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不僅關乎國家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更是提升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所在。本文旨在探討實現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的主要路徑,包括完善支持政策、堅持對外開放、強化人才培養等方面,以期為推動中國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政策支持;科技合作;人才培養
一、引言
為推動實現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我們需要多方位地從政策支持、對外開放、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力,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國家戰略力量、建設全球人才高地、推進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為支撐,共同努力以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
二、完善支持政策,鼓勵科技創新
夯實政治認同、堅持黨的領導有利于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提高全社會對科技發展的重視與支持,應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科技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政府統籌協調各方資源,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全面發展。其次,要推行支持科技創新的相關政策,如《我國支持科技創新主要稅費優惠政策指引》等,包括減低科研稅收、增加科研經費投入、優化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等,以鼓勵和支持科技創新。科技自立自強,意味著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擁有自主創新能力,不受外部制約和干擾。這需要我們將科技創新置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將其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政府應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為科研機構和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除此之外,還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供法律保障,為實現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奠定堅實基礎。
三、堅持對外開放,促進科技合作
科技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合作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并且科技合作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方向,因此,積極學習吸收國際先進科技經驗也至關重要。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可控,是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標志。我們應聚焦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明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點方向,組織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團隊進行集中攻關。同時,要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科技自立自強并不意味著“閉門造車”、“固步自封”,相反,我們要打破封閉思維,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建立和完善多邊科技合作機制,加強與國際科技組織、高校、企業等的合作交流,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提升科技水平。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拓展國際視野,適當宣傳中國的科技成果,推動科技資源共享,為全世界人們謀福祉,這些都有助于我們講好中國故事,以提升中國在國際科技領域的影響力。
四、強化人才培養,踐行青年擔當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是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所在。青年是創新的主力軍,是極具潛力的人才資源,因此學校應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包括提供全面的科技教育、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組織科技競賽和項目實踐等,鼓勵學生在學校期間參與科研項目,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其次,學校應強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對科技人才的培養,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都教授科技知識和科學方法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并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該勇擔使命,為實現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首先,要積極關注科技領域的發展動態,了解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知識,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培養自己的科技意識和科學素養。其次,要勇于探索、勇于挑戰,學會靈活運用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積極參與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活動,拓展國際視野。最后,我們要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如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化理論為實踐,鍛煉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業精神,時刻準備為社會和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國緊抓科技發展機遇、順應科技發展規律而做出的積極探索,體現了我國破解增長瓶頸的科技智慧。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該以積極的姿態投身到科技創新和發展的大潮中,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潛能,為實現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
五、總結
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國緊抓科技發展機遇、順應科技發展規律而做出的積極探索,體現了我國破解增長瓶頸的科技智慧。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完善支持政策、堅持對外開放、強化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措施,我們可以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科技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清.同頻共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互構理路[J].理論導刊,2024,(04):11-18.
[2]李志紅,連振國.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和觀點體系[J].理論視野,2024,(05):19-25.DOI:10.19632/j.cnki.11-3953/a.2024.05.003.
[3]邱小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J].紅旗文稿,2024,(02):25-28.
[4]盛朝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內涵特征、評價指標與實現路徑[J].改革,2024,(01):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