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駿 林麗
■摘 要:中本一體化“3+4”人才培養是國家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而設置的長學制培養模式。浙江科技學院在開展“3+4”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在政策、教學、管理等方面發現了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從人才培養模式路徑構建和個體培養模式路徑構建兩個層面提出了穩步推進中本一體化“3+4”人才培養試點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的思考及對策,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助力。
■關鍵詞:“3+4”試點項目;培養模式;路徑構建
■課 題:本文系浙江科技學院2022年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校級重點課題“現代職教體系背景下穩步推進中本一體化項目路徑研究”(編號:2022-jg31);浙江科技學院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校級重點課題“基于數字化經濟發展需求的數字媒體技術中本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2022-4)的研究成果。
2018年,浙江省開始實施中職與應用型本科一體化“3+4”人才培養模式試點項目,探索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是浙江省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領域的重大改革。浙江科技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首批試點高校之一。2021年9月,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建筑電氣與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媒體技術四個專業的學生進入浙江科技學院開始本科階段的學業。
(一)培養方案的設計遵循七年一貫制的培養要求,形成閉環的建設機制
在頂層設計上,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兼顧中職學校和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標準,在課程設置、質量監控與評價等環節形成循環反饋與遞進模式,中職與本科階段有機銜接。在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與中職學校、行業、企業共同研究。按照產教協同育人的要求,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特色等方面進行審核論證。以問題為導向,根據項目推進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情,及時修訂培養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堅持進行持續改進和完善。四年里,學院針對實際出現的問題對培養計劃進行了三次修訂。
(二)教學過程的推進注重分段培養的特點,打造三元協同育人模式
首先加強校際溝通銜接。通過專題會議、校間互訪和教研交流,加強課程銜接,及時發現問題,并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況加以研討和解決。在與各合作院校進行充分溝通的基礎上,聯合行業、企業構建三元協同育人模式,以職業需求為導向,著力培養項目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核心素養。
(三)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與交流
在中職階段,一是要求對四門公共基礎課進行期末統考;二是成立教學督導小組,對中職學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通過進校巡查、隨堂聽課、檢查教學資料等,及時掌握合作院校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召開交流研討會及時進行反饋,加強督導結果的應用。
在本科階段,一是比較分析中本專業與普招專業期末成績,并及時對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行修訂;二是召開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深入了解各項教學工作落實情況和教師、學生的實際訴求;三是進行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學。
四年來,學院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從培養計劃修訂、課程體系建設到教學質量監控,一直走在探索前行、持續改進的路上。
(一)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各方職責不清晰
1.項目定位有偏差
中職學校把項目當作打造學校品牌的“金招牌”,沒有深入思考項目學生不僅是注重實踐的“職教生”,也是三年后需要接受實踐與理論并重的“應用型本科教育生”;本科院校從辦學成本、師資力量等方面考慮,把項目學生幾乎等同于普通本科生進行培養,較少關注項目學生的基礎和優勢。合作雙方對項目都存在認識上和定位上的偏差。
2.運行機制不完善
項目運行四年來,從項目管理、培養銜接到升學轉段,整體機制不完善,各方職責不清晰,制度不健全。尤其是本科院校沒有轉段選拔參與權,在指導中職學校時明顯缺少抓手,無法高效推動項目的運行。
3.升學機制不明晰
雖然招生時明確說明轉段考核“不合格者不予錄取”,但項目實施以來的兩次轉段升學,錄取率均為100%,導致后面幾屆的部分學生在中職階段就缺乏學習的壓力和動力,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二)人才培養模式不成熟,兩個階段簡單疊加
比較同專業普通中職、普通本科與“3+4”中職、“3+4”本科的培養計劃,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相似度。比如自動化專業,項目學生第一版培養計劃與普招學生培養計劃的區別僅僅是專業課程的模塊從三個減少到了兩個,其余高數、物理、核心專業課程等都完全一致。這樣的簡單疊加培養模式直接導致以下問題的出現。
1.項目學生后續本科階段學習困難
因為是“簡單疊加”,中職階段維持原有職高教學現狀,特別是數學、物理、英語等相對難學的課程,教學要求明顯低于普通高中;本科階段并沒有因為是職業教育類型而降低文化課的要求,而是與相同專業的普招學生一起教學、一起考核,導致項目學生文化課學習非常吃力。
原因在于中職學校的教學重點是中職升學“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全省統一考試,對數學、物理等課程的要求較普通高中要低,甚至有些學校為了“應試”,第三年不再進行物理、英語學科的授課,導致項目學生文化課基礎較為薄弱。
2.重復教學
中職與本科兩個階段原有課程體系中共同開設的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并沒有進行系統銜接,部分課程內容的教學存在重復現象。例如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中職階段開設數字圖像處理、攝影攝像技術課程,本科階段仍然開設數字圖像處理、攝影攝像技術課程,從教學大綱的比較中可見章節重復、兩個階段難度安排不合理等問題。
3.銜接性差
中職階段學生已學習了大量專業課,本科階段沒有在原有中職課程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專業技能,而是參照普通本科專業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與普通本科同起點,造成中職階段專業課程學習資源的浪費。
