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現狀,教師應明確開展課內外融合主題閱讀教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探索小學語文課內外融合的主題閱讀教學策略,包括:多措并舉,培養主題閱讀意識;對接閱讀主題,尋找閱讀共同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主題閱讀內容;豐富課外閱讀素材,激發閱讀興趣;推薦閱讀書目,培養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閱讀;課外閱讀;主題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3-0104-04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不再單一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更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教師開展主題閱讀教學,并將課內外閱讀相融合,全面充實學生的知識儲備,致力于實現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主題閱讀作為一種創新的閱讀模式,要求學生在特定時期內,聚焦于某一特定領域,閱讀相互關聯的多本書籍或多篇文章,以全面掌握和理解該領域的核心知識。美國學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在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將主題閱讀視為閱讀進階的巔峰。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分會理事劉憲華是國內“主題閱讀”的發起人,他倡導讓兒童開展有主題的閱讀。如何通過課內外融合的主題閱讀教學鍛煉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值得教師探索的課題。
一、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教學內容往往以考試作為導向。這種功利化的教學無法發揮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科中的作用,不能使文章思想和讀者情感之間實現共鳴,與閱讀教學的目的不符[1]。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改變單一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僅要關注學生取得的語文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在閱讀中形成的學習能力。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閱讀教學方式有待優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善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注重改進閱讀教學方式;有的教師善于引導學生開展課內外閱讀教學,并結合學生實際閱讀情況進行引導,致力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2],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比如,教師在課內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時,往往點到為止,既沒有明確提出課外閱讀的篇目,也沒有檢查學生課外閱讀落實的情況。盡管教師具有課內外融合教學的意識,但由于教學方式方法欠科學,對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幫助不大,甚至會降低學生的語文閱讀效果。
(二)學生閱讀興趣有待提升
小學生尚未形成較高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面對種類繁多的課外閱讀素材時,往往不知道如何選擇。尤其是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學生能夠輕松地獲取大量的網絡信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紙質閱讀興趣。再加上有的教師過于關注學生閱讀方面的應試能力培養,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導致閱讀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缺乏閱讀主動性。學生如果長時間處于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往往很難形成自主閱讀意識,閱讀興趣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三)學生閱讀習慣尚未養成
有的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缺乏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關注和培養。學生能否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教學方式不夠科學、合理,沒有為學生選擇正確的閱讀課外書籍,導致學生閱讀目的不太明確,不知道自己適合讀哪些書籍[3]。小學生的年紀尚小,如果缺乏教師的引導,往往無法進行自主閱讀,也不會對自己的閱讀時間進行規劃或安排。如果教師缺乏對學生個性、學習情況的了解,就不能為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供支持。另外,家庭是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關鍵場所,有的家長既缺乏引導孩子閱讀的能力,又不主動為孩子購買課外書,最終導致孩子因課內外閱讀內容不相符而不愿閱讀。
二、開展課內外融合主題閱讀教學的策略
閱讀作為語文學科中的關鍵部分,一方面能引導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理解與分析,另一方面能為學生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主題閱讀,顧名思義,就是把同一個主題下的多本書或多篇文章進行收集和閱讀,從而迅速建立這個領域的知識框架,對同一話題的不同觀點進行相互比較、取長補短。其要求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在一定時間內主動閱讀多本書或多篇文章。主題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通過課內外閱讀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審美能力提升。它能為學生拓展語文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供支持,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分析和理解客觀事物,改變以往存在的固有思想,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語文知識內容[4]。閱讀對學生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直接的影響。教師通過主題閱讀教學滲透相關的知識,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選擇適合的課外閱讀書籍,反過來將課外閱讀中獲取的經驗運用到語文課堂中。通過主題閱讀教學,學生能在有限時間內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在語文學習中形成一個良性的自我成長閉環。從語文教學角度來看,以課內外融合的方式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對閱讀問題進行獨立思考、積極研究,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進而實現全體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5]。
