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時應融合心理健康,不斷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教育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構建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通過心理健康技術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榮譽感。文章分析了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識別了問題,并提出了實際解決方案,以促進高等職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心理健康;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收稿日期:2024-07-24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思政類實踐項目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隊伍建設項目”成果。
作者簡介:趙瑞芳(1977-),女,內蒙古包頭人,副教授,內蒙古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個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o Ruifang
(Baot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35)
Abstract: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tegra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m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ms by integ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subtly incorporating mental health technique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increase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ty and honor.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identifies existing problems,and proposes practical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mental health;integr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m
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和教育事業的繁榮,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兩大支柱,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在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方面,我們亟須深入探究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施與革新。特別是在高等教育規模持續擴大的背景下,選擇就讀高職院校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未能進入普通本科院校的,而非基于個人發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選擇。因此,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關鍵。高職院校應當積極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優化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進而促進學生全面而健康地成長。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
在培養目標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政治觀,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助力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建立。
在研究內容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調適方法、心理咨詢與輔導。
在教育方法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榜樣示范等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心理訓練等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
在培養目標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在研究內容方面相互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等內容,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調適方法、心理咨詢與輔導等內容,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相互借鑒。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相互借鑒對方的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方法,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鑒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樣示范、實踐教學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面臨的困境
(一)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個體差異較大
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方式存在較大差異,這使得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能一概而論,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深度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應有一定區別,才不至于同一堂課有的學生覺得過于簡單,或有的同學覺得晦澀難懂。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解和重視程度不一致
部分高職院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整合上缺乏有效溝通機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理解不一。有些學校和教師仍然深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應試教育傾向十分明顯。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將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主要目標,重視簡單的背誦,而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解和應用方面的重要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脫離。使學生在對事物準確的認知程度上和思維模式的建立上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發展。這種缺失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三)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的策略有待提高
在高等職業院校中,盡管許多教師擁有扎實的學術基礎和豐富的教學經歷,他們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卻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他們傾向于專注于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堂管理方面則顯得不夠充分。即便這些教師有意愿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有時甚至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往往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機制有待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機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作機制,導致兩者之間的融合效果不佳。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部分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叛逆心理,對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建議不屑一顧,反而對同齡人的觀點高度認同。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而教師和家長的觀點則是錯誤的,尤其對一些社會熱點話題有自身固執的偏見,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短暫的課堂無法改變其固有的觀念。
三、高職院校建設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大思政育人團隊途徑
高職院校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方面,應當采取多種有效途徑,以提高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通過這些途徑,學校可以構建一支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高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期在專業方面的鉆研程度可以增強。
(一)提高每一位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
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重視,則在教育過程中會出現敷衍了事的現象,甚至可能會用文化課或專業課的時間來占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因此,提高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勢在必行,確保教師能夠正確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從而為高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礎。
學校采取多種措施將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學校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一場教研會,主題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研會開始之前,學校可以要求每位教師準備一些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反面案例,并撰寫發言稿。在教研會進行過程中,主持人首先向教師們詳細講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幫助教師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隨后,每位教師依次發言,分享自己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和經驗。通過這種方式,學校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從根本上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
學校通過定期舉辦教師培訓和研討會,邀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過這些活動,教師們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從而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學校還可以建立激勵機制,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以此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提升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時的策略與手段
在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得到提高之后,學校還應致力于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策略手段。為此,學校可以引導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通過多種途徑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以確保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高效且順利地開展。
例如,學校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一個專門的學習平臺,定期在該平臺上發布一些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視頻資源供教師學習。教師在觀看這些視頻后,需要撰寫一份對學習內容的總結報告,以便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所學知識。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學習之后,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在教研過程中每位教師分享自己對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建議和心得,通過這種方式,所有教師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共同進步。
(三)改善教師對職業院校學生的接納與認可程度
在高職院校中,由于部分學生存在嚴重的叛逆心理,對思想政治教育持有不屑一顧的態度,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面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應當深入了解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思想政治水平或學習態度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于A小組的學生,他們性格隨和,能夠與同學和睦相處,教師可以注重對這一組學生進行學習態度或學習方法方面的教育。對于B小組的學生,他們脾氣暴躁,容易與人發生沖突,但具有較強的正義感,教師可以注重對這一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而對于C小組的學生,他們理論素養不高,但擅長動手操作,教師則可以注重對這一組學生進行實踐類的作業,在其動手操作過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素養的形成。
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緊密結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融合。
在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規劃中融入心理技術的應用策略。思政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例與技巧融入課程內容之中,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自我認知、情緒調節以及應對壓力。例如,在講授愛國主義教育時,教師可以分享愛國人士的成長和心路歷程,使學生體會到他們的愛國情感的與日俱增和堅定信念,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遭遇困難和挑戰時保持積極心態的應對辦法。
實踐后,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興趣顯著提升,課堂參與程度亦有所增強。此外,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亦得到增強,掌握了一定的心理調適技巧,提升了應對挫折與困難的能力。
案例二:某高職院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協同育人機制。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實施策略。組建一個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員以及學生干部構成的協同育人工作團隊。定期舉辦集體備課、交流活動,共同研究學生的思政和心理問題,并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方案。編寫一本以實踐為導向的教材,重點在于為每堂思政課設計一個心理團體活動,以幫助學生將思政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際情境中。例如,在講解理想信念時,通過“生涯刻度尺”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心理實踐活動主動思考個人的人生目標,從而建立自信心實現個人價值。
實踐后,構建起一個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全程無縫覆蓋、全方位發展的優質育人環境,學生在思政課堂的歸屬感和獲得感增強,其思政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實現顯著提升。
案例三:某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每學期依據學生心理需求選取一個主題,增加思政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融入心理健康活動。如舉辦以“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細化設計出“感恩有你”“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等實踐活動,涵蓋專題講座、心理拓展訓練及主題班會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旨在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引導學生奮發有為,學會感恩父母、教師、同學、自然、社會以及自我,從而激發其對社會責任的擔當,促進職業院校學生社會價值的實現。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層含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升了自我價值感和感恩意識等,鍛煉其回饋社會的能力,從而促進其全面成長。
五、結語
綜合前述分析,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有效增強其育人的實效,使思想政治教育具象化、可感知化、可視化。因此,高職院校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構建一個綜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該團隊具備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能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標,培育學生成為有遠大志向、高尚品德、工匠才能、勇于擔當時代重任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沖羚.關于新疆地區高等職業教育機構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構建現狀及其成因的深入分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10):176-177、180.
[2]周黎華.新時代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機構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構建與創新路徑探析[J].決策探索(下),2020(5):52-54.
[3]賀敬壘.列寧的社會主義新人培育方略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1):54-59.
[4]劉超,吳海江.馬克思恩格斯“真正革命的黨”思想及其當代意義:以《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為中心的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2021(8):70-76.
[5]葉定劍,陸小凡,侯士兵.說服教育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意義、原則與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1(7):145-148.
[6]王欣玥.網絡道德建設內蘊的多重向度審視[J].思想理論教育,2021(7):84-90.
(責任編輯" 蔚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