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秋紅 黃英


收稿日期:2023-06-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06-24
作者簡介:袁秋紅,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政策、課程教學改革;黃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幼兒園課程與教學。
基金項目:2023年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求是致用型卓越幼兒園教師理實一體融合培養研究”
(232058);重慶師范大學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項目“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虛擬教研室”
摘? ? 要:發揮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所培養的是未來幼兒教師,因此,對該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深遠。新形勢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主要任務在于加強良好師德師風教育,強化職業認同和專業自信。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技能課和實踐課均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為創新完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模式,高校需從理念更新、系統設計、機制保障、陣地建設、隊伍提升等方面協同發力。
關鍵詞:課程思政;學前教育專業;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元素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2-0086-04
一、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共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課程思政是近年來全國高校積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全面推進“大思政”的背景下,高校專業課程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2020年,教育部出臺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
要”)中明確要求,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問題……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
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是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課程思政即教育者要結合課程內容、場景等積極挖掘和運用教育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潤物無聲的思想政治影響的教育實踐[1]。當前,高校各學科專業、各類課程都在積極探索本專業課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徑,引入思政元素[2]。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未來幼兒教師的搖籃,該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道德素質、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深遠。新時代,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在未來幼兒教師群體中“入腦、入心、入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亟須進一步明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思政任務,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二、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主要任務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承擔著培養未來幼兒教師的重任,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是育人、育德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課程思政建設以“課程”為基礎,以“思政”為著力點,強調在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的過程中融入價值引領[3]。因此,新時代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保育教育能力,還要承擔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一)引導學生堅定政治立場,樹立遠大理想信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培養未來幼兒教師的主渠道,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一部分,因此,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首要任務是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堅定政治立場,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過在課程中適宜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新中國史等內容,幫助學生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奮斗的有用人才。
(二)加強良好師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
“指導綱要”在“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中明確要求教育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加強師德師風
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品格,培育愛國守法、規范從教的職業操守。2021年,教育部出臺的
《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中,將師德踐行能力作為“四大職業能力”之首,并從理想信念、立德樹人、師德準則幾方面提出了遵守師德規范的具體標準。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所培養的是未來幼兒教育工作從業者,是對廣大兒童有深刻影響的專業人員,其是否具備良好的師德將直接影響國家人才培養。因此,師德教育是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高校可通過在專業課的教學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學生樹立良師標準,自覺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為未來以德施教奠定堅實基礎。
(三)引領內化職業認同,強化專業自信
“深化職業理想”是“指導綱要”中所提出的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教師要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由于幼兒教師的專業性和身份地位長期沒有被社會廣泛認可[4],因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專業自信較其他學段師范生明顯不足。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需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引領學生深化職業認同,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幼兒教師是基礎教育教師的組成部分,明確幼兒教師在國家現代化人才培養、支撐國家人口戰略落實上所肩負的重任[5],并樹立遠大職業理想。另外,要引導學生領會學前教育對幼兒當下和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理解幼兒教師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支持者與合作者的專業角色,幼兒教師的工作具有獨特的專業性和不可替代性,不斷強化學生的專業自信。
三、學前教育專業不同類型課程的思政元素挖掘
(一)專業理論課程
專業理論課是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涉及教育教學理論、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幼兒園科學保教原理等方面內容的課程,主要采取系統的、有計劃的集體課堂教學形式,包括“學前教育學”“學前教育史”“學前衛生