(一)多措并舉,培養主題閱讀意識
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善于培養學生的主題閱讀意識,才能使主題閱讀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那么,如何讓學生樹立主題閱讀意識呢?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個性特點開展閱讀教學,從多個角度對閱讀主題進行連接和解讀,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探究閱讀文本,進而掌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并產生想探究更多相關文本的欲望。其次,通過主題閱讀教學促進學生積累和運用詞匯。教師可以利用課內閱讀教學,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閱讀文本的詞匯,以及掌握課文中的表達技巧,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最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多篇文章掌握主題內容,使學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深化閱讀情感[6]。另外,教師也可以創設主題閱讀情境,做好課內外融合的主題閱讀教學銜接,為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教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通過播放視頻,為學生呈現圓明園被燒毀之后剩下的殘壁段垣,再播放圓明園復原圖,通過二者的強烈對比,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學生為圓明園的毀滅扼腕感嘆之際,教師通過“課文中反襯寫作手法的運用能達到什么樣的寫作目的?”“圓明園的毀滅給予我們什么啟示?”“這樣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什么樣的道理?”等問題,引發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毀滅”“宏偉”“最珍貴”“奇珍異寶”等詞語,讓學生結合課文語境及生活現象,遷移運用這些詞語,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最后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情感去拓展閱讀《不該遺忘的廢墟:圓明園的毀滅》《圓明園的建筑與藝術》《圓明園史稿》《圓明園遺址考察》等書籍。
(二)對接閱讀主題,尋找閱讀共同點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著名的作品,教師可尋找與這些作品主題相似的課外閱讀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深化課內知識,加深閱讀理解;可引導學生對具有相同主題思想的內容進行比較,從而更好地掌握相關主題的知識。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語文主題閱讀,他們對于課本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在課堂上不一定能弄明白,因而會在主題閱讀中形成理解障礙。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引入相似的課外閱讀內容,引導學生結合課外知識點去理解課內閱讀中的知識點。
例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文章,再鼓勵學生談談自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從學生發表的見解中,教師發現學生并沒有理解本文的主題——誠實品質的可貴。為促進學生理解文章主題,使學生意識到良好品質的重要性,教師根據這篇文章的主題內容,推薦學生閱讀《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300個經典故事》《名人優秀品質小故事》等課外閱讀內容,并讓學生在課后尋找和本文相似的文章內容,使學生從中深刻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甚至,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關于不誠實的文本,使學生通過對比加深對誠實品質的理解和領悟,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取得一舉兩得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7]。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主題閱讀內容
就課內閱讀教學而言,教師應在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基礎上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課文的主體精髓和思想感情。在引入主題閱讀內容之前,教師要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分組閱讀,在小組探究中深化對主題內容的解讀。在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做好知識引導、給學生提供支持、做好問題設計、促進課堂活動順利開展,并通過課堂練習形式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檢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構建起完善的語文知識結構體系[8]。
例如,教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的“成長故事”主題閱讀時,鑒于小學生對這一閱讀主題十分熟悉,也非常感興趣,教師可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前廣泛收集與童年有關的資料內容,同時適時地推薦學生閱讀和欣賞《舟過安仁》《牧童》等詩歌。課中,則讓學生分組討論和探究所閱讀的內容。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有一名學生認為《舟過安仁》一詩非常有趣,這首詩展示了兩個無憂無慮的小漁童的天真行為。對此,教師及時通過“你能從這首詩中想象出詩人當時的心情嗎?”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教師的提問中,學生思考:詩人當時的心情應該是閑適的、比較愉快的。如果詩人當時心事重重的話,也許就不會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也就不能用這么輕松的語言描寫這個有趣的瞬間。在學生完成討論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向同伴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或者講述自己向往的童年生活。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既從課外閱讀材料中發現不同的童年趣味生活,又能和同學分享自己童年中印象深刻的畫面,并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鳴。這樣的主題閱讀教學設計充分發揮了主題閱讀教學的價值,在營造生動、和諧的語文閱讀課堂氛圍的同時,促進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
