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基于學習者需求的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需了解學習者需求的基本定義,分析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現狀,以此為基礎推進教學體系改革,在解決相關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體系創新,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創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為學生商務英語實踐能力提升奠定基礎,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整體化發展。
關鍵詞:學習者需求;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創新
作者簡介:石玉(1977.09-),湖南益陽人,邵陽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
一、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就目前來說,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設置前未細致考量學生的綜合需求,進行有效的學習需求分析,從而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脫離教學現實,且教學模式沿用的是普通本科院校模式,而忽視了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與普通高校學生間的差距,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比較困難,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未結合商務英語本身的具體需求來選擇教材,使得教材本身缺乏行業性、職業性特征,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難以起到對應的促進作用,就長遠來說,對學生較為不利。
(二)教學方法落后
對比普通英語來說,商務英語會涉及很多專業名詞、語句,如commercial transaction、socialist economy、economic fluctuation、purchasing power、buying power等,在學習、表達時比較困難,學生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差,但是很多教師卻未考慮到該方面的影響因素,在實際教學時仍沿用“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授課,學生的任務只是聽、記,很少真正地參與進來,這就使得整體教學效果較差。此外,很多商務英語教學基本上都是純理論教學,未結合教材設計對應的實踐課程,學生的學習只是停留在紙面上,但是教材英語與實際英語之間本身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造成學生學習的內容與其本身的實際所需有著較大的不同,難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率。
(三)師資力量不足
就很多高職院校招聘的商務英語教師來說,大部分畢業于英語師范院校,其雖然有著較強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語言功底,但是在商務英語方面大多表現出經驗缺乏、了解程度不足、能力一般,雖然有很多教師會有提升自身商務英語水平的想法,但是缺乏具體的提升渠道,多是通過網絡搜集資料來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專業性,有可能給學生作出錯誤示范,降低教學效果。究其根本,在于沒有形成完整的培訓機制,教師的知識體系得不到更新。
二、基于學習者需求的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結合當前商務英語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學習者需求,并以此為基礎推動商務英語實踐英語教學體系改革。可以關注以下幾方面要點:
(一)課程體系改革
1.基礎核心課程。基礎核心課程包括:商務英語閱讀(精讀、泛讀、合讀等)、口語、聽力、翻譯以及英語文寫作等,該部分的學習定位是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基礎,可結合課程為學生設置對應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感受各種商務交流場景,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表達能力,使其深刻感受商務英語與普通英語之間的差距,從而能結合自身需求調整學習方法、重心。
2.專業課程。國際商法、國際貿易實務、經濟學原理等,學生可以通過這部分學習了解國際貿易的相關基本理論,這部分課程在設置與改革時,要求遵循“學習者中心”理論,考慮學生基本英語層次,設置層遞式的英語課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給予學生充分地適應時間,在學生理解接受范圍內提升學習效率。
3.實訓實踐課程。這部分課程主要是將教材與實踐教學模式相結合,包括商務英語談判、外貿英語函電等,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商務知識操作能力。
4.編訂特色教材。通過檔案調取、網絡調研、摸底考核、日常表現、現場交流等方法,了解院校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熟悉學生的職業傾向、興趣愛好、學習計劃等,熟悉其基本需求,以此為參考編訂院校特色教材,保證教材的適用性、合理性。
(二)引入多元化教學方法
