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娟 李曉
【摘要】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歷代發展的偉大結晶,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流傳百世。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既可以豐富思政的教學內容,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文章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出發,對二者結合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質,使之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思政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公民觀念,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角色,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參與感;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道德判斷和價值取向[1];還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學生可以主動思考、分析和評價社會問題;能夠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可以加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提高國家凝聚力和社會穩定性。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傳承文化精髓,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淀的寶貴財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增強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認同和理解。這包括儒家思想的人文關懷、道家的和諧理念、佛教的慈悲心等,這些價值觀對于塑造學生的人格和道德觀具有深遠的影響[2]。有助于培養有理想、有學識、有道德、有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繼承者。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文化自信心。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學生面臨著各種文化沖擊和多元化的價值觀。通過學習和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同時也能夠提升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3]。同時,文化自信心也是跨文化交流和對話的基礎,可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合作,有利于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和國際交往。
(三)有助于培養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深厚的藝術內涵和獨特的審美觀念聞名于世。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通過學習詩詞、書畫、音樂、戲曲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提升他們對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素養。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優美形式和藝術表達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藝術感知和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對美的欣賞能力。同時,藝術修養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生的內心修養和心靈成長,提升他們對人文藝術的獨特理解和欣賞力,培養出有品位的人文精神。
(四)培養學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深遠的影響。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和人生智慧,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意義、社會責任等重大問題。通過學習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能夠接觸到各種經典文獻、哲學著作和思想體系,深入思考其中的哲理和智慧,有助于學生拓展思維邊界,培養批判思維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提高他們對人生、社會和世界的洞察力;能夠培養出關愛他人、尊重他人、倡導公正和誠信等品質,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道德觀念。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傳統文化底蘊薄弱
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基礎較差,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導致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的淡漠。學生學習的功利性較強,而傳統的文化課由于其容易上手而變成了“湊分數”的課程,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缺乏內化。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明確傳統文化的定位,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中充分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鞏固大學生的思想信仰、塑造大學生的個性、弘揚主流意識形態、培育合格的民族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4]。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教育缺失
大學生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從而在價值觀形成期會產生多樣性的觀念。西方的一些不良價值觀,例如享樂主義、精明利己主義、責任意識淡薄、個人主義等都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不同的價值觀又在大學生的腦海中浮現出來。如以“國學”為名的“女德”“被各種宮廷戲所左右”的“奴隸制”等思想糟粕,也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缺失,是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因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對大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彌補。全面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教學課程體系脫離
許多高校還在沿用傳統的思政課,從思想政治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為數不多的幾個選修課。而造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受重視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因為高校在安排思政課程上并沒有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沒有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就容易造成大學生無法真正地理解中華傳統文化。二是基于教師只是傾向于思政課本的知識內容,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渴望程度,因此教師并沒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不能滿足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和需要。三是基于思政教師本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不夠深刻。這樣的學習過程會使大學生不能進行深刻的闡釋,只會停留在表象上,而不會真正體會到教師的教誨[5]。
四、中華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結合的有效路徑
(一)助推傳統文化思政高度融合
我國是一個沒有將文化遺忘的國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保存下來,是因為和時代息息相關,而且傳統文化的內涵也在不斷地更新,就像思政教育一樣具有時效性。因此,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尋找其精華所在,將其與思政教學相結合[6]。比如,在研究外國文化的時候,可以引導大學生去探索中華文化和其他國家文化之間的不同,也可以讓大學生表達自己對外國文化的看法。培養學生辨證思維,以客觀的眼光看待異域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創新文化載體,培養大學生文化意識
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將思政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微信、微博、校園貼吧等方式宣傳中華傳統文化,讓大學生置身于不同的文化環境之中。通過網絡平臺,教師可以舉辦一系列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動,例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通過比賽促進大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學校組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賽,鼓勵大學生踴躍投稿,并設立相應的獎勵,讓大學生自覺地閱讀和學習。另外,通過媒體傳播,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教師可以在教室里為學生播放有關的節目,比如《詩詞大會》,可以通過模擬一些優秀的節目,讓大學生對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把傳統文化和思政結合起來,逐漸形成大學生的文化自覺。
(三)豐富文化形式
教師要轉變舊的教育理念,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入其中,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混合教學,將文化滲透到大學生的骨子里,并將其融入到大學生的成長之中。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地感受到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紀念館、博物館參觀,讓大學生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題目可以選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話題。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網上授課方式,鼓勵大學生參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上競賽,通過網上答題,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以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
(四)優化思政課程設置
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長久以來人類智慧的結晶,始終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從近期來看,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將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從長遠來看,對培養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形成健全的個性具有積極的影響。思政與傳統文化的結合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育工作者、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環境可以影響人的思維,加強高校的文化宣傳可以為大學生創造特殊的文化氛圍,讓大學生在校園中就能感受到濃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氣息,從而增強自身的文化責任感,時刻牢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7]。與此同時,高校在思政課程的設置上,也應增添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讓大學生充分地意識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性,讓大學生更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五)實施家校共育,培養文化意識
家庭在學生的成長環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大學生的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家庭發揮的作用。高校擔負著重要的教育職責,高校應當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與家庭聯手實現對學生思想觀念的教育。同時,高校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對大學生起到較好的教育作用,讓大學生在上課的同時能夠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另外,教師也要與學生的父母聯系,了解家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并與學生的父母探討如何將思政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六)提高教師素質,壯大師資隊伍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結合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對課堂上要提問學生的問題進行思考。把思政課的相關知識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首先,在思政課中,始終牢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用,并根據其自身的特點,確定其教學目標,實現二者的有機銜接。其次,高校可以把中華優秀文化與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內容,加強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另外,各高校要評選思政先進典型,把思政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結合得較好的學科作為示范課,并對其進行適當的獎勵,鼓勵教師創新思政教學方式,使思政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
五、結語
通過上述討論與分析可以發現,當前的大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還很薄弱,對于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觀認知也有一些欠缺。因此,高校必須在理論與實踐上進行彌補,汲取中華文化傳統的精華,積極弘揚傳統文化精神。高校要肩負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擔,在教學的同時,將傳統文化與思政課進行有效結合,讓大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了解傳統文化精神,從而實現其終極目的,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博,梁煌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路徑探析[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21(1):11-14.
[2]劉奎杰,邢明非,張寶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淺析[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7(4):91-96.
[3]史飛.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融合[J].傳媒論壇,2020,3(11):138,140.
[4]李宗巖,趙威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困境與路徑探索[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39(5):4-5.
[5]叢楠楠,王久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討——以中華傳統茶文化為視角[J].經濟師,2019(7):168-169.
[6]黃彩卿.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融入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幾點思考[J].青年與社會,2020(12):151-152.
[7]李宗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分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2):7-10.
【基金項目:南京工業大學黨建一般項目“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提高黨員教育針對性和有效性研究”(SZ20220316)。】
(作者信息:湯麗娟、李曉,博士,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