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晨敏
【摘? 要】 隨著物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社會對物聯網人才需求量大增。結合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現狀,文章基于企業實踐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思考,論述了如何對企業實踐所探索得到的結果進行教學方面的成果轉化,探討了企業實踐對教學工作的啟示,以期在教學過程中以企業崗位需求為標準,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切實提高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從而有效提高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企業實踐;物聯網;職業能力;職業素養
一、教師企業實踐的背景
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通知指出:職業院校的專業課教師要根據專業特色每5年必須累計不少于6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教師企業實踐主要內容包括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熟悉企業相關崗位職責、操作規范、技能要求、用人標準、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標準等。
從行業發展來看,物聯網作為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革命,在更多的領域被應用,智能工業、智能物流、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農業和智能家居等行業占據了中國物聯網行業市場的主要份額。隨著物聯網產業的急速發展,其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較大,學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
《全國職業教育第十個五年計劃》指出,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中應考慮地區產業結構,將不同形式的職業教育、培訓等有效融合,確保學業證書與職業證書并重。學校需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在教學中側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因此,中職學校和物聯網專業教師應深入分析當前物聯網專業發展現狀,結合實際市場人才需求、崗位對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教學,以此引導學生掌握新興技術,為其未來步入社會崗位打好基礎。
筆者所任教的學校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建立年限尚短,對于畢業生去向的參考也較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與企業聯系不緊密,課程內容設置有不合理之處。因此,筆者希望通過企業實踐,觀察、體會企業文化,探索企業對崗位職業能力及職業素養的要求,聽取企業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培養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對標企業用人標準,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二、教師企業實踐過程與探索成果
筆者在上海市物聯網行業協會的組織安排下,在上海市松江區某公司進行為期2個月的住宅智能化設計師和工程師兩個崗位的崗位實踐。通過進行智能住宅的方案設計工作,日常運營工作,日常巡檢、維護智能化設備工作,現場裝調智能住宅的各類智能化設備工作,了解智能住宅的整體設計過程;了解智能住宅的日常運營流程;學會裝調智能住宅的智能化設備;學會響應突發設備故障,排查智能住宅的設備故障,從而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相關崗位的人才需求進行進一步探索。
筆者在參與智能化改造方案設計的項目過程中,閱讀了《安全防范工程技術》這一書目,了解企業在方案設計過程中所設計的內容需要參照安全技術防范,符合行業標準。通過學習工程的系統設計,了解了安全技術防范工程的基本程序以及工程的系統設計所包含的相關子系統。通過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的方案撰寫,進一步了解了完整的項目設計方案需要劃分功能性子系統,描述各子系統的功能,撰寫推薦設計方案及設計示意圖。筆者了解方案設計除了文字描述,還需要呈現實際圖紙。因此,使用Auto CAD軟件繪制樓棟、地庫等平面圖、電氣平面圖以及電氣設計說明也是方案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需根據各子系統、類別進行編制清單及報價,最后制作匯總表。由于項目推進過程中,需不斷與團隊成員以及客戶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在工作過程中團隊協作能力以及交流溝通的能力也十分重要。
由此,經過在該企業設計部門的實際工作,筆者歸納出以下應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及崗位職業素養:
1. 辦公軟件的使用能力;
2. 信息獲取、加工與處理能力;
3. 結合規范,方案設計與可行性分析能力;
4. Auto CAD等繪圖軟件使用能力;
5. 平面布局圖、位置圖、系統圖等圖紙繪制能力;
6. 團隊協作能力;
7. 與客戶的溝通能力。
筆者在參與智能住宅設備裝調的項目過程中,學習并參與了智能住宅設備的入場安裝工作以及樓宇視頻監控系統、出入口系統、中心機房的維保工作。在工作過程中,筆者通過識讀圖紙,進行設備的正確安裝;通過操作相關軟件,進行監控及門禁系統的維護。在完成現場設備安裝后,進行了項目驗收報告及設備清單的制作。
三、企業實踐成果轉化
(一)利用企業資源,豐富課堂案例
鑒于筆者所在學校正處于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建立初期,課程體系設置還不夠成熟,經驗也不夠豐富,相關設施設備不完善等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邊探索邊教授。從目前筆者學校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課所選教材來看,存在以下問題:部分專業課教材以理論為主,缺少對應實訓案例或項目;中職學校的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大,大部分學生對純理論的學習存在抗拒心理,學生缺乏動手操作,也無法將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學生學習效率欠缺,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存在問題;教材中的實訓案例與實際學情脫節;部分實訓項目存在為實訓而實訓的問題,實訓項目與理論知識的匹配度不高,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難以完成。
企業實踐給專業教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企業的實際工作項目是很好的教學資源,通過企業工作項目的合理利用,可豐富課堂教學案例。利用企業資源,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呈現生動案例,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可進一步明確勝任崗位的物聯網專業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技能,了解行業的新興技術和企業生產流程,提高學生未來步入社會和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
(二)依托企業工作項目,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由于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特殊性,教師應以夯實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要緊緊圍繞物聯網基礎知識、技術及其專業方向,設計教學課程和實驗項目,讓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分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還要增設多方面的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機會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和研究、創新精神。
