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作業設計中引入知識小卡片、解題思路圖、梯度問題鏈、實踐作業單、細目評價表等思維可視化工具,讓學生完成作業時內隱的思維軌跡外顯為可理解、可操作的思想、觀點、方法等;指引學生從知識識記轉向理解運用,從“學會”走向“會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思維可視化
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是培育思維的過程。我嘗試在作業設計中引入知識小卡片、解題思路圖、梯度問題鏈、實踐作業單、細目評價表幾類思維可視化工具,讓學生完成作業時內隱的思維軌跡外顯為可理解、可操作的思想、觀點、方法等;指引學生從知識識記轉向理解運用,從“學會”走向“會學”。
一、知識小卡片:破解“卡殼”的知識難點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時,很容易在解決知識難點時“卡殼”。對此,我嘗試在作業設計中提供諸如“創作小貼士”“仿寫小提示”“改編小建議”等知識小卡片,幫助學生定位思維起點,充分理解作業關聯的知識點,有方向地遷移運用。
例如,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整本書閱讀實踐作業與童話相關?;谕捁适孪胂笃婷詈腿宋镄蜗篚r明的特質,我以“課內讀童話,課外講童話”為設計思路,布置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根據個人愛好自選與單元三篇課文關聯的《寶葫蘆的秘密》《快樂王子》《安徒生童話》三本童話書中的一本,開啟為期12天的整本書閱讀。這12天中,學生邊學習本單元課文,邊進行課外閱讀。在完成閱讀作業的過程中,我讓他們及時回顧、梳理單元課文內容,并將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在此基礎上回顧四年級上學期《西門豹治鄴》一課關聯的課本劇編寫要素,根據自己所讀的整本書,提煉最喜愛的故事情節,創編劇本,凸顯主要人物的特點。
該作業的思維基點在于創編課本劇。設計作業時,我出示了已學過的《西門豹治鄴》一課的課后習題,喚起學生創編課本劇的記憶,同時出示了“創作小貼士”知識小卡片(見圖1),對課本劇創編過程中涉及的格式、內容給予提示,較好地幫助學生跨越知識障礙,積極投入遷移運用的思維訓練,有效提升了思維品質。
二、解題思路圖:讓抽象的思路具象化
如果說知識小卡片是針對作業中的某個“點”給予提示,解題思路圖就是針對作業中的某個“面”給予引導。這個“面”,可以是對文本人物形象言行、心理等的全面分析,可以是對文本核心情節的整體把握,可以是對單元知識的系統建構。解題思路圖將作業中抽象的解題思路以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幫助學生順利跨越解題障礙。
例如,完成六年級上冊《窮人》一課的教學后,我設計了如下作業:
作業1:讀讀課文第9自然段,完成桑娜的心理變化圖(見圖2)。
作業2:在小說中,我們體會到了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生活中,我們何嘗沒有過心潮起伏的時候呢?請結合生活經驗,將場景2、3中的心理活動補充完整,完成下面的心跳圖(見圖3)。
這兩個作業的設計聚焦本課教學難點——對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的體會。作業1是引導學生填寫桑娜的心理變化圖,感受其忐忑不安的內心活動,呼應課后習題“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沉默中,桑娜會想些什么呢?聯系課文內容,寫一寫桑娜的心理活動”。作業2指向方法遷移,是課后作業的延伸拓展,以生活為源,創設“爺爺來南京”的作業情境,啟發學生根據情節的不斷變化體會人物內心的變化,創造性編寫故事,使“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可感。
單元復習作業同樣可以使用解題思路圖。如帶領學生復習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我布置了讓學生回顧單元內容的作業。為了降低作業難度,我提供了如下頁圖4所示的解題思路圖,啟發學生通過填寫圖中內容高效完成作業。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學生若想順利完成此項作業,還需調動已學知識,整體把握本單
元課文的內容。解題思路圖的引入,相當于為他們完成作業提供了支架,啟發學生圍繞“奇妙的想象”“人物形象”提煉歸納,有重點、有針對性。如此,隱性思維顯性化,學生做題思路清晰,能夠明顯感受到童話故事中人物美好的形象正是通過奇妙的想象表現出來的。
三、梯度問題鏈:在層級化思考中發展高階思維
我嘗試搭建梯度問題鏈,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多個問題啟發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持續比較、分析、鑒賞、評價,發展高階思維。例如,針對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中的“日積月累”,我先給學生出示了這樣的作業:
