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深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律性認識

2024-01-11 09:01:20趙昌文
人民論壇 2023年24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2023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在新一輪科技變革、全球經濟發展大格局和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中深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律性認識”,“在世界馬克思主義政黨命運比較和我們黨長期執政面臨的現實考驗中深化對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的規律性認識”。

深化這兩個“規律性認識”,是牢固樹立大歷史觀,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把握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和正確走向,認清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的必然要求,對于我們站在“兩個大局”加速演進并深度互動的時代背景下,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沿革和實踐要求,不斷總結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理論,及時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期,人民論壇邀請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的權威專家趙昌文、劉瑞教授,黨建理論研究資深學者張希賢教授,從不同角度深入解讀這兩個重要的“規律性認識”。

【關鍵詞】新一輪科技變革 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格局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在新一輪科技變革、全球經濟發展大格局和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中深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律性認識”。那么,應該如何認識新一輪科技變革、全球經濟發展大格局、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這三個重要的時代背景?如何從中深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律性認識?本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從新一輪科技變革中深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律性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從全球范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蔽磥韼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同人類社會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萍甲兏锸枪I革命的基礎和核心推動力量。按照關鍵投入品、主導技術及產業、對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等標準,世界發展經濟史上至少已經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18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下半葉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和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目前,比較一致的認識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盡管有不同的表述。

歷次工業革命對一國發展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都產生了系統性影響。歷史上的三次工業革命,釋放了巨大的生產力,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革命性影響。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談到:“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边@描述的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釋放的巨大能量。同時,工業革命還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近代以來的大國崛起史,就是一部工業革命引領史。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英國經濟總量落后于法國,1700年,英國經濟總量僅為法國的54.8%。第一次工業革命催生或壯大了紡織、冶金、交通運輸(鐵路)等行業,推動了英國從手工向機器大生產過渡,改變了英國經濟總量長期落后于法國的局面,到1820年,英國經濟總量已超過法國,人均GDP更是達到法國的1.5倍;這一領先隨后持續了150年左右。第二次工業革命催生或壯大了鋼鐵、汽車、電氣、石油化工等產業,使美國和德國超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美國經濟總量在1872年超越英國,人均GDP在1901年首次超過英國。1870年,德國經濟總量只有英國的72.0%,到1908年德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英國。第三次工業革命催生或壯大了計算機、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產業,使美國成功應對了蘇聯、日本和歐洲的經濟競爭,維持了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由此可見,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為后發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要實現追趕和超越,必須在深度參與新一輪科技變革中抓住全球產業分工的新機遇。

中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深度參與乃至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我國是一個人口規模超過14億的大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購買力平價,GK國際元)仍低于目前已經完成工業化、實現現代化的發達經濟體。要彌補這一差距,首先需要發揮后發優勢,充分利用現有市場空間。但是,隨著相對差距的縮小和我國進入工業化后期,后發優勢的釋放節奏已有所下降,這正是近年來潛在增長率下降和經濟增速下臺階的重要原因。此外,逆全球化、貿易及投資保護主義升溫,大國經濟摩擦增多,可利用的全球市場空間和技術轉移空間受到限制。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當前的國內國際背景下,更需要深度參與乃至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以科技變革和制度創新來創造新的巨大市場空間,釋放新的生產力,并以此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深度參與乃至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就是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發展就是技術和產業的不斷升級,工業革命的實質也是技術和產業的不斷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其生產力基礎是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本質上就是要將技術、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與經濟增長或實體經濟發展協同起來,通過每一種生產要素質量的提高、配置結構的優化,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使經濟發展建立在真正依靠科技進步、資本配置優化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軌道上。一是促進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支撐不夠,低水平產能過剩和高水平有效供給不足并存,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解決若干重要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不斷提高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和創新驅動能力。二是促進實體經濟與現代金融協同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金融回歸本源、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著力消除金融與實體經濟報酬結構失衡、推動經濟去杠桿、強化和完善金融監管,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能力,建設創新友好型、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現代金融體系。三是促進實體經濟與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優化人才環境,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我國當前總體上已具備深度參與乃至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的基礎。首先,我國已基本達到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的產業技術門檻。根據前三次工業革命的經驗,工業革命的策源地或引領國不一定是當時經濟產業發展水平最高國家,但也一定不是經濟產業基礎薄弱國家,需要達到一定的產業技術門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初,英國是最領先的國家,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引領國不是英國,而是發展水平不如英國的德國和美國。不過,當時的德國和美國并非經濟產業基礎薄弱的國家,其產業技術水平已經達到較高水平。追趕指數,即人均GDP(按購買力平價衡量)與領先國家人均GDP之比,是衡量經濟產業發展水平的較好指標。根據麥迪森數據庫,1870年德國和美國的追趕指數(德國、美國人均GDP與英國人均GDP之比)分別達到57.6%和76.6%。若將1870年德國和美國的追趕指數,作為工業革命引領國須達到的產業技術門檻的經驗值,那么,理論上當前中國已基本具備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的基礎。2015年,中國前五大創新區域(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人口與德國基本相當,追趕指數(人均GDP與美國人均GDP之比)達到75.9%,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初美國追趕指數接近。中國人均GDP前七大省份人口規模接近于美國,追趕指數為54.5%,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初德國追趕指數接近。與此同時,中國在新一輪科技變革可能孕育的部分領域,如數字經濟、航空航天、移動通訊、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已經具備一定優勢。