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企業的工作項目,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知識實用化,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以物聯網綜合布線課程為例,課程涉及智能化改造方案設計、繪制建筑平面設計圖、繪制物聯網綜合布線施工平面圖、智能家居布線系統的設計與施工、可視對講系統設備的安裝與調試、智能監控系統的設計與施工等內容。學校依托企業工作項目,以實踐課程的形式,將企業實際項目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組織學生和教師一同設計智能化改造方案、設計布線圖等實踐性強的活動,并邀請企業專家進行點評指導,既可以豐富課程教學形式,又可以通過實踐增強學生能力,還能對標企業崗位能力需求,將基礎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三)學習企業文化,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目前在本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以專業知識傳授取代了專業素質提高的現象,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存在知識面狹窄,人文知識、社會經驗不足等問題,在工作初期的崗位適應能力不強,缺乏作為一名合格工人必備的職業素質。所以在以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為時代特征的現實背景下,專業課程培養目標與企業文化融合極為重要。
通過企業實踐崗位內容及任職要求的調研發現,由于項目方案設計師的工作需要較強的基礎知識與技能,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設計能力及與團隊組員、客戶的溝通交流能力。工程運維崗位需要經常與各部門交流溝通,因此文字表達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是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素養。
基于以上調研分析,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態度目標,以工作任務及典型的企業項目案例為導向,使學生除了能夠了解工作學習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具備實際工作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學生未來從事實際工作奠定基礎。
四、企業實踐對教學工作的啟示
(一)注重理實并重的培養
筆者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企業的工作對于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較高。學生具備良好的理論和技能基礎,才能有自主學習、不斷更新發展的新興技術的能力,不被時代淘汰。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為出發點,以企業典型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實施理實一體,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在教學做過程中夯實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綜合能力和崗位能力。
(二)強調教學過程中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物聯網技術不斷更新和進展,為了使學生適應市場需求,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的相關專業課內容需依據市場需求及時地修改,教學內容應把握最新的技術趨勢。
同時,在相關專業課程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增加學生自主設計時間,培育學生在實際項目中的設計、操作能力;選擇真實的企業案例作為教學案例,模擬項目的實施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公司的工作環境、工作流程和團隊協作能力,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三)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
在企業實踐過程中,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養有以下要求:有較強的環境適應的能力;有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有嚴謹實地的工作作風;有合作共贏的團隊精神;有別具匠心的創新精神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積極引入企業文化,除了要提高學生工作能力,還要提高學生企業文化的適應能力,貼近企業需求,提高學生職業素養,達到與企業對接的目的。
五、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職教師作為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傳道授業解惑者,任重而道遠。職業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與時俱進,積極進入企業進行實踐學習,探索企業發展的規律及崗位需求,學習新技術、提升專業技能,將企業新型技術與理念應用于實際教學工作中,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以此培養匹配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需求的專業型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志霞. 職業能力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人才培養策略探討[J]. 公關世界,2023(13):135-137.
[2] 李競斗,覃展翔. 基于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中職數控專業教學有效策略[J]. 廣西農業機械化,2023(02):57-60.
[3] 薛淑鋒. 企業實踐助力中職專業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J]. 現代職業教育,2022(08):118-120.
[4] 劉剛,羅超,劉波濤,等.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需求分析及建議——以四川地區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為例[J]. 中國高新科技,2022(11):158-160.
[5] 黃偉林. 面向企業的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 2018年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教改新視野篇[C]. 2018:18-19.
[6] 張淑艷. 淺論中職教師企業實踐的必要性[J]. 現代職業教育,2018(14):270-271.
[7] 戴智敏,陳靜. 跨界視域下中職企業課堂實踐要素與策略[J]. 職業教育:中旬刊,2021,20(08):6-8.
[8] 魏國強.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現狀調查分析[J]. 無線互聯科技,2017(09):89-90.
[9] 洪少雷. 基于中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物聯網教學模式探究[J]. 亞太教育,2015(19):211.
[10] 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的通知[J]. 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16(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