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翠紅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顯得十分重要且有意義。與其他白話文的閱讀不同,文言文中每個字詞蘊含的意思都較為復雜,需要教師給予更多引導。基于此,本文將探討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群文閱讀? 文言文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一直備受關注。然而,由于文言文的語言形式和語境與現代漢語有很大不同,初中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能力普遍較低。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成為了當前語文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對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系統探討,以期為初中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確立群文閱讀議題,引導思考
閱讀議題可以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閱讀需求,在教學前選擇相關的閱讀主題,并以此作為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基礎。在單元導讀中,教師可以對整個單元內容進行概括和總結,從中提取關鍵的文本信息。以七年級教材中蒲松齡的《狼》為例,教師為學生們提供了蒲松齡的《狼三則》、畢淑敏的《狼媽媽的智慧》等文章。學生們全面閱讀這些文章,提出了“狼是邪惡的化身”、“變化多端的狼”、“團結的狼”等主題,并結合不同的文章和段落,將其總結成多個主題。通過從多個角度分析文言文,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狼,并增強學生從多方面看待問題的意識。
在進行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課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首先帶領學生分析單元導讀內容,并結合課文主旨“舍生而取義”,將閱讀主題定為“人的品格”。同時,教師可以引入相關主題下的文言文課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富貴不能淫》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素材,并將閱讀主題“人的品格”作為文言文群文閱讀議題,組織學生圍繞議題展開深入思考。教師旨在使學生用心體會孟子的“民本”思想,從而讓學生對文言文閱讀內容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二、根據內容對比閱讀,讀出深意
在精讀課堂中,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講解技巧,同時引用與文言文內容或文體相近或相反的文字進行比較閱讀。[1]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并在課堂上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從而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熱情。
1.相同主題相同風格的文章
如果選擇閱讀主題相同、風格相似的作品,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同一類型的作品。因此,在教授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時,安排學生閱讀他在永州期間撰寫的一系列山水游記。在教學過程中,著重比較了《西山宴游記》和《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兩篇文章,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柳宗元山水紀行的作品風格,還能更深刻地理解柳宗元這個時期的思想。
2.相同主題不同風格的文章
通過選擇主題相同、風格不同的作品,學生可以更容易發現文本鮮明的特征,從而更接近教材中所教授的內容。作為課堂學習《祭十二郎文》的補充,我們為學生準備了一篇著名的祭祀文章《祭柳子厚文》。通過對比這兩篇作品,學生們認識到韓愈不僅是看重親情之人,對朋友間的義氣也十分看重。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認識到祭祀散文的創作是對傳統的突破,這體現了韓愈的創新精神。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們會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韓愈是一位不可替代的卓越偉人。
三、整合課內的文言文,溫故知新
在初中教材中選入了豐富多樣的文言文,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回憶起之前學過的文言文,并將這些文言文內容聯系起來,尋找文章的相似之處,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注重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也促使學生在整理和分析文言文時發展出更具系統化和批判性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和思維水平。[2]
例如,當教師講解孟子的《魚我所欲也》這篇文言文時,可以先提出問題:“你是否了解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孟子所寫的文章,以便在溫故知新的過程中,能夠對孟子的核心思想有更準確的把握。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義和背后的思想,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閱讀和理解能力。
四、整合課內外文言文,提高素養
通過課余時間閱讀文言文,不僅可以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這種補充性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言文素養。
1.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找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疑點,并將課外文言文引進教學之中。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韓愈的《馬說》這篇文言文時,為了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課外文言文的閱讀。通過群文閱讀,學生將能更全面地感受到韓愈內心深處“志不得通”的憤慨之情,亦能體會到韓愈遭遇“左降”、“貶”等艱辛經歷的仕途。這樣一來,學生將能更好地走進韓愈的內心世界,從而完全解決本課知識中的重難點和疑點。
2.拓展視野提升能力
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通過將學習的知識從教材延伸到教材之外,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閱讀資源。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接觸到更多的閱讀材料,進一步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3]例如,在講解了蒲松齡的《狼》這篇文言文后,教師可以將“作者筆下狼的形象”作為本課的議題,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閱讀范圍。通過一邊閱讀一邊討論的方式,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以狼這個兇惡的動物來比喻社會上那些作惡多端的壞人的寓意。與此同時,通過閱讀這四篇文言文,學生能夠觀察到狼雖然兇殘,但在作者的筆下也展現了溫情的一面。因此,他們會明白兇殘與溫情在狼的身上是共存的。通過這樣的辯證思考,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從而進一步促使其知識視野更加開闊。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素養。
五、結語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合作閱讀、討論、分享和展示等方式,群文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批判思維和文化素養。同時,群文閱讀也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要想實現群文閱讀的最大效果,仍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引導和指導作用。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恰當選擇文言文的材料,并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的群文閱讀。同時,教師還應該及時進行評價和反思,以提高群文閱讀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姜金女,相建華.關于群文閱讀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應用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2(20):3.
[2] 李曉燕."群文閱讀"教學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2020.
[3] 章枝獻.淺析"群文閱讀"教學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存閱刊,2020,000(012):117.
[作者通聯:江蘇省興化市戴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