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恬
摘? 要:在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講演故事的能力十分重要。作為幼師,講好故事能夠讓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明理、知事,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如今,在新媒體的環境下,講演故事有了更加豐富的形式和方法。文章重點探討了在新媒體環境下培養幼兒教育專業學生講演故事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講演故事能力;新媒體
在幼兒教育中,聽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3歲~6歲是幼兒發展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講演故事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豐富幼兒的思想情感。幼兒教育專業(以下簡稱幼教專業)要將培養學生的講演故事能力作為重點教學內容,讓學生準確把握幼兒教育中講演故事的特點和技巧,以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幼兒教育質量。
一、運用新媒體技術展開幼兒教育的必要性
從學前教育的現狀來看,大部分教育活動都是由教師完成的,因此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面對新形勢下的學前教育要求,在培養幼教講演故事的能力時,教師適當運用新媒體技術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效果,這主要表現為:1. 新媒體技術可以增加幼兒教育專業學生對該技術的認知,了解新媒體技術在學前教育中的可行性以及重要性,進而全面激發學生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與積極性。2. 在強化幼兒教育專業學生講演故事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應用新媒體創新教育模式,包括翻轉課堂或者微課等教育模式,均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具有專業技能。
二、新媒體環境下培養幼兒教育專業學生講演故事能力的措施
(一)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講演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1. 新媒體技術運用的可行性
3歲~6歲的幼兒認知水平有限,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弱,幼兒本身對情緒的理解大于語言方面的理解,因此幼教必須通過夸張的表情和動作,以及有趣的語言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教學中,專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選擇性地播放一些幼兒園上課的視頻,讓學生觀察、了解幼兒不同神態和情緒所要表達的含義。例如,幼兒面對未知的事物時,會動用五官表達出夸張的神態,或是睜大眼睛,或是張開嘴巴,這些都可以詮釋出幼兒吃驚的神情。此類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步入職場后,通過幼兒的情緒表達確定自身講演故事的成效。而多媒體技術可以真實還原幼兒的表現,幫助學生感同身受地理解幼兒教育和講演故事的方式。
2. 新媒體技術運用方法
幼兒故事中包含了很多動物形象、神話人物等,而展示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是講演故事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告訴學生多觀察生活,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去收集生活中的多種聲音和形態。比如各種動物的叫聲、不同年齡的人的聲音、動物的形態、人物的動作等,并將這些作為講演故事的素材,融入學生自己的講演中。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學生收集到的素材,和學生一起討論不同形象在語言、形貌、表情和動作等方面的差異,讓學生結合素材,并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教師則評價出表演最好的小組,這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演熱情。
(二)用多媒體形式展示講演故事的教學案例
1. 通過視頻還原教學場景
幼教專業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崗位競爭能力,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中職學生參與實習的機會并不多,實踐經驗也比較少,很多學生意識不到講演故事這個環節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無法在有限的實踐中取得進步、積累教學經驗。
針對這個問題,專業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微課、微信群等發布信息,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幼兒園講演故事的真實案例。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視頻等媒體資料了解了真實的幼兒園教學情況,以及幼兒園教師在講演故事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情況,并通過請教教師、與同學交流等方式學習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教師為學生播放了幼兒園教師講演故事的案例視頻,視頻中幼兒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幼師講故事時,兩個幼兒因為搶玩具打鬧了起來。這個案例讓學生了解到,幼師面對的實際教學情況是復雜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集思廣益,共同探討通過多媒體等輔助手段提高幼師講演故事的吸引力,結合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
2. 提供視頻教學素材
豐富的視頻、音像資源不僅能夠豐富學習資料,還能為學生帶來新鮮的學習體驗,給予學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表達的獨特魅力。同時生動的課件也是激發學生積極表達的重要手段,教師讓學生表演或模仿課件中的示范性資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專業教師在帶領學生練習講演故事時,可以在課件中插入“鞠萍姐姐講故事”的視頻內容,這能為學生的練習起到輔助作用。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聚焦鞠萍姐姐是如何將一個個傳統的童話、神話故事轉變成幼兒能夠理解的方式的,并如何通過趣味性的講述進行表達,引導學生注意講演故事時的語氣、語調、語速,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模仿鞠萍姐姐的講述風格,以逐漸熟悉故事的講述方式,再從模仿中逐漸摸索出學生自己的故事講演風格。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放開心理包袱,大膽開口,使自己的故事講演真正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發揮出故事講演對幼兒的培養作用。
(三)用線上通信設備探討學生講演故事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1. 關注學生情緒
通常,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師在講故事時一定要聲情并茂、落落大方,能夠做出夸張的聲音和動作。而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很內向,所以他們在講演故事時更容易放不開。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傾向于讓學生上臺直接講演故事,有些學生會存在記憶不全、語言表達不流暢等問題,這時教師會直接指出他們的問題和不足,但是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學生對講演故事環節的反感,形成一種負面情緒的循環。
