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宗鑫
摘 要:智慧教育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基礎之上成為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本文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對智慧教育賦能的基礎之上,對大學英語教學發展進行了深度思考和探討,從智慧教學環境、智慧教學法和智慧教學評價三個方面,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路徑的發展方向,力圖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培養智慧人才以滿足社會需求。
關鍵詞:智慧教育理論;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H319.3;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11-0063-04
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教育信息化隨之迅猛發展,智慧教育成為教育發展中的必然選擇,并且在世界范疇內處于發展的新階段。我國在《國家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指出“明確構建智慧學習支持環境,推進信息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此背景之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信息社會所需要的國際競爭下的人才需求,智慧教育成為教育發展和變革的必然趨勢。智慧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如何進行深度融合,促進大學英語教育發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值得研究的內容。本文基于信息技術賦能之下對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路徑進行思考,希望在移動通信、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大學英語教育的賦能之下,能夠達到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一、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多年以來,各高校一直在積極探索大學英語教學的新模式,以滿足社會發展對英語語言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新問題。大學英語教學在授課過程中受制于教學空間和教學資源等方面的限制。在授課過程中占據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課堂僅限于對知識的操練,造成課堂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現象。同時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興趣缺乏,課堂效率低下。教學內容作為教學開展和學生學習的學習資源,過多拘泥于課本,造成教學內容單一,難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和知識,使得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輸入有限,無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動態地利用更多的學習資源。同時,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一般為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即考試。考試作為單一的評價方式,并不能全面客觀地對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和評價,同時考試中的評價內容也不能全面衡量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
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教學過程側重于知識傳授,單純地對詞匯、語法與課文內容的講授無法滿足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同時也忽視了對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和高層次思維發展等方面的要求。最終導致學生所學非所用,難以滿足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
二、信息技術賦能的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作為一種隨著科技發展出現的教育理念,代表了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人們對教育發展的深深期待。簡單講,智慧教育的核心要義就是通過人機協同作用以優化教學過程與促進學習者美好發展的未來教育范式。智慧教育培養的人才不是分數代表的人才,而是具有創新精神的高層次思維人才,這不僅僅需要具有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賦能的智慧教育將實現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期待,例如5G移動通信技術使智慧教育實現了四個方面的發展即空間互聯、同步授課、遠程控制、云存儲,從而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局限性。大數據技術對教學過程進行記錄、存儲和分析,使教與學的過程變得可視化,從而能夠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教學過程,實現個性化學習和精準教學。人工智能更是能夠精準地感知一切,智能識別語音、情感等方面,并且推薦資源、制定計劃,替代教師處理簡單的問題答疑、個性化輔導等工作。
在信息技術的賦能之下的智慧教育就是通過多樣化、多元化、全面地、智能地教學過程,培養具有充滿創造力、善于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智慧人才的教育教學思路。智慧教育作為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通過網絡技術、信息資源和智能設備等工具,發展現代教育的教育體系,正在致力于培養能夠迅速地正確認識、判斷和發明、創造事物的能力的智慧型卓越人才。
三、大學英語智慧教學實踐路徑
(一)創建大學英語智慧環境
眾所周知,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對學習者的語言學習產生積極地促進作用。當今學生成長在信息技術的時代,在筆記本、智能手機、Ipad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的現實下,他們的情感、認知方式與行為模式等方面深受影響。因此,基于信息技術發展之上的智慧學習環境不僅是借助于技術賦能促進教學發展,也深深契合當今學習者的認知與學習模式。
1.構建人機協同的大學英語教學互動系統
創建大學英語智慧教學環境要基于學生與教師身邊所攜帶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便利性,使這些設備機器與教師共同協作完成所有的教學活動,助力智慧人才的培養,構建全方位、多功能的教學互動系統。首先,機器與教師互動。共同協作實現教學資源、信息、知識的共享與傳遞,整合各種形式的資源以供師生自由選擇。同時,機器與學生互動,有利于機器智能化的功能全面感知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偏好乃至學習需求,推薦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源,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其次,機器—教師—學生互動。教師負責教學設計以及啟發學生思維創造性的工作,機器協同教師處理數據化的信息,如組卷測試、閱卷批改等工作。教師則根據大數據的反饋監測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學習活動等。學生也通過機器設備與教師互動,或者直接與機器互動,AI人工智能將幫助學生搜集資料并回答問題等工作。
通過以上教師與機器的互動,機器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反饋,協助師生處理教學和學習數據的過程,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實現多樣化的語言教學互動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課堂參與度過低、語言訓練機會較少等問題。還可以通過軟件創建英語學習社群,教師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創建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即時互動,時時交互信息,隨時解決學習問題,啟發學生思維,促進智慧的發展。
2.創建泛在化與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空間