(三)人才培養過程不系統,行業企業參與度低
項目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但從項目運行四年多的情況來看,人才培養主要由中職學校與本科院校完成,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較少。
(四)人才培養特色不突出,實踐類師資力量待加強
項目學生本科階段的師資與普通本科共用。而本科階段專業教師重理論、輕實踐,同時普遍缺乏構建一種與項目匹配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路徑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難以達到項目的培養目標要求。
(五)人才培養吸引力不強,社會認可度待提高
社會的群體認知對職業教育存在偏差,普遍認可度不高、吸引力不強。從浙江省各市中考錄取去向來看,大部分達到高中錄取線的考生選擇了普通高中,而選擇了項目的學生往往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能力偏低,項目學生的生源質量難以保證。
筆者從整體培養模式路徑構建和個體培養模式路徑構建兩個層面提出穩步推進項目發展的對策。
(一)整體培養模式路徑構建
1.明確項目培養定位
該項目是試點項目,是一種全新的升學形式,有助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有助于讓更多的“職教生”生源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機會。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必須明確項目的定位是“七年一貫制”培養,而不是“職業高中”與“普通本科”的簡單疊加培養。在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構建中必須考慮“銜接”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2.完善項目運行管理
在項目運行過程中,急需從以下四個方面建立健全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相適應的項目管理機制。
一是教育主管部門需研究明確項目參與各方的責任權利,特別是要加強本科院校在轉段考核中的參與權和話語權。二是省、市教研部門應以專業為區分,聯合本科院校、中職學校、行業、企業共同研制統一的與項目相適應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和考綱要求。三是建立課程銜接過程中的第三方考評機制,做到“兩個確保”,即確保中職階段輸出人才文化課基礎達到繼續接受本科教育的基礎要求;確保兩個階段專業課程循序漸進教學。四是增加合作院校評價機制,研究建立中本一體化“3+4”合作院校專項評估制度,根據評估結果,對合作院校進行持續優化、及時調整。
3.理順項目轉段考核
一是建立淘汰機制。結合項目學生進入本科一年多以來的學情,從穩步推進試點項目、提高項目培養質量、激發學生內驅動力出發,急需提高中職升學“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全省統一考試的合格線,建立淘汰機制。
二是完善轉段考核機制。在轉段升學考核中,考核課程與普通高考必選科目設置一致,錄取方式參考三位一體招生模式,加入招生高校考核環節,結合轉段統考設置不同比例,并設置單項分數達標線。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學生實施彈性學制,留在中職學校繼續學習,參與第二年考核,考核達標后再進入本科階段學習。
4.加強政策、輿論引導
在政策制定層面,應持續加強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研究與政策出臺,應持續制定針對高層次職業教育的傾斜政策。
在輿論導向層面,應多角度、多方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的廣闊前景,吸引更多社會目光,整體提高生源素質,提升社會認可度。
(二)個體培養模式構建
1.成立一體化教學管理組織機構
組建專門的中本一體化教學管理組織機構。由本科院校牽頭,合作院校各派一名校領導成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再成立二級工作組、課程協作組。機構的主要職能包括招生錄取、日常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監控、各階段教學管理銜接、教學團隊建設等。
2.優化一體化產教融合培養體系
明確各個階段學生培養的定位,明確學生在各個階段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和崗位需求,根據定位和需求對培養方案進行持續改進和完善。隨著本科階段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入,逐步加大與行業、企業的對接力度,形成集產、教、學、研、創新創業、實習、就業于一體的新型中本一體化產教融合培養體系。
3.加強一體化階段培養銜接
項目實施的關鍵是“銜接培養”,“銜接培養”的核心是課程體系銜接。課程體系銜接很好地解決了“專業課程重復學”的問題。同時,中職階段就有專業課程的涉及,也解決了普通高考生“專業零基礎”的問題,這是項目最大的亮點,即“3+4>7”。在設置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需首要考慮“銜接”,并需遵循三個原則,即目標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模塊化原則。
4.推進一體化教學研究與改革
為進一步提高項目教學質量,研究和解決在中本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中出現的問題,應加強中本一體化教學研究,適當調整中本一體化教學工作量系數,增設中本一體化教學專項教改經費,鼓勵編寫七年一貫制課程教材。
5.引進一體化培養師資
項目是職業教育類型,在師資力量方面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踐指導,能夠依據學生的實踐優勢,進行職業技能競賽引導。在中本一體化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本科階段,需要加快進行相應師資構建工作,加快引進具備工程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
6.建立一體化教學資源共享機制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個別中職學校教學資源相對缺乏,本科院校實踐類師資相對不足,因此,在合作院校之間根據需求建立教學資源共享、教師互聘機制,有利于推動雙方的深度融合,統籌安排雙方學校的實訓場地、師資力量等教學資源,最大限度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促進雙方學校互動協同發展。
7.優化一體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在現有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引入行業、企業的社會評價機制,將用人單位對實習生和畢業生的滿意程度、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創業成效等納入評價指標,將中本專業與相同普招專業本科畢業生相關數據的比較分析結果以一定權重計入指標體系,形成完善、特有的一體化人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檢驗中本一體化畢業生的培養成效,從OBE成果導向出發,促使合作院校按照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優化培養方案。
(作者單位:浙江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