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斌 郁志宏 杜建強 烏蘭圖雅 劉海洋 張建超 葛延
摘 要: 針對本科院校專業教師年輕化、高學歷化、非師范化的現狀,從教學經驗不足、教學與科研脫節、教學能力提升途徑單一等方面分析了制約高等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和教學水平發展的原因。提出以一體化教學、科教融合、賽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途徑提升青年教師尤其是新入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并圍繞上述途徑,詳細介紹了提升教學能力的過程及方式。研究結果可為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提高教學質量及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院校;機電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1795(2023)08-0121-04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08.021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高等農業院校引進人才數量的不斷增加,教師隊伍年輕化、高學歷化、非師范化傾向較為普遍,給高校發展帶來了活力的同時也面臨著教師教學及實踐能力亟待提升的現狀,尤其對于特色鮮明、就業面較廣的農業院校機電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成為了培養高技術水平人才、提高高等農業院校辦學質量的關鍵。
就農業院校的特點而言,所引進教師主要為相關特色專業的高學歷應屆畢業生,由于生師比較高、急需補充師資力量,大多數新進教師剛剛畢業就直接走上了教學崗位,教學經驗的匱乏導致了相關專業及課程的教學質量不升反降,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積極性和青年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均出現下滑。因此,如何在較短時間內幫助新進教師盡可能地提升教學能力、彌補教學經驗的不足,成為了當前農業院校培養高層次引進人才所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本研究以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為研究對象,結合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1 現狀分析
1.1 缺少教學經驗導致教學能力不足
目前我國農業類本科院校引進的青年教師多為學歷較高、科研能力較強及理論功底扎實的博士、碩士畢業生,學術水平較高、科學研究能力突出和專業視野開闊。但由于剛畢業就從事教學工作,缺乏系統的教學訓練和實踐積累,普遍存在學術水平高、教學能力不足、課堂掌控能力弱的問題。結果導致其無法將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充分、有效地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整體學習熱情不高、認同感不強[1-2]。此外,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不當,也使得青年教師在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時,無法合理制定應對措施,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持續下滑,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受挫。
1.2 教學與科研脫節
打造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應用學科前沿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而高層次、高水平青年教師的引進,恰好為各高校完成這一任務提供了必要條件。但如何有效使用這些引進人才,引導其將自身科研能力轉化為教學能力,充分激發高學歷青年教師所應該具備的教學熱情和潛力,一直是各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當前部分院校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比較嚴重,尤其當新進青年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受挫時,勢必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見效更快的科學研究工作當中,加劇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在占用時間上的矛盾,造成教學與科研脫節,這一現象在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農業院校普遍存在。
1.3 教學能力提升途徑單一
傳統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與提升主要針對教學基本技能培養、教學實施能力培養和教學組織管理能力培養等方面展開,盡管涉及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但能力提升方式仍主要依靠傳統入職培訓及課堂實踐,途徑比較單一,不僅無法滿足新時期農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多元化需求,而且不利于幫助教師樹立問題意識、培養創新思維,進而制約了高等農業院校教育教學理念的與時俱進和多元化發展[3]。
2 提升途徑
2.1 以一體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能力
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一體化教學非常適合實踐性較強、實訓內容較多的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課程,實施時將實驗室、模型室或校內實訓場所設計成為能進行課堂教學的專業課教學場所,使其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功能,并將實驗、實訓的內容與相關理論內容結合起來進行一體化教學,由同一教師交叉完成實踐內容的演示、講授和理論內容的講解、論證。一體化教學方式下,能夠實現專業課授課教師與實驗員一體化,由同一教師完成專業課全部理論與實踐內容的教學,其結果不僅能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而且能夠較好地促進農業院校機電專業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形成一支既具有較高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專業實踐技能的師資隊伍[4-5]。
一體化教學方式下的教學能力提升過程如圖1 所示。由于機電專業新進教師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常常借助本專業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軟件完成試驗研究,不僅熟悉了相關專業設備及軟件的操作,而且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快速學習、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因此在入職高校后,會很快熟悉并掌握相關專業軟件、設備的使用,充分運用實踐教學資源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此外,引入一體化教學方式,可以幫助新進青年教師在入職初期充分發揮自身鉆研能力強、操作專業軟件和設備能力強的優勢,克服講臺恐懼,提升課堂自信,以能迅速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優勢來彌補教學經驗的不足,促進教育教學能力快速提升。
