形成連貫性的統一。三是載體協同不足,課程思政未能在文化建設中匯融于“大思政”建設,未能化有形于無形,全面滲入學生生活與學習中。
4.從體系建設看,學院匯聚合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機制不完備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和具體實踐,是貫穿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的具體途徑和實施方法。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建設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完整的監督評價機制和有效的賦能手段,還沒有建構起完整、堅實的體制機制。一是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體系不清晰,未體現在系統的頂層設計、明確的責任分工、完善的資源配置及評價機制和健全的激勵機制上。二是課程思政考核分散未形成合力,當前考核更多是軟約束,分散于行政、黨建、人事、教學等各方面,未形成組合拳。三是課程思政建設新技術賦能不足,未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未在管理實踐中使用。
四、“大思政”視域下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建構
深刻把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存在的現實問題,基于北京某重點大學數學學院的實踐探索,建構了基于教師線、課程線、文化線“三線”以及體制機制“基座”的“三線一基座”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
1.“教師線”從聘用—培訓—激勵—考核全流程提升教師思政能力
一是嚴把教師聘用政治關,通過審閱檔案、深度面試等措施嚴格教師準入門檻,以嚴格的政治標準、道德標準和業務標準選拔新教師。二是推進教師思政能力培訓,名師領銜開展思政與教學融合培訓,結合“三會一課”、理想信念教育等日常學習安排契機夯實思政根基。學院每年召開數學類課程思政專題研討會,引導教師共同研討課程思政建設和發展方向,組織教師前往井岡山、嘉興、遵義等紅色基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強化教師的愛國情懷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感。三是激發教師職業榮譽感,構建分層次的榮譽激勵機制,完善優秀獎勵、普遍鼓勵、落伍者幫扶激勵制度。學院設立“最美數學人獎”,獎勵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教師;設立“勤勉耕耘獎”,獎勵多年躬耕教壇辛勤付出的教師,將課程思政開展情況作為評獎重要指標,增強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使命感。四是引導教師參與公共服務,建立教師參與公共服務量化考評制度。學院建立了教師參與公共服務清單,清晰量化統計教師參與招生、專業認知教育、學生科創指導等工作量,將其納入年度工作量認定,在年終考核、研究生招生指標核定等環節綜合考量,有效激發了教師公共服務的主動性和參與度。
2.“課程線”從頂層設計—資源建設—模式創新 —效果反饋全過程抓牢課程思政主陣地
一是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頂層設計。構建一體化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結合不同專業課的特點,將思政要素在全學科的課程中進行布局,統一規劃,實現思政要素的全覆蓋。學院分類打造公共課、專業課、實踐課、文化課四類課程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組織工科數分、工科高代等課程組試點建設了公共課與航空航天類專業課程相銜接的具象化教學案例庫。組織基礎數學系、計算數學系等各系依托國家一流專業建設,謀劃建立學科專業課程思政要素庫。二是關注課程思政教學的資源建設。瞄準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優化課程教學大綱,完善教案設計,編審選用教材,匯編課程案例由點到面形成分層分類課程思政資源庫。學院受教育部數學類專業教指委委托,起草了《高等學校數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匯編完成了包括《從微積分看嫦娥二號》《最速降線問題與泛函分析》等30余個課程思政案例在內的數學課程思政案例集。三是著力課程思政教學的模式創新。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教學全過程記錄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可視化描述。學院以《工科數學分析》為試點,依托人工智能賦能的全過程交互式在線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伴隨式智能課程助教,實現了全時在線、可靠的知識性問答交互,讓課程思政全天候融入學生課程學習。四是構建課程思政實施效果反饋閉環。在教學過程、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傳統指標的基礎上,建設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反饋機制,動態收集學生反饋與建議,用于課程思政教學評價。學院深度開展學生訪談、調研,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任課教師通過“課堂小飛機”實時課堂反饋平臺收集學生關于課程思政的反饋建議,不斷迭代優化課堂教學。
3.“文化線”從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場景建設 全維度營造“大思政格局”