1.案例法。案例法,顧名思義,即結合對應的案例來展開商務英語教學,可按照以下步驟展開:(1)案例準備。收集、設計與教材相關的案例,保證案例的真實性,避免隨意杜撰,再將案例材料分發給學生,組織學生就案例展開課程研究;引導學生去關注案例中的知識點,再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資料搜集、檢閱。(2)分析、辯論。讓學生自由分為若干個4-5人的小組,展開分析、討論,要求學生代表整個小組上臺用英語發表自身對案例的實際看法,比如“If we follow our plan to make this new software, we're going to have a lot of competition...”“He can help US set up a company in Beijing...”等。(3)案例總結。教師綜合各個小組的發言結果,對此次案例學習給予肯定,并就其中的成功、不足之處進行詳細表述,并引導各個小組再次回憶、分析整個學習過程,以此來實現相關理論知識的重復記憶,提升學習效果。
2.交際法。交際法可有效滿足學生商務英語學習需求,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1)搭建模擬商務社交場景,如參加商務聚會,可鼓勵學生搜集一些商務聚會時常用的表述形式,如在邀請別人時用“We'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lunch? ”,在接受邀請時可用“How wonderful. We'd love to come.”“Yes, I'd be pleased to accept.”,在回絕他人邀請時可用“Sorry, I can't, I'm busy that night.But thanks anyway.”“I'm sorry, I won't be able to make it. I have animportant appointment that night.”。(2)還可組織學生在具體的商務職業場景中進行角色扮演,如銷售員商務談判,教師可預先為學生提供一段對話,讓其模仿來展開對話,如“A: I' m sorry to say that the price you quote is too high. It would be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push any sales if we buy it at this price. B: Well, if you take quality into consideration, you won' t think our price is too high. A: Let's meet each other half way.”,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得到更加強烈的學習體驗。
3.“以內容為中心”教學方法。以內容為中心,院校可推出以商務內容為基礎的語言教學,在實際教學時注重變換措辭,將深奧的、復雜的商務專業術語轉化為淺顯的、簡單的普通英語,或者是通過線上線下教學、微課教學、翻轉課堂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輔助整個教學過程,為學生內容學習提供更大的便利,也可給予其更多應用語言的機會,以微課教學為例,將系列商務內容,拆分為若干個重點,以微課的形式來細致講述。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來選擇相關的視頻來進行針對性學習,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
(三)壯大教師隊伍
壯大教師隊伍,豐富師資力量,如此才可滿足學習者需求下的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所需,可從以下幾點落實。
1.加強培訓。通過產教融合、學習教育、外出交流等方式,教師隊伍提升整體素質。以產教融合來說,注重與企業間的深度合作,搭建院校+企業聯合培養機制,分析學生切實需求、企業發展規劃,以此來確定教學主要內容,以此為參考確定教師各階段培訓計劃,選定培訓內容,確保教師階段接受的培訓內容能夠應用到下一階段的課程教學中,以此來強化培訓實效;針對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難題,須在培訓中及時反饋,組織培訓教師、普通教師開會研討,以此來保證商務教學的科學性、可持續性,并保證學生商務英語水平的不斷上漲。
2.提升準入門檻。院校在引入商務英語教師時,可適當提高準入門檻;在考驗其基本英語水平、證書時,還需關注其在商務英語方面的具體了解程度,保證其能在英語、商務方面實現雙向發展;可聘請外事公司人員進入院校,走上崗位充當兼職教師,或者是聘請優秀商務人員、權威人士到校舉辦商務講座,以此來更新普通商務教師的教學理念、培養其商務思維,并就商務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展開交通,從而協助商務英語教師探索適宜自身展開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學道路。
三、基于學習者需求的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創新
(一)加強職業分析
通過研究商務英語學習方面的學習者需求,筆者發現與學生的職業需求脫不開關系,除了需要考慮學生個人因素外,還需注重社會層面對商務英語領域各類人才的真實需求。因此,可組織院校學術專家、行業專家等組成專業團隊,并結合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向,進一步調研社會對專業人才的真實需求狀況,了解學生畢業后面向的崗位群,包括國際商務翻譯、外包業務人員、涉外文秘等,可以通過三方面來分析各個崗位群對學習者工作任務、能力等方面的具體需求:第一,外貿業務人員,主要從事外貿工作,崗位涉及產品營銷、單證、報檢、報關、業務主管等,需要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商貿業務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等;第二,商務翻譯,主要充當商務口譯、筆譯、導游、企業講解員等,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有著較強的溝通、應變能力、英語讀寫聽說能力等;第三,涉外文秘,主要涉及企業管理、資料檔案管理、涉外文秘、服務崗位等,要求具備較強的保密意識、溝通與協調能力、組織能力、文件處理能力等。