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 涂素華 馮志強
【摘要】 我國孕婦營養狀況不容樂觀,圍產營養門診健康教育方式相對國外發達地區較為落后。“互聯網+”的出現為孕婦營養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形式,可促進母嬰安全,提高遠期人口質量。通過對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孕婦孕期營養健康教育相關文獻進行綜述,介紹我國“互聯網+”孕期營養健康教育開展的主要方式、內容和作用,指出未來發展中臨床實踐和研究方向的新趨勢,以便于廣大同行借鑒與使用。
【關鍵詞】? “互聯網+”;孕期營養;健康教育
Research progress of perinatal nutrition clinic based on “Internet+” in China
Zhou Rong1,Tu Suhua2,Feng Zhiqiang1*. 1.Jiangyang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Luzhou,Sichuan 646000;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Sichuan 646000
【Abstract】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 in China is not optimistic. The way of health education in perinatal nutrition clinic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areas abroad.The emergence of “internet +”provides a new form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pregnant women, promotes the safety of mothers and infants, and improves the long-term population quality. By summarizing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pregnancy nutri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of“Internet+”pregnant wome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ways,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Internet+”nutri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pregnancy in China. The new trend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pointed out for reference and use by the broad masses of colleagues.
【Key Words】? “Internet+”; Nutrition during pregnancy; Health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R153.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4-002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4.007
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我國婦幼營養健康教育方式也從傳統逐漸走向現代化[1]。近年來,隨著孕期營養管理的逐漸完善,我國孕產婦的營養問題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據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發布的《中國婦女妊娠期體質量監測與評價》[2]顯示,我國孕前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正常女性的體質量增長范圍為8.0~14.0 kg。而據相關文獻顯示[3],我國約有50%的孕婦孕期體質量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CWG)過度,15%的孕婦GWG不足。周秸豐等[4]研究發現,在孕婦學校對孕婦開展營養健康教育,一對一進行妊娠期糖尿病食譜治療,回顧性記錄食物攝入量,指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合理運動及正確用藥,可提高孕婦對飲食知識的掌握度及治療依從性,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避免產生不良的妊娠結局。隨著“全面三孩”政策的開放,妊娠相關疾病的發病人數可能有所增加,為婦幼營養保健服務帶來新的形勢和挑戰。因此,孕婦營養健康教育應順應時代潮流與互聯網相結合。
1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概念最早出現在2012年,意為互聯網成果與社會各領域相互融合,提高效率及生產力,代表著網絡技術發展的新動態。《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要全面積極推進“互聯網+”服務,推動互聯網與物聯網、醫療衛生保健、云計算等行業相結合[5]。
在醫療行業,“互聯網+”擴展了服務范圍,優化了醫療資源,整合醫療信息共享平臺,提供在線預約掛號、電話問診、檢查報告查詢、藥品配送到家等服務,不但提高了病人就診的可及性和便捷性,而且節省了病人的時間和交通經費支出。“春雨醫生”是一款關于醫療的APP,以真實臨床醫生手機接診,實現數字互聯網醫院,隨后“丁香園、好大夫”相繼出現。電話問診、在線掛號、藥物外送到家等便民服務迅速發展,互聯網醫院迅速增加,整個醫療行業蓬勃發展。
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孕婦這一特殊群體的營養健康教育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解決當前孕婦營養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實現互聯網與孕婦營養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
2 我國孕婦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微量元素缺乏與營養過剩 麻海英等[6]調查顯示,以《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作為標準,我國孕婦的油脂和蛋白質攝入量顯然超出了合理范圍,尤其是妊娠中期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比例高于孕早期。孕期能量攝入過多導致孕婦孕期體質量增長過多,31%的亞洲婦女存在GWG過度增長的情況。與營養過剩相對的是我國孕婦鐵、鈣、碘、維生素及葉酸等攝入匱乏。錢利強等[7]對1 018名孕婦研究表明,血清25-(OH)D3平均水平為(21.43±8.25) ng/mL,充足者比例僅占16.30%,遠遠達不到《中國孕產婦鈣劑補充專家共識(2021)》的推薦標準。盡管國家對妊娠期婦女發放免費葉酸,但是葉酸的攝入量仍然低于推薦值。
