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對青年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青年英語教師可利用英語教學大賽的輻射效應,拓展多維度的教學思維,融入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本文針對當前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和英語教學大賽對青年英語教師的影響與意義,深入探究英語教學大賽引導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策略的實踐和反思。
關鍵詞:英語教學大賽;青年教師;高職英語;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崔翠,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一、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專科階段的英語學科四維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職場涉外溝通、多元文化交流、語言思維提升和自主學習完善。本文從校本教學出發,基于青年教師英語教學大賽,依據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目標,按照高等職業教育專科階段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多元文化交流的要求,把課程思政的理念貫穿于教學中,采用“核心素養+文化育人”的教學理念,設計關于中國春節及剪紙文化的拓展教學項目,旨在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教學中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基于AI智能工具和課外社團的智慧學習環境支持,課內課外有效結合,綜合應用任務驅動“三五一”英語翻轉課堂教學,PBL教學法、遷移式教學法和產出導向法等多種教學模式,并推動多元化綜合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為高職英語教學工作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當前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
隨著新時期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具體實施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高職英語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比較單一,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階段高職英語的教學和高職學生的特點。依據職業教育教師“四維”能力和高等職業教育輸出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青年英語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英語學科的課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二)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不足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出學習興趣不高,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英語語言學習者更是需要大量積累和練習,激烈的應試壓力、就業壓力更是挫敗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之一。興趣是人們對于某種事物好奇而產生的一種趨向性的心理狀態,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動機和主動性不足是導致學習興趣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培養高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是利用有趣學習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改變學生“要我學”的被動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我要學”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三)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評價能力與動力缺乏
教學評價與反思過程是教與學三過程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在課堂評價中更多側重于個人的主觀判斷,對于評價系統的運行易出現理解的偏差。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經驗相對缺乏,還沒有建立較為完善的評價系統,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機結合量化教學評價和質性教學評價構建評價系統,為課程不斷優化和整合做好基礎性工作。
三、英語教學大賽對青年英語教師的影響與意義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新時代專科階段的英語學科也面臨著更多的關注,其中高職院校青年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亟須創新與變革。在新時代信息化大變革的背景下,通過參加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青年英語教師需要緊跟國家職教政策,學習最新的教育方針政策,不斷優化自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教學形式和內容上加大創新的力度。青年英語教師把優化的教學成果融入課堂教學,將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升到新的階段。參賽教師以青年英語教師為主,而青年英語教師是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中堅力量,“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青年英語教師不斷轉換多維度教學思維,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
四、英語教學大賽引導高職英語教學策略的實踐
(一)任務驅動“三五一”翻轉課堂實施教學任務
本次參賽教學實踐中適當運用“三五一”翻轉課堂教學法實施每個任務單元的教學。其中,課前階段包含詞匯預熱、微課自學和課前測驗三個活動,課中階段分為五個語言活動,依次是情境體驗、語言輸入、語言互動、語言輸出和語言評價活動,課后階段實施分層作業語言拓展活動。兼有人工智能特征的慕課、微課、私播課、云班課等一系列依托互聯網現代技術的教學手段不斷涌現,實現了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線上線下”“課前課后”的各種可能。通過多個子任務,鼓勵學生在學生時代多參與學校和社會的相關活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理解文化多元化,有效銜接課內與課外,向世界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高效的課堂教學應該以“有效學習為導向”,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作用 ,即發揮教師的引導 、指導及導學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和內驅力,真正實現教與學的互促 ,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任務驅動“三五一”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增加師生間學習的互動性,讓學生和教師一起成為學習上的主人,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利用新時代學生感興趣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全面學習課本知識,拓展課外學習內容的范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主能力。
(二)PBL教學法激發學習興趣,促進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
本教學實施中多次運用 PBL教學法,運用微課形式和問題導入,開展學生的組內討論和組間討論,進而引導英語思維導圖的全面輻射。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和導向,以學生為中心,課前教師通過對本班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學生都喜歡在課堂上通過創設情境、任務驅動和小組合作等方式開始課堂教學。本次利用課前布置問題討論和查找資料的任務,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由于中西方語言體系差異,學生用英語描述時容易遇到邏輯困難,用詞不準確。教師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了解英語的思維方式,提升自身邏輯思維及思辨創新。課中以知識和技能為教學目標,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課后社團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課后從課程生動性、課程過程、課程內容、課程效果和課程評價五個維度設計了課程質量量表,由 SPSS 統計出學生對本課程的評價與反饋,反映出學生對本課堂教學興趣較高。
