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英語課堂上,許多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存在知識講解不系統、結構性不強的問題。針對上述情況,英語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采用具有整體性、結構性的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帶領學生從單元整體入手,實現對英語知識的高效學習。本文筆者將從明確單元學習目標、提高課前準備效率、合理運用教學方法、重視課堂教學活動四個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優化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單元整體教學;提效
作者簡介:李金花,江蘇省溧陽市燕湖小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要方向,積極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在新課標實施后,英語教師應積極調整教學策略,注重探究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輔助下,實現對英語知識的系統性掌握。同時,采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還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強化結構意識,有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優化意義
當前的英語教學中,許多英語教師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法,使得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進而導致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無法提升。而采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可以打破教師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依賴,積極創新,讓英語課堂實現提質增效。
(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
在傳統英語課堂上,教師主要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具體而言,則是帶領學生反復記憶單詞、短語、語法,而在一定程度上則忽視了對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訓練,導致許多學生都變成了“書面將軍”,無法實現對英語知識的實際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方法的使用,可以讓教師從單一的教學模式中抽離出來,從整體著眼,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宏觀掌握,使學生不再局限于對一個單詞或一個短語的掌握,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二)實現知識系統呈現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介紹所要學習的單元整體內容,而這對于學生來講,是其初步了解單元內容、知曉單元學習難度的重要一步,該環節的有效開展,可以讓學生對英語知識形成系統性的認知,有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同時,在對單元知識進行系統呈現時,學生對單元知識重點也能準確抓取,有助于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強化學生的結構意識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主要是以意識激活為主,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后續的學習中,以正確的思想意識指導自己的學習。運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學生可以做到對單元知識的系統掌握,而在形成系統思維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結構性認知也會得到提升,這對學生英語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結構意識的激活與強化,為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提供助力。
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優化方法
在明確了采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后,教師應從教學實踐的出發,思考如何落實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并使其可以更好地適應小學英語課堂。在落實與優化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教學與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確保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實施的有效性。
(一)明確單元教學目標
在落實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步驟。這是因為在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后,教師可以讓教學內容更豐富、講解更游刃有余。且對學生而言,明確的目標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英語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在教學前對單元教學目標進行合理設置,從而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進步。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1“I like dog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內容主要是描述自己喜歡的動物,并且能夠在情境中實現對已學句式的應用。對此,教師需要借助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設計,引導學生實現對英語知識的深入理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劃分四個方面:第一,引導學生能夠聽懂并正確朗讀和拼寫詞匯cat、dog、elephant、horse、lion、monkey、panda、tiger;第二,借助文本學習,引導學生掌握問答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第三,在文本的幫助下可以有效理解什么是名詞的復數形式;第四,通過對本單元知識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意識到動物與人類是和諧共處的關系,應保護動物、愛護動物。在明確單元學習內容后,教師便可以圍繞上述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帶領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應有側重地完成對目標知識的掌握,同時,學生可以嘗試自己搜集資料,了解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豐富對動物與人的關系認知,從而實現在掌握基礎英語知識的層面之上,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
因此,運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學生可以更具體地知曉單元知識的學習內容,如應具體掌握哪些詞匯、哪些句式,以及應從文本的學習中獲得哪些思考等,都是可以從單元教學目標中獲取的。故而,在開展單元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單元教學目標設置,學生應重視單元學習目標的指導性作用,這樣才能進一步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而且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確立,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把握好方向,便于教師和學生總體上“駕馭”教材,教師也能在教學中更加深刻地領悟教材編寫者的意圖。
(二)提高課前準備效率
