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海菲



摘要:為了更好地培養早期教育領域的專業人才,很多高職院校開始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文章探究基于“崗課賽證”的高職院校早期教育專業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以及課程學習、崗位實訓、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和教育比賽四個環節有機融合,全方位培養早期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崗課賽證;高職院校;早期教育專業
高職院校早期教育專業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崗課賽證”理念開發出來的一種培養模式。“課”代表課程,通過設計有針對性的課程,滿足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崗”代表實習崗位,通過提供實習機會,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證”代表證書資格,通過獲得相關的證書,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力。“賽”代表比賽競賽,通過參加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一、高職院校早期教育專業“崗課賽證”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一)課程學習
高職院校讓學生學習與早期教育專業相關的各種課程,如兒童心理學、幼兒教育學、教育方法與技巧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得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為未來從事早期教育工作做準備。
(二)崗位實訓
高職院校讓學生參與早期教育實踐,在教育實踐場所(如幼兒園、托兒所)進行實習,熟悉早期教育工作的實際環境和操作過程,通過崗位實訓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與兒童互動、參與教學活動、組織和管理班級等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職業資格認證考試
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一些高職院校會鼓勵學生參加證書認證培訓課程,并通過考試獲得相應的證書。這些證書的獲得可以證明學生具備了特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四)教育比賽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高職院校應該早期教育相關的賽事或比賽。學生可以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如教育設計比賽、教學技能比賽等,通過與其他學生的交流和競爭,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通過運用“崗課賽證”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使得早期教育專業的學生獲得專業知識、實踐經驗、證書認證和競爭經歷,全面提高自己在早期教育領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如圖1所示。
二、高職院校早期教育專業“崗課賽證”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和結構
目前,“崗課賽證”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問題。在課程內容方面,高職院校存在過于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實踐技能的問題。現代職場需要學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的教育模式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相關的經驗和技能。在課程結構方面,高職院校缺乏跨學科整合和綜合實踐的機會。現代職場需要學生具備跨學科的綜合能力,而傳統教育模式中各個學科的教學往往是孤立的,學生缺乏整合各學科知識和實踐操作的機會,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難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無法適應社會和職場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革和創新,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職場的需求,如表1所示。
(二)培養資源和師資力量
首先,高職院校培養資源問題主要體現在實踐基地和實訓設備不足方面。由于高職院校投入不足或限制條件較多,很多高職院校無法提供寬敞的實踐基地和充足的實訓設備。例如,一些高職院校可能沒有足夠的托兒所或幼兒園作為實踐基地,學生難以接觸到真實的教育環境。其次,師資力量不足。市場上早期教育領域的專業教師資源緊缺,造成了師資力量不足,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最后,一些高職院校可能面臨招聘和留住優秀教師的困難,導致師資隊伍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大對實踐基地和實訓設備的投入,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同時推動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以提高早期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
首先,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缺乏創新意識,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學生對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其次,高職院校的評價體系更加偏重知識和技能的考核,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發展。最后,在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更容易以就業率和薪資待遇等硬性指標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四)學生發展支持
“崗課賽證”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內容如表2所示。其中,課程體系模塊旨在讓學生掌握早期教育領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包括學習兒童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等課程,以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和教育原理。工作崗位模塊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學生通過熟悉早期教育工作的實際環境和操作過程,能更好地理解并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模塊旨在證明學生具備特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學生通過參加證書認證培訓課程,并通過考試獲得相應的證書,證明自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職業技能大賽模塊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參加教育設計比賽、教學技能比賽等活動,通過與其他學生的競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高職院校早期教育專業“崗課賽證”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策略
(一)課程設計
針對課程內容問題,高職院校需要不斷進行評估和更新,確保與行業發展和就業需求相匹配。針對這一問題,高職院校可以引入新的教學資源和方法,如引入實踐性項目、案例分析和跨學科教學等,進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對課程結構問題,高職院校需要進行調整和優化,通過梳理和整合相關課程,確保課程之間的銜接性與合理性,避免重復和冗余。
(二)師資培養與配備
首先,高職院校可以組織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培訓課程,提供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育資源。其次,為了激發教師積極參與研究和專業發展,高職院校可以建立評估機制,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系統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提供相應的培訓和支持。最后,高職院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機制,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借助企業資源提供實踐教學和專業培訓的機會,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三)教學方法創新與評價體系完善
針對面臨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問題,高職院校可以采取以下解決辦法。首先,高職院校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其次,高職院校可以建立產業導向教學模式,根據產業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識。最后,高職院校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習和實訓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四)學生支持與輔導
高職院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和職業規劃指導,幫助學生確定職業目標和發展路徑,同時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和合作,定期開展實習和實訓項目,積極提供就業信息和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就業保障。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高職院校還應加強師資培訓,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發展需求,以便應對以后在職場上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此外,高職院校需致力于建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先進的教學設施和學習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和社團組織,培養綜合素質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結論
“崗課賽證”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課程、崗位、資格和比賽四個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該模式下,學生既要通過學習課程獲得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又要參與實習崗位,親身感受職業生活,并獲得實際操作技能。同時,學生需要參加相關資格認證考試,證明自己的專業水平,或者參加比賽,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凌旭,戴俊良,張冠勇,等.基于“課,崗,證,賽”深度融合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2).
[2]夏微.基于“崗課賽證”:融合,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文學少年,2021(28).
[3]鄧霜梅.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電梯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華東科技,2023(1).
[4]肖鴻.基于“崗課證賽融合”的高職經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12).
[5]石旦.基于崗課賽證四位一體的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知識經濟,2022(24).
[6]丁廣華,許景潤.高職教育會計專業“雙軌三項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職業,2011(20).
基金項目:伊犁州教育規劃科研項目“早期教育專業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與實踐”,項目編號:YLJYKT2022-237;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托幼一體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早期教育發展的可行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YZY2022KZD008。
(作者單位: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