信息技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創建泛在化與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空間得以實現。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利用智能的信息技術獲取知識與培養語言能力的技能。學生應學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如大數據、物聯網等,通過測評運算等記錄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成果,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以及智能化選擇學習資源等方面的發展。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智能技術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做出評估,根據得出的數據和個人的學習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以及通過信息技術制定科學的學習規劃。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將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量身定制到學習內容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習路線和任務上,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人工智能獲得的個人學習狀況的數據,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促進個人發展和學業進步,創建滿足個人學習需求的個性化英語學習空間。在這個學習空間中,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隨時隨地接觸到豐富多樣的英語學習資源,包括但不限于電子教材、學習軟件、英語影音資料等。這樣學生實現了泛在化地學習,可以隨時隨地訪問課程資源,在不同的場所進行學習。這種泛在化與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將使學習者更容易查找和使用相關資源,更全面地了解英語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
(二)實施三位一體的智慧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通過構建虛擬課堂、實體課堂和個人學習空間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培養智慧人才。在虛擬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思維研創性學習,引導學生差異化、個性化學習。實體課堂中主要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授導型教學,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研創性和互動性的學習。通過充分發揮教師統一化教學優勢,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創建個人學習空間。
虛擬課堂根據實際教學條件主要采用學習通、微信、每日英語聽力以及英語流利說等手機App構建虛擬課堂。根據實際的網絡授課經驗,學生雖然會播放視頻完成任務,但僅限于播放視頻,并不能真正進行知識的學習,所以在構建虛擬課堂中將不采用要求學生觀看視頻這一方式進行課程知識點的講解。虛擬課堂主要是對實體課堂中教師對知識講解的鞏固和補充以及進行語言能力訓練。通過手機App相應的軟件對語言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進行講解—重復—練習—鞏固—補充。
在實體課堂中主要發揮教師的統一化教學優勢,通過信息技術的加持使得教學環境生動化、模擬真實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改變統一化教學存在的刻板和模式化的印象。教師通過BYOD利用豐富的學習工具、個性化的學習資源,記錄教與學的軌跡,從而更好地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個人學習空間是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泛在化的個性學習。大數據技術和智能技術能夠準確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學習偏好,推送適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資源,以及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動態化的調整,使得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指導下能夠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進行泛在化和個性化的學習。
因此,在虛擬課堂、實體課堂與學生的個人學習空間的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之下,完成統一的教學。在大數據的提示下,教師解決學生存在的共同問題,通過數據平臺指導解決學生不同的個體問題,或者通過微信等信息交互平臺及時與教師或同學溝通解決存在的學習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也通過信息平臺監測督促學生處理學習的相關問題。在此教學模式之下,不但鞏固了知識,還促進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發展英語綜合能力提供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發展智慧教學評價
大學英語以培養智慧人才為教學目標,在信息技術的賦能下發展智慧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根據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定,對教學具有診斷、激勵和調節的重要作用。大學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一般均采用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方式——考試,通過每學期期末的試卷對學生進行考核衡量與評價,通過期末考試成績了解學生的學業發展狀況以及教師教學成果。
智慧教學評價基于數據,具有全程化、多元化、多維度、可視化等特征,追求以評促學、以評促發展。智慧教學評價已經使大學英語教學從單純的評價學習成果轉向關注整個學習過程,在信息技術的賦能之下使整個評價的過程更為快速、直觀,并且能夠診斷和檢測學生隱性的能力與素質,使教學評價不再停留于淺層的識記及理解維度的考核,而是對學生知識以及語言能力的全方位考核,發展學生的高層次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智慧教學評價通過教師、學生與機器,人機協同客觀化、全面化、智能化地進行教學評價,并且通過多種師生協作、生生協作、學生自我反思等多元化、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展開。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之中通過信息技術平臺能夠可視化地全程監測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也有了清晰的認識,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學生的學習更有了明確的具體的學習目標,不會再感到沒有具體的努力方向。智慧教學評價可視化的特征使學生和教師更加精準地掌握整個學習狀況和教學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教師和學生努力的方向更加具體。
四、結論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提供了發展的重大機遇,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信息技術賦能下的智慧教育為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提供了新的路徑,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面臨一些新挑戰,例如,如何在智慧校園與智慧教室設備不完備的情況下充分利用BYOD設備完成智慧教學進程等問題。在信息技術賦能之下,智慧教育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在提高人才培養和滿足社會用人需求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同時,在信息技術賦能之下能夠通過多種路徑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智慧人才。
參考文獻:
〔1〕顧小清,杜華,彭紅超,祝智庭.智慧教育的理論框架、實踐路徑、發展脈絡及未來圖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9(08):20-32.
〔2〕彭紅超,祝智庭.面向智慧學習的精準教學活動生成性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08):53-62.
〔3〕祝智庭,彭紅超,雷云鶴.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J].開放教育研究,2018,24(04):13-24.
〔4〕祝智庭,彭紅超.技術賦能智慧教育之實踐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20(10):1-8.
〔5〕郭福春,米高磊.智慧教育推進高職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6(11):107-110.
〔6〕吳亞軍.高職院校智慧課堂模式構建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2):24-27+32.
(責任編輯 徐陽)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College English Wisdom Education Enabl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O Zong-xin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Wisdom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empowering wisdom education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wisdom teaching environment, wisdom teaching method and wisdom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path, trying to integrate it deep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cultivate intelligent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