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煥賢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整本書閱讀定義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并指出該任務群應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閱讀整本的書,借助分享、交流等,積累閱讀經驗,養成閱讀習慣。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碎片化”和“單元化”的現象,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閱讀作品的一部分,缺乏對文本整體的把握。筆者結合日常的教學實際,在導讀激趣、任務驅動、延展時間軸、以評促讀等方面例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任務驅動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碎片化”和“單元化”的現象,不少教師未能及時地對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資源進行規劃,加上大部分學校缺少對整本書閱讀的評價機制,所以對整本書閱讀的實際效果難以把握。筆者結合日程的教學實際,例談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如何對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優化的策略。
一、導讀激趣,讓閱讀漸入佳境
開啟學生的閱讀期待,把學生領進閱讀的大門,這是導讀課最主要的功能所在。在這里教師通過充滿激情的導入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解讀封面帶領學生更準確地把握書的主旨,通過現場共讀一些選段,讓學生更好地入情入境,產生閱讀整本書的沖動,通過在關鍵點設置懸念,讓學生進行猜讀,進一步引發學生繼續閱讀的欲望。導讀課其基本結構為:
激趣導入期待精彩→閱讀書名觀察封面→瀏覽目錄猜想情節→適時推薦開啟共讀→設置懸念點燃閱讀→選讀片段入情入境
二、任務驅動,推進閱讀行為
整本書閱讀既要關注閱讀的整體性、系統性,還要關注閱讀的深度和有效性。怎么讓學生把一本書有效地讀完呢?主要策略還是任務驅動。整本書閱讀教學,適當的指導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應以學生自主閱讀活動為主,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在閱讀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經驗,突出“對話”。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名著,根據不同課型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通過一些任務的完成,引導學生通讀全書,把書讀通。下面以《西游記》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以下這些任務推動學生的閱讀。
1. 西游故事我來讀:全班學生制定好《西游記》閱讀計劃,每天回家閱讀三回。完成自測題和閱讀存折。
2. 西游名片我來做:選擇《西游記》中的一個最喜歡的人物,制作一張人物名片,人物名片內容包含“稱號”“出世”“性格”“本領”“典型情節”。
3. 西游路線我來畫:《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從長安出發,一路西行,都經過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妖怪呢?繪制成一張路線圖。
4. 西游情節我來記:《西游記》中哪個故事片段讓你印象最深呢?學生根據印象選取故事,并完成縮寫故事的人物,制作一份《西游記》情節卡。
5. 西游體會我來寫:結合本單元習作,學生把閱讀《西游記》的真實體會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語言真摯,讀與想能有機結合。
6. 西游故事我來講:讀完這本書之后,你怎么樣向別人推薦這本書?學生利用課前三分鐘的展示機會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
三、延展時間軸,驅動整體推進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應統籌安排課內與課外、個人與集體的閱讀活動,宜兼顧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由漫讀,應設計、組織多樣閱讀實踐。由此,整本書閱讀教學,要在組織時序上拓厚。
(一)習以成性:每日伴隨式
每天固定的閱讀時間:晨誦、午閱、晚讀,讓常態、固定的閱讀時間助力閱讀習慣的養成。每天晨間15分鐘“日有所誦”,大聲誦讀詩詞國學、經典美文等;午間15分鐘“靜心閱讀”,開展師生共讀、生生共讀;回家后,每天一堂閱讀必修課,時間大概在30分鐘左右。每天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充分的閱讀為課程實施提供閱讀時間上的保障,成為閱讀量提升的基石。
(二)化零為整:碎片存儲式
除了每天定時閱讀,我們通過“零存整取計劃”倡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碎片存儲閱讀。如課堂上、晚托時作業完成后多出來的幾分鐘,早晨到校后的時間,活動(如體檢)的等待時間等,都充分利用起來,隨手拿起身邊的書翻上幾頁?;銥檎堰@些短時間拼接起來,使其成為固定閱讀的補充。
(三)一以貫之:周期支持式
利用“閱讀200+行動”,形成閱讀的周期支撐?!伴喿x200+行動”,即小學階段的六年里完成200萬字閱讀量,加涉獵不同領域的書籍。為完成閱讀量的任務,每個年級都有保底要求。定期組織“每期一考”“每年一節”“每假一讀”,形成全體學生的“閱讀周期”?!懊科谝豢肌奔疵繉W期組織一次閱讀考級,檢測一學期閱讀情況。“每年一節”即每年舉辦一次書香閱讀節,分年級定閱讀主題,通過豐富的活動調動學生閱讀的熱情?!懊考僖蛔x”,即利用寒暑假閱讀黃金時間,指導學生閱讀不同類型、領域的書。并利用假期的特殊性開展走讀活動,讓閱讀延伸到生活,與實踐相息相生。
四、以評促讀,完善評價體系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更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我們在評價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閱讀態度和方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整本書閱讀進行評價:
第一,多元評價:評價的方式與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可以采用同伴互評、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評價角度中發現不足,提高閱讀能力。
第二,過程性評價: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給予適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在學期之初,筆者會派給每個學生一個閱讀小存折,讓學生根據本學期“快樂讀書吧”提供的書目或相關年段推薦的書目進行閱讀。每讀一本,將會在閱讀小存折存入相應的分數,積累到一定的分數,可以晉級閱讀書香少年、閱讀小明星等。
第三,綜合性評價:我們可以將學生的閱讀表現與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等相結合,全面評價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我們還可以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特長,鼓勵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深入閱讀。
第四,讓評價可視化:筆者認為整本書閱讀評價還需要把評價方式可視化。除了傳統的筆試和口試之外,還可以通過寫作、繪畫、表演等多種形式來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讓評價的方式更加靈活,更加可視化,同時加上適當的。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還可以讓我們更直觀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和特點。例如學生在讀完《西游記》后,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章節通過課本劇的形式進行表演,還可以通過讀后感或手抄報等方式把自己的閱讀成果展示出來。讓班上的學生成立“大眾點評團”對學生以上的教學成果進行評價。通過這些多元評價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策略和素養,從而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效果。
整本書閱讀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啟學生的閱讀期待,把學生領進閱讀的大門;利用任務驅動,引導學生通讀全書,把書讀通。在讀的組織上拓厚,豐富讀的時間、讀的形式、讀的成員等,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閱讀。在評價上注重多元和實效,形成的整本書閱讀評價具有整體性、過程性,實現以評促讀??傊?,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要在引領學生經歷完整閱讀的基礎上,積累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孫珊珊.談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1(09).
[3]王玉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學周刊,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