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惠云 黃子菡 高華清 鄭 怡 張 成(清華附中灣區(qū)學校,廣州 510600)
開學第二周,我校學生亮亮(化名)由于時常與同學爆發(fā)激烈沖突,多次出現(xiàn)踢打同學、掐同學脖子等攻擊行為以及不按時上課、在課上發(fā)出怪叫、不配合做操等違紀行為,被班主任多次批評教育,學校宿舍管理中心也向他發(fā)布了停宿通知。面對孩子的現(xiàn)狀,亮亮的父親自述家離學校遠,父母離異,孩子與自己生活,而自己經(jīng)常出差,家里沒人能照看亮亮,要求學校再給他一次機會,不要停宿。
經(jīng)了解,亮亮在小學時就以攻擊性強聞名全年級。有次打起架來,甚至幾個老師都按不住。入學以來,他在班級里幾乎沒有朋友,學習基礎也很差,除歷史課外,基本不聽講。不過,他很喜歡羽毛球運動和閱讀歷史故事。
通過與學生的前期訪談與多方資料收集,筆者認為造成學生攻擊性與違抗行為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不合理認知:長期的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和學校中不友好的人際環(huán)境,使得亮亮形成了“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和善就是軟弱”等不合理信念。
(2)情緒管理能力較弱:亮亮內(nèi)心敏感,容易憤怒和自責,沖動性強,對人的防備心強,情緒爆發(fā)時的強度大,需要較長時間平復。
(3)不良的人際關系:由于亮亮長期存在不合理認知,且缺乏必要的社會交往技能,他經(jīng)常和同學發(fā)生矛盾,一言不合便引發(fā)暴力事件。
(4)生理原因:由于亮亮曾在小學低年級時被診斷為“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雖在經(jīng)過藥物與心理治療后癥狀有所好轉,但其執(zhí)行功能仍不夠成熟。推測由于亮亮的前額葉皮質發(fā)育遲于同齡人,導致其理性思考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明顯低于同齡學生,因此時常存在情緒行為難以自控的情況。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與生俱來便具有美德與優(yōu)勢,倡導對個體實施積極關注,認為積極關注是個體自我超越的巨大動力,只有關注個體的積極面,才能引領個體戰(zhàn)勝消極面[1]。在教育領域,羅森塔爾效應也證實,教師的積極關注對學生學業(yè)與品行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因此,輔導方案將動員與學生相關的全體教師對學生實施積極關注,引領該生改變不當行為與不合理信念。
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認為,個體嵌套于相互影響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社會環(huán)境系統(tǒng)影響個體心理發(fā)展[2]。對于初中生而言,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直接影響的微觀系統(tǒng)包括家庭、班級、學校,其次是各個小系統(tǒng)之間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中間系統(tǒng),如家庭與學校的合力教育。因此,干預方案將貫徹“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家校育人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給予學生正面引導,促進學生不當行為的轉變與積極行為的養(yǎng)成。
短期目標:幫助亮亮減少打架、擾亂課堂等不當行為,學習調節(jié)憤怒等情緒的方法,習得在人際交往中處理同學矛盾的方法和技巧,能與同學友好相處。
長期目標:促進亮亮與同學、老師建立持久的良性關系,增強社會支持系統(tǒng);增強亮亮的人際安全感和信任感,有效提升其社會交往能力,促進亮亮形成更陽光開朗的個性,促進其人格的完善與成長。
亮亮的事情發(fā)生后,年級成立了以他為中心的“陽光大本營”育人團隊(以下簡稱“大本營”),該團隊的核心成員是亮亮的班主任、指導教師、科任課教師與心理教師,外圍成員是學校的保安、保潔、食堂人員和其他亮亮在校可能遇見的人。大本營全體成員都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實施“五施”策略,即顏施、言施、心施、眼施、身施[3],通過培育自身積極情緒,讓亮亮包圍在善意和溫暖之中,與此同時,也通過必要的提醒與引導讓亮亮感受到生活中的“底線”。各成員的工作職責與分工如下。
