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茹浩
軍隊兵員的來源和質量直接關系到部隊戰斗力建設,軍隊也已經成為知識、技術、人才的集中領域,因此,從優秀大學生中招收士兵,經過軍隊的嚴格培養和刻苦訓練,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士兵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強大的心理素質,使其快速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和技能,也進一步提升了我軍綜合實力和戰斗力。但是當大學生士兵退役之后選擇離開軍隊繼續完成學業時,與之相關的再教育問題也隨之產生。本文通過分析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結合退役大學生士兵這一群體的特征,提出對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的有效對策,從而幫助其更快轉換角色,同時為完善我國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體系做出一定的貢獻。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大學生士兵再教育的支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例如在學費減免、政策資助、助學貸款等方面給予優惠;同時,各級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發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進展緩慢、成效不明顯;其次,高校在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也需要進行優化和加強,以此來配合相關政策落實,并著力提高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質量。
退役大學生士兵通過部隊生活的磨礪和鍛煉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素質和能力。嚴明的紀律和嚴苛的訓練促使他們始終保持嚴謹勇敢、敢于擔當、吃苦耐勞的優良作風;在軍隊中接受了堅定的黨性教育和國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教育,培養了他們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即使是在離開部隊之后,軍人的優良傳統仍然在大學生士兵的生活和學習中延續。
部隊系統完備且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士兵堅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覺悟、保持政治定力、強化政治擔當。相比之下,退役大學生士兵的思想發展更為成熟穩定,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更加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快速準確地做出自己應該做的決定,并能持之以恒地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標。
由于部隊生活體現出地域性、封閉性、抗壓性等特征,因此大學生士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適應性優勢,即能夠相對快速地適應陌生環境。同時,大學生士兵在軍隊期間參與過的軍事訓練或軍事活動,使得他們在面對困境或困難時的承受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抗壓能力較強,這些特質在退役大學生士兵復學返校后的適應期和學習期內起到了積極作用。
雖然在退役政策中規定了地方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對退役復學大學生士兵的支持,但是對于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方面的優待政策描述并不明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相關政策的優待力度降低、落實難度增加、政策解讀偏差等問題的出現,使得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進展緩慢、成效不明顯。
與數量龐大的在校大學生相比,退役大學生士兵的人數只占少數,因此部分高校對于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的重視關注程度并不高。同時,盡管部分退役大學生士兵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積累,但大多數人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教育領域的課程設置需要精準對接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才能充分發揮開設課程對學生的正向促進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在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課程設置方面和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還不夠。高校重視程度不足、課程設置不完善、師資力量短缺便會導致退役大學生再教育工作推動緩慢。
退役大學生士兵需要經歷兩次身份和環境的轉換,即入伍前和退役后的“學生”和“軍人”身份,以及“軍營文化”到“校園文化”的變化。受傳統思想影響,不少大學生士兵入伍前尚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為入伍只是為了“鍍層金”,對退役后接受再教育存在認知錯位,因此在退役之后未能及時地轉換角色,接受再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強,缺乏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
完善且健全的政策如果無法被理解、不能被落實,則失去了政策出臺的意義。強化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方面的政策解讀與宣傳,需要政府、軍隊、高校、社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堅持多角度、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宣傳模式,規范做好政策解讀與宣傳工作。一是用好傳統媒體宣傳,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渠道,宣傳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方面的政策制度,不斷提高社會關注度。二是強化網絡宣傳,積極利用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平臺、各類新媒體平臺,通過開設專欄、定期推送、交流互動等方式為相關群體提供可視、可讀、可感的政策宣傳解讀服務。三是做好陣地宣傳,在各級服務大廳、高校或企事業單位信息窗口等醒目位置,擺放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方面的政策宣傳手冊資料,做到手冊內容及時更新、資料種類及時補充。四是常態化開展社會宣傳活動,積極探索開展集中宣傳解讀活動,充分利用電子顯示屏、橫幅、宣傳標語等媒介,協調聯動做好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政策宣傳解讀。
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涉及的不僅是個人,更需要高校、各級團體、教師的重視和關注。一是引導其進行正確心理調適,雖然退役大學生士兵具有適應性優勢,內心承受能力強,但軍隊和高校畢竟存在著差異,多次的身份和環境轉換,可能會使他們無法完全融入校園再教育的環境,因此需要充分發揮高校學生工作者的思想育人功能,主動培養退役大學生士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他們積極融入校園生活,排解憂慮情緒,進行自我心理調適,順利完成“軍人”到“學生”身份的轉變。二是建立學業預警機制,部分退役大學生士兵的專業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可以開展“一對一、結對子”學業幫扶活動,邀請學生黨員或學生骨干參與活動,不僅能夠幫助青年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校園,還可以幫助學業基礎薄弱的退役大學生士兵制定專業學習計劃、提升專業學習成績,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幫扶,促進其學業進步。
高校應加強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建設,為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一是成體系穩步推進課程與實驗室建設。加快專業課程改革步伐,結合實際需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進一步推進教學內容趨于系統性、實用性和科學性,設置教學特色鮮明、滿足實際需求、理論結合實踐的高質量專業課程;統籌考慮實驗室資源與課程設置相配套等因素,對標退役大學生士兵實際學習需要,使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輔相成。二是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業對口、教學能力突出、教學素質良好的高質量師資隊伍。要遵循“適應學科發展需要、符合專業特色需要、滿足科研水平需要、提升教學質量需要”的原則,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人才穩定發展機制,完善教師培訓制度,注重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才能為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師資隊伍保障和支撐。
退役大學生士兵的群體特征顯著,因此,把握其特征并實現教育方式方法創新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根據他們的特征,采用靈活且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教育引導,幫助退役大學生士兵正確認識再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根據自身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學會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工具。同時,退役大學生士兵也應不斷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加強個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注重加強體育鍛煉和文化知識學習同步提升,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當前,我國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還處于發展階段,政府、高校和個人三個層面共同發力是關鍵。政府要加強對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工作的指導,強化政策宣傳,發揮好引領作用;高校要加強對退役大學生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加強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建設,為其順利完成再教育奠定思想基礎和專業知識基礎;個人則應積極轉變學習觀念,強化退役大學生士兵再教育的內在動力,全方位、多舉措助力退役大學生士兵在新的人生起點上擁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