2.2 妊娠相關疾病發病率高 孕婦孕早期體質量增長普遍過多。北京市1項對1 712名孕婦調查顯示[8],按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發布的中國婦女妊娠期體質量監測與評價的推薦標準,孕期增重不足的比例為31.8%,而24.1%孕婦存在孕期體質量增長過多,說明在孕期體質量控制方面人們的認知存在嚴重的誤區。孕期肥胖容易導致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mellitus,GDM)、巨大兒等發生風險。同時,盆腔脂肪增多、胰島素抵抗增加、骨盆空間較小容易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剖宮產率增加。此外,孕早期增重過多對子代亦有不良影響,易引發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等。因此,醫護人員要加強孕期體質量管理,尤其是孕早期體質量管理。
劉曉曦等[9]通過文獻計量分析發現,近年來我國孕婦妊娠期貧血的發病率存在一定的下降趨勢,不同地區孕婦妊娠期貧血發病率在10%~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需要繼續強化干預,推廣貧血篩查、常規補充鐵劑。
妊娠期糖尿病(GDM)與孕婦的日常飲食緊密相關,不當的孕期飲食習慣是GDM發生的主要原因。2021年昆士蘭指南中提到GDM發生率為14.29%[10]。家族史、肥胖、高齡等也是GDM發生的影響因素。研究表明,GDM不僅會增加妊娠期肥胖、感染等風險,而且對胎兒亦有不良影響,易引發巨大兒、新生兒血糖異常等[11]。
2.3 營養健康教育需求增加 隨著孕婦群體經濟水平、文化程度的提高,孕婦希望采用快速有效的孕期營養知識保證自己的身體代謝變化和胎兒的健康。在1項對北京市976名孕婦健康信息研究中發現,孕婦需求最高的是孕期營養需求[12]。
由此可見,孕期營養問題普遍存在且孕期營養知識需求較高。如何對孕婦進行有效的營養健康教育,使孕婦掌握正確的營養知識,保障母嬰安全,是醫務人員亟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之一。
3 基于“互聯網+”的孕婦健康教育
3.1 APP移動終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終端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APP是安裝在移動設備上的應用軟件,醫院的“移動醫療APP”通過大數據和物聯網可實現病情的動態監控與追蹤。隨著醫療信息化建設的不斷跟進,通過智能終端實現“免等待”預約掛號就診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也是提高就診效率、滿足患者就診需求的一種服務形式。解紅文等[13]研究發現,依托醫院搭建的高危妊娠管理平臺,指導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下載“孕樂寶”手機APP,每周推送運營要點和產檢內容,同時供線上交流互動,對孕婦進行隨訪追蹤,有效控制了孕婦血糖和孕期體質量增長,保障了母嬰安全。
3.2 微信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微信已成為人們當下重要的溝通聯系方式之一。微信具有操作簡單、聊天快捷、私密性較強等優點。除了溝通交流功能外,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平臺還可以同時為多位患者服務,基于微信的“互聯網+”門診可以為患者提供長期的、連續的、動態的評估及指導,是患者及時獲取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詢的有效途徑之一。武曉華等[1]對70名肥胖孕婦利用微信實施個體化體質量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個體營養指導、運動訓練等,結果顯示,孕婦孕期體質量增長速率、新生兒出生時體質量、順產率均優于對照組,母嬰結局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是值得應用和推廣的好方法。
3.3 QQ QQ是由騰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依托互聯網的即時通信軟件,誕生時間比微信更早,兼具在線聊天、視頻會議和在線辦公等功能。傅玉參[14]將研究對象納入QQ集群化管理,進行知識推送、答疑解惑和群內交流,提升了GDM患者的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患者血糖值,提高康復治療效果。
4 基于“互聯網+”的孕婦營養健康教育的特點
為貫徹落實《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的首要行動——“生命早期一千天營養健康行動”,中國婦幼保健協會于2019年啟動了“互聯網+圍產營養門診規范化建設項目”[15]。雖然“互聯網+”孕婦孕期營養的健康教育在我國大陸地區起步較晚,但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利用大數據云平臺連接營養分析、健康監測和電子病歷這3個系統,孕婦個人孕期檔案與醫院監測平臺信息共享,孕婦使用APP移動端進行在線學習營養知識,實時上傳膳食及運動資料,亦可就孕期營養相關疾病如GDM、貧血等進行問診,對于線上課程較難理解的部分可進行回放,反復接收信息[16],醫院則及時更新健康管理工作。以四川省某三甲醫院為例,母嬰及助產專科護士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提供孕期營養需求量等相關知識,根據電子病歷系統獲取孕婦的監測數據,并做出個性化指導。根據門診五色管理,對于妊娠期糖尿病、貧血、肥胖、微量元素缺乏等孕婦,醫院派出專業的醫療團隊為她們提供一對一特定的健康指導,并且開展網絡孕婦學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提供營養科普相關知識,講解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的營養攝入需求等問題。“互聯網+”孕婦營養健康教育能夠提出科學化的孕期指導意見,提高傳統門診的工作效率,縮短孕婦就診時間,減少孕期并發癥及合并癥,優化母嬰結局,提升母嬰幸福感。
5 “互聯網+”孕婦營養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影響了人們的各個方面,“互聯網+”在幫助孕婦營養健康教育方面的優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證實[17-19]。“互聯網+”孕婦營養健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其發展還存在未解決的問題和潛在的挑戰。
