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艷
為有效推動新課改的進程,教師需要從宏觀角度展開教學設計與實施工作,讓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構建結構化知識體系。為實現這一目標,筆者圍繞“單元整體教學”展開深度研究工作,認識到大觀念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整合單元教學內容,組織單元教學活動,并細致歸納了大觀念背景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大觀念是指向具體學科知識的更為本質、更為核心的抽象性觀念、思想、主題等,可以起到串聯大觀念相關不同學習材料、助力學生建構知識圖式的作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用一段話、一個問題或一個項目等媒介呈現從多個教學材料中提取的大觀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了“加強單元教學整體性”的教學建議。研讀相關內容期間,教師可以發現,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倡導教師在深入解讀和分析單元語篇及相關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基于學情利用、整合或重組教學資源,展示語篇內容之間和語篇育人功能之間的聯系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形成具有整合性、關聯性、發展性的單元育人藍圖,有效提升學生能力,生成素養目標。
大觀念是一個較為宏觀的概念,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模式難以讓學生真正“觸碰”大觀念,而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拓展學生學習與思考的空間,提升學生的大觀念探究效果;單元整體教學期間,教師需要使用一個能夠讓學生整合不同課時所學知識關聯性的“工具”,大觀念可以充當這一工具,提升學生單元學習的整體性。可見,觀念與單元整體教學關聯緊密,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結合大觀念組織單元整體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生對大觀念的理解,讓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提升單元整體教學效果。
下文將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2“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教學為例,系統介紹大觀念背景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教師可以認真分析教材中的各個語篇,提煉語篇內容,從中挖掘語篇中的語言觀念和主題觀念,最后基于語篇分析成果,順利完成探尋單元大觀念的任務。本次單元整體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得出如表1(見文末)所示的教材語篇分析成果。

表1 教材語篇分析成果
基于表1,教師可以歸納出單元大觀念,即:
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參與校內外志愿服務活動,思考志愿服務活動對個人成長、社會發展的影響,在對話、書面語篇中表達參與志愿服務愿望和原因,正確運用語法知識描述自己參加志愿服務的經歷,號召他人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
在確定大觀念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圍繞大觀念和單元各語篇的特點補充助學資源,以此在突出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的同時,提升學生對教材中學習材料的解讀深度,助力學生更好地理解單元教學資源。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避免補充過多復雜的聽、讀材料,避免給學生帶來過大的學習壓力。精彩的微視頻、教材語篇解析材料等均可以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本單元教學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分享如下突出單元大觀念的補充教學資源。
1.教師開發的微視頻
教師可以開發多個微視頻,讓學生在微視頻的輔助下理解所學材料的主題,提升學生的單元學習深度。如針對Section A 1b 的語篇,考慮到語篇中引入四段對話,每一段對話僅包含兩個句子。為讓學生透過這段對話初步挖掘語篇主題,教師可以分享與對話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圖片。如針對Conversation 4的內容(help kids with their schoolwork),教師可以邀請部分小學生錄制視頻,介紹其完成作業期間遇到的困難,以此讓學生認識到輔助低年級學生展開學習活動可以減輕其學習壓力,提升其學習效果,突出這一志愿服務活動的價值。
2.引導學生關聯不同語篇的助學問題
教師可以分享助學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助學問題的過程中關聯單元不同語篇,以此提升學生對大觀念的理解。如完成Section A 2a、2b 對話語篇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除“Tell people about the city park clean-up”這一活動外,還有哪些與初中學生相關的志愿服務項目?如何才能更好地制訂項目方案?這樣,受到助學問題的影響,學生在讀Section A 2d 語篇時,便可以理解Helen 在認識到Tom 具有在敬老院參與志愿服務經歷后立即提出了“What did they ask you to help out with?”這一問題的原因,即希望可以借鑒Tom 的經歷,更好地完成“make some plans to work in an old people’s home”這一任務。學生解讀Section A 2d 對話語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這一語篇重新分析Section A 1b 的三段語篇,圍繞“How to make some plans to help kids with their schoolwork?”“How to make some plans to cheer up sick kids?”等問題展開思考。由此,在助學問題的輔助下,教師既可以讓學生關聯單元不同學習材料,提升各個學習材料的解讀深度,又可以讓學生不斷加深對單元語篇中語言知識的印象,有效突出單元大觀念。
3.設計單元大觀念梳理思維導圖
