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促進各相關產業相互融合,成為推動鄉村事業發展的新動能。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快速建設發展中,部分地區由于認識偏差,特色小鎮存在著定位不清、千鎮一面、規劃積極管理缺位、傳統文化遺產挖掘與保護不夠、產業融合關聯度不強等問題,極大地影響著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程度。通過分析存在的問題結合國際著名特色小鎮的成功經驗,探索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鄉村振興;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體育產業
特色小鎮是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結合點,也是促進農村產業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2018年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同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關于推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強小鎮建設的動態監測管理,對小鎮的建設發展提出由“加快推進”變成“規范推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新的時代使命。
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成為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體育產業供給側改革和促進體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本文通過研究鄉村振興背景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發展和運營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內外著名特色小鎮的發展和運營經驗,探索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以期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質量健康規范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 "鄉村振興背景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指出,堅持供需兩端齊發力,加大推動體育元素融入鄉村振興的力度,鼓勵各地依托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特色自然資源,探索形成“步道+水道+雪道+跑道”網狀布局,利用不同區域自然生態稟賦,大力發展戶外運動,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的相關政策不僅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指明方向,也為其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以體育休閑旅游、體育運動賽事活動、民族傳統節慶文化等項目為載體,實現優質特色資源高度匯集,形成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生態圈[1]。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加快了農村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有效帶動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此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文化振興方面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促進鄉村地區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保護,帶動當地的體育、旅游、文化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改善區域生活品質,引領形成健康文明的鄉村風貌[2]。
2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發展中的問題審視
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體育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經濟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服務質量相比,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仍無法完全滿足現代社會對休閑體育產業的需求。相比之下,國外體育小鎮建設與發展則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在項目設置、建設模式、運營管理、發展路徑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3]。縱觀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情況,部分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存在著以下問題。
2.1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房地產化嚴重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開發建設過程中存在規劃積極、管理缺位、房地產化傾向嚴重等問題。企業投資者存在投機取巧現象,急于求成,盲目擴張開發,通過申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項目,從政府手中低價拿地,以小鎮為名開發房地產項目,對小鎮周圍的古建筑大拆大建,以賺取最大利益為目的,沒有遵循小鎮的客觀發展規律,不符合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精、小、強的特征要求,更忽略了特色小鎮在帶動農村地區產業轉型升級與城鎮化建設方面的長期戰略。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不能單純依靠模仿和照搬照抄,應該挖掘自身獨特的價值和優勢,確立小鎮產業發展的核心化目標,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和有效宣傳,根據區域特點確定品牌建設思路[4],然而有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沒有將當地傳統體育特色文化、歷史民俗等融入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中,這將對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品牌的創建產生極大影響。
2.2 "關聯產業融合不足,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支撐
一些地區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自然資源、體育人文等特色資源挖掘不足,導致小鎮產業發展單一,相關產業開發滯后,產業之間信息互通不足,差異化的“旅游+體育、體育+農業、體育+養生、體育+培訓”等融合業態尚未形成,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和服務鏈,例如在登山旅游中尚未拓展帳篷、登山杖等裝備租賃及攀巖、野外生存、露營房車、特色美食、山區民宿等關聯產業[5],導致小鎮的影響力有限,體育賽事的品牌效應和輻射帶動效應不足,不能持續性的吸引游客。
2.3 "傳統文化與遺產挖掘與保護不夠
文化是特色小鎮獨特的內涵,是特色小鎮的靈魂,是特色小鎮區別于其他地區的重要標志和持續發展的內在支柱。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優秀文化積淀,不少特色體育項目蘊藏在鄉村之中,但當前對鄉村特色小鎮的挖掘和弘揚力度不強,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不夠強烈,特色小鎮中一些非常典型的文化遺產在開發過程中被破壞掉。例如特色小鎮在開發建設中隨意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樹以及破壞具有歷史印記的文物遺產等。此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開發建設中沒有做到工業生產、文化商業、藝術風格等整體格局的協調配合,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生搬硬套其他地區的建筑風格和發展模式,忽視了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和精神形態的塑造,導致特色小鎮的建筑風格、色彩、材質與小鎮的地域傳統文化相悖,造成小鎮缺少特色和靈魂。
2.4 "基礎設施簡陋,運動休閑項目參與率低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基礎配套和服務質量是影響游客體驗的重要因素,很多鄉村地區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基礎設施簡陋,體育配套設施短缺,整體功能還不完善,餐飲、住宿、娛樂設施、醫療服務、購物網點等休閑旅游配套服務等相對欠缺,交通道路、水電設施、信息網絡、衛生條件等不夠完善,小鎮生產、生活、生態的深度融合程度不夠高,難以滿足大量游客的需求。一些運動休閑項目游客參與率低,沒有考慮不同性別和年齡的游客需求且受季節的影響較大,容易產生空擋期,影響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持續發展。
3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策略
3.1""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