其次,我國具備有利于新一輪科技變革潛力釋放的廣闊市場空間。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具有巨大的經濟體量和市場規模,可以為新一輪科技變革提供兩方面的驅動力。一是需求引領?!豆伯a黨宣言》在描述十八世紀后期至十九世紀上半葉的“工業生產的革命”時,談到“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廠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與此類似,中國龐大的國內需求也將為新一輪科技變革提供需求市場,引導新技術的擴散和新產業的發展。二是供給驅動。企業家及其創新型企業是工業革命的關鍵驅動力。在新一輪科技變革中,企業家及創新型企業仍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梢哉f,誰能更有效地發揮企業家和創新型企業的作用,誰就可能在新一輪科技變革中占據領先地位。有效發揮企業家和創新型企業的作用,有賴于維持較強的企業縱向流動性。新一輪科技變革需要范式躍遷式創新,需要更多發揮新創企業的創造性破壞作用。只有維持足夠的企業縱向流動性,使新創企業能夠成長為大企業,從而取代或對既有大企業構成競爭,才能有效地促進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龐大的市場空間就是維持較高企業縱向流動性的重要保障,給予了創新型企業成長的空間。三是我國具有深度參與新一輪科技變革的足夠信念。在過往的三次工業革命發展過程中,追求國家富強的信念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只有深度參與乃至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定信念和熱情就會不斷迸發。

培育和創造適應新一輪科技變革的制度環境。每次工業革命之初,都有一些國家具備了產業技術基礎、市場規模等潛在條件,但為什么最終只有個別國家脫穎而出成為工業革命引領國?為什么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取得成功后,沒有持續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而美國卻持續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工業革命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只有少數國家才能長期保持適宜工業革命的制度環境。中國要努力成為新一輪科技變革的深度參與者乃至引領者,就需要保持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的較強體制可改革性,通過持續地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地突破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籬,創造并始終維持有益于新一輪科技變革發生和擴散的適宜性制度環境。

一是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保護產權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2016年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2017年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特別強調加強對各類企業自主經營權和財產所有權保護,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和創新收益權,抓緊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的堅定信心。著眼未來,只有繼續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保證其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障各類創新創業者的合法權益,中國引領新一輪科技變革才能具備堅實的制度基礎。

