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聲音回歸與“理想聽者”:流動空間中有聲書敘事模式優化研究

2024-01-24 18:23:11朱赫男王鵬濤
現代出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敘事

朱赫男 王鵬濤

內容摘要:新技術革命背景下,高速的交通網絡和實時的信息網絡融合,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重疊,加之人們身體與信息的流動,共同構建了新的流動空間。在流動空間中,人們的視覺和聽覺進入新的平衡狀態,聲音成為人們在虛擬空間中獲取信息的重要媒介。流動空間中虛擬與現實的交融性為數字敘事提供了新場景,此前基于靜態空間設計的有聲書敘事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在流動空間中的閱讀需求。因此,優化有聲書敘事模式:在故事層以聲音獨一性優化文本敘事,幫助讀者理解故事情節;在文本層復現真實音景(soundscape),恢復聽者環境感知力;在新文本層借助媒介互動性,激發聽者文本再創造力,是未來有聲書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 有聲書;流動空間;聲音;敘事;理想聽者

課題: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智能媒體時代出版企業服務生態系統構建研究”(編號:21BTQ076)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3.05.010

城市社會學家曼紐爾· 卡斯特( M a n u e lCasetells)在1996年出版的《網絡社會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一書中認為社會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轉化,信息科技催動了網絡社會的興起,網絡社會環繞著資本、信息、技術、音像、聲音、象征等的流動而建構起來,因此網絡社會塑造了新的空間形式——“流動空間”(space of flows)。“流動空間”是通過流動而運作的共享時間之社會實踐的物質組織,流動空間正在轉化基于物理臨近(contiguity)原則所構建的“地方空間”(space of places)。空間的流動性不僅包括大范圍的人口、物體、資本和信息的全球流動,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小范圍的通勤和旅行。數字時代人們線上線下融合的多樣化生活場景構筑了流動空間。

聽書正在成為人們在流動空間中的重要閱讀方式。“新的聲音技術、現代城市的聲音,以及對聽覺感知的興趣,共同構成了對聽覺主體的新的敘事描寫背景。”2022年,法國出版聯盟(SNEFrance)將5月定為“有聲讀物月”(Audio BookMonth),法國出版商協會發布的數字閱讀調查報告顯示,12%的受訪者(15歲及以上人群)稱他們曾聽過有聲讀物,有聲讀物正在慢慢改變法國人的閱讀習慣。2023年4月23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發現,“聽書”和“視頻講書”方式成為新的閱讀選擇。2022年,超三成(35.5%)的成年國民養成了聽書的習慣,較2021年的平均水平(32.7%)提高了2.8個百分點。對我國成年國民聽書介質的考察發現,選擇“移動有聲App平臺”聽書的國民比例較高,為21.6%;有13.5%的人選擇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聽書;有10.5%的人選擇通過“智能音箱”聽書;分別有8.5%和5.2%的人選擇通過“廣播”和“有聲閱讀器或語音讀書機”聽書。人們聽書習慣的養成,帶動了我國有聲書平臺的繁榮,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三家主打音頻的公司月活躍用戶人數均過千萬。有聲閱讀已經成為數字化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

移動有聲App平臺已經成為人們聽書的主要選擇。但是,如果僅將文字文本有聲化,忽視新的敘事背景和新的媒介敘事方式,“仍然以服務靜態閱讀模式的敘事方式來生產有聲書,將很難適用于流動空間中多重主題框架并置的場景”。因此,發揮數字媒介的獨特優勢,打造適應流動空間的數字化有聲閱讀文本,實現作者和聽者的情感契合,是未來有聲書發展的關鍵。

一、聲之流傳與聽之演進

(一)聲之流傳:擬聲、留聲、造聲

聲音是人們交流的重要方式。語言起源的難以考證,顯示了聲音轉瞬即逝的特性,“口語使用的聲音符號是一種轉瞬即逝的事物,記錄性較差,口語信息的保存和積累只能依賴人腦的記憶力”。從文字媒介時代的擬聲,到電子媒介時代的留聲,再到數字媒介時代的造聲,人們一直在嘗試保留和傳播重要的聲音。

