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站在關鍵在黨、關鍵在人的高度,對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大任務,具有深遠的戰略考量和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們要以組織路線服務保證政治路線的高度自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干部工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的干部支撐。
關鍵詞:新時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站在關鍵在黨、關鍵在人的高度,對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大任務,具有深遠的戰略考量和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們要以組織路線服務保證政治路線的高度自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干部工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的干部支撐。黨員干部是黨在基層的代言人,也是黨的政策方針的實施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鍛造一支聽黨號令、信念堅定、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干部隊伍。
一、百年來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經驗與成就
(一)我們黨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源源不斷地把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
百年滄桑,百年輝煌。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緊扣時代要求,圍繞歷史使命,努力鍛造了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干部隊伍,使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一百多年來,黨員數量已經從創始時期僅50余人的小隊伍擴張至一億人。在這近一億名黨員中,有52.0%的黨員學歷達到了大專及以上,已突破半數。黨員隊伍結構持續優化,分布更加廣泛,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干,大多是共產黨員。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發展的新黨員中35歲及以下的占80%以上。不斷發展壯大的黨員隊伍,為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提供了源頭活水。各行各業的先進分子把入黨作為崇高政治追求,紛紛向黨組織靠攏,立志投身黨的偉大事業,其中有一大批社會影響力大的科學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骨干、藝術家、工程師等。
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提出“一切愿意為著共產黨的主張而奮斗的人,不問他們的階級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產黨”的主張,按照“大膽發展而又不讓一個壞分子侵入”的方針,堅持“個別吸收”原則,把一大批先進的農民、工人、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吸收入黨。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從秘密建黨轉為公開建黨,1949年全國黨員達到448萬多名。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號召“為更高的共產黨員的條件而斗爭”,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工作,使黨員隊伍迅速適應我們黨成為執政黨、黨的工作重心從鄉村轉移到城市的重大變化。改革開放后,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指導方針,發展黨員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軌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突出政治標準,嚴格把關,保證質量,把各領域各行業優秀分子吸收到組織中來,為黨的隊伍源源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二)我們黨緊抓鑄魂固本這個關鍵,把集中性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結合起來,持之以恒的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習近平曾用“溫水煮青蛙”告誡黨員干部警惕理想信念的動搖與喪失。“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就死去了。一個人也是如此,職務升遷了,生活變好了,信念就可能慢慢消失了。如果不去自我警醒,那么誰還能叫醒你呢?”
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蘇東劇變就是沉痛的歷史教訓。幾十年前,一場“平靜的葬禮”將蘇聯埋葬。蘇共領導人推行所謂“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丟掉了共產主義信仰;而東歐許多共產黨寧愿改變自己名稱,也不愿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理想信念動搖,是引發蘇共垮臺、蘇聯解體的危險引信,是引發東歐共產黨垮臺的重要原因。“身之主宰便是心”。一名干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一個政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才能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我們黨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黨員頭腦,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通過一次次的黨內教育活動,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根植到每一個共產黨員心中,理想信念堅定,才能煥發出強大的力量。
如果說組織是“形”,思想是“魂”。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我們黨堅持用無產階級思想武裝以農民為主體的黨員隊伍,把他們改造成為堅強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延安整風運動是第一次在全黨開展的集中性教育,實現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的空前團結和統一,為奪取抗戰勝利和全國解放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礎。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就決定從1951年起,用三年時間開展一次整黨運動,重點解決黨內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等問題。改革開放后,黨內教育得到了更為突出的重視。鄧小平同志清醒地告誡全黨,對黨員干部的教育,要貫穿改革開放全過程,如果抓不好,黨和國家確實有可能發生“改變面貌”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經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結合起來,在做好日常教育培訓基礎上,發揚整風精神,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補精神之“鈣”、筑思想之“魂”,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打牢思想基礎、凝聚精神力量。
(三)我們黨始終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嚴格管理監督、嚴肅組織處置,不斷純潔黨的隊伍
我們黨堅持把每名黨員編入黨的一個組織,把鐵的紀律挺在前面,要求全黨嚴格組織生活,經常性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自覺做到“四個服從”,對不遵守紀律的行為及時批評教育,對喪失黨員條件的及時進行組織處置,對蛻化變質的堅決清除出黨。在黨的歷史上,我們黨開展過5次黨員登記,對黨員資格進行審查和重新確認,前后有120多萬人出黨,從而整頓了黨員隊伍、純潔了黨的組織、增強了黨的戰斗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和改進黨員組織關系管理,健全完善民主評議黨員、穩妥處置不合格黨員制度,開展黨員組織關系集中排查和農村發展黨員違規違紀問題排查,建立黨員涉嫌違紀違法信息通報和及時處理工作機制。
(四)我們黨始終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發揚黨內基層民主,充分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黨的十八大黨章修正案首次將“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寫入黨章,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黨員在黨內主體地位的尊重。所謂黨員主體地位,主要是指廣大黨員在黨內生活及黨的實踐活動中居于主導的決定地位,是“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的有機統一。從嚴管理教育黨員,要以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為前提,并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由“要我做合格黨員”到“我要做合格黨員”轉變。尊重和落實黨員主體地位是一個系統工程和一項長期任務,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尤其要健全黨內生活,夯實“做合格黨員”的制度基礎。2004年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作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性法規,在保障黨員權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全文公布。除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之外,我們黨還先后制定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條例》等,激勵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
