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拓印法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種技法,起源于古代的印章藝術,其主要用途是將圖案或文字刻制在印章上,然后通過印泥將圖案或文字轉印到紙張或其他材料上。在當代國畫作品中,拓印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畫面的表現形式,還能夠增添作品的藝術韻味。本文將探討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的應用,分析其優點和局限性,并探討如何在國畫創作中更好地運用拓印法。
關鍵詞:拓印法;當代國畫作品;應用
中圖分類號:J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4-00-03
拓印法是一種古老的繪畫技藝,其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探討其在當代國畫藝術中的意義和價值以及未來的應用方向,對于國畫作品的發展也更有現實意義。
一、拓印法的起源和發展
拓印法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印章藝術。印章藝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印章的使用。隨著印章藝術的發展,拓印法也逐漸興起。在唐代,拓印法被廣泛應用于書法、繪畫等領域。當時的書法家、畫家們將拓印法應用于作品中,使得作品更加豐富多彩。到了明清時期,拓印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近現代以來,拓印法在國畫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二、拓印法在當代國畫創作中的應用
(一)豐富畫面效果
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的應用,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實現畫面表現:一是紋理表現,拓印法可以通過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在畫面上營造出各種獨特的紋理效果。藝術家可以利用拓印法的凸起和壓制效果,創造出豐富多樣的紋理,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和觸感。二是輪廓描繪,通過拓印法可以精確地反映原始圖案或文字的邊緣輪廓,使得畫面的線條更加清晰和準確。藝術家可以運用拓印法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表現出具有獨特韻味的輪廓線條,增強畫面的結構性和表現力。三是色彩渲染,拓印法不僅可以用于黑白畫作,也可以用于色彩渲染。藝術家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墨汁或顏料涂抹在多種材料上,通過壓制轉移至紙張上,形成豐富的形狀和色彩效果,見圖1。這種方式可以使得畫面的色彩更加鮮明、純粹,增加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和表現力。藝術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理念和表現需求,靈活運用拓印法,創作出具有獨特魅力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二)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作品
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的應用,可以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作品,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具體而言,其融入路徑如下:一是印章印制,拓印法最早應用于印章制作,而印章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符號之一,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藝術家可以運用拓印法制作印章,并將其融入作品中,以表達對傳統書畫的融合表現。二是青銅器結合,中國青銅器皿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繪畫密切相關。藝術家可以利用拓印法將經典的青銅器皿的器型、圖案轉移到畫布上,再通過繪畫技法進行優化和補充,使得作品既具有青銅器皿的獨特韻味,又有繪畫的表現力和表達方式。三是古代文人畫題材,古代文人畫以山水、花鳥等題材為主,寄托了文人士大夫的情懷和哲學思考。藝術家可以利用拓印法將古代文人畫的經典元素轉移到作品中,并通過拓印法的凸起效果,突出畫面的質感和紋理,使得作品更具古典韻味和歷史感。四是國畫傳統技法再現,拓印法可以模擬國畫傳統技法,如水墨渲染、皴法等。藝術家可以通過拓印法的特點,模擬傳統國畫的筆觸和色彩效果,表現出古典藝術的風采和氛圍。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當代國畫作品,藝術家可以在傳承傳統的同時,注入現代元素和個人創新,使得作品更加豐富多樣,具有時代感和現代審美。這種融合既展示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又體現了當代藝術的創新和表達方式[1]。