2.2 以科教融合方式提升教學能力
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課的特點決定了其課堂教學不能局限于書本知識,而必須結合院校及專業特色增加有關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的知識,這恰好為高學歷青年教師以科教融合方式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能力提供了契機。科教融合可以從科研與教學結合的角度,將青年教師所參與承擔的科研項目、研發或改進的農業機械產品、設計的農業電力設施及系統等作為實例,引入專業課課堂教學,將教師已有的科研實踐經驗與教學相結合,即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活躍了課堂學術氣氛,最終通過教學資源與科研資源融合,達到良好的協同育人效果。
以科教融合方式實施教學時,可依據科學研究的主要組成模塊進行課程教學單元設計,如圖2 所示,分別針對科學研究過程中的研究現狀分析、研究基礎與方法、科研設備儀器、研究內容及目標和創新點與特色等模塊,設置相對應的課程教學環節、內容和目標,實現科研與教學多點融合、全過程融合[6-7]。如針對專業內容的研究現狀及學科最新發展,設置相關的線下討論、線上調研和查閱資料等教學內容,為課程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推進科教融合奠定基礎。又如在課堂講授專業內容時,可充分借助相關科研項目的研究內容及目標,尤其是授課教師主持或參與的相關項目,實施案例式教學,充分發揮高學歷青年教師的科研優勢,為提升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做好鋪墊。科研與教學相融合的方式,不僅能激發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積極投身教學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同步提升,而且還能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提升專業素養、接觸學科前沿,具備一定的科研創新能力與條件,進而培養其參與相關科研項目的積極性,推動以科研轉化為優勢的高質量教學發展,實現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反哺教學的良性循環[8]。
2.3 以賽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提升教學能力
傳統的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訓,培訓方式相對單一,主要以聽與講為主,缺乏多樣性,往往會讓受訓的青年教師尤其是新進教師感覺乏味、倦怠,容易打消其從事教學研究和工作的積極性。因此,不斷豐富教師教學能力培訓途徑、加強對培訓內容及方式的挖掘,對于有效提升新進教師教學能力至關重要。近年來,賽教融合理念、校企合作模式的興起,正好迎合了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教師能力培訓的實際需求,為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的多元化、特色化和新穎化發展提供了新思路[9-11]。
隨著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的不斷增多與發展,很多青年教師在學生時代就積累了豐富的參賽經驗,這些經驗在其走向教學崗位后,成為了較好的教學資源,而想要將這一資源利用起來,就需要將傳統的青年教師培訓方式多樣化,引入賽教融合培訓機制,激勵青年教師帶隊參加各類比賽,借助其科研實踐能力和活躍的創新思維,將競賽題目、案例、成果等資源提煉轉化后引入課堂教學,以賽教融合的方式充實課堂教學內容,達到以賽促教、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進而使教學能力得到提升[12-14]。將賽教融合作為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訓的一個環節,不僅能夠充分激發青年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可以有效發揮青年教師有干勁、有活力、喜歡創新的特點,拉近其與學生間的距離,提升課堂掌控能力。
此外,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也是提升青年教師尤其是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2]。通過該途徑提升教學能力的過程如圖3 所示,青年教師在入職初期就深入相關企業學習培訓,有利于其熟悉行業最新技術發展,彌補實踐經驗匱乏的短板。深入企業學習的過程不僅可以讓青年專業教師依托所學專業和自身科研能力,找到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的結合點,而且還能讓青年教師積累寶貴的實踐教學素材和案例,以充實課堂教學內容、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這一點對于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課程教學具有實踐內容多、區域特色強、理論與實踐銜接緊密等特點,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通過積累實踐經驗來提升教學能力的最佳途徑就是先讓教師深入企業學習培訓,隨后有針對性地開啟校企合作方式。在校企合作方式下,可以充分將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與企業的需求聯系起來,充分利用相關企業的設備、實踐條件等資源,深化高校與企業間的合作交流,在豐富專業教師經驗、開闊其視野的同時,有效提升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保證后續可以將企業生產一線的實踐經驗順利引入課堂,進而幫助學生將所學專業理論及實踐技能應用于農業院校特色研究和專業生產加工領域。
3 結束語
農業院校機電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具有實踐性強、應用性強、交叉性內容多和專業特色鮮明等特點,因此要求專業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將其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充分傳授給學生的教學能力。而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就需要通過適合的培養方式及途徑來改善農業院校機電專業教師尤其是新入職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本研究針對農業院校機電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體化教學、科教融合、賽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教學能力提升途徑,并圍繞上述提升途徑的特點和作用機制,給出了具體實施建議。研究結果有效迎合了當前農業院校機電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需求,為青年教師尤其是新入職教師的培訓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康偉.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式與途徑研究[J].當代教師教育,2012,5(2):57-62.