1.心理教師
心理教師一是要為亮亮提供必要的、專業(yè)的心理支持,如每周定期為亮亮進行心理輔導,指導亮亮學習處理憤怒情緒的方法、運用非暴力溝通方式解決問題等。二是要為大本營核心成員提供針對亮亮的專業(yè)指導,尤其是指導亮亮的班主任與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心理支持,以及記錄其行為變化。
2.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一是要觀察和記錄亮亮的日常表現(xiàn)變化,其中包括班主任、各科教師的反饋。二是要為亮亮協(xié)調教育資源。例如,亮亮喜歡打羽毛球,指導教師協(xié)調體育老師更多給予亮亮打羽毛球的機會;亮亮比較喜歡閱讀歷史書籍,指導教師協(xié)調歷史教師多對亮亮進行主題指導與書籍推薦等。三是要與心理教師和家長形成常態(tài)化溝通機制,確保心理教師和家長能及時了解亮亮的變化。
3.班主任
班主任一是要觀察和記錄亮亮的日常表現(xiàn)變化,并向指導教師反饋。二是要為亮亮的成長營造包容的、友好的、有積極成長空間的班級環(huán)境。
4.各科任課教師
觀察亮亮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變化并及時向班主任、指導教師反饋其具體情況。
5.外圍成員
及時發(fā)現(xiàn)并向學校上報學生的非正常行為。當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問題較為嚴重時,大本營團隊將有必要對外圍成員進行專門的干預培訓。
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認為,家庭與學校的交互作用構成了影響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中間系統(tǒng),對此,家校同心、步調一致,對于促進亮亮的轉變至關重要。
經(jīng)過多次會談了解到,亮亮父母素來關系不和,沖突不斷,并在亮亮小學高年級時離異分居。由于父母長期在管教孩子的問題上束手無策,只好采取“打”“罵”“吼”等暴力溝通方式對其進行管教,導致亮亮遇事不善于理性思考,習得了暴力取向的情緒表達與問題解決方式。亮亮自己也表示:他和同學起沖突時,往往一激動,腦海中就只剩下“打人”二字。
對此,心理教師、班主任對家長的處境表示了理解與共情,向家長分析了亮亮行為背后的心理需要,鼓勵家長以積極視角看待亮亮表現(xiàn)出的優(yōu)勢與美德,如善良、正直、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時,鼓勵家長對亮亮的教育保持耐心和信心,并向其提出家校共育建議:其一,家庭內(nèi)意見不統(tǒng)一時不再訴諸暴力,避免大吼大罵與肢體沖突,夫妻之間發(fā)生沖突時應盡量避開孩子;其二,父母應學會引導亮亮采取健康的情緒疏導方法,比如通過憤怒轉化四步法,以蝴蝶拍、負性信念轉化、情緒周記等方式帶領亮亮以健康溫和的方式表達、紓解心中的憤怒情緒。
最后,在學校教師、亮亮與亮亮爸爸的三方會談中,大家共同制定了名為“陽光之約”的行為契約,幫助亮亮矯正不良行為、塑造積極行為。契約具體內(nèi)容如下:目標行為是主動溝通行為和認真聽課行為,不當行為是攻擊行為和違紀行為。如果亮亮主動與老師溝通一次或者當日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無違紀行為,將獲得1 積分;如果出現(xiàn)一次攻擊他人或擾亂課堂的行為,則收回1 積分。并由此制定了一個“3 天—7 天—14 天—21 天”的階梯式獎懲計劃,比如,如果亮亮能堅持3 天沒有攻擊或違紀行為,則可以用積分兌換初級獎勵;如果能堅持7 天沒有攻擊或違紀行為,則可以用積分兌換更高級別的獎勵,以此類推。而如果期間亮亮出現(xiàn)一次攻擊他人的行為,則會視情節(jié)嚴重程度受到寫反省或暫時停止住宿等懲罰。
“陽光之約”實行第二周后,亮亮進步迅速,已經(jīng)可以在一周內(nèi)都不出現(xiàn)打架行為了。但是整個執(zhí)行過程中也有反復,比如有時難以正確理解同學行為意圖,認為對方懷有敵意,會表現(xiàn)出想動手的沖動。對此,心理教師和班主任也給予接納、包容和鼓勵,引導其分析原因、找到對策。漸漸地,亮亮遇到事情能先冷靜,更多以主動溝通的方式表達和解決。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問題行為轉化,強調在學生展現(xiàn)的問題之外挖掘學生的積極因素(如好行為、好品德),并從優(yōu)勢視角幫助學生揚長補短。為了幫助亮亮克服不良行為、培養(yǎng)良好行為,在大本營中,各科任老師堅持給予亮亮積極關注,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亮亮的優(yōu)點,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其不足,主要采取以下兩項措施。