三、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的應用優點和局限性
(一)應用優點
1.穩定性高
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的應用具有穩定性高的優點,由于拓印法使用印章或印臺等工具進行創作,可以實現穩定而準確的紋理轉移,使得作品的質感和層次感更加穩定和一致。首先,拓印法可以幫助藝術家實現更加準確和精細的紋理表達。通過將印章或印臺與畫布相結合,藝術家可以將獨特的紋理特征轉移到作品上,如樹皮、石頭、葉子等自然元素的紋理,或者是傳統繪畫中常見的墨韻紋理等。相比手工繪制,拓印法可以更加準確地再現這些紋理,使作品更具真實感和立體感。其次,拓印法在重復創作中表現出較高的穩定性。通過制作和使用規范的印章或印臺,藝術家可以實現連續的紋理轉移,確保每次創作的結果相對一致。這種穩定性使得藝術家能夠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整體效果,減少因手工繪制而引入的變量,提高作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節約成本
相比傳統的手工繪制方法,拓印法可以減少因材料和人力成本而帶來的開支,提高作品的經濟效益。首先,拓印法使用的印章或印臺等工具制作成本相對較低,并且能夠重復使用多次。這意味著,一次制作的印章或印臺可以用于多次的創作過程中,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開支。其次,拓印法不需要雇用專業的繪畫人員,只需要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和創意,即可進行創作,從而減少了人力成本。最后,通過將拓印法與數字技術相結合,藝術家可以在電腦上設計出印章或印臺的圖案,然后使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實體模型,使得制作成本更為低廉和可控。
3.可重復性強
通過使用印章或印臺等工具進行紋理轉移,藝術家可以實現連續且準確的紋理表達,使得作品在多次創作中能夠保持一致的質感和效果。首先,拓印法的可重復性使得藝術家能夠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整體效果。通過多次使用印章或印臺進行紋理轉移,藝術家可以對作品進行反復調整和修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這種可重復性使得藝術家能夠更加精確地控制作品的表現和細節,增加了作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其次,可重復性也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多創作的可能性。通過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使用印章或印臺,藝術家可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紋理組合和效果,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形式和變化性[2]。
(二)應用局限性
1.應用范圍較為有限
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的應用雖然有一定的優點,但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局限性是其應用范圍較為有限。首先,由于拓印法主要依賴于印章或印臺等工具進行紋理轉移,因此對于那些需要自由發揮創作想象力和技巧的藝術形式,拓印法的應用就顯得相對有限。例如,對于那些強調個體創作和獨特表達的抽象繪畫作品,拓印法可能無法滿足藝術家對于紋理和筆觸的自由控制需求。其次,拓印法更適合于大面積紋理的轉移,而對于細節和精確度要求較高的作品,則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印章或印臺的尺寸和形狀限制,拓印法在表現復雜的紋理和細膩的線條時可能難以達到精確度的要求。另外,拓印法對于創作過程中的實時調整和修改也有一定的限制。一旦紋理被轉移到畫面上,很難進行后期的修改和修飾。這使得藝術家在創作時需要事先做好規劃和準備,無法隨意調整和變化作品的效果。
2.制作過程較為煩瑣
盡管這種技法可以實現準確的紋理再現和連續的效果,但是其制作過程也需要藝術家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和耐心。首先,拓印法需要藝術家設計和制作印章或印臺等工具。這些工具的制作需要考慮到紋理特征的表現和成品效果的需求,因此需要進行多次實驗和調整。制作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工具的尺寸、形狀、材質等方面,以保證印章或印臺的使用效果和穩定性。其次,拓印法的應用還需要藝術家事先做好規劃和設計。在創作過程中,藝術家需要確定好作品的構圖、色彩和紋理等元素,以便于在使用印章或印臺時快速準確地進行紋理轉移。這需要藝術家擁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和豐富的創作經驗,以及對拓印法工具的熟練掌握。最后,拓印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技術難題。例如,如何控制印章或印臺的力度和方向,以避免出現紋理失真、重疊或漏印等問題;如何處理好紋理之間的過渡和銜接,使得作品整體效果更加自然和連貫。這些技術難題需要藝術家不斷摸索和實踐,以提高自己的技巧和水平。