請用自己的話說說“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兩句諺語的意思。
這一作業沒有簡單地讓學生背誦,而是指向讓學生理解兩句諺語,考查方式為“理解”“記憶”。為了讓學生深入思考,我同步出示以下梯度問題鏈:
(1)仔細讀讀這兩句諺語,先想想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
(2)思考:兩句諺語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3)想一想學校圖書館有什么特點。
(4)你覺得哪幅作品更適合懸掛在學校的圖書館?說說你的理由。
4個問題中,問題(1)和問題(2)不僅要求學生思考兩句話的意思,還要對兩句話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是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要求。問題(3)和問題(4)建議學生考慮圖書館的場館特性,將其和兩句諺語的意思進行匹配,最終選出適合的一幅作品,這是將作業拓展至生活,讓學生學以致用,是更高層級的作業目標??梢哉f,4個問題層層深入、拾級而上,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思維啟發,指引學生綜合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去嘗試解決新問題,發展了高階思維。
四、實踐作業單:在生動的情境中靈活演繹
實踐作業單是讓學生在特定的作業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在親身參與實踐的過程中靈活演繹,調動積極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感受到完成作業的意義,而不單是為了鞏固某個知識點去做機械反復的操練。[1]仍以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為例,教學初,我給學生布置了“根據個人愛好自選《寶葫蘆的秘密》《快樂王子》《安徒生童話》中的一本,開啟整本書閱讀”的作業。單元教學結束,我給他們布置了梳理提煉單元教學內容的作業。之后,為了強化單元語文要素,我又給他們布置了模仿童話人物、表演童話劇的作業,同步下發如下頁圖5所示的實踐作業單,要求學生或根據自己閱讀的童話,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用身邊的物品裝扮自己心目中的童話人物形象,并對其做介紹;或和伙伴創編課本劇,招募演員,討論細節,向大家展示精彩的表演。
這張作業單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做模仿者、表演者的興趣。選擇做模仿者作業的學生,通過對整本書的閱讀,很快確定了自己最喜愛的人物,并充分發揮想象力,施展創造力,結合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利用身邊普通的材料來裝扮、模仿人物。選擇做表演者作業的學生,主動約請伙伴參與,通過整本書閱讀共同回顧課本劇創作的方法,創編課本劇,并合作表演,較好地鍛煉了組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創編故事的能力。
五、細目評價表:以針對性評價促成深度反思
我在設計作業時常會用到細目評價表,明晰評價要點、評價標準、標準主體,高效達成“教—學—評”一體化,促成學生深度反思。例如,引導學生完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實踐作業“湖畔、林間、廣場、校園……處處留下了我們歡快的笑聲。這些地方都是我們的樂園。和伙伴們交流一下,你的樂園在哪里?寫一寫吧”時,我為他們提供了如表1所示的細目評價表。
從習作開始到結束,細目評價表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以評價表中的評價標準指引自己的習作,從格式、字跡、卷面、表達順序、表達重點等方面定位自己要努力的方向。習作過程中,他們向著評價表中的評價標準邁進,有針對性地投入習作,力求達到標準。習作完成后,他們對照評價表中的評價標準主動反思自己的習作過程和結果,明確優勢與不足,進而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習作,深度反思。同時,評價表也幫助教師及時了解了學生完成習作的情況,明晰了學生習作的思維落點,為反饋和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根據學生情況動態改進后續教學提供了有針對性的依據。
“小工具”撬動“大作業”,教師需持續更新自己的作業設計理念,在語文作業中融入不同形式的思維可視化工具,助力學生發展思維能力,提升主動運用工具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一貫.“雙減”,呼喚樹立“新作業觀”[J].小學語文教學,2022(6):46.
(季海霞,江蘇省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學。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