一是建立“積極關注日志”。亮亮的課任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保持對亮亮表現(xiàn)的關注,每當發(fā)現(xiàn)好行為或壞表現(xiàn)時,及時用簡短話語進行記錄,發(fā)送至大本營工作群,其中,優(yōu)先關注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并及時對學生的積極行為進行肯定。同時,由指導教師將亮亮日常表現(xiàn)中的積極品質與進步之處及時反饋給家長,鼓勵家長繼續(xù)正面引導。
二是召開“成長見證會”。在“積極關注日志”的基礎上,由心理教師牽頭,每周組織大本營團隊召開關于亮亮本周情況的短會,請科任課教師根據(jù)自身觀察,描述亮亮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包括行為改變及變化趨勢、積極表現(xiàn)與不足之處,由心理教師進行分析與梳理,重點對亮亮的進步表現(xiàn)進行肯定,并對教師們反映出來的棘手問題給出教育建議。同時,心理教師定期總結亮亮的整體表現(xiàn),形成亮亮每學期的成長檔案。
在大本營建立一個多月后,老師們陸續(xù)反映了許多亮亮在學校的各種表現(xiàn),有好表現(xiàn),也不乏壞行為,總體而言,亮亮的狀況是向上、向好的。其中顯著的變化是,亮亮連續(xù)一個月沒有暴力行為了,和同學們出現(xiàn)沖突的情況也明顯減少,他在情緒沖動的時候學會了去洗手間冷靜自己,甚至在一些課上能做到遵守紀律、拿出課本認真聽講了。以下為教師們反饋的部分喜人表現(xiàn):
“我們班9 月集體生日,亮亮和同學們?nèi)谌氲煤芎茫桶嘀魅卧桨l(fā)親密了,說自己喜歡高老師。”
“亮亮見到歷史老師主動問好,還很正式地敬了一個少先隊禮。”
“我在課下和亮亮交流,亮亮向我講了書的梗概,我詢問他是否愿意講一講你感興趣的故事?他同意了,并且靦腆地笑笑。”
經(jīng)過多方不懈努力,亮亮的言行有了質的轉變。一學期后,亮亮已經(jīng)不再出現(xiàn)攻擊行為,在多數(shù)學科課堂上也能遵守課堂紀律,在課下,他能夠遵守住宿管理規(guī)則,較少出現(xiàn)違紀現(xiàn)象;在人際交往上,他與班上大部分同學都能和諧相處,在班級里也有了幾個關系親密的朋友,見到老師會主動問好,主動與老師溝通;在個性特點上,亮亮更加陽光開朗了,在學校會更多地露出開懷的笑容;學習上,各科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中,期末考試中歷史成績由原先的個位數(shù)變?yōu)榧案瘢档皿@喜的是在八年級地理和生物合格性考試中,他這兩科均取得了C 的好成績(排名全市前75%)。
亮亮表面看起來暴躁易怒,但在劍拔弩張的行徑下其實是一顆千瘡百孔的心,而暴力則是他抵御外界敵意的保護殼。步入初一,進入新環(huán)境,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他的內(nèi)心十分敏感且缺乏安全感。由于過往的負面經(jīng)歷,他不敢輕易相信周圍的人,甚至由于過于敏感,有時會將他人并無惡意的玩笑、表情和話語解讀為敵意,進而懷恨在心,訴諸暴力。
針對亮亮的攻擊和違抗行為,心理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轉變:通過傾聽、共情、反映等基本助人技術,幫助亮亮打開封閉的心扉,愿意主動訴說;運用認知療法,幫助亮亮調整其關于暴力的不合理認知,引導其認識到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和平溝通的非暴力方式解決;運用行為塑造法,幫助亮亮塑造遵守課堂紀律、主動與老師溝通等適應性行為,減少與消除暴力攻擊他人等不良行為。
此外,學生問題行為的轉化不僅僅只依靠心理教師的輔導。學校通過建立“陽光大本營”團隊,幫助亮亮建立全員心育的外界環(huán)境,為其建立積極溫暖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通過家校溝通,與亮亮父母達成了一致的教育目標,引導亮亮的父母采取非暴力溝通方式,學習情緒疏導方法,引導亮亮制定行為契約并協(xié)助其堅定執(zhí)行,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營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
在全員育人與家校共育的多方努力下,亮亮逐漸由一個暴躁的“小刺猬”轉變成一個陽光開朗的男生,積極心理學指導的“陽光大本營”育人團隊計劃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