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晨 楊天明
(遼寧工業大學,遼寧錦州 121001)
課程建設的提升與優化能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完善與提高,這是新時代新文科建設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客觀需求。試圖將文科教育知識性與價值性相互融合,進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升學生的文化情操與責任擔當意識,努力培養中國新時代優秀文科人才。因此,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適應國家教育發展戰略要求,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的更新與重塑,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設計及考評機制的完善等方面進行深化改革,遼寧工業大學插畫設計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必修主干核心類課程,對于高質量課程建設的示范與推廣將起到積極指導性作用。
“新文科”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相關傳統文科課程體系中,使之交叉融合,從而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跨學科的交流平臺,拓展優化資源,開拓創新交流空間,以全球新科技與新經濟一體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時代背景,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固定思維模式,秉承傳統,著眼創新,以開放、共享、交叉、融合作為基本途徑,促進學科之間的協同創新,推動傳統學科的優化與升級。
文科教育是人類文明傳承與創新的園地,不僅是歷史文化的傳遞活動,而且是歷史文化的創新活動[1]。遼寧工業大學插畫設計一流本科課程從設計美學角度,將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追求融合為一,激發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所在,以保護、傳承、創新的視角去重塑文化價值與內涵,吸取文化養料,提煉文化元素,運用新時代設計語境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境界、新氣度、新理念,使其歷久彌新。因此,站在新文科建設的起點上,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一流課程的改革建設中,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責任與擔當,秉承傳統,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展望未來,努力推進讀書育人的有機融合,努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高度社會責任感、跨學科知識和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人才。
創建插畫設計線下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中,注重課程知識的融合性維度、教學資源的重構維度,技術創新的開拓維度。設計學科的發展應注重交叉融合性建設,這是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自身發展與完善的需要。插畫設計課程建設中注重多融性知識體系的建構,將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等不同媒介形式進行融合性創新設計,構建靜態動態視覺表達的交流空間,創建學習平臺,整合優化教育教學資源,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作為線下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尋求多種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引導與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課程思政建設是插畫設計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將立德樹人作為課程建設的根本任務進行落實,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大力弘揚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基因,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與設計思維,實踐設計服務、捕捉生活本真,傳播時代能量,感悟文化情懷,將文化精髓潤物無聲地滲透到插畫設計研究與實踐中去,引入思政元素,樹立鮮明的設計理念,提升學生的設計素養,再現設計作品的設計內涵,實現插畫設計與課程思政建設深度融合,達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的有機統一,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效應,培養學生的設計素養與責任意識,在設計中能夠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努力成為有思想、有情懷、有溫度、有擔當的新時代職業技能人才。
學生是課程建設中的重要目標實施載體,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客觀要求,采用“課堂+案例+實踐”的教學模式,采用小組作業中心制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沉浸式體驗到學習交流互動的成果,并能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較強的審美意識、良好的溝通能力,較全面的插畫設計表達能力,掌握視覺化表達的創新技能,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識別、表達、分析插畫設計領域科學問題的能力。
創新項目成果是檢驗課程建設質量的重要考核性指標,是高階性思維的重要體現,強調創新實踐產出的教學目的是線下一流課程建設的指南針[2]。插畫設計課程重視引入創新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將國家級創新競賽項目課題引入到課堂中來,做到真題真做,學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項目的設計方案與實施,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和快速演練發現和解決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以互通為平臺,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與此同時,也帶領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校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科學研究項目及教育部組織的各類學科競賽項目等,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設計實踐的高度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更加強調科技革命與文科的融合,科技能量的提升在專業課程建設中要體現其互融性。因此,插畫設計課程內容的展示平臺上逐步引入5G信息技術、多媒體互動體驗、智能技術等新科技能量,將課程的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分解規劃與重構,使用靜態動態兩種模式呈現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學習和交流視野,開拓學生的新科技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內容設計上結合新時代發展特質與國家戰略發展客觀需要,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的傳承與記憶,賦予新時代文化價值定位與思考;融入國際文化視角的和合之美的文化語境,以融合性態度進行國際視野下插畫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對接與交流,結合典型案例,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進行情境帶入式體驗,感悟、實踐、體會其精神內涵,拓展新知識,提升課程學習的研究深度,鍛煉學生綜合性設計訓練的思考模式和實戰能力。
插畫設計課程打破傳統教學以“知識邏輯”為中心,轉化為以“個體邏輯”為中心展開,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學習革命。課堂教學通過知識學習來增強學生學習的獲得感,從而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尊重,學生自由成長成為可能。因此,充分利用線下授課的時間和空間,結合翻轉課堂,實現目標、內容、技術、模式融合創新,推動課程的教學改革。該門課程采用課堂動手操作+設計實踐+綜合設計能力訓練與培養模式,先用先進信息技術,通過實地課堂交流與學習、資源共享學習及線下設計實踐等方式開展教學工作。
建立以學習過程化為主的多元化課程考評機制,將過程性考核與結果考核相互融合,課程負責人根據社會實際發展需要進行命題設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任課教師啟發互動式教學,注重過程性考核在學習課堂中的階段評價,強調課程結果考核完成后的效果和質量的提質和增效。結合插畫設計課程的培養目標與要求,課程總體成績=調研報告(10%)+設計方案(20%)+方案講析(10%)+設計作品完成(60%),建構多元化的課程考評機制,考查學生針對設計課題調研能力,設計方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以及任務實施的流暢性,設計作品的方案的理解、表述與分析能力,作品總體完成的設計技能的綜合檢驗等幾個方面進行檢驗,共同成為課程綜合考核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性作用,使學生獲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達到提升與鞏固教學效果與目標的效能。

圖2 插畫設計一流本科課程創新性實踐高級教學模式
插畫設計課程近五年教學質量及評價效果較好,2022年被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線下課程,學生設計素養優秀,近五年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多次在教育部各類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大獎,國家級獎項30余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0余項,國家級二等獎20余項;多次獲批各類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學習成績斐然,名列前茅;課程教師教學團隊綜合能力顯著提升,先后主持省級以上科研項目3項,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項,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4項,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項,校級優秀課程思政優秀案例一等獎1項,先后發表科研核心期刊論文5篇,省級以上教研論文10余篇;教師教學團隊指導學生方面,本人曾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創新設計類競賽一星級優秀指導教師獎,教師團隊成員也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級創新設計類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教學成果十分顯著。
插畫設計課程逐步在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教育教學資源,結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作為線下一流課程的重要教學手段進行拓展與完善,將課程優秀教學設計內容和項目案例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信息傳達,便利學生進行自主和研究性學習。本課程引入立德樹人,課程思政,更新課程內容與教學大綱,拓展課程知識體系與知識模塊,凝練課程內涵與評價機制,提升課程的優質資源,創建新文科背景之下大思政教育的創新型線下一流本科課程,教學效果推廣價值顯著,已得到實踐檢驗。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面臨一流課程建設的相關任務,我們努力踐行實踐,深入探究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創新型教育教學機制建設,提升課程內涵,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促進課程教學優化改革,全面加強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遼寧工業大學插畫設計課程教學團隊緊密結合教育部提出的有關一流課程建設的相關要求,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努力建構高階型、創新性、挑戰性、研究性、多元化的課程建設機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以“立德樹人、課程思政”作為一流課程建設的根本目標,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加強對學生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學習的評價效果與質量,開拓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引入項目驅動、注重實踐能量、以賽促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著力完善過程評價制度,著眼于課程的內涵建設,強化課程廣度與深度,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努力培養創新應用型的高級技能設計人才,為國家新時代的振興與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