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對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應該做好“加減法”,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解決初中英語教學現有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益;加法;減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3-0119-0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吹響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的號角。“雙減”是幫助學生和家長卸掉不該承受的負擔,而不是對教師教學降低要求,相反它更強調學校發揮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更加突出教師課堂教學的關鍵作用。在“雙減”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當成為每一名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初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大量地讀和練是傳統教學中信奉的有效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既要做好“減法”,減作業、減負擔、減陳舊教學法,又要做好“加法”,加責任、加創新、加幫扶,這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
一、做好“減法”,解決初中英語教學的現存問題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嚴格按照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同時認真分析各項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準確解決課堂教學的問題,精準發力,從而使“減法”更有針對性。
(一)減壓力,摒棄落后的教學觀念
傳統課堂過度注重分數,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焦慮、厭學、學習動力下降等問題。首先,應試教育強調成績和排名的重要性,導致學生過度關注成績的取得而忽視了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師只關注學生應試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學生語言思維的發展和實際交流能力的提高。其次,應試教育引發了學生的學習焦慮和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為了追求高分而拼命學習,忽略了享受學習和探索知識的樂趣。過大的學習壓力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另外,有的教師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過于注重應試技巧和知識的灌輸,為了讓學生取得好成績而采用刷題和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教授知識,忽視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個體發展和綜合素質培養都受到了限制。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興趣和能力,“唯分數論”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對學生進行泛化性評價和排名,最終導致一些學生可能會因為學習成績不夠優異而自卑和失落。
(二)減枯燥,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
相對小學英語啟蒙教學而言,初中英語教學難度加大,詞匯量大幅增加,閱讀量、閱讀難度增加,語言交際運用范圍擴大,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量增大,課堂教學要求的效率性、針對性大幅提升,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學習要求。如果初中英語教師仍把教學的中心任務放在學生會念、會翻譯英文句段、能背誦單詞等目標上,就會習慣性地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迫使學生死記硬背,最終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除此之外,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在課堂上易走神、分心,存在課堂參與度不高的情況,難以很好地做到與教師的課堂教學同步。如果教師不摒棄陳舊的教學方法,那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三)減被動,調整學生的消極學習心理
要幫助學生減少學習的盲目性,消除對英語不會學、怕學的心理,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目標意識和主動意識。在教學活動中,師生應該是良性互動的關系,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影響課堂效率的重要原因,只有教師的“教”是沒有意義的。但很多學生沒有養成制訂學習目標和預習課文的習慣,從而在課堂上出現了對課本知識不熟、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存在消極懈怠心理。特別是學業暫時處于中下等水平的學生,由于暫時落后,容易出現孤僻、自卑、內向、不善交流等情況,體現在課堂上就是不敢說、怕說錯,擔心同學嘲笑自己,課堂參與度不高。這就需要教師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樂于學習英語。
(四)減畏懼,淡化語言環境的影響
從社會環境分析來看,學生由于受漢語言環境的影響,往往不能自如地運用英語。學生一般只在課堂上接觸英語,在其他環境下缺乏英語交際氛圍。交際是語言的重要功能,其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延伸和鞏固,如果缺少社會交際環境作支撐,就容易使學生學“啞巴英語”。另外,多種因素造成的英語“潛力生”數量也比其他科目更加突出。英語“潛力生”的形成,既有智力因素造成的理解能力弱、接受能力差,或者因先天缺陷、智力發展障礙,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也有非智力因素,導致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不良、缺乏學習信心,對英語學習存畏難心理。要改變這樣的現狀,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從簡單的日常教學做起,幫助學生慢慢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二、做好“加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一)加責任,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雙減”的目的之一是釋放學生的主體活力和個性,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進行整體考慮,既要關愛、鼓勵每一名學生,也要考慮學生學習的不平衡性,采取差異性效果評價,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對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要多進行激勵性效果評價,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效能;對學習處于中游的學生,要提出建議性效果評價,指引其學習成長方向,幫助其樹立追趕目標;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給予其挑戰性效果評價,邀請他們成為教學小助手,提高和完善其思考過程,使其進一步開拓思維。