(四)豐富課外閱讀素材,激發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的教學應致力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逐漸使學生在沒有教師和家長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完成學習,并且能夠在不同學習活動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是秉持同樣的教學目標[9]。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后正常開展閱讀活動,教師需要結合閱讀教學主題,做好語文教學知識點的銜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之后再水到渠成地引入與主題有關的閱讀內容,使課內外閱讀內容有機融合,最終促使學生真正掌握閱讀主題,構建起完善的語文知識結構體系。
例如,在教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一課時,教師事先收集豐富的課外閱讀素材,如《故宮史話》《圖說故宮六百年》《故宮日歷》《故宮藏畫故事》等,并將這些內容作為學習主題內容,引導學生從各個景點聊起,讓學生結合自己想去的地方分享自己的愿望。之后,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相似的閱讀材料。通過課內外閱讀,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故宮博物院的相關知識,對我國古代藝術的寶庫——故宮博物院的悠久歷史文化加深了認識。從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掘自己感興趣的方面,使學生從旅行游玩的角度強化好奇心,深化對閱讀內容的興趣,進而主動閱讀課堂之外的文章,更好地將課內外閱讀文章進行融合[10]。
(五)推薦閱讀書目,培養閱讀習慣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獲取閱讀內容的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獲取方法也十分迅速和方便。這既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發展機遇,同時也導致閱讀資源的選擇變得更加困難。特別是小學生,在面對多種多樣的信息時,往往會眼花繚亂,不知道從哪里下手。針對這一情況,教師不僅要從閱讀教學的主題進行考慮,而且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差異性,為學生推薦有計劃、有選擇、富有教育性的課外閱讀內容。
例如,在教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花之歌》時,教師可根據六年級學生自主意識逐漸強烈,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有所發展的實際,向學生推薦同一系列的《浪之歌》和《語之歌》課外閱讀內容,使學生從多個方面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傳遞出的大自然特有的清新瑰麗。同時,教師也可以倡導家長參與到協作閱讀中,通過家長陪讀的方式緩解學生的課外閱讀壓力;激勵家長從思想認識方面主動承擔起教育責任,和學校一起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11]。又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教師可倡導家長為學生購買完整版的《魯濱孫漂流記》書籍,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課外閱讀掌握更多的知識。從中,家長可以為學生的課外閱讀起到監督的作用。家校合作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另外,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做好課內外閱讀的完美銜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欲望。教師可通過學習平臺對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考查,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滿足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好奇心,進而遷移運用知識。例如,在教學《憶江南》《春》等以春天為主題的詩歌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春天有關的詩詞,聯想作者寫詩時的情感,之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不同詩人描寫春天的詩歌,讓學生進行對比、賞析,然后讓學生利用學習平臺進行知識搶答比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不斷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主題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倡導的“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理念,積極開展課內外融合的主題閱讀教學,同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通過新穎、趣味性強的教學方式,構建和諧的閱讀教學環境,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榮峰.打破閱讀局限,促進思維拓展: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2):6-8.
[2]沈晶晶.推進主題閱讀教學 展望語文學科未來[J].山西教育(教學),2022(6):19-20.
[3]范金純.里應外合:談課外閱讀與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策略的有機融合[J].知識文庫,2022(12):31-33.
[4]楊登海.主題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幻畫報,2022(7):66-67.
[5]謝一群.運用“主題式”閱讀 點亮小學語文課堂[J].天津教育,2022(20):64-66.
[6]曹金玲.聚焦語文學科素養 創新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21(3):104-108.
[7]栗新宇.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H市S小學為例[D].長春:吉林外國語大學,2021:1-66.
[8]張玲慧.小學高段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固原市S小學為例[D].固原:寧夏師范學院,2022:1-79.
[9]張奮蓉.小學5—6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研究:以Y市第十二小學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2:1-67.
[10]袁葉.小學語文課內外融合的主題閱讀教學[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0):85-86.
[11]王暖翠.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4):55-56.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