3.視覺效果較為單一
盡管拓印法可以實現準確的紋理再現和連續的效果,但是其作品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相對單一,無法表現出藝術家的創造性和個性化的特點。首先,拓印法的紋理再現相對固定和單一。由于拓印法主要依靠印章或印臺等工具進行紋理轉移,因此作品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往往比較單一,難以表現出藝術家的創造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尤其是對于那些強調獨特表達和藝術思想的作品,拓印法可能無法滿足藝術家的需求。其次,拓印法的色彩和線條表現相對單調。拓印法主要依賴于紋理轉移,因此作品呈現出來的色彩和線條比較單調和平面。對于那些需要豐富色彩和多樣線條表現的作品,拓印法可能無法滿足藝術家的需求。此外,在拓印法的應用過程中,藝術家難以對作品進行實時調整和修改,這也限制了拓印法在色彩和線條表現方面的多樣性。另外,拓印法的應用范圍也相對有限。由于拓印法主要依賴于印章或印臺等工具,因此對于那些需要自由發揮創作想象力和技巧的藝術形式,拓印法的應用就顯得相對有限。例如,對于那些強調個體創作和獨特表達的抽象繪畫作品,拓印法的視覺效果可能無法滿足藝術家對于紋理和筆觸的自由控制需求[3]。
四、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的應用局限性的應對策略
(一)創新拓印材料和方法
為了有效解決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的應用局限性的問題,可以通過創新拓印材料和方法來應對,以豐富作品的視覺效果和表現手法。首先,可以考慮創新拓印材料。傳統的拓印法主要使用印章或印臺等工具進行紋理轉移,但可以探索使用其他材料來擴展拓印的可能性。例如,可以嘗試使用不同質地的布料、海綿、橡皮等材料作為拓印工具,以實現不同紋理和效果的表現。這樣可以拓寬藝術家的選擇范圍,增加作品的多樣性。其次,可以探索創新拓印方法。除了傳統的印章或印臺,可以考慮引入其他技術和工具來輔助拓印法的應用。例如,可以結合數字技術,利用數碼印刷或激光雕刻等技術制作紋理模板,再將模板轉移到作品上,以實現更精確和多樣化的紋理效果。此外,還可以嘗試與其他繪畫技法結合,如水墨、丙烯等,以拓展拓印法的表現手法。
(二)結合其他藝術手法
結合其他藝術手法來豐富作品的表現力和視覺效果,以突破拓印法的單一性問題。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如下路徑來實現:第一,結合寫意表現。拓印法通常注重紋理和細節的表現,藝術家可以結合寫意表現,通過自由的筆觸和色彩運用,增加作品的表現力和個性化。通過寫意技巧的運用,藝術家能夠更好地表達情感和主題,使作品更加豐富多樣。第二,運用混合媒介。藝術家可以嘗試將拓印法與其他媒介相結合,如水彩、水墨、丙烯等。通過使用不同的媒介,藝術家可以創造出更加多樣化的視覺效果和質感,豐富作品的層次感和立體感。第三,探索創新技法。例如,可以嘗試在拓印的基礎上進行手工修飾和潤色,增加作品的變化性和層次感;或者可以嘗試將拓印法與數碼藝術相結合,通過后期處理和編輯來豐富作品的表現力。第四,注重構圖和造型。藝術家可以注重構圖和造型的設計,通過合理的布局和形式安排,使作品更加有力度和視覺沖擊力。運用不同的構圖手法以及對比、平衡等原則,可以增強作品的整體效果和表現力。第五,藝術家可以嘗試將拓印法與其他技法進行組合與轉化。例如,可以在拓印的基礎上進行繪畫或雕刻,將不同的藝術手法相互融合,創造出新穎獨特的效果。
(三)注重個性化表現
通過精心設計構圖、運用獨特的色彩、注重個性化的處理,藝術家可以使拓印作品更加豐富多樣、充滿個性,從而克服拓印法的局限性,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和表現。具體而言,藝術家可以在創作中注重個性化的構圖和設計。通過巧妙的構圖安排和形式設計,藝術家可以營造獨特的視覺效果和情感表達,突顯個人風格和創意。同時,色彩的運用也是實現個性化表現的重要手段。藝術家可以選擇與拓印紋理相匹配的獨特色彩,或者通過疊加、混合、對比等方式來創造豐富多樣的色彩效果,從而使作品更具個性化和富有表現力。此外,藝術家還可以在拓印的過程中注重個性化的處理和潤色。通過手工的修飾和涂改,藝術家可以賦予作品更加獨特的品位和表現力,使每幅作品都具有個性化的特點。
五、結束語
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形式,增添了作品的藝術韻味,還促進了跨學科創作。然而,拓印法在國畫創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應用范圍較小,視覺效果單一,以及制作過程煩瑣。為了克服這些局限性,畫家應不斷創新拓印材料和方法,結合其他藝術手法,注重個性化表現,使拓印法在當代國畫作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林家緡.食物肌理效果在紋樣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2021,34(16):8-10.
[2]我的心靈藝術[J].上海藝術家,2010(04):56-57.
[3]王麗君.水墨肌理效果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甘肅高師學報,2014,19(03):67-68.
作者簡介:林久青(1978-),男,江蘇高郵人,碩士,中國畫專業,從事寫意花鳥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