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了新時代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以及措施,為體育事業深化改革做出了政策引領。文章采用詞頻統計方法分析解讀《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當前我國高職體育教育中存在的教師、學生觀念有待改進,師資力量與教學設施薄弱,傳統體育教學形式難以激發學生興趣,體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基于《體育強國建設綱要》解讀的視角指出新時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實施靈活體育教學;提高體育重要性認知,健全體育教學觀;切實提升高職學生運動技能等。
關鍵詞: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詞頻統計
1 問題的提出
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的體現[1]。2019年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綱要》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部署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充分發揮體育在全面決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偉大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綱要》明確了體育強國建設的三大階段,提出了五項戰略任務,確立了九大工程項目,指出了體育強國建設的六大政策保障,從政策層面上首次回答了什么是體育強國、如何建設體育強國,為我國體育領域深入推進體育改革做出了政策引領。《綱要》在第二節“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一項中提出,要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開展,“將促進青少年提高身體素養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的考核體系,全面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這是新時代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日益興起。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高職(專科)院校共1489所,其中公辦高職(專科)學校1139所,民辦高職(專科)學校350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尤其是在體質、精神和社會合作意識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2]。體育教育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組成體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不僅與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優良身體狀態的保持息息相關,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生涯的進一步發展,更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體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養質量以及體育強國建設的偉大事業,在新時代高職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基于《綱要》解讀視角探討新時代高職體育教學路徑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基于詞頻統計的《綱要》解讀
詞頻統計(又稱TF-IDF)即詞頻——反轉文件頻率,是一種在文本檢索以及情報挖掘領域經常被使用的文本加權技術,常常被用來評價一個詞語、一個文件或者一個文件領域內目標分詞的重要性,而目標分詞的重要性與其在文件中出現的次數密切相關,因此常被使用于政策文獻計量之中。本文通過對《綱要》中的詞頻統計,明確《綱要》對新時代高職教學改革的重點導向。《綱要》全文總字數為8911字,通過分詞、詞性標注以及語料庫詞頻統計,指出出現頻率最高的前25個詞匯(已手動剔除“體育、強國、推進”等描述詞和標點符號),如表1所示。分析表1可以看出,在《綱要》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健身”,達到60次,其次是“全民”,一共41次,可以看出《綱要》把以人為本作為體育強國建設發展思想,所施行的規劃與措施最終將指向全體人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將實現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兩者之間深度融合的嬗變,這是對人民群眾真實需求的最好回應。因此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學校體育作為社會體育的基礎,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幫助其樹立終身運動健身的意識和能力,走出校門步入工作崗位后仍舊能夠堅持健身鍛煉,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從而促進全民健身實現良性循環。
《綱要》中,“項目”“運動”兩個詞語分別出現了39次、30次。通過這兩個詞語也可以看出《綱要》把推進體育運動項目化作為了一項重點工作,提出發展一批更快、更高、更強的夏季項目與冬季項目、男子項目與女子項目以及職業體育和專業體育、“三大球”與基礎大項等均衡發展的體育運動項目。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時,也可以此為思路,在教學時盡量大膽突破現有所設定的教學范圍,靈活選擇教材與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鍛煉能力與綜合體質為目標,將競技運動加以適當改造,設置一批學生易于操作參與、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與鍛煉興趣。
《綱要》中“青少年”“人才”等詞出現多次,并且《綱要》發布的時間恰好在新學期伊始,這均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于當代青年寄予的厚望。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廣大青少年擁有強健的體魄、不斷在體育鍛煉中增強自身素質,才能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廣大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改革中亦應當以此為行動標桿,做好青少年的人才培養工作,為社會建設輸送更多人才。
體育教育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要素,其創新性培養理念成為時下的熱點[3]。高職院校相較于普通本科院校,其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差異,究其根本,高職院校教學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培養實用性和技術型人才。高職院校開展體育課,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適應未來的職業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切實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項目和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助力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一批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建設體育強國貢獻力量。