KANG Wei.A study on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of newly-established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J].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2012,5(2):57-62.
牛紀強,王月明,楊美傳.新形勢下高校新進專業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保障體系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7(53):92-94.
楊敏,徐慧玲.大數據時代地方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的構建[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2022,38(4):59-63.
YANG Min, XU Huiling.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promotionmechanism of local university teachers in big data era[J]. Journal of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22,38(4):59-63.
郭文斌, 高晶晶, 韓寶生. 切削力測量實驗的一體化教學法[J].農業工程,2014,4(5):96-99.
GUO Wenbin, GAO Jingjing, HAN Baosheng. Integrated teachingmethod of cutting force measuring experiment[J].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4,4(5):96-99.
郭文斌,李旭英,韓寶生,等.工序質量統計分析實驗的一體化教學法[J].農業工程,2018,8(7):113-116.
GUO Wenbin, LI Xuying, HAN Baosheng, et al. Integrated teachingmethod of procedure quality statis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J].AgriculturalEngineering,2018,8(7):113-116.
宋忠賢,毛艷麗,朱新鋒,等.“新工科”背景下科教融合實驗教學:以MnO2 催化氧化VOCs 實驗為例[J/OL].大學化學: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15.O6.20220719.1648.006.html.
SONG Zhongxian, MAO Yanli, ZHU Xinfeng, et al. Laboratoryteaching explo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of "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aking MnO2 catalytic oxidationof VOCs as an example[J]. University Chemistry: 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15.O6.20220719.1648.006.html.
張玉蘋,劉小濤,李冬冬.科教融合的材料力學性能實驗教學方法探索與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19):3-5.
ZHANG Yuping, LIU Xiaotao, LI Dongdong.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 of material mechanics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J]. ChinaModern Education Equipment,2022(19):3-5.
戴靜.科教融合視角下的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基于武漢某農業高校的實證調查[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2014.
DAI Jing.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the study on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anempirical investigation based on one of agricuetural universties inWuhan[D].Wuha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4.
江麗,封志兵,張華,等.基于賽教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物理類專業為例[J].中國地質教育,2020,29(3):30-34.
JIANG Li, FENG Zhibing, ZHANG Hua, et al.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talent training model by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blending:taking geophysics majors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example[J].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2020,29(3):30-34.
羅月迎,許自英,王勇.基于數控車工的賽教融合人才培養實踐:以《數控車削加工》課程為例[J].內燃機與配件,2022( 12) :124-126.
LUO Yueying, XU Ziying, WANG Yong. Research on course constructionof integration based on CNC turning:taking the 《CNC Turning》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as an example[J]. Internal CombustionEngine & Parts,2022(12):124-126.
劉傳慧,曹鎮杭,唐文杰,等.關于推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的創新研究[J].時代汽車,2022(16):69-71.
LIU Chuanhui, CAO Zhenhang, TANG Wenjie, et al. Innovationresearch on promot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eepening the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J]. Auto Time, 2022( 16) :69-71.
解進強,付麗茹.“以賽促學、賽教融合”主動式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7):10-12.
韓濤,凌六一,王成軍,等.專業評估視角下電氣信息類人才“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實驗實踐教學模式改革[J].科教導刊,2022(2):56-58.
HAN Tao,LING Liuyi,WANG Chengjun,et al.Experimental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pecialty by promoting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compet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evaluation[J].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2022( 2) :56-58.
胡娟,趙磊,郭一軍.以賽促教:模擬電子技術實驗的改革與實踐[J].黃山學院學報,2022,24(3):117-119.
HU Juan, ZHAO Lei, GUO Yijun. Promoting teaching by competition:reform and practice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J].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2022,24(3):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