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均華 蔡天明
摘 要:本文分析了PDCA循環管理體系在數控車床實訓課程工學一體化教學中的不同階段及特點,從課前教學設計到學習工作任務的完成,將PDCA循環管理體系中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融入教學全過程。通過PDCA循環管理體系可以促進學生技能水平的不斷提高,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同時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監控,有效提高數控車床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PDCA;數控車床實訓;教學
PDCA循環管理體系(以下簡稱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主要由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個階段組成。這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可分為若干步驟。
(一)計劃階段
計劃階段指制訂教學活動計劃的階段,其中包括教學目標的確定等。計劃階段是教學活動開展的第一階段。
(二)實施階段
實施階段主要體現在課中,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制定具體的任務實施方案并付諸行動,完成工作任務,從而實現學習目標。這一過程需要注意,應采用工學一體化教學,著重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除了傳授專業知識,還要重點培養學生信息檢索、自主學習的關鍵能力。
(三)檢查階段
檢查階段是對實施階段的一個延伸,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明確檢驗結果,同時對結果進行評價。只有在完成實施階段后,才能進行檢查檢驗。這一階段既是上一階段的延伸,又是下一階段的開始。
(四)處理階段
處理階段是對檢查結果的處理。在教學中,主要包括總結經驗和提出新的學習任務。在完成以上三個循環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分享并總結經驗,同時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教師進行總結,并對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下一輪PDCA循環。
(一)教學環節,清晰明了
在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加入PDCA循環,可以讓教學過程更加完整,使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緊密相連。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必須形成一個閉環,缺一不可,其工作的先后次序不可顛倒。
(二)提升教學質量
PDCA循環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就像爬樓梯,每完成一個階段的任務,教學質量就會上升一個臺階,教師在新臺階上設置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形成下一個循環,這樣的循環既可以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又學習了新的知識,使教學質量在一次次循環中得到提升。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將PDCA循環融入實訓課程教學中,改變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課前,教師規劃好教學活動,提供學習資源;課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訂計劃、內化知識技能、歸納知識并反饋結果,將每個工作步驟都設計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學生在每個閉環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和內化,從而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將PDCA循環應用到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環節分成四個階段,再將四個階段細化成八個步驟,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目標。
課前環節主要是計劃階段,可以分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教學對象的學習現狀,羅列上節課存在的問題及學生完成任務所應具備的能力;第二步是找出上節課出現該問題的原因及有可能出現的新問題;第三步是分析影響教學目標完成的因素;第四步是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準備課堂教學資源。
課中環節主要是實施階段、檢查階段和處理階段。第五步即實施階段,按照設計的教學過程,開展教學活動,完成工作任務;第六步即檢查階段,檢查學生實訓情況,目標是否達成及教學過程的評價;第七步是處理階段,總結反思,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的表現,吸收有效經驗,教師總結并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
課后環節即第八步:處理階段,將未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次教學活動中。
筆者以數控車床實訓課程中“軸類零件的加工”為例,闡述PDCA循環在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下的實施過程。
(一)計劃階段
要想上好一堂課,課前準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不同的班級,雖然授課內容基本一致,但因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同樣的教學方法會出現不一樣的教學效果。課前準備是工學一體化教學成功的關鍵,是PDCA循環中的計劃階段。計劃的制訂是否完整、可執行會直接影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制訂好教學計劃是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前提條件。
(二)實施階段
1.模擬企業早會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熟悉企業工作模式,在正式上課前,進行五分鐘的企業早會,講述一下當天的工作要求,強調紀律。早會由學生輪流主持,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上節課或近期學習情況,揚長避短。
2.創設工作情境,明確工作過程
學生接收生產任務單,明確工作任務要求。某企業接到加工200件臺階軸零件的訂單,車間主任將任務交到數控加工專業班級,教師將任務交給二年級學生,要求學生對臺階軸零件進行加工,保證零件的尺寸精度滿足圖紙要求。具體工作過程為:學生從教師處接受任務,閱讀加工任務書和零件圖樣;根據任務要求制訂加工工作計劃;分析零件圖的技術要求,編寫加工工藝方案(包括刀具路線、刀具參數、加工程序等),提交教師審批;審批通過后,將程序在線傳輸到數控車床系統并檢驗程序,對刀,建立工件坐標系,按工藝規程進行加工;加工過程中要實時監測確保質量,加工完畢后自檢;規范存放零件,送檢并簽字確認;按照6S管理規范清理場地、歸置物品、保養設備并填寫保養記錄。
3.收集軸類零件加工的相關信息
在數控車床實訓過程中,相關的知識一般分為:臺階軸零件的種類、加工指令、零件圖樣分析、編寫數控程序等理論知識。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教學參考資料進行有關知識的信息收集,并完成相關的任務書。教師巡回觀察,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檢查任務書完成情況,并匯報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教師對疑難點進行課堂化教學,并安排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進行下一個循環。
4.深入分析,完善加工方案
學生根據已有理論知識,進行小組討論,制定數控加工工藝卡片及數控程序。同時各小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組的加工計劃步驟。教師對各組的步驟進行點評,提出優化意見。小組繼續完善,最終完成工作計劃的制訂。
5.實踐操作,完成加工任務
小組領取所需工量具,檢查設備運行是否正常。按照加工計劃方案,對零件進行加工、質量檢測等。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全面的巡回指導,在不違反安全操作的前提下,允許學生試錯;若是發現學生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必須及時制止。
(三)檢查階段
主要是對計劃實施情況及結果進行檢查,明確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找出問題。在數控車床實訓過程中,主要檢查學生的操作步驟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規程、加工零件是否完成、零件質量如何以及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等。
(四)處理階段
處理階段是前面三個階段的總結,主要包括總結經驗與提出問題。第一,總結經驗。分析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學習目標是否達標;對檢查階段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對失敗的教訓也要進行總結,以引起重視等。第二,提出不足。教師應對課堂教學環節、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等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轉入下一個教學階段中,以層層遞進的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將PDCA循環引入數控車床實訓課程,按照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順序不斷循環,經過一個階段的實施,大環套小環,環環相扣,不僅可以優化教學過程,還可以監控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促進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1]李發船. PDCA循環在汽修專業一體化教學中的探索應用[J].廣東技工教育研究,2018(1).
[2].孫遠輝.PDCA循環視角下的中職學校專業建設與改革探究[J].廣東技工教育研究,2015(3).
[3] 高霞,徐靜,劉瑞霞,等.PDCA模式的數控加工技術教學實踐[J].電子技術,2020(12).
(作者單位:廣東省嶺南工商第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