一是“大思政”協同育人隊伍建設。加強專業課教師隊伍與學工隊伍聯動。學院建立專業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導師聯席會議機制,常態化反饋學生思想動態、學情狀況,幫助任課教師從學生角度更加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思政教學。二是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融合聯動。與第一課堂相呼應,學生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不斷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學院組織學生開展“重走數學大師成長之路”社會實踐,學生將課堂上對數學家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實踐中具象化;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以華羅庚精神為核心的話劇“正·無窮”,深刻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三是全方位培育文化育人場景。對學生迎新、轉段、畢業等關鍵節點,開展儀式感教育,突出文化認知;對教師入職、表彰、榮休等儀式,開展儀式感教育,突出教書育人獲得感;建實建強網絡宣傳陣地,對課程思政案例及做法及時報道推廣,形成線上線下相呼應的“大思政”格局。學院常態化舉辦院士大講堂、數學文化節、數學午餐會、“數學無處不在”元素征集等活動,構建“專業教育×數學思政×數美浸潤”數學文化培育體系,全方位、多維度讓學生浸潤數學文化、感受數學之美;建立“學院網站-微信公眾號”學院宣傳新媒體矩陣,多元選題講好數學故事,全力提升學生的學科認同感,強化教師投入教書育人的獲得感。
4.體制機制建設從頂層設計—工作職責—評價激勵—資源配置全體系激發內生動力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著力構建縱橫聯動組織架構。學院成立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組,由學院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縱向以工作組-系-課程組組織鏈條落實課程思政建設主體任務;橫向以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做好政策解讀、方向把關、溝通協調和宣傳動員,激發全體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活力。二是明確工作職責,制定責任清單確保落實到位。學院制定“課程思政”責任清單,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本研教學辦公室牽頭抓總、各系與基層支部聯動、各課程組與教師落實推進的工作格局。三是科學評價激勵,完善課程思政評價機制改革。學院將課程思政的“軟要求”轉化為年終考核的“硬約束”,充分發揮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的監督考核作用,將正向激勵與規范約束機制相結合。四是完善資源配置,全力賦能課程思政深度建設。學院建立了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信息系統,以培養質量倒逼資源配置,統籌經費、招生指標、課時標準、績效獎勵等各類資源,加大課程思政教師線、課程線、文化線三線建設的投入力度。
在“大思政”的宏觀背景下,構建“三線一基座”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工作體系不僅具有理論價值,更有著深遠的實踐意義。為確保這一體系能夠切實落地并發揮最大效用,應循序漸進、分步實施。首先,營造氛圍、凝聚共識,開展試點示范;其次,樹立標準、驗證完善,保障工作體系的可執行性和可持續性;最終,查漏補缺、迭代優化,確保“三線一基座”體系能夠高效、順暢地運轉。
參考文獻
[1][17] 陸道坤.新時代課程思政的研究進展、難點焦點及未來走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3):43-58,43-58.
[2][16] 蒲清平,何麗玲.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趨勢堵點、痛點、難點與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105-114,105-114.
[3] 王玲芝,黃杰.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初探[J].科技風,2019(35):65.
[4] 余佳藝.我國高校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機制探究[D].華東政法大學,2021.
[5] 鄭義臣.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高校需破解四“關”[J].教育現代化,2018(42):204-205.
[6] 孫杰,常靜.高校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現實路徑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18(23):15-17.
[7] 李江.領航課程思政:黨委主體責任的邏輯與行動[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8-20.
[8] 張馳,宋來.“課程思政”升級與深化的三維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2):93-98.
[9] 吳珍.二級學院“課程思政”面臨的挑戰與推進路徑[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107-113.
[10] 謝輝.治理之道: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N].人民日報,2019-09-09(13).
[11] 南京醫科大學護理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全面啟動[EB/OL].(2018-11-23).https://hlxy.njmu.edu.cn/2018/1123/c7047a138506/page.htm.
[12] 鄭州大學扎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EB/OL].(2020-09-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48/202009/t20 200929_492403.html.
[13] 魯東大學堅守教育初心使命大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EB/OL].(2020-10-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47/202010/t20201026_496708.html.
[14]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2017-1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15] 蔣琦瑋,陳治亞.強化高校二級學院黨的領導作用的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18(3):93-97.
[責任編輯:邢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