5.1 營養評估結果存在差異 孕期營養評估是妊娠期營養健康工作的基本內容之一,可確保妊娠期婦女獲得良好營養,從而對提高母嬰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每家醫院使用的云平臺網絡系統不盡相同,對孕婦營養膳食進行數據分析時存在難以避免的差異。因此,醫務人員在進行“互聯網+”孕婦營養健康教育時,同一地區的醫院云平臺網絡系統亟須統一和規范,才能保證營養評估的結果保持一致,實現信息互利互享。
5.2 孕婦隱私及數據存在隱患 孕婦在使用“互聯網+”時,大量的個人信息、妊娠相關數據上傳至云端,一旦泄露,將會造成孕婦的信任危機以及無法估計的損失。因此,在研發“互聯網+”云平臺時,網絡技術人員需加強技術手段,如手機號碼短信驗證、掃臉登錄等,保障孕婦的信息安全,避免信息外傳。
5.3 “互聯網+”平臺缺乏醫護專業人員設計 目
前我國醫院使用的網絡系統大多是由計算機行業人員設計,難以根據孕婦自身營養需求設計出專業的云平臺,無法保證其實用性和專業性[20]。程序員在設計研發之初,應充分與醫護人員、孕婦交流,了解云平臺用戶使用的需求,使科技與實用性相結合,有針對性的做出專業性的產品。
6 小結
隨著三孩時代的到來,高齡妊娠所產生的各種妊娠并發癥和合并癥日益增多,孕婦對孕期營養保健水平的需求日益提高。通過網絡平臺對孕婦開展營養健康教育活動,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讓孕婦隨時隨地進行圍產期營養健康知識學習,降低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剖宮產及“中轉剖”的概率,保證孕婦的安全及新生兒的出生質量,從而促進我國優生優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武曉華,廣會娟.基于微信平臺的孕期個體化體重管理對肥胖孕婦孕期體重增長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35):33-34,65.
[2] 中國營養學會.T/CNSS 009—2021中國婦女妊娠期體重監測與評價[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
[3] LIN L,LIN J,MAO X D,et al.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charts for twin pregnancies in Southeast China[J].BMC Pregnancy?Childbirth,2020,20(1):127.
[4] 周桔豐,張瑞城,蘇小玉,等.基于孕婦學校的飲食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20,36(8):755-757,761.
[5] 李艷.面向“互聯網+”的網絡技術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1(7):174-175.
[6] 麻海英,閆承生,辛靜怡,等.河北省孕期營養狀況調查[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20,11(6):54-58.
[7] 錢利強,沈國平.3 694例妊娠婦女維生素D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21,31(13):1650-1652.
[8] 郭英男,李智文,張樂,等.北京市孕婦妊娠早期增重現狀調查[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20,31(4):310-313.
[9] 劉曉曦,扆運杰,馮羿凱,等.中國妊娠期貧血流行狀況分析[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21,32(3):210-215.
[10] BORIBOONHIRUNSARN D,SUNSANEEVITHAYAKUL P,PANNIN C,et al.Prevalence of early-onset GDM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hailand[J].J Obstet Gynaecol,2021,41(6):915-919.
[11] CHEN T,QIN Y,CHEN M,et al.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neonatal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ome[J].BMC Med,2021,19(1):120.
[12] 吳曉兵,程曉蕓,裴素云,等.?北京市東城區976例孕產婦健康信息需求調查[J].護理研究,2020,34(20):3715-3718.
[13] 解紅文,馬翠,丁臘春,等.“互聯網+”目標管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9,34(16):22- 25.
[14] 傅玉參.QQ群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影響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2):14-15,18.
[15] 金萍.互聯網+圍產期營養門診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5):18-20.
[16] 葉翠菊,宋傳旭,呂瑞雪,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孕期營養門診新模式探討[J].醫療衛生裝備,2017,38(12):116-?118.
[17] 張家玲,楊英姿,孫俐,等.移動醫療APP在妊娠期糖尿病連續健康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9,33(11):1872-1875.
[18] RAHMAWATI W,WILLCOX J C,PLIGT P V D,et al.Nutrition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ur of Indonesian pregnant women[J].Midwifery,2021,100:103040.
[19] OUYABA A T,KESIM S I.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decision-making during pregnancy:a systematic review[J].ArchWomens Ment Health,2021,24(2):205-215.
[20] VANDERLOO L M,CARSLEY S,AGARWAL P,et al.Selecting and evaluating mobile health apps for the healthy life trajectories initiative:development of the eHealth resource checklist[J].JMIR Mhealth Uhealth,2021,9(12):e27533.(收稿日期: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