學”幾門核心課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表1)。另外,還包括“兒童心理”“兒童游戲”“學前教育政策法規”“幼兒園班級組織管理”“幼兒園課程”“領域活動設計”等課程,這些課程在各個學校的具體課程名稱有所差別,但都以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為目的,也具有重要思政價值。如學前教育政策法規類課程,能夠充分融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把握我國教育方針政策,厚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目標;游戲理論與實踐案例相關課程,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學會關愛幼兒,樹立科學游戲觀、師幼觀,強化職業認同。在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二)專業技能課程
由于幼兒以游戲為主的學習方式和科學保教的需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相較于教育類中其他專業的學生,會學習如聲樂、鋼琴、美術、舞蹈等專業技能課程。專業技能課程相對于專業理論課程而言,更注重單項技法,培養準幼兒教師各個領域、各種類型保教活動的實施能力和游戲支持力。在專業技能課程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學素材的選取、作品欣賞和實際鍛煉等環節都有可以充分挖掘的思政元素(表2)。通過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藝術技能和素養,培養自律勤奮的精神態度,還能夠陶冶道德情操,增強文化自信。
(三)專業實踐課程
實踐實習課程是師范教育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實現培養目標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師范生專業成長、學做人師的必要途徑[6]。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即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進入幼兒園開展教育實踐,通過觀摩、實習的方式充分鍛煉專業能力,主要包括實踐觀摩、生活實習、游戲實習、頂崗實習等。專業實踐是學生在走上幼兒教師工作崗位之前非常重要的環節,也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幼兒教師職業的切實認識、態度和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教育觀、教育理想、專業情感具有重要影響。此外,在專業實踐課程中,引導學生從所見、所思、所感中體會如何利用所學知識回饋社會、報效國家,能夠有效實現理論學習、應用實踐、思政默化相統一[7]。因此,見習實習等實踐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重要載體(表3)。
四、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模式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8]。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要轉變將專業課程作為專門思政課補充的傳統觀念,明確新形勢下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統籌謀劃,系統設計,全方位全過程育人育德。
(一)理念更新:樹立課程思政一體化育人觀
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全部教育行為理論上的基本出發點[9]。要實現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充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意
義,根本上要實現理念的更迭,不僅要充分認識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充分認同學前教育的專業性,還要深刻理解教育活動的終極目的——立德樹人。在較長一段時期,高校專業課主要被定位為傳授學科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是補充作用。近年來,隨著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逐步推進建立,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進一步被認識,但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施教、課程思政內化認同的大思政理念在專業教育中還沒有普遍確立。新時代新形勢下,要進一步更新觀念,重視專業課中的政治價值引領和道德品質培育,潤物無聲般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內容、方法和路徑注入專業課程授課之中[10],推進思政課程主渠道育人向課程思政一體化育人轉變,實現“專業教育”向“專業育人”“專業育德”的轉化[11],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統一。
(二)系統設計:內外銜接形成思政合力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黨和國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12]。但在實踐中因缺乏統籌設計,不同程度上存在思政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課程“多張皮”現象,不同類型課程之間、一類課程中多門課程之間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合力,內容上有重復、遺漏、表面化等問題。因此,高校要加強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頂層設計,找準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側重點與著力點。首先,要實現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育課程有效銜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等課
程是最顯性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普通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教師教育課程是最基礎的職業教育課程,專業課程是更深化和具有專業特點的課程。在專業課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思政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實現有效銜接,找到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與重點。其次,要實現專業課程內部的理論課程、技能課程和實踐課程有效銜接,明確相互的聯系和區別,實現不同類型課程之間課程思政目標設計、內容組織的統籌互通,同時根據不同類型課程的特點有所側重,實現“1+1+1>3”的目標,提升專業課程思政效果。
(三)機制保障:課程思政持續性動力供給
在實踐探索中,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大都體現為教師的個體自主行為,即部分課程、部分教師、部分內容的課程思政。要打破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單打獨斗”、隨意化困境,高校需要積極從機制建設上著手,充分依托現有的教研室、課程組等團隊建設專業課程思政工作機制,構建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研學共同體。首先,有效利用現有的專業課教研制度,以教研室為單位集智聚力,將專業課程思政作為教研活動的重要內容,以課程思政帶動整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組織教師重新審視所教專業及課程內容,集體審議并充分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在適宜性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全面修訂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將課程思政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等各環節。其次,在教研室之下建立課程組,每學年課程組結合新形勢新變化,進一步優化修訂教學計劃,挖掘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最后,要建立專業課程思政的激勵機制,通過督導評估、立項研究、績效考核等方式,提升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研究和實踐的積極性,形成“全體教師參與、全部課程覆蓋、全培養過程深入”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狀態。
(四)陣地建設:課堂教學整體性場域功能發揮
課堂教學是進行專業課程思政主渠道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就現實而言,基本體現為顯性課堂講授,專業課程思政的情境性、生活性不足,導致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場域功能未能有效發揮。法國社會學家P.布迪厄(P.