3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教師、學生觀念有待改進
現階段,隨著國家和社會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高職院校提高了對高職體育教師專業技能的要求,而堅持“能力本位”不僅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也是提高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4]。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教”與學生“學”相并行的發展過程,目前高職院校中很多體育教師還沒有擺脫體育是應試教育以及競技教育的傳統觀念,在體育課中為了“教”而“教”。同時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日常中的鍛煉意識也薄弱,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錯誤觀念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3.2師資力量與教學設施薄弱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隊伍目前面臨著人數少、學歷不高、年齡老化等問題。相較于其他全日制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教師外出參加交流、培訓的機會少,進一步制約了高職教師隊伍整體的發展。同時高職院校學生人數多,體育活動場地以及活動設施有限,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隨著社會對職業教育需求的增加,高職院校招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教學場地與設施的不足會給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造成不便,制約學校體育工作的發展。
3.3傳統體育教學形式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傳統的體育教學一般采取教師進行演示、學生隨后模仿的教學形式,除必須要掌握的知識之外,學生很難從教學過程中收獲其他更多的新鮮感。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培養與精神感召,同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沿用一刀切的方法,并沒有充分重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利于教學中學生主體的突出,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4重視程度不夠、體育經費投入不足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凸顯,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經費投入巨大,但是體育工作經費投入幾乎還是原地踏步。通過前期調研,了解到絕大部分學校制定文件對參加各級專業技能比賽的學生、指導老師和對參加體育競賽的學生、指導老師采取“一所學校,兩種獎勵制度”的不平等的做法,嚴重傷害了體育教師和參加體育競賽的學生的自尊心。
4基于《綱要》解讀視角的新時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路徑
4.1 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實施靈活體育教學
結合《綱要》的精神指示以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現狀,在教學改革時可以實施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體育教學要盡力擺脫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把“因材施教”“分層教育”等教學思想貫穿在教學過程始終,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性別、體質狀況以及運動項目,將學生進行分層,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選擇不同的運動鍛煉項目,激發職業院校學生對體育的深層次興趣。同時,逐步提高對不同學生的教學要求,低年級學生側重培養運動自信,中年級學生引導發展自身體育興趣,高年級學生加強體育專業技能、競技水平訓練,為學生營造充足的發展空間。高職教師除了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之外,還應當在課余時間把有限的課堂教學進行延伸,在教學中充分滲透體育文化與精神,使用靈活的分層教育,提升教學效果。
4.2 提高體育重要性認知,健全體育教學觀
《綱要》從政策層面上明確了體育在全面決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偉大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學校領導要充分認知到這一點,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加大體育經費投入。體育教師不斷健全自身的體育教學觀,在實際教學中提高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與全日制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學習中為學生開設了很多專業實踐課程,學生在動手實操上相對于其他本科生具有優勢,但是一些專業要求學生持續久站或者久坐的操作姿勢,很容易產生“職業病”,因此教師要結合專業實際有針對性地展開體育教學,要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對于自身學習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的鍛煉意識,促進體育教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4.3 切實提升高職學生運動技能
《綱要》中“項目”“競賽”等詞出現多次,因此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可以以此為標桿,對教學項目加以改進,增設一批學生感興趣、便于執行的運動項目,讓學生全身心融入到體育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實現綜合素質與身心健康并行發展,養成終身鍛煉、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而不是將體育運動終結在離開校園的那一天。此外,按照《綱要》要求,教師要將體育教學實踐與“全民健身”的實際意義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根據全民健身的發展需求,不斷提升自身各項運動技能,從而實現全民健身的良性循環。
5 結語
現階段,大力發展高職教育是黨和國家的要求,也是時代的選擇。身體素質教育、體育教育是高職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不斷深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幫助其走出校門后以健康的體魄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能力,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斷奮進。
參考文獻
[1]楊鈴春,高揚,王翔宇,等.習近平關于體育工作重要論述的內在邏輯與時代解讀[J].體育與科學,2019,40(5):1-7.
[2]周杏芬.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8):58-60.
[3]丁勇江.體育挑戰精神的技能化實施探究[J].教育評論,2017(6):143-145.
[4]劉永科,樊艷,張婭.“能力本位”理念下的高職體育專業教學團隊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7(9):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