1. 擬聲

人類智力提高形成的擬態認知(minetic sense)為敘事的產生提供了基礎。擬聲詞是人們利用耳朵和大腦辨別自然界聲音后的模仿。中國遠古歌謠中有很多擬聲詞。文字的出現克服了聲音的轉瞬即逝性,古人采集民間歌謠并用文字整理記錄,遠古的聲音借助擬聲詞的形式被保存下來,擬聲詞也成為早期敘事詩的重要組成元素。據統計,《詩經》三百零五篇中,有擬聲詞的占五十三篇,近六分之一。“《詩經》使用擬聲詞的地方有120多處,其構成形式主要是單音擬聲詞如‘殷(震動聲,雷聲)、‘鏜(鼓聲)、‘喈(鳥鳴聲)、‘鹼(玉相擊聲),雙音重疊式擬聲詞如‘關關(鳥和鳴聲)、‘呦呦(鹿鳴聲)、‘許許(伐木聲)、‘囂囂(鳥鳴聲、風聲),以及雙聲疊韻擬聲詞如‘睨皖(黃鳥鳴聲)、‘綿蠻(鳥鳴聲)等三種。” 雖然擬聲詞經過人腦的藝術化處理與真實聲音的相似度不高,但是將聲音書于竹帛延長了聲音的流傳時間,現代讀者得以借助文字“傾聽”和想象古代的傳音。自此,擬聲詞成為文學敘事中營造聽覺體驗的重要依托。

2. 留聲

人們能夠記錄聲音的原貌始于留聲機的發明。1877年,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留聲機,主要原理是聲波引起金屬針的振動,在蠟筒上產生刻痕,回放時倒轉蠟筒,金屬針和蠟筒的摩擦就能重現聲音。1924年,貝爾實驗室成功進行了電聲記錄實驗,他們實現了將聲波轉換成電信號,然后通過電信號將聲音記錄下來。飛利浦公司在1963年和1979年分別研制出盒式磁帶和CD,引發了聲音革命,聲音不僅可以在時間上得到保存,而且可以借助便攜的載體傳播到更廣闊的地域范圍。留聲媒介的發明使人們可以聆聽到遙遠時空的聲音和故事。

3. 造聲

數字時代,人們由記錄聲音轉向創造聲音。這一階段聲音可以被剪輯、混合,語音合成技術可以產生自然界之外的聲音,人工智能技術也可以生產新聲音敘事文本。“由于聲音存儲、錄制技術的持續發展,聲音不僅可以和圖像一樣便捷有效地存儲、復制、修飾和傳播,甚至可以在波德里亞‘擬像意義上被憑空生產出來。”2007年8月31日,日本 Crypton Future Media以雅馬哈的 Vocaloid 系列語音合成程序為基礎開發了虛擬歌手“初音未來”,初音未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3D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中國以雅馬哈公司的Vocaloid 3語音合成引擎為基礎制作了虛擬歌手“洛天依”,2012年7月12日,洛天依作為中文虛擬歌手正式出道 。2018年,蜻蜓FM上線AI讀書頻道,百度人工智能小助手“小度”和小米公司的“小愛同學”化身電臺主播為用戶講述故事。數字時代的敘事主體不再局限于人類,作為人的身體的延伸的人工智能成為新的敘事主體,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的聽覺體驗。

(二)聽之演進:朗讀、默讀、聽書

技術不僅使聲音的留存和創造成為可能,同時也推動了閱讀的演進。聽書與口語傳播時代的朗讀有相似的基因。古羅馬的富人會讓識字的奴隸讀書給他們聽。“小普林尼在他的一封信中提及,在和他的妻子或一些朋友吃飯時,他喜歡聽別人大聲朗讀有趣的書。”趙麗華梳理了歐美學界迄今提出的三次閱讀革命假說。第一次是在近代早期,朗讀轉向默讀;第二次是在18世紀下半葉,精讀轉向泛讀,“閱讀革命”一詞也由此提出;第三次是在當下,紙讀轉向電子傳播、屏讀和移動閱讀。從朗讀到默讀再到有聲閱讀,與媒介的演進同步,聽書方式呈現螺旋式上升,有聲閱讀是第三次閱讀革命的重要表現。中國式聽書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以聽為讀的習慣與方式一直存在。如果以內容、形式、場所、載體等維度的演變為參照,可以將中國式聽書發展史劃分為原始萌芽、初級發展、技術破冰和急速生長四個階段,相應地,可以將聽書總結為在地聽書、在場聽書、在輯聽書、在線聽書四種方式。”可見,聽書在中外閱讀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聲音媒介的魅力從未消減。數字時代人們在流動空間的聽書不僅是對口語時代閱讀習慣的繼承,更是人們借助聲音媒介獲取知識、提升自我、融入社會的重要方式。

二、流動空間中的數字化生存

人們在流動空間中處于數字化生存狀態,“數字通信技術媒介、流動的信息、人和設備混合的節點三個要素構成了流動空間系統”。人是流動空間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身體連接著實體物理空間和虛擬信息空間。在流動空間中,人們的視覺被物理圖景占據,而聽覺可以有效獲取虛擬空間的信息,人們在流動空間中沉浸式收聽有聲書音頻,并進一步追求心理空間與流動空間的契合。