2. 利用新媒體點評教學效果
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樣的講演故事途徑。對一些表達能力很強、有自信且性格活潑的學生,教師仍然可以采用課上講演故事、現場點評的方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錄像設備將學生講演故事的過程記錄下來,這樣在點評環節,教師就可以通過回放視頻的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客觀做出評價,從而讓學生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并針對性地進行改正。對一些不喜歡上臺表演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將自己講演故事的過程或者片段用手機記錄下來,在課后發送到微信、QQ等線上溝通平臺上,教師評價后,再及時反饋給學生。對表現好的學生,教師要表揚并詢問學生其演講資料是否可以作為授課素材,這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逐漸戰勝并消除膽怯、不自信的心理,在講演故事時更加自信、大方。
3. 進一步強化線上通信功能
利用線上通信檢驗學生的體態語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為幼兒故事本身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學生在講演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故事內容本身,還要注意肢體語言的和諧性以及眼神的生動性,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更加系統的肢體語言訓練。教師利用線上通信的形式能定格視頻,仔細觀察學生的肢體語言細節,并給出專業意見,幫助學生糾正講演中不到位的動作,還能檢查學生在講演故事中的表情,如喜、怒、哀、樂、憂、思、懼等,從而在保證學生動作到位的同時,還能使學生在講演過程中表達出正確的情緒。教師也可以應用線上通信為學生拍攝示范視頻,學生模仿該視頻,從而解決了自身存在的問題。例如,學生在講演“龜兔賽跑”這個故事時,就可以將講演過程拍攝成視頻,然后提交給教師,讓其對講演表現進行點評、糾正和指導。
(四)用網絡媒體收集幼兒教育的故事材料
1. 利用新媒體技術采集故事素材
學生找尋故事素材可以充分地利用網絡渠道,因為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都可以實現對素材以及學習資源的收集。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如微博、知乎、抖音、視頻網站等搜集自己感興趣的素材或適合講演的資料,然后根據資料不斷地進行練習。例如,在收集一段適合講演的故事時,學生先熟悉故事情節,挖掘其中的主旨和整體故事框架,從而增添了講演的邏輯性。另外,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手段提煉素材重點,列出故事提綱,以便按照故事的邏輯對其進行記憶,再通過自己的語言將故事敘述出來。
2. 通過新媒體豐富故事的展示方法
學生還要學會整理材料,如將自己喜歡的各種兒童故事的文字、聲音、視頻和圖片等,通過Word、PPT等形式整理出來,作為自己今后教育工作的講故事素材;同時通過各種媒介與同伴相互交換講演故事材料,相互評價故事材料和幼兒教育的適應性,實現共同進步。由此可見,利用新媒體整理故事材料,既能夠提高故事收集的效率,而且能夠豐富學生講演故事的形式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講演故事的能力。
(五)用網絡資源渠道豐富幼兒教育的講演形式
幼教專業學生在提升自身職業技能和專業能力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幼兒戲劇表演的形式,讓講演的故事變得更加生動、有效。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購物渠道添置道具,或制作道具所需的材料等,在課堂中搭設戲劇舞臺,創設有趣的表演環境。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故事講演得更加真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提升講演故事的能力。
例如,教師讓學生借由排演幼兒戲劇《小紅帽》的方式增強講演能力。在準備環節,教師先讓學生自主設計劇本和臺詞,并借用多媒體設備查找網絡劇本、視頻,然后進行故事創編,讓臺詞內容盡可能新穎、有趣,以符合幼兒的欣賞要求。學生根據劇本在網絡上購買或制作表演所需要的道具,包括服裝、頭飾,以及故事里重要的道具,如狼外婆的外套、小紅帽的帽子、獵人的槍和樹木花草等。在排練環節,教師檢驗學生的表演情況,并錄制排練視頻,糾正學生飾演角色存在的問題,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自己的角色。在驗收環節,教師錄制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由每個學生進行點評打分,這也可以作為學生以后優化講演故事的依據。這種幼兒戲劇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僅新穎、創造了真實的教學表演環境,還提高了學生講演故事的能力。
(六)用網絡學習平臺創建全面的評價體系
1. 評價方法選擇
幼教專業的實踐學習需要有科學合理、系統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考核評價方式要以學習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從不同角度關注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與促進作用。
學校可以在網絡學習平臺設置學生綜合評價表、小組互評表、專業教師以及幼兒園專家評價表,運用平臺系統統計分析學生的得分情況,匯總學生提出的具體意見,讓師生進行線上交流和回答。新媒體讓師生的交流更加便捷、及時,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也為幼教專業學生的未來實踐教學提供了全新的交流方式。
2. 重視評價結果的運用
教師要借助學習平臺評價系統中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綜合運用,鍛煉學生客觀評價自我和他人的能力,了解學生講演技巧的掌握情況和程度,并提供有效的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在故事講演中鍛煉了自己,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學生積累了講演故事的模擬實踐經驗。
三、結語
綜上所述,講演故事能力是一個合格幼師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新媒體的發展為幼教專業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更豐富的途徑,專業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新媒體的教育優勢,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講演故事能力。
參考文獻:
[1] 葛明星. 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文學素養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J]. 教育觀察,2020,9(12):123-124.
[2] 湯紅燕. 新媒體時代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線上舞蹈教學開展探究[J]. 戲劇之家,2022(30):141-143.
[3] 孫晨. 新時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師德規范教育途徑創新研究[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7(03):122-124.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