當地政府要成立特色小鎮建設委員會,逐步制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專項政策、配套實施方案或實施細則,形成完整的政策體系,確保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有文件可指引、有政策可支持、有法規可保障、有制度可規范[6]。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要健全投資、融資和籌資機制,建立健全政府與企業等多方參與的投融資機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體系,保證小鎮發展的活力,運營上要堅持企業主導、政府適度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放手給市場,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政府避免過多的行政干預,做好監管和服務,避免市場的無序競爭。
3.2""植根于特色產業,創建特色小鎮品牌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要充分結合小鎮特色、產業特色等要素,在精準分析小鎮資源稟賦基礎上,選準、選對發展的特色路徑,做好細分領域錯位發展,重點抓優勢特色項目與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進行有效開發和精心培育,結合市場需求,做好小鎮的品牌建設、品牌推廣、品牌維護,開發配套設施、增加相關服務和拓展相關產業鏈,形成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發展道路。
瑞士達沃斯冰雪小鎮除了舉辦高規格的金融論壇外,還根據小鎮高山冰雪資源豐富的特點確定品牌建設思路,讓其冰雪特色小鎮的外在形象和內涵實現同步發展,根據不同季節適時舉辦各類世界性的錦標賽,體育盛會豐富了小鎮多彩的體育活動,全面帶動了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3.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拓寬體驗產品與服務
當地政府和開發企業要強化對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支持,大力加強小鎮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網建設、商業設施、文化娛樂設施、公共停車場、接駁點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根據市場需求,打造美麗生態鄉村特色品牌,將小鎮打造成環境優美、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創業創新生態圈,實現小鎮歷史資源、自然資源、產業基礎等多要素相互整合。
隨著經濟和生活水平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模式從物質性消費開始轉向參與體驗型等更加多元化的消費模式,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需要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密切關注游客的旅游需求,豐富體育服務內容,打破傳統的單一供給發展模式[7],體育項目要兼顧各年齡層次的人群,滿足群眾多元化、多樣性的體育需求,提供娛樂性高、互動性強、體驗性好的有特色的產品項目和消費服務,豐富體育服務業態,吸引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持續增強小鎮內運動人群的獲得感和幸福感[8]。比如對于滑雪場產品的開發,針對兒童群體可以打造兒童滑雪探險樂園,對于成年人可以設置初級、中高級賽道,并設置障礙以滿足不同滑雪層次的游客[9]。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運營和宣傳要結合小鎮的民俗風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起體育智慧旅游的管理平臺,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體育產品跨界融合的水平,開發休閑度假產品,努力打造全方位的體驗服務,為游客提供類型多樣的參與式、體驗式體育旅游產品,延長游客的停留消費時間,促進旅游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3.4""深入挖掘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人文底蘊
文化是小鎮社會歷史的長期積淀,而鄉村有著大量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灌溉工程遺產以及自然風光、田園景觀等[10]。地方政府要深入挖掘小鎮原生態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地方特色體育項目,結合自身情況推陳出新培育創新文化,延續鄉村體育文化根脈,通過對瀕臨失傳的傳統體育項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突出自身有別于其他小鎮的特色風貌,培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內在氣質與文化底蘊,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人文標識,進而提升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社會關注度、知名度、美譽度[11]。
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項目建設中要將地方傳統文化因子注入其中,靈活運用好體育傳統節慶文化,大力推廣戶外運動文化,精心打造突出地域特色和歷史人文特質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國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主要依托于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圍繞小鎮歷史傳統和核心優勢確立發展模式"[12]。如西班牙隆達特色小鎮,將牛仔文化貼切融入小鎮的文化建設,讓游客身臨其境地觀賞和體驗當地傳統的斗牛文化,迎合和滿足了人們追求品質生活與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
3.5""堅持創新為魂,充分拓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產業鏈和價值鏈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要依托鄉村的自然資源和當地的民俗傳統文化,以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為出發點,圍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從多重角度考慮小鎮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加以整合,發揮體育產業的溢出效應,集聚高端要素,推動具有差異化的“體育+旅游、體育+培訓、體育+文化、體育+養生”等創新融合的新業態建設,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圈,推動鄉村經濟的創新性發展。
國外著名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注重特色主題,圍繞核心項目搭建運動休閑新平臺,打造以運動休閑主題的地方旅游品牌,逐步豐富和拓展體育產業生態鏈和價值鏈,形成區域大產業鏈的生態圈。溫布爾登小鎮依托歷史悠久的網球賽事,形成了集賽事、教練、培訓、醫療、周邊產品銷售及賽事旅游等于一體的網球產業鏈[13]。
4 "結論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成為鄉村發展的新動能。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要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稟賦和小鎮的文化內涵,科學規劃、錯位發展,以核心體育產業推動各領域資源的協調配合,不斷拓展和豐富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聶春麗,鄧艷香.鄉村振興背景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22(6):15-22.
[2]李金容,陳元欣,陳磊.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體育旅游綜合體發展的理論審視與實踐探索[J].體育學研究,2022,36(1):33-42+62.
[3]石秀廷.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38(2):39-42+67.
[4]文丹楓,朱建良,眭文娟.特色小鎮理論與案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132.
[5]謝勁,金曉芳.鄉村振興背景下村落體育時代價值和實現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0(8):62-67.
[6]曾國軍.中國特色小鎮研究報告(2019)[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35.
[7]李娜,馬鴻韜,李兆進,等.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發展驅動機制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2):1-8.
[8]劉成,劉蘭娟,鄭春清,等.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新業態發展的體育競爭情報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51(1):149-156.
[9]林英.全域旅游與文化型旅游特色小鎮建設的融合發展探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5):54-55.
[10]叢志強,趙宏伊.推動鄉村文化振興[N].人民日報,2023-02-21(9).
[11]王松,張鳳彪,崔佳琦.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5):79-83.
[12]葉小瑜,謝建華,董敏.國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5):54-58.
[13]李剛,張林.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動力、模式與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0(9):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