二是要著力營造審慎包容的監管環境。在工業革命中,快速的生產力變革會對已有的產業或利益格局、政府管理模式帶來巨大沖擊。當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與原有產業利益格局交織,政府就很難確保政策和管理方式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從而導致生產關系調整(特別是政府理念和監管政策的調整)明顯滯后于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從而對工業革命構成嚴重制約。同樣是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存在長達30年之久的“紅旗法案”就是代表落后生產力的“馬車集團”與不合時宜的管理觀念結合的產物,嚴重制約了英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成為英國錯失第二次工業革命機遇的一個縮影。為此,政府需要堅持審慎包容、嚴管厚愛的原則,制定技術友好型的監管政策,在守住底線的同時,避免抑制創新。過去幾年中國在微信、網約車、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上的成功實踐,既有后發優勢和市場規模的原因,但始終保持審慎包容的監管態度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是維持企業縱向流動性。新一輪科技變革中,維持企業縱向流動性的關鍵在于規制平臺壟斷。目前,平臺企業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組織模式,這種模式既具有強大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具有規模報酬遞增效應,但也具有減低企業縱向流動性和抑制企業創新的潛在隱患。為此,需要從促進公平競爭、防范“大而不能倒”、“大樹底下不長草”等視角出發,不斷完善對平臺壟斷的規制。

除此之外,還需要營造包容性的社會政策環境。新一輪科技變革不僅改變生產生活方式,也會對原有社會結構和就業格局帶來巨大影響。營造包容性社會政策環境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增強整個社會對于技術沖擊的適應能力。為此,要建立面向新一輪科技變革的教育體系,重視通用能力培養,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增強人們在新一輪科技變革環境下的就業能力。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在新一輪科技變革進程中,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從全球經濟發展大格局中深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律性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泵鎸谰碗s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必須立足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著眼于科學把握和有效應對世界大變局。從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大格局看,已經并將可能繼續出現許多不同于過去的新特點:

一是全球力量對比出現新變化。第一,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在全球占比持續上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測算,2007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占全球經濟比重首次超過50%,此后繼續保持上升。預計2025年達到60%;按現價美元計算,新興發展中經濟體比重在1992年最低為16.5%,此后總體保持上升態勢,2008年首次超過30%,2017年首次超過40%。預計2027年達到46.6%。第二,美國經濟在七國集團(G7)的地位相對上升。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在G7內部的占比持續提升,疫情以來這一趨勢持續。2015年,美國在G7中的占比超過50%,2022年達到57.5%。第三,中美經濟力量對比總體上保持與我有利方向演進。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6年中國經濟規模首次超過美國,2022年將超過120%,預計2027年接近140%。按現價美元計算,中國經濟規模2007年首次超過美國的20%,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20年分別超過30%、40%、50%、60%和70%。2021年達到77.2%,由于美國通脹和美元指數上漲原因,2022年降至73.2%。IMF的預測表明,2027年將升至87.3%。

從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看,根據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WDI)測算,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貢獻率已達到80%,其中,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G7國家的總和。

二是經濟全球化出現新趨勢。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特別是隨著民粹主義、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抬頭,全球發展環境惡化,個別國家甚至以國內法凌駕于國際規則之上,嚴重破壞國際經濟貿易秩序。一些國家通過在供應鏈上推進“在岸生產”“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意欲不斷增強其產業韌性,使全球產業分工秩序遭受破壞,技術和經濟體系的分化日益嚴重,對世界經濟增長、產業鏈供應鏈效率,以及能源、資源安全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面對全球經濟發展新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以自身發展穩定性應對不確定性的關鍵。面對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一方面,要深刻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加強宏觀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匯聚世界經濟增長合力,防止一些國家政策調整產生嚴重負面外溢效應,促進全球平衡、協調、包容發展。另一方面,對于中國這樣一個體量巨大的國家來說,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只屬于外因,并不起決定性作用。歸根結底要看內因,這取決于我們能不能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必須看到,我國作為后發追趕型經濟體的基本態勢沒有變。中國總體上仍處于全球技術經濟前沿內,與發達國家在技術和產業的先進性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正是當前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我們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發展問題。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從宏觀上看,就是不存在重大結構性失衡,正常的經濟循環流轉得以持續進行;產業技術前沿邊界能夠持續向前推進,經濟增長的效率源泉來自于創新而不僅僅是規模擴張;由于資源在行業、地區之間的錯配而帶來的效率損失盡可能低。從中觀上看,就是保持一個動態均衡并不斷優化的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從微觀上看,就是創造一個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動力和活力的營商環境,使市場真正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路徑,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必然選擇。要在一個更加不確定的世界中謀發展,必須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斷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充分激發內需潛力,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持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不斷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從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中深化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規律性認識

