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潔 張 翮 吳雪龍
(蚌埠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1]為全面落實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高校必須堅持貫徹落實黨中央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切實發揮主流意識形態主陣地的作用,著力推動思政課的建設。在不斷構建新型思政課范式的過程中,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互聯網技術支持學習的智慧課堂是全媒體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發展趨勢。本文通過具體探討移動教學作為互聯網平臺的輔助手段在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已經基本普及,為“云班課”能夠作為移動教學輔助手段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普遍運用提供了穩定平臺,大學生可在智能手機上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并訂閱信息。采用“云班課”可因勢利導,利用它將課堂負效應向正效應引導,實現移動互聯網的豐富資源和新穎教學形式融入傳統的思政課堂中的新模式探索。
“云班課”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教學輔助手段,教學資源與模塊功能非常豐富。授課教師可將時政熱點、教材知識點融入“頭腦風暴 ”“輕直播”等環節,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教學輔助手段相結合,最大限度地鼓勵青年大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為其帶來教學的全新體驗,實現技術理性與教學理念的有機融合。
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一直在不斷進行,為實現教學的多元化,讓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中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如何讓學生學習到相應理論知識與提高實踐能力,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云班課”平臺為線上虛擬平臺與線下實體課堂融合打造立體教學場域。在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中,由于課時約束、時間限制、教學手段單一等因素影響,師生之間在課堂上開展良性互動的效果不佳。[2]思政課“云班課”平臺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開展投票、問卷調查、頭腦風暴、答疑、討論等教學活動,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充分深入地展開,而且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云班課”對于思政課教師而言是一個便捷的操作工具,通過此平臺教師能夠完成點名、提問和網絡資源的分享,也可以引入更新穎的板塊活躍課堂的氛圍,促進教學內容轉化成果,推動傳統教學與線上教學的融合。
良好的情感體驗是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指標,“云班課”能拓展學生知識獲取的途徑,其呈現形式的多樣化和形象化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多層次的體驗。
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的思政課教學實現了課堂互動的情景再現,在不斷創新課堂、優化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云班課”可利用網絡平臺以新穎的形式和趣味的方式發揮優勢。“云班課”具有視頻資源觀看、習題測試、頭腦風暴以及小組任務等功能。其中,視頻內容編排可在契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有機融入時事熱點,有效地輔助學生理論結合實際掌握知識內涵;習題測試可配合知識點講解,既能提升學生課堂的積極性,也能夠及時梳理理論知識點,做到舉一反三,充分發揮思政課堂效應。同時,“云班課”中的頭腦風暴、小組任務等功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滿足體驗與獲得的多元化需求。
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在“云班課”平臺上發布相關資源,并針對教學資源的重要程度設置經驗值以鼓勵學生及時關注。[3]通過觀看學習視頻,學生可以感受革命先輩的人格魅力和真理的力量,為教材導論部分做具體的鋪墊。但是,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約束,教師無法實現將整段視頻呈現給學生。“云班課”為此提供了合理的契機,借助“云班課”平臺,將整段資源發布并設置經驗值,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避免理論內容講授時的枯燥乏味,增添了趣味性。在課前導入階段中,“云班課”平臺能夠有效地配合授課教師發布預習任務的需要,使得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不再拘泥于時空限制。
在課堂中開展教學活動是思政課教學最為重要的一環,線上教學場域的開辟使教學場景維護由實體教室演變為虛擬空間。做好“云班課”平臺的管理和維護,使思政課在教學之前實現潛移默化的思想預熱,是實現思政課堂與時俱進的重要環節。“云班課”能夠配合課堂教學及時推送資源,開闊學生視野,調動學生積極性。授課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轉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教學相長的形式促進主流價值觀的傳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做到“八個統一”,好的思政課,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積極性與創造性,通過創造性勞動向學生傳授科學的理論知識、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和教師溝通受到明顯的時空限制,難以實現思政課全過程育人的目標。通過“云班課”平臺,教師可在課程結束后開啟“云班課”討論與答疑功能,學生可隨時登錄“云班課”賬號,進入“輕直播”或者使用私信功能向授課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可在線指導和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思政課教學的延續,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云班課”專門為移動環境下的教與學而設計,有效地解決思政課課后教學實踐的困境。授課教師可以通過“云班課”平臺中班課資源和小組方案管理模塊,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思政課”移動教學平臺的優勢,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
全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學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運用好互聯網思維,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重構思政課教學模式,實現新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的發展創新。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中,一方面,青年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的思想行為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看待世界的方式具有深刻的網絡烙印,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理解和利用好互聯網思維,重構教學模式,讓思政課變得更精彩。另一方面,信息時代的資源突破了空間限制,“智慧課堂”已撲面而來,可以預見,充分利用線上平臺是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線上線下一體化”將成為重要的教學模式。[4]高校要把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作為重要的課題,并加以研究和探索。