(五)廣大黨員干部始終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真心實意為人民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贏得了人民群眾廣泛擁護和支持
共產黨人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我們黨一經成立,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并在黨的七大上正式寫入黨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共產黨員都要把為理想而奮斗同為群眾辦實事統一起來,把發展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同維護群眾具體利益統一起來。1958 年,彭德懷到湖南湘潭考察農村工作,在聽取村干部匯報時,還時常脫鞋下田察看農民耕作。當地的群眾看了連忙去扶他,他卻大手一擺,笑著說腳底下沾滿了泥土的香味。可以看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是始終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的。在黨的百年光輝歷史上,還涌現出過無數好干部。比如焦裕祿、孔繁森、廖俊波等,他們的一條共同特點就是“泥土味”十足。還有以雷鋒、焦裕祿、谷文昌等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員真心實意紓民困、解民憂。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已經通過千千萬萬共產黨員的行動,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經濟建設各條戰線取得了輝煌成就,使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國人民在就業、教育、醫療衛生、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獲得的巨大實惠,世界矚目,舉世公認。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致力于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始終堅持全心全意服務人民群眾,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歷史比較中,堅定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為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領導力量。
(六)發揚革命精神,培育和堅持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使我們黨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永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色
對于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如何始終保持革命精神是一個十分重大而又必須解決好的課題”。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歷久彌新、彌足珍貴,是激勵黨和人民攻堅克難、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密碼,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體現為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革命精神伴隨共產黨人的奮斗征程,在時間的坐標上形成了精神長河。這一系列偉大精神,蘊含著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碼,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黨在一百多年的奮斗征程中,培育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革命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展現了黨和人民群眾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昂揚精神風貌。在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斗爭任務面前,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崇高理想、厚植為民情懷、不怕流血犧牲、勇于擔當作為,展現了革命者的英雄氣概和高尚品格,是激勵我們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
二、新時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數量與質量的問題
質量與數量是辯證統一的,沒有數量就不可能有質量,而沒有質量,所存在的數量也就沒有價值和意義。1940年,陳云在《鞏固黨在大后方及敵占區的秘密組織》一文中,提出了“黨員的質量重于數量”的著名論斷。這個命題具有跨越時空的時代價值,通過及時洗刷不合格黨員和加強黨內的教育等方式,在黨員數量迅速增加的同時不斷提高了黨員隊伍的素質,到1945年黨的七大召開時,黨員人數已經發展到擁有121萬名黨員的龐大組織,極大的增強了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執政黨,代表著人民的利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肩負著重大歷史責任。無產階級政黨在時代前行的過程中是否能夠發揮作用以及發揮多大作用,關鍵因素在于黨員素質的高低,而不是黨員數量的多少。中國共產黨已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黨員人數多,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面臨的問題就會更加復雜。因此,當前在思考黨員隊伍建設時,一方面要積極創造條件,使社會優秀分子加入我們黨;另一方面要把提高黨員素質作為中心任務,重視質量建黨,實現黨員隊伍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的戰略轉變。
(二)農村基層黨員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在農村的戰斗堡壘,是黨在基層一線的主要基礎。近年來,通過各級黨委的努力,農村黨的建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也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著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一是優秀青年數量少,青年農民要求入黨的更少,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從而導致基層黨組織功能被弱化了,使黨在農村的工作缺乏生機與活力,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經濟發展要求。二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農村黨組織的設置和工作方式亟待調整和改進,否則,不僅難以完成新時期黨在農村的歷史任務,而且將嚴重削弱甚至動搖黨在農村的工作基礎。三是黨員外流、管理難度大。在農村,季節性外出務工人員比較多,長居人員基本都是老弱人員。很多黨員常年外出,幾乎不參加黨委組織的任何培訓活動,各種原因導致一些地方基層黨員微信不高,先進性不強。
因此,廣大農村黨支部要有計劃地從在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鄉村企業骨干、外出務工經商的優秀分子中發現人才,精心培養,不斷充實黨員隊伍,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優化基層黨員隊伍結構,既要根據黨員隊伍構成要素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方式,同時又要注意不同方式的綜合使用。
(三)年輕黨員干部的能力培養問題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到基層建設工作中,為基層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但由于閱歷淺、定力差,經歷打擊和落差后往往是躊躇而來、失志而歸,導致工作沒有主動性,出現“不作為、懶作為、慢作為”的現象。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年輕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擔,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經風雨、見世面,真刀真槍錘煉能力,以過硬本領展現作為、不辱使命。”。因此,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時代,年輕干部要樹立明確目標、把握正確航向,夯實思想基礎,擬好人生規劃,永葆干事激情,以“45度”的奔跑姿態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四)人民群眾對黨的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培養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也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盡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歷史告訴我們,心中沒有人民,忽視群眾利益,是蘇聯共產黨和東歐國家共產黨被人民拋棄的重要原因。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經濟,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是中國共產黨在人民群眾中獲得極高威望,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的根本原因。
今天的群眾,既非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時的群眾,也不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群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協調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要實現長期執政,就要善于對人民群眾的各種利益進行協調與調整,及時回應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政,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三、新時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著力點