(二)加參與,優化課堂教學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生的興趣息息相關,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一是細化學習內容,實行“分步走”策略。教師要對每一個單元進行合理拆分,以每一個小節為分目標,讓學生一步一步走,做到學透每個小節的內容,不為了追求教學速度而讓學生“一口吃成一個胖子”。要循序漸進,積少成多,經過拆分,降低教學難度,使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學透并且加深印象,基礎較差的能夠理解、弄懂課堂內容,最終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這樣能夠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參與到課堂中,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近年來,筆者接手過一些英語成績較落后、基礎較差的初三班級,這些班級由于學生學業水平參差不齊,“潛力生”較多,給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在課文背誦環節,筆者通常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背誦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數量不固定,有時是兩到三人,有時是五到六人;小組成員的組合也沒有限制。筆者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檢查課文背誦,直到全組的每個組員都能夠熟練背誦為止。鑒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教師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達到完全一致的背誦水平。對于學優生,可以要求他們在能夠流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對于中等生,可以要求他們熟讀并背誦大部分段落;對于“潛力生”,可以要求他們只認讀本課的單詞和句型。即使“潛力生”讀起課文來結結巴巴,教師也要不吝鼓勵或激勵。雖然“潛力生”的語音和語調不夠規范,但通過發聲朗讀,他們的腦海中已經對課文留下了一定的印象。有了初步的輸入,就會有一定的輸出,這樣就很容易激發“潛力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讓全體學生提高的目標。
二是改進課堂教學方式。一般而言,如果在某種教學形式和方法上停留太久,學生易產生厭倦情緒。教師應根據初中生好動、好奇、好玩的心理特點,結合英語教材每個模塊或幾個模塊內容不斷改變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換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始終保持新鮮感。教學時可以用實物、圖片、錄音機、簡筆畫等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可以采用討論式、自學式、表演式、對話式、辯論式等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師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設計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三是重視英語課堂語言的運用。在英語教學中,除了語言規范、簡明、準確、形象、生動、幽默,英語教師還必須堅持用英語教學,使學生盡可能置身于英語語言環境之中,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英語教學語言的情感性,體現在語調的平、升、降等方面,要使單調的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教師應以“氣徐聲柔”給學生溫暖感、以“氣滿聲高”給學生喜悅感、以“氣短聲促”給學生緊迫感,從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英語課堂語言還應富有激勵性,即教師應多講啟發鼓勵的話、多給予學生笑臉,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樹立自信心。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肯定和表揚時,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在由衷地夸獎他,而不是敷衍和流于形式。例如,在肯定學生時,對學生有創意、創新的思維火花及靈感,以及發言中的閃光點進行肯定,教師可以使用以下課堂用語:What a bright idea!That’s a great answer. You did a good job!We’re so proud of you!I’m very pleased with your work.
(三)加關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學生剛接觸英語時往往抱有較濃的興趣,教師的教學也會進行得比較順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難度的增大,部分學生開始走下坡路。此時,教師要對癥下藥,關心學生,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一是平等對待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水平差異較大,教師要注意感情投入,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與學生談心,不歧視、不討厭、不排斥他們;不過分偏向基礎好的學生,更不能忽視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因為基礎差的學生往往更需要教師的關愛。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時,就會產生一種感激心理,進而樹立學習自信心。
二是欣賞鼓勵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表揚,尤其是“潛力生”。對學生尤其是“潛力生”的閃光點,教師要善于抓住機會及時表揚,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正確認識自我,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在日常交談、課堂用語中有意識地激勵學生,如多使用“Well done!”“Excellent.”“You can do it.”等激勵性語句,激勵學生加倍努力,用心投入課堂學習。
三是重視開發非智力因素。教師要走進“潛力生”的心靈深處,了解其理想、興趣愛好、喜怒哀樂,為他們排憂解難,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要及時與家長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英語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的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躁,多鼓勵,少訓斥。在教學中,教師可對“潛力生”采取“五優先”教學法,即“優先關懷”“優先表揚”“優先批改”“優先提問”“優先活動”,以激發“潛力生”的學習動力。
(四)加氛圍,營造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
一是營造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應該用心營造輕松、幽默、和諧、生動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積極的情感互動,進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例如,以“你們周末過得怎么樣”為課堂開篇,引發學生的熱烈討論,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是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課堂不是英語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互動的舞臺。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有層次、有節奏地引導、推進教學過程,充分調動每一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要充分關注和把握學生的心理,多鼓勵,多表揚,給學生敢于表達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樣就可以避免陷入“填鴨式”教育的困境,既維護了學生的學習尊嚴,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使課堂教學有趣、有效。
此外,“雙減”政策落實后,學生的自主支配時間多了,教師要引導學生提高自主支配時間的能力,讓學生合理安排休息時間,確保學生在課堂上有充沛的精力。
“雙減”是教育改革的強勁東風,推動教育逐步回歸教書育人本質。新的形勢要求教師在落實“雙減”政策時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既把“減法”工作做好,又在“加法”上下功夫。教師要把握初中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切實做好“加減法”,始終把提高教學效率作為課堂教學的生命,以學生為主體打造高效課堂。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