在進行正式教學前,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安排做好課前準備。教師應在備課中做到對教學內容的了熟于胸,這樣才算是有效的課前準備,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駕輕就熟地開展教學活動。在備課時,教師應立足教學目標,制定具體的執行計劃,確保教學內容的合理性、科學性。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教學為例。在進行課前準備工作時,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可以從三個維度對本單元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第一,為學生介紹單元整體知識框架,讓學生了解單元重難點知識,可以根據教師的教學節奏,自主進行學習與復習。如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possession”,學生需要運用所學詞匯、句式討論自己擁有的物品,并詢問他人是否擁有某物品。第二,教師應在備課中,對教學流程進行模擬,為正式教學做好預演,有效預設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如學生對fruit、salad、pineapple、mango、grape、wonderful等詞匯掌握不牢應該怎么辦?應采用怎樣的措施加以解決?是借助文本,還是采用其他方式?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準備中進行預設,并給予解決。第三,應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在完成單元知識的講解后,必要的知識總結是提高學生的整體認識、全面掌握知識點的必經之路,且對學生深化認知、理解英語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從上述三個維度進行課前教學準備,不僅是確保課堂教學秩序的重要過程,也是確保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且在課前準備工作中,應做到對真實課堂教學情況的預設,進而確保正式教學有序、有效進行,讓學生能夠實現對英語知識的高效學習。教師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出發,確定單元教學的重難點。預設教學過程中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總結單元教學內容。教師從單元整體角度備課,既備學生,又備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三)從單元整體角度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在英語知識的呈現上,應進行多方面考慮,如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是否能夠適應?知識的難易程度學生是否可以接受?基于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教學方法。根據筆者的觀察,學生普遍對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連接生活實際法等的接受度和喜愛度較高,故而英語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要對上述方法進行合理選擇。特別是結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突破單元教學重難點。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教學為例。筆者以單元內容“Fun time&Cartoon time”為具體分析對象。首先,教師應明確授課中需要用到的教學方法,即情境教學法。根據本次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創設對話情境,以對話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開篇展示的內容中,教師為學生呈現了兩個學生對話情境,男孩:“Can Tom play footal? ”,女孩:“Yes, he can”,男孩:“Can Lucy swim?”,女孩:“No, she can't.”。通過對話,學生可以發現,對話中的兩位主人公主要是圍繞體育運動進行交流,故而可以了解到本次教學內容主要圍繞運動知識展開。其次,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繼續為學生呈現對話情境,如小貓問道:“Can you fly? ”,小鳥回答道:“Tweet, tweet! I can fly.”,小老鼠回答道:“I can fly too.”。為了證實自己的話,小老鼠對小貓說道:“Look at me, Sam!”。但最后的結果是小老鼠沒有成功飛起,并說道:“Ouch! I can't fly.”。根據情境中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單元重點句式“I can...”“I can...too.”“I can't...”“I can't... either.”。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對重點句式會有更深刻的認知,并且可以結合情境實現對重點句式的掌握。
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用教學方法,讓教學方法為教學內容服務,讓學生真正實現對英語知識的掌握。與此同時,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教學有方法,但是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法。教師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出發,更容易把握住教學的重心。教師也可以整合教材內容,補充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讓單元教學內容更加集中和豐富,拓展學生的視野。
(四)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重視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英語教學中,合理選擇并運用教學方法非常重要,同時在教學中設置有效的教學活動同樣重要。因此,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教學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實現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Our new home”的教學為例。在進行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講解時,學生需要能夠清楚地介紹自己的家,并具體說出自己的東西在哪里。基于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做好示范引導,并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確保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能夠按照教師的示范,完成對自己家中事物的介紹。在示范中,教師圍繞三個問題對自己的家進行介紹“What rooms do I have in my home? How many bedrooms do I have in my home? What do I have in my bedroom? ”在具體介紹中,教師分別說明了自己家中有臥室、浴室、起居室、廚房等,并且詳細說明臥室中有一張床、浴室中有一些花、起居室中有三張沙發和一臺電視、廚房中有冰箱、桌子、椅子等。學生在介紹自己家中的情況時,根據教師提出的三個問題,依次進行回答,完成對自己家房間的介紹。如學生可以分別回答“There are four rooms in my house. The four areas are bedroom, bathroom, living room and kitchen. There is a water heater and washing machine in the bathroom and so on.”。
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地理解和運用英語知識,并且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實現對英語知識的有效掌握。因此,教師在開展單元教學活動時,應注重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課堂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要關注單元教學目標,契合單元整體教學內容。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正式接觸英語的起始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英語語感、筑牢英語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教師應有效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法,引導學生從單元整體的角度進行單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從枝干到細節實現對英語知識的有效認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實現對英語知識的有效學習,做到對英語知識的系統掌握,進而達成英語課堂提質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君.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111-113.
[2]周文娟.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上旬刊),2022(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