以職業分析結果為參考,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在此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建議的同時,也需尊重學生本身的意見,如此才能保證學生健康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1.制訂教學目標。結合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計教學目標:培養學習者在商務環境下的商務溝通能力、英語交際能力;熟悉商務工作環境、系列崗位職業能力標準要求;熟悉國際貿易業務流程、業務涉及文件、單證處理等。
2.結合教學目標,制訂“語言+實踐”課程實踐教育體系,包括:(1)第一周,進行商務函電模擬。結合貿易流程、商務談判內容,引入貿易案例、情境,準備模擬訓練:通過商務平臺查詢客戶信息、發布產品內容;商務郵件接收、閱讀、分析、回復;產品包裝、保險、運輸、付款、價格等技巧處理;產品申訴、索賠方法、流程。(2)第二周,報關實務模擬。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填制模擬;貨物通關流程模擬。要求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熟悉貨物報關進程中涉及的各個崗位,對其中涉及的商務知識有簡單的了解。(3)第三周,文秘實務模擬。關于文秘工作的立卷歸檔、文檔收取、發送等技能模擬訓練;模擬訓練常用辦公設備、辦公軟件、通訊工具、交流方式等。(4)第四周,商務口譯模擬。模擬相關口譯技巧;各類會議現場口譯模擬,以小組形式開展口譯模擬訓練。(5)第五周,商務單證模擬。學生完成信用證、報關報驗單證、保險單證、裝運單證、結匯單證等項目的繕制模擬工作,提升學生商務英語口語實操能力。(6)第六周,商務談判模擬。對應案例,進行貿易談判模擬,包括談判過程模擬、合同簽訂模擬,以此來培養學生商務英語談判技巧,熟悉相關英語詞匯、語法等在具體場景中的應用方式。(7)頂崗實習。借助頂崗實習將系列商務專業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于崗位工作中。
(三)創新實踐教學條件
1.在進行課內實踐時,語言課程部分,可以推出以情境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為代表的教學創新,提升課程教學的互動性、任務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如商務英語口筆譯實訓、口語實訓等,將基本的商務技能、理論知識等滲透到實際工作中,可結合工作流程,引入具體情境,組織課內實訓,如商務談判實訓、商務單證與函電實訓等。
2.搭建高標準的模擬學習室、網絡教室,成立校內實訓中心,配備聯想高端計算機、聯想塔式服務器、頭戴式耳機、防靜電地板、學生雙聯桌與其他相關輔助設備等,承擔商務英語專業的外貿英文函電、劍橋商務英語、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聽力、商務英語翻譯、外貿單證和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的實訓教學,學生可結合自身學習需求選擇對應的學習模塊,并利用各項商務軟件,進入虛擬化的商務情境中參與仿真模擬實訓,進而掌握單證制作、貿易磋商等實際技能。以模擬學習室為核心組織英語協會、英語角第二課堂,從而實現商務英語教育的延伸,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人文素養。
3.強化校企合作,搭建校外培訓基地,從大一即開始組織學生到校外基地參觀、學習,讓其對自身所學專業、實踐要求、未來發展趨勢等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了解,從而讓學生能夠在綜合多項要素的基礎上明確自身學習需求,調整后續學習目標、重點,并與教師做好配合,穩步提升學習實效。
四、結語
綜上,本文基于學生需求的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進行了綜合論述與分析,建議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在深刻了解分析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推動改革與創新工作,賦予學生更強的商務英語學習興趣、動力,完善、穩固商務英語知識結構,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促進其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春明.商務英語專業多維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1):85-91.
[2]吳曉丹,王忠民,鞠晶.目標管理理論視域下商務英語專業基礎課程體系的整合與創新[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5):40-41.
[3]何蓉.創業教育與商務英語專業教學相融合的途徑研究[J].讀與寫(上旬),2022(4):167-169.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教改課題“地方高校商務英語一流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HNJG-2020-0827)、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項目“邵陽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創新”(項目編號:20210239806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