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的教學設計為例,基于英語學科大觀念設計單元整體教學任務,圍繞“愛心公益伴我行”這一主線展開單元整體學習。將單元內容細化為通過四個小觀念并凝練為諺語的形式概括,這四個小觀念按照了解—制定—反思—倡議的順序,層層推進,針對每個小觀念設計不同層次的語言實踐活動,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實現“教—學—評”一體化,落地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學科大觀念;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呂晶(1993.06-),女,山西晉中人,廈門市梧侶學校,二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為“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目標扁平化、知識碎片化、情感標簽化等問題。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可以以主題意義為統領,關注單元的育人價值,將主題大觀念和學科大觀念融合,實現核心素養落地。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教學設計為例,闡述如何通過構建單元大觀念,完成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落地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一、理論基礎
(一)英語學科大觀念
英語學科大觀念是指向學科本體的語言大觀念和具有跨學科特點主題大觀念的有機融合。語言大觀念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學習過程中具有系統性、可遷移性的內容,在語言知識之間建立體系,形成框架。而主題大觀念則具有跨學科的特點,新課標將教學主題劃分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范疇,每個范疇下再進一步設置了若干主題群和詳細的子主題內容,涵蓋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學生語言學習提供了語境。主題大觀念承載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是通過英語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
(二)大觀念與單元整體教學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一直偏重于單一的語法、詞匯教學,知識之間無法建立關聯,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記憶層面;另一方面忽略文本的語篇意義及其背后的育人價值,無法實現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大觀念的提出可以有效解決英語教學過程中知識碎片化和表層化的問題,而單元整體教學的提出則為推動課程改革邁向育人目標,落實核心素養提供了內容的組織框架。在此背景下,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便成為落實英語課程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途徑。
二、基于大觀念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一)研讀教材內容,梳理語篇意義,構建單元大觀念
本課教學內容為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單元屬于人與社會范疇,主題群為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其子主題為公益勞動與公共服務。該單元由多種類型的語篇組成,通過對每個語篇的類型和內容進行分析,總結出每個語篇的語言小觀念和主題小觀念。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提煉出本單元的語言大觀念為學生可以用一般過去式描述自己的經歷,并且掌握表達愿望(hope to、would like to、want to),建議 (could、why not、how about)和原因的相關句型。本單元的主題大觀念是學生通過組建自己的志愿團隊并參與志愿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和理解志愿服務的意義,并積極號召別人一起行動起來加入志愿者行列,與愛同行,讓愛傳遞,共同創造和諧友愛的家園。
(二)基于大觀念,重組教材內容,制定單元和課時教學目標
Section A作為本單元內容的基礎部分,內容上側重于談論利用課余時間提供幫助,需要學生學習、操練有關語言內容和技能。在語法方面,要求學生掌握“to do”作賓語、狀語、賓語補足語的不同用法,情態動詞could用于表示建議以及掌握一些與話題相關的動詞短語的用法。在情感態度方面,教師通過本部分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品格,并提出具體的建議,使幫助他人真正落到實處,鼓勵學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Section B進一步拓展了Section A的話題,從談論如何幫助別人,延展到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如何克服困難,進一步過渡到如何感謝別人提供的幫助。Section B在語言知識上,復現了動詞不定式的用法,擴充了幫助他人和克服困難的詞匯和句式表達。在技能上,從聽力輸入到閱讀訓練再到讀促寫,逐層推進。在情感上,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力所能及地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獲得幸福感。
原本的教材內容無法做到與觀念輸出的統一,因此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要重組教材內容,并增添原創教學內容來更好地實現每個課時的觀念輸出。本單元的教學設計是基于學科大觀念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圍繞“愛心公益伴我行”這一主線展開單元整體學習。在此基礎上,將單元內容細化為四個小觀念并凝練為諺語的形式,并分別為Small efforts make a big difference、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Roses given, fragrance in hand 和Pass on love, warm the world。這四個主題按照了解—制訂—反思—倡議的順序,層層推進。教師設計了不同層次的語言實踐活動,教會學生表達如何進行志愿服務以及對別人的幫助表達感謝。每個小觀念的達成都依托每個課時的最終項目。
以下為每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安排、課時類型和課時安排。
在此基礎上,描繪出本單元基于主題大觀念的單元內容整合關聯圖。
(三)關注單元的育人價值,實現核心素養落地
從上面的單元內容整合關聯圖可以看出,在單元的整體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關注語言知識的學習,還關注本單元的育人價值,即強調圍繞“愛心公益伴我行”這一主線展開單元整體學習,使得學生在學完這一單元之后,不只停留于語言知識的獲取,更重要的是可以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志愿活動當中去,實現德育滲透,促進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落地。
在語言能力方面,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可以理解和記憶有關志愿服務的話題詞匯的意義和用法; 聽懂和理解教材內外關于志愿者和社會公益活動的拓展素材,并從中提取和整合關鍵信息和重要知識點,完成思維導圖;觀看演講視頻,賞析演講稿,學會用演講的方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志愿服務經歷和體會,加深對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項目組建的認知。
在文化意識方面,學生可以感悟志愿服務的真正含義,體會志愿服務帶給自己、他人和社會的不同收獲;號召其他人加入志愿行列,讓愛心公益隨行,讓愛傳遞,共同構建和諧友愛的社會,讓世界充滿愛;通過閱讀國外志愿服務相關語篇,了解和鑒賞國內外志愿服務活動的異同。
在思維品質方面,學生可以在繪制和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辯論賽能多角度辯證地看待金錢與幫助他人之間的關系,提高辨析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能夠歸納與建構語篇的整體結構,并能夠在組建志愿者團隊和號召中提出自己的創新想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在學習能力方面,學生能夠學會主動探究并思考問題,完成作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并且通過每項任務完成后積攢的愛心數量和每課時的作業評價表分析和反饋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控和改進自己的學習策略;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完成海報制作、Vlog 的創作和演講稿等。
(四)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在規劃好每一課時的觀念輸出內容和核心素養目標之后,課時教學任務的設計還應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中的三個層次,即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層層遞進,螺旋式上升。例如學完第二課時,學生能夠:
1. 通過閱讀文本內容,用表格歸納提及的志愿活動(學習理解類);
2. 歸納文中主人公提及的志愿活動的意義及他們的感受(學習理解類);
3. 總結選擇志愿活動時應該考慮的因素,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志愿活動(應用實踐類);
4. 討論志愿活動的意義,從對他人、對自己、對社會等多個角度進行說明(應用實踐類);
5. 班級內興趣意愿相同的學生組成志愿小組,并為自己的志愿小組取名,制訂下一步志愿活動的計劃(遷移創造類)。
在每一個學習活動之后教師都應有意識地設計評價內容,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以及老師的教學效果,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1.學生自我評價:依據課上任務的完成情況評價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通過課后任務的落實與反饋評價對所學知識的鞏固程度;通過課后學習效果自評表反思本單元學習的優勢和不足。
2.同伴互評:通過合作學習,互相考查同伴間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
3.教師評價: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學生知識接受程度,學生思維發展情況等。
三、結語
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師首先從研讀教材內容,梳理語篇意義開始,構建單元大觀念。再基于主題大觀念,重組教材內容,制定單元和課時教學目標。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碎片化的知識點之間建立關聯,形成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遷移創新能力,更能將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發揮出來,實現立德樹人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薔,孫萬磊,趙連杰,等.大觀念對英語學科落實育人導向課程目標的意義與價值[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