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霞?郭曉林
摘 要:當前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促使其成長為高能力、高學識、高素質的人才。學術英語是一門為學生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提供語言支撐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人才培養為導向,引入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為學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诖?,本文立足于通用學術英語綜合教材,對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學術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展開探究,以期為相關人員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才培養;高校教育;學術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
作者簡介:高霞(1976.12-),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工業大學, 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大學英語教育教學;郭曉林(1982.01-),女,山東沂水人,沈陽工業大學,講師,博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較為廣泛,為各行業的發展增添新鮮血液。具體到教育行業,教師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在教學期間逐步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中,以為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提供便利。因此在教授學術英語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對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學術英語教學進行分析,并融合入信息技術,探究高校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以此提升學術英語的教學水平。
一、學術英語內涵概述
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簡稱EAP)是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簡稱ESP)的一種,教學目的是促使學生適應不同的職業需要。學術英語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通用學術英語,另一種是專業學術英語。通用學術英語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及寫作技能,側重于學術英語的一般基礎共性知識教學,比如學術相關的聽力、閱讀、寫作等。專業學術英語是指將特定領域的專門知識轉化為英語的一種形式,它包括不同專業領域,如醫學英語、法律英語、商務英語等。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到,通用學術英語與專業學術英語并不相同,通用學術英語的學習需要站在語言的角度進行專業知識學習,而專業學術英語則是站在專業知識的角度進行語言學習,這有著本質的差異。在二者教學的過程中,任何一種教育方法的探討不能脫離對其教育目的的考察。學術英語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術英語交際技巧,如聽、說、讀、寫等,讓畢業生能夠借助英語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于將來的工作,并在自己所處的行業中具備一定的對外溝通能力,在增強學生的學術交流能力和學術素養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從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溝通和合作能力,并使學生在國際競爭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可以擺脫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學習的重點在于通過課外的重復訓練,達到正確發音和加深記憶的目的。在參與線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地開展在線學習,并通過高校的學習網站和線上優秀精品課程來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高校學生可以突破時間和地點的局限,結合自己的薄弱之處,選擇對應的視頻課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遺忘特征,來規劃復習時間。該方法具有較高的獨立性和較強的針對性,能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新的知識,并能促進新知內化。此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可以打破教科書的局限,獲取更多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料,并將線上教學資源與線下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可以促進英語教學方式創新
在傳統的學術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練”為主要的教學模式,部分教師往往會把前半部分的教學時間進行延展,并將后半部分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壓縮,以達到規定的課時要求,此過程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較為輕松,不過結果并不理想。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升實際教學效能,并將課堂與課堂之間的時間進行更加合理地配置。此外,在教學技巧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也有著顯著效果,其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可以讓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復習,并用一種全新的方法為其開啟新知學習的大門。由此可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既有利于明晰新舊知識的聯系,又能借助舊知提升學生對于新知的學習效能。
三、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學術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
(一)合理定位學生的學術英語學習需求
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高校英語教學相比于普通高校英語教學而言,更注重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并且,在教學中,還對學生的知識研究能力進行培養,從理論上講,這不僅是一次量的積累,更是一次質的提升,是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學術英語課程時應注意的問題。因此,在實施此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前,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情況,對學術英語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行正確把握,不管是線上英語教學,還是線下英語教學以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共同運用,教師皆應以英語教學為基礎,并圍繞學術英語的教學目標展開實際教學,以保障人才培養效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學的創新,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學術英語教育與國際同步,站在學科的最前沿展開教學實踐,既要根據課本內容展開教學,又要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明確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
例如,在《通用學術英語綜合教程》Unit 1 “Health and cigarette smoking”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強化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以線上線下兩種形式進行教學分析,以此加強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并積極地運用網上的各種信息,融入時事新聞,發展學生的獨立思維,促使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現實需要,為學生提升知識掌握程度提供幫助。
(二)加強線上與線下課堂的聯系與銜接