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變化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這個新發展階段,是建立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基礎上的發展階段,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階段,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發展階段。

以更高質量的國內大循環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須實現內部可循環,并且提供巨大國內市場和供給能力,支撐并帶動外循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發展動能和國際大循環動能均明顯減弱,我國依托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等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對外貿易依存度從2006年峰值67%下降到2021年34.2%,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新發展階段,促進國內大循環的主要任務有:一是努力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通過持續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補齊基礎能力短板,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優品種、提品質、強品牌,大力提高供給質量,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別是消費升級的需求。二是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循環。通過打造及時精準匹配需求的高質量生產體系,健全體現效率、公平和收入穩定增長的分配機制,構建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體系,營造以信任為核心、輕松便捷、富有活力的消費環境,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產業循環和市場循環。三是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提升產業鏈安全性穩定性和競爭力。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重點是依托國內循環,通過更好實施首臺套、首批次等創新風險分擔政策,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軟件等的突破和升級迭代提供市場機會。

以更高水平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構筑全球合作競爭新優勢。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也不是各地區的小循環,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棄國際分工與合作。相反,要堅持開放合作的雙循環,通過強化同世界經濟的聯系互動,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一是將外循環深度嵌入內循環之中。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要素資源,重點滿足高質量發展對高端要素、稀缺資源以及關鍵核心技術和服務發展的需求,進而螺旋式上升持續提高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水平。二是堅持產業鏈全球布局的效率邏輯和市場邏輯。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地繼續深度參與和引領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不斷鞏固增強“中國制造”“中國服務”的質量效率優勢。三是努力維持提高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規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以開放發展維護供應鏈安全,努力構建開放、包容、多元、平衡、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既滿足中國自身發展需要,同時也更好造福各國人民。四是進一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通過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完善創新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通過構建更為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增強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新發展階段面臨新的發展環境,要實現新的發展目標,就需要有新的理論指導。必須堅定不移貫徹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要內容的新發展理念,緊緊依靠深層次改革、高水平開放來解決仍然突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把自己的事切實辦好。必須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系,注重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注重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把市場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技術優勢,增強抵御各種外部風險挑戰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新發展階段中不斷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以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為動力。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領域、各個地區、各個環節、各個層次全面暢通國內大循環;必須在全球坐標系中看待我國發展的比較優勢和問題短板,實現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的相互促進。這就要求,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以更深層次改革打通一切阻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淤點堵點,特別是要加快推進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人才、資本、技術等各種要素以及企業和產業集聚。堅決打破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并加強政策協同,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實現各生產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牢牢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內部和相互之間的梗阻。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引導各類要素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領域。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使企業和企業家成為國內大循環和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的“弄潮兒”。

開放就是在更大范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質量和效益,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必須通過發揮內需潛力,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這就要求,要對標國際高標準市場體系,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更高水平開放中實現發展與安全的統一。要聚焦利益交融的高水平、戰略性開放。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尤其要重視與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開放合作,與東盟等周邊國家的開放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開放合作。處理好戰略利益與經濟利益、短期與中長期的關系。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等銜接起來,在部分地區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高地。大力發展基于數字技術的貿易新業態和產業新模式。進一步完善現有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

(作者為中山大學吳小蘭講席教授、嶺南學院教授,中山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責編/谷漩 美編/王夢雅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中國市場(2018年18期)2018-06-13 05:41:22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婷婷综合色|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99re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另类第一页|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欧美成人一级|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99ri国产在线| 国产资源站| 国产精品3p视频| 日韩a级片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五月天在线网站|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久久性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国产激情影院|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色亚洲成人|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亚洲五月激情网| 久久国产乱子| 久久国产拍爱| 免费在线观看av|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欧美啪啪网|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产爽爽视频| 日本影院一区|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性影院| lhav亚洲精品| 亚洲视频黄|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欧美a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99视频在线免费|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