(三)遷移式教學法引領“第二課堂”真實情境,有效拓展教育空間,提升學生認知
5C教學要素中,“community”強調語言要走出課堂,在真實的情境中實踐應用,提高對文化的認知水平。本課創設真實應用場景,有效鏈接校英語社團和剪紙社團,用實用性驅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參與社團系列活動、體驗過程、主動探索、提升能力的過程中明白“做事”是為了獲得更強的“做事能力”,因而, 做事是實踐過程,是實施途徑,同時也是預期目標。在大力提倡“三全育人”的背景下,由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育人機制在高等職業學校得到大力發展。本課程立足全方面育人的出發點,把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參與互動和課后社團的拓展實訓有效結合,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促進教育環節無縫對接,整合協調教育資源。社團活動是實現“第二課堂”實施教學的重要途徑,也是全方面育人的有效方式。
(四)應用“產出導向法”的先進教學理念,注重實際應用
本教學實踐以產出任務為導向,學習驅動和學習動機增強。產出導向法倡導“學用一體說”,即“輸入性運用”和“產出性運用”相結合。傳統高職英語教學是以傳授語言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而產出導向法則強調有效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活動目標,基于總目標分為若干小目標,再根據小目標設計若干小任務。本課教師依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有效分組,用剪紙社團特色活動作為引導線,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和中國春節文化元素,體現富有時代特征的工匠精神,旨在培養英語表達能力的同時提升思想認識,認識傳統節日對于培養家國情懷、民族凝聚力的意義。以學生需求為導向,打破傳統教學,用英語社團的特色活動,向在校留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剪紙作品和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完成有效學習后能真正學以致用,推動學生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化傳承,形成自我堅定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五)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提升語言測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本次采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量化評價系統促進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在過程評價過程中得到肯定和自信;質性評價側重知識和能力形成過程,讓教師更好地掌握語言測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評價鏈要求外語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時,通過構建新評價體系,使蘊藏在評價體系中的思政功能顯性化,以達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多元化評價系統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目標多元化、標準多元化及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包括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組內互評和小組互評等。多元評價以培養學生多維能力和職業素質發展為目標。評價標準包括對知識、技能、能力和方法、情感等進行不同評價,同時設置不同智能方式的評價標準,幫助學生充分挖掘個人潛能。過程中多次應用信息化手段采集數據,有效輔助教學評價。多元化教學評價系統環環相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師生雙方提供及時準確的反饋和診斷信息,同時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評價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五、英語教學大賽促動對高職英語教學策略實踐的反思
(一)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生跨文化知識儲備,優秀學習資源待完善
通過布置的任務來看,高職學生容易對跨文化交際產生誤解和沖突,教師需要輔助學生拓展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和跨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在未來的專科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信息化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整合課內課外優秀的教學資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溝通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和工匠精神,思維差異感知能力待提升
高職學生思維差異感知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高職英語的文化內涵豐富且多樣化,易產生母語的負遷移和“石化”現象,阻礙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全面了解及剖析,在產教融合的視角下創新實踐教學,著重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情感和工匠精神,拓展學生思維角度,提升他們的思維差異感知能力。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課內課外多元化教學方式待創新
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方面需要引導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而且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所以需要設置更加兼容且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差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了避免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減退,教師可以通過優化課內教學和加強課外鞏固,創新多元化教學方式,拓展英語學習和運用的渠道。
六、結語
青年教師英語教學能力大賽源于英語課堂教學,也將引領青年教師把優質的教學成果回歸英語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本文從英語教學能力大賽視角出發,研究高職英語青年教師教學策略的全面發展問題,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高職英語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認同感。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校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趙亞男副教授主持的基礎部英語項目。
參考文獻:
[1]朱堯平.改革開放40年我國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1):51-58.
[2]王洪林,鐘守滿.中國外語教學改革前瞻:從微課到慕課再到翻轉課堂[J].外語電化教學,2017(1):16-20,34.
[3]黃小群.關于高職院校“用英語做事”學生社團建設研究的理性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2):106-107.
[4]羅叢新.高職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索[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4):47-49.
[5]文秋芳.大學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實施框架[J].中國外語,2021(2):47-52.
[6]陶文好,呂紅波.中國元素與全人教育:關于重構新時代英語專業教育模式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2):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