從表面來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指的是將線下和互聯網這兩種教育形式結合起來,但是其絕對不是將兩種教育形式的簡單并列運用,而是將兩者進行了深度的融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精妙之處在于將線上與線下的各自優點進行組合,揚長避短,從而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學效果。因此,構建一個有機融合的線上線下教學體系是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關鍵。線上課堂教學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少,因此它更適用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回顧。在線下教學中,學生的時間相對集中,學習節奏相對緊張,更加適合教師進行集中知識講解。首先,在上課前,教師要在線上為學生安排好預習作業,并準備好相應的教材,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充分發散思維,這不僅可以為線下課堂的集中授課打好基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在進行線下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在預習時所遭遇到的難點,并進行交流,這樣可以打破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的僵化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之中,從而營造良好的預習氣氛。并對線上教學內容進行反饋與回顧。盡管在預習和課堂授課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集中上課的時間仍然非常的少,學生在課上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回顧,而在課下,其很難做到完全的自我約束,因此,在線上進行知識的回顧和反思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通用學術英語綜合教程》Unit 4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進行教學引導,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此時教師可以運用溝通和交流的方式,針對轉基因食品的主題進行討論,并讓其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相互間的討論和溝通,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增進學生間的情誼。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還可以提高其社會交往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線上設置討論話題“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問題研究,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投票,并說出自己這樣投票的原因,從而在討論中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合理豐富網絡教學形式與內容
盡管在學術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將教材作為一種學習材料,但是相對于網上的資源而言,其實用性和豐富性明顯不足,因此應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充實課堂教學,使得整體教學更加靈活。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現有的線上學習方式愈來愈多,且能夠充實到教學中的信息愈來愈廣,因此線上教育教學具有其優越性,而教師在此背景下,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越性進行教學形式和內容的豐富,以提升人才培養效能。
例如,在《通用學術英語綜合教程》Unit 6“The effects of food deprivation”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實踐和優化,并融合多種信息技術,促使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和運用能力。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學習打卡、在線互動、微課視頻等新形式來增加線上教學的生機。另一方面,在本節知識學習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線上收集大量的學習材料,并針對“Lack of food effects on attention and perseverance”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此實現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的有機融合。
(四)促使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不斷完善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無論是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方面,更為立體化和多樣化。所以,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體系明顯不適合于混合式教學。在混合教育中,線上與線下教育的有機融合,形成線上線下并重的雙師教育評價機制,從而突出雙師型教育的優勢。實踐教學擬采用雙師教育理論,通過雙師教育實踐,構建學術英語教育理論框架,搭建線上線下教育實踐平臺。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的評價系統中,線上線下教學應該是平等的,進而使得整體的教學評價更加公平公正,為學生進行錯誤矯正提供良好的契機。
例如,在《通用學術英語綜合教程》Unit 2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warming”的教學過程中,在線上教學中,應以在線教學中的參與和在線作業的完成為依據,對在線教學進行評分。此時教師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分析學生對以下問題的學習探究結果。“1. What is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And what's your evidence? 2. What's the content of the experiment? How do you know? 3.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4.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pre and post tests and what is the content? How do you know? 5. Why do the authors mention the studies of Vosniadou and Brewer (1992, 1994)? ”,從而在評價中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為學生提供更精確的指導,使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積極效果得以體現。同時,教師應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主動改進這一教學評價方式,以為學生學習效能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幫助。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學術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其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應在教學中融合前沿信息和優質在線精品課程內容,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并以培養人才為導向進行教學設計,以促使學生在此模式下,能提升知識運用能力,進而實現高效學術英語課堂構建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為山,李康熙.國內學術英語研究熱點與趨勢: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知識圖譜分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59-66.
[2]楊海旭,王鈞,王海飆.基于學術能力的學術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價),2021(10):37-39.
[3]李文璐,李斯,李欣.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校學術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94-99,110.
[4]趙芳芳.地方高校EGP教師向EAP教師轉型困惑研究:以隴東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6):164-166.
[5]陳秀娟.“雙一流”高校學生國際期刊論文寫作需求分析:對化學專業的調查[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1(14):97-103.
[6]李文璐,李斯,李欣.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校學術英語混合式教學策略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6):115-117.
[7]滕智紅.廣東民辦高校大學學術英語教學現狀與問題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54-57.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文明互鑒視域下中國文化類英文教材建設研究”(項目編號:JG21DB4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