Bourdieu)將場域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場域是一個具有力量關系的空間,課程場域則是擁有共同信念、追求的教師、學生與環境共同構成的具有整體性和自我建構性的存在空間[13]。課堂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關鍵場域。為解決長期以來重理論課、輕技能課和實踐課的狀況,改變專業課程思政單項、片面傳授式的狀態,高校應充分發揮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整體課堂教學場域功能。具體而言,首先是樹立大課堂的觀念,不僅是面對面教師集中講授的課堂,還包含學生專業實踐、專業素質實訓、教學研討、考試考核、作業練習、見習實習等豐富情境,這些情境都是進行專業課程思政的重要場域。其次,專業課堂教學的場域中滲透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單一化、對象式的模式,強化專業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情景交融,注重課堂教學場域建構意義和生成價值,同時加強與師生真實生活世界的聯系,增強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五)隊伍提升: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賦能
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其自身“守渠”“種田”的能力直接決定了課程思政實施的效果[3]。2021年,教育部高教司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
通知》中明確了“課程思政的關鍵在教師”。近年來,專業課教師逐步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但不少教師課程思政能力不足。學前教育專業部分理論課教師、技能課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理解不透徹,課程思政的方式方法掌握不足,因此存在一些“硬融入”“假融入”的問題,導致專業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隨意化、形式化,思政效果不明顯,因此,提升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十分關鍵。具體來看,要加強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訓,一方面可以在現有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師德師風培訓、教學能力培訓項目中,增設專門的課程思政必修內容模塊;另一方面可開展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專題培訓,直接針對課程思政的方式方法和課堂教學設計開展系統培訓。此外,還可以以教師工作坊、教改項目、教學督導審查為載體,通過學科內和跨學科的各種協同合作、研討交流、案例示范等,不斷深化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提升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實施能力。
五、結束語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保育教育能力,還承擔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專業理論課、技能課和實踐課各自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各類專業課程均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堅定政治立場,加強良好師德教育,同時,在培養專業知識與能力的過程中,要引領學生內化職業認同,強化專業自信。新時代,高校還需從理念更新、系統設計、機制保障、陣地建設、隊伍提升等方面協同發力,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統一,提升專業課程的思政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堯.再論課程思政:概念、認識與實踐[J].中國大
學教學,2022(7):4-9.
[2]? 那瑛,朱鳳義.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跨學科協同課程
的建設模式[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77
(5):25-27.
[3]? 蔣占峰,劉寧.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多維審視[J].現
代教育管理,2022(9):111-118.
[4]? 陽木云.學前教育大學生責任心培養[C]//中國教育
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20全國
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一.中
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
2020:413-414.
[5]? 龐麗娟,賀紅芳,王紅蕾,等.不同性質幼兒園教師待
遇保障研究:現狀、原因分析與政策建議[J].教師教
育研究,2021,33(3):38-44.
[6]? 冶成福,才讓措.師范生實踐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調查分析:以青海師范大學為例[J].青海師范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2(6):146-151.
[7]? 廖健,王素格,齊姍.大學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課
程思政元素挖掘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22,40(9):156-160.
[8]?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
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中華人民共和
國國務院公報,2022(30):15.
[9]? 王坤慶.教師專業發展的境界:形成教師個人的教育
哲學[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5):22-28.
[10]? 肖敏.高校課程思政的特點、難點及對策[J].學校黨
建與思想教育,2022(14):52-54.
[11]? 張鋒利.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途徑探
析:以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教育理
論與實踐,2022,42(21):47-49.
[12]? 王占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論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4):32-40.
[13]? 劉宗南.論課程場域[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3(5):
64-69.
■ 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