(一)身體連接: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的疊加

人以身體為媒介連接著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實體空間(physical space)是指現實生活中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物質載體,由社會經濟活動和自然景觀共同構成。虛擬空間(virtual space)從存儲和傳輸數據的技術空間演化而來,之后人們將自己的意志和意識強加給了這個空間,因此形成一個擬人化的空間形態。虛擬空間在空間上具有無限超越性和很強的滲透功能,在形態上則表現出不定、跳躍和蔓延等特點。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的互相影響與融合形成了流動空間。

流動空間的形成是人們積極參與建構的過程。實體地理空間的信息通過人體感知、解碼、編碼后反映到虛擬空間,虛擬空間的信息通過人體和人體的延伸(智能移動設備等)反映到實體地理空間。音頻通過聲音的疊加性實現了聲音傳播從物理空間到虛擬空間再到二者融合的過程。實體空間的在場性和虛擬空間的交互性影響著人們在流動空間的聽覺敘事行為。人通過感知、編碼、解碼等過程融合兩個空間的聲音信息,從而創造了流動空間的聽覺敘事文化。

(二)感官平衡:流動中的聽覺共同體

有聲書的出現從一開始就與流動性密切相關。20世紀70年代,杜瓦爾·赫克特(Duvall Hecht)受單調的100英里通勤路程啟發,產生了將磁帶和書結合在一起的想法,自此有聲書通常與開車聯系在一起。5G和AI的結合開啟了智能車載時代,車不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是萬物互聯下集大數據、傳感器和人工智能于一體的具備強大功能的智能終端,聲音是在不影響駕駛的情況下唯一可聽的媒介。人們在流動空間中,要依靠視覺觀察物理地標,判斷自身在實體空間中的位置,視覺注意力被占據導致人們在流動過程中對虛擬空間圖像的接收只能是走馬觀花。然而,視覺地標的完備,減少了對聽覺的占據,聽覺成為人們相互聯結的紐帶。

當人們走出家庭,步入流動空間時,便成為分散的個體,聲音則具有在流動中生產聽覺共同體的聚合作用。“共同性”的構建,即借由故事“構建共同的場景、尋求情感共鳴、分享共同的意義”。聲音塑造的聽覺共同體,雖非物理上的有形存在,卻是人們置身其中的精神家園。通過網絡收聽同一本書的用戶都可以認為他們處在同一個聽覺空間。

(三)心理共鳴:心理空間與流動空間的融合

聲音在促進人的心理空間和流動空間融合中起著關鍵作用。《莊子·人間世》中記載:“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人們聽書的過程不僅是沉浸于聲音的過程,更是用心體悟的過程。然而,現代社會的噪音成為阻礙人們心理空間和流動空間融合的最大障礙。

米歇爾·希翁 (Michel Chion)總結了四種不同標準的“噪音”定義:第一,在聲學上,噪音的特征是非周期性的頻率結構;第二,在信息科學上,噪音是指聲音信號無用的那一部分;第三,在分類學上,噪音是不是語音也不被識別為音樂的聲音;第四,在心理學上,噪音是干擾或者侵害。流動空間中的噪音,是指因為流動性而產生的非周期性振動發聲以及冗余信息,這些噪音使人們接收的有價值信息時斷時續,干擾了感官平衡性和心理穩定性。

聽書是以“書聲”對抗流動空間中的噪音的一種方式。噪音在某種程度上對人們的聽覺感受造成了侵犯,現代人將自己籠罩在能屏蔽噪音的聽覺空間里,聲學家稱這種“以聲抗聲”之法為構筑聲墻(sound wall)。在流動空間中,人們借助音墻形成私人聽覺空間。在沉浸式聽書過程中,在閱讀聲音形成的新場景中與龐雜的現實場景區隔開來。

人們在流動空間中用心聆聽與體悟聽書內容,從而遮蔽無法消除的外部嘈雜音景。當人們沉浸在當下的聽書過程中,全神貫注、全情投入并享受閱讀時會產生心流(flow)。“當聲音從顱骨上直接向戴耳機者發送出來,他不會再把事件當作是從聲音的地平線上傳來,不會覺得自己是被一組移動著的事件所包圍。他就是這組事件,他就是整個宇宙。”沉浸式聽覺體驗促進了人們心理空間和流動空間的融合。

三、流動空間中有聲書敘事優化策略

數字媒介的互動性推動了傳統敘事由重視作者和作品向重視讀者或聽者轉變。聽者并不是在有聲書制作完成后才出場,在有聲書制作過程中,“隱含聽者”一直在場。有聲書的創作者都希望能夠將文本有效傳達給“理想聽者”。“理想聽者”是依據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在《結構