我們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百年經驗,為新時代建設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堪當時代大任的黨員隊伍提供了重要啟示。
(一)必須高標準高質量地做好發展黨員工作
2014年,黨中央修訂《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嚴格發展黨員標準和程序,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確保新發展黨員質量。《細則》強調從思想政治、能力素質、道德品行、現實表現等方面對發展對象進行深入考察。《細則》還特別提到要加大在青年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力度,爭取在重要的國有企業把一線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把工人黨員培養成技術骨干,不斷的優化黨員結構。
各級黨組織大力實施“發展年輕黨員行動計劃”,積極發展35周歲以下優秀青年,促使黨員隊伍結構更加優化合理。
建黨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求賢若渴、珍視人才,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壯闊歷史進程中寫下動人精彩的篇章。
要高標準高質量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源源不斷把各方面先進分子特別是優秀青年吸收到黨內來,保證發展黨員質量和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加強對各行各業代表性人物和先進模范人物的政治吸納,高度重視在科學家等專家人才中發展黨員。發展黨員,保證質量是生命線。要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格落實政治審查制度,注重考察發展對象的入黨動機和政治素質,對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黨內撈好處的人,一個都不能要。
(二)必須堅持把理論武裝作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一句“歸根到底”,道出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根本性原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偉大人物的引領,就一刻不能沒有先進思想的指導。
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行動上才會自覺。一百年來,我們黨的隊伍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黨的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成就,根本的在于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保證全黨同志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加強新時代黨員隊伍建設,必須用好思想建黨這個傳家寶,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著力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引導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深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教育,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的學,原汁原味的學,深學細悟,切實掌握講話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用理論武裝頭腦、把握政治方向、筑牢思想之基。
(三)必須堅持把錘煉黨性作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
加強黨性鍛煉是黨員隊伍建設的永恒課題。黨性是黨員的靈魂,是黨員區別于普通群眾的本質特征。只有不斷加強黨性鍛煉,才能確保黨員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共產黨員的黨性,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現,是黨員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我們黨堅持把加強黨員黨性錘煉作為推進黨員隊伍建設的實現途徑,把改造主觀世界同改造客觀世界統一起來,不斷清除黨員隊伍中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行為,使黨員的黨性在黨組織這座熔爐中得到升華。加強新時代黨員隊伍建設,必須教育引導黨員加強黨性修養,傳承紅色基因,站穩人民立場,始終牢記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約束是黨的紀律。要適應社會環境新變化和黨員隊伍新情況,突出抓好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和黨性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樹牢為民宗旨,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把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四)必須堅持把發揮支部作用作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基本途徑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支部是我們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撬動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的“支點”。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首次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在部隊建起嚴整的黨組織體系,為黨全面建設和掌握部隊提供了可靠組織保證。“支部建在連上”,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建設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為基層黨支部在基層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聯系群眾和黨員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奠定了基礎。毛澤東曾在《井岡山的斗爭》說:“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承載著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時俱進的全部內容,迎接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偉大斗爭的嚴峻考驗,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只爭朝夕地奔向“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加強新時代黨員隊伍建設,必須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指導推動黨支部守好責任田,把做好教育管理的經常性工作扛在肩上,把黨員教育管理基本制度落在實處,真正發揮好黨支部教育黨員的學校和攻堅克難的堡壘作用。
(五)必須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干部的治理能力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最關鍵、最根本的因素,打造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干部隊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一刻都不能放松。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曾經說過,共產黨員“沒有私人的目的和企圖要去奉承人家,也不要人家奉承自己”。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是人民的服務員,“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不必看別人臉色行事,更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全面從嚴治黨,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加強新時代黨員隊伍建設,必須繼續保持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把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嚴的紀律貫穿到黨員隊伍建設各環節中去,及時清掃思想政治灰塵,及時清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
(六)必須要切實提高年輕黨員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黨的建設,是黨的興衰存亡的大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建設好自己的政黨,規范黨員干部的執政行為、提高黨員干部的執政能力,是擺在我們全黨同志面前的一項重大的政治課題,也是黨校擔負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黨員干部要提高七種能力,即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用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有多大擔當才有多大成就,世界正經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在變化、知識在更新、要求在提高,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基層治理等難點橫亙在前,要全面建設新發展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年輕黨員干部必須要首先挑起重擔,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放下架子、甩開膀子、俯下身子接地氣,多“脫鞋下田”,多聞“泥土味”,才能成為符合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忠誠干凈擔當、數量充足、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黨員干部隊伍中的一員。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