全媒體視角下,教師、學生及知識、情感、教學媒介等因素在教學場域中形成了關系網絡。學生通過移動智能工具按照個體所需隨時隨地學習,使教學知識的接收形式呈現出更多元的自主性。傳統的多媒體教學融合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由抽象轉化為直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去發現、探索問題。但是實際運用中,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仍習慣于把學生當作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多媒體、投影儀成為另外一種電子黑板。將“云班課”引入思政課的日常教學增加了教師的輔助教學手段,以更新穎的形式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路徑,能夠及時推送資源,開闊學生視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思政課教師借助“云班課”教學渠道,更好地實現了對教育資源的整合。同時,授課教師也可以發布相關形式創新的短視頻,對思政課知識點進行多元化展現,創新教學對象接收知識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在于教師。全媒體時代,信息無處不及,這給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豐富帶來了契機,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當前,如何豐富思政課教師的信息素養,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議題。
思政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提升自身教學素養的必要性,學會運用全媒體創新表達方式,把思政課理論內容講活。將思政課與全媒體時代特色相結合,教師可依托“云班課”平臺,積極構建高校思政課堂與移動教學輔助手段融合發展機制,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方式將深奧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大眾語言,增強思政教育的思想性和親和力。思政課教師要主動參與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在不斷學習探索中提升自身教學素養。高校要充分發揮“云班課”互聯網優勢,定期開展相關教學手段培訓,為教師參與提供便利的平臺,大力推動思政課教師構建數字化課堂。[5]
在思政課教學中,“云班課”中的經驗值是學生成績過程性考核的重要依據,是學生展現其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所獲得的經驗值并不能全方位地代表學生的綜合能力,也不是考查學生認真程度的唯一評判標準。在“云班課”平臺上,授課教師會發布教學資源并設置相應經驗值,學生只要點擊進入資源即可獲取相應評分,少數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認真學完。這些問題的出現,無疑影響了“云班課”經驗值發放的公平性。
因此,作為“云班課”平臺的直接管理者要深刻認識到“云班課”只是一個輔助教學的助手,不能完全憑經驗值數據評定學生成績,要樹立全局意識,充分結合思政課的學習評價標準去綜合評定學生的表現。
“云班課”作為一種移動教學輔助手段,本質上屬于虛擬教學的形式,虛擬教學開展相比實體課堂呈現本身就存在相脫節的現象,無法及時獲得情感反饋,這無疑為協同建構師生學習共同體提出了挑戰。
在高校思政課實際應用環節,“云班課”平臺雖為師生在線交流提供了便利,但是會影響學生在現實課堂環境中的交流意愿。由于學生對參與課堂的主動意愿與重視程度存在差異,一些學生對自己的表達能力缺失信心,過度依賴移動教學軟件,從而使得實體課堂缺乏互動性。因此,思政課教師要積極推動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建構,充分重視在實體課堂中對學生參與積極性的調動,發揮互聯網技術融合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網絡本身具有娛樂性,如何在運用網絡的過程中避免過度娛樂而喪失課堂教學的嚴肅性,這也是亟待思考的難題。在思政課教學中,“云班課”的應用一方面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展示平臺,另一方面對教師要做好價值觀的辨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云班課”平臺,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各種各樣的想法,思政課教師應正視教學嚴肅性與網絡娛樂性的有機融合,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的育人功能。
在思政課堂中,一方面,“云班課”實際操作過程主要以教師管理為主,所以思政課教師要努力構建批判性和建設性辯證統一的教學思維,積極提升優質資源供給能力,做好熱點信息甄別與整理收納能力,將網絡輿情導向問題轉化為合理的教學資源。教師發布資源之前,要經過深思熟慮,及時向學生推送具有正能量的教學資源,表達全面,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要保證話題設置的嚴謹性,定時定量發布,確保學生的參與度與完成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云班課”經驗值是學生綜合測評成績的組成部分,堅持綜合評價,要合理區分學生考核檔次,避免考核走形式。
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課程改革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要求思政課教師辯證地對待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的傳播特點,積極推動移動教學輔助手段在思政課堂中的運用,優化學生獲得感。青年大學生這一群體從少年時代起就深受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影響,教育者不應該視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的傳播內容為洪水猛獸,在教學實踐中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揚長避短,順勢而為,積極尋找碎片化的互聯網傳播信息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契合點。“云班課”作為移動教學輔助手段的形式之一,為實現系統化教學與碎片化信息傳播的辯證統一提供了媒介。因此要加強線上教學的互動化,充分發揮“云班課”平臺在思政課堂中的運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政課堂中,才能實現教學目標。
全媒體視角下,以教學管理的優化不斷提高教師適應移動教學輔助新手段的能力。一方面,注重提升教學話語的親和力。思政課教師在嚴謹的理論教學之中引入流行話語要把握適度原則,讓這些話語與青年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產生共鳴,突破理論闡述的瓶頸,提升思政課堂的親和力。另一方面,不斷更新教學形式的呈現方式。從互聯網信息中脫穎而出的時事焦點對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思政課教師可使用“云班課”的頭腦風暴功能,發布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焦點信息,結合教學內容組織討論,進一步回顧與鞏固教學內容,實現思政課的育人目標。“云班課”的運用帶來了傳統教學形式的更新,有利于思政課教師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授的多維性,積極融入移動輔助教學平臺,以全新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實現思政課效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