單元整體教學周期長,即便教師在開發助學問題期間多次引導學生關聯單元語篇,依然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未能有效建構單元知識體系的問題,影響其單元大觀念探究效果。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設計單元大觀念梳理思維導圖(以下簡稱“導圖”)。導圖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提示,如針對Section B 2b 語篇,教師可以在導圖中設計“信件格式”“信念內容”和“信件主題”三個提示詞,以此讓學生在提示詞的輔助下梳理相關知識點。這樣隨著單元整體教學的推進,導圖中的信息可以越來越豐富,最后,學生便可以通過導圖直觀了解單元大觀念,提升學習效果。
以上助學資源中,微視頻可以讓學生提升對單篇語篇的解讀深度,助學問題可以讓學生在深度解讀語篇的基礎上初步感知不同語篇之間的關聯,思維導圖是一個思維可視化工具,可以讓學生直觀了解各個語篇的語言觀念和主題觀念,并結合課堂學習成果自然地了解單元大觀念,讓學生在分析大觀念的過程中扎實掌握語篇信息,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學習活動的整體質量。
隨著網絡的普及,我國網民數量快速增長,“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中老年人愛上了網購。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國網民規模高達7.72億,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互聯網普及率達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中國已成為全球網上購物最為活躍的市場。龐大的網民數量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是我國網絡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一線城市北京,像世紀金源,燕莎購物中心等以前非常火的商場已面臨倒閉危機,時代的變遷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網上購物對實體店的沖擊越來越大了,實體店未來該何去何從,網絡沖擊下實體經濟未來如何發展,都值得我們深思。
單元整體教學期間,教師需要讓學生真正內化大觀念,打破學科大觀念與生活之間的壁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組織單元綜合活動是讓學生內化單元大觀念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學生基本完成單元學習任務后,引導學生基于單元大觀念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參與校園或社會實踐活動,并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單元所學語言知識通過對話、短劇或作文總結并展示綜合活動過程和成果。這樣,教師可以讓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在活動中真正理解并內化大觀念。結合本單元大觀念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單元綜合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為提升活動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如下幫助。
1.提供活動方向提示
活動方向提示有助于學生快速確定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項目。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內容為學生提供如下活動方向提示:
(1)clean up the city parks
(2)cheer up sick kids
(3)help kids with their schoolwork
(4)volunteer in campus clubs
...
這些提示均與教材中的語篇相關,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可以讓學生迅速確定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方向。
2.輔助學生成立小組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多個活動小組,確保各組學生能夠取長補短,順利、有效地在活動中與校內外人員進行溝通與互動,運用恰當的方式和方法完成活動,運用英語整合探究成果。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打破班級界限,讓選擇相同志愿服務項目的學生進行配合。
3.通過多途徑輔助學生解決問題
學生參與綜合活動期間難免會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如部分學生缺乏與校外機構管理人員溝通的經驗,在為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效果不佳的問題等。教師需要鼓勵學生以線上、線下交流的方式及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通過分享高年級學生活動經驗、與學生共同設計項目方案、為學生分享交流技巧等輔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學生志愿服務的過程,及時指出學生未發現的問題,并與其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如部分學生在總結活動成果的過程中出現表達不清、知識運用效果不佳的問題,教師需要輔助其優化語言,提升其對單元語言知識的理解深度。
以上,教師在單元綜合活動開始前、過程中和結束后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可以讓學生受到積極影響,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志愿服務的意義和價值,形成幫助他人的意識,并有效內化與大觀念相關的語言知識,取得更加理想的單元學習效果。
教師需要有效運用大觀念背景下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在教學前系統研讀教材語篇,提煉單元大觀念,在此基礎上,在恰當的教學時機助力學生深挖單元語篇的助學資源,輔助學生由淺入深地展開單元學習活動,深度解讀單元語篇的同時把握單元學習材料之間的聯系。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單元綜合活動讓學生內化大觀念,使學生有效把握語言知識,提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