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朝輝
關鍵詞:素質導向;小學語文;課外作業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這一文件明確指出,教師要使學生在獲得基本語文知識之外逐步獲得深入探究、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作為課堂教學和課本知識的延伸,語文課外作業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文以素質導向,探究小學語文課外作業構建途徑,以期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提升的有效落地。
一、聚焦核心素養,構建課外作業體系
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育特征,了解本班學生學情,同時以新課標要求的核心素養為依據,立足小學語文教材,對課外作業進行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1]。在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有整體的宏觀意識,立足于大單元,在同時兼顧不同階段核心素養培育關鍵與不同階段銜接的基礎上設計出主題鮮明、任務明確的單元化課外作業。
其次,要靈活運用課外作業布置的時間,既可以把它當成課后補充,也可以當成課前預習任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為學生布置合適的課外預習任務,引領學生自然地銜接到新課程學習中,為正式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最后,要切實發揮課外作業的體系化作用,教師就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實現教材資源與課外作業的無縫銜接。針對課前預習的任務設計,教師要以文本為依據,問題設計源自課本,引導學生更好地走進課本。針對課后作業的任務設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重點關注課后練習題,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
二、引進前沿理念,創新內容形式設計
小學生有其獨特的身心發育特點,且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課外作業的需求和接受度也各有不同。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時既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的類型,也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與接受能力。在進行課外作業設計時要及時引進前沿理念,以學生認知規律為基礎,創新課外作業內容與形式。
一方面,要積極創新課外作業內容,兼顧開放與拓展。教師要及時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領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圍繞課堂需要通過不同途徑搜集相關資料,拓展和豐富學習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資料搜集到分類整理,再到針對性的完成作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任務鍛煉,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
另一方面,要積極創新課外作業形式,兼顧新穎與趣味。小學生很難靠自身意志力保持學習狀態,大多會受到情緒左右,對于自己感興趣和好奇的新鮮事物他們往往會更愿意投入較多精力。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外作業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作業設計要難易得當,既要重視探究性,也要重視趣味性,可以通過小組競賽、情境還原等形式激發學生熱情。
三、銜接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能作業鏈
首先,要重視討論的重要性。通過討論往往能夠看出學生對現有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要以課本為依據,選擇合適的主題,并布置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根據討論結果反饋出的課堂教學效果調整接下來的教學安排。
其次,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各有不同,一節課上完不同學生往往會有大小不一的疑惑。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外作業發現學生的困惑點,并進行總結歸納,在課堂上進行統一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真正做到將所學知識內化。
最后,要重視對話互動的重要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字詞、主題內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其實不僅是在和教師對話,也是在和文本對話[2]。教師要積極利用課前作業的布置幫助學生提前和文本進行對話,以此實現課堂對話教學的有效性。
結論:
合理利用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在課堂上學過的知識,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基于素質導向進行小學語文課外作業構建已變得刻不容緩,只有深入了解小學生身心特點,發揮課外作業高效能,才能真正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 朱志英. 基于素質導向的小學語文課外作業構建[J]. 七彩語文,2023,(44):92-95.
[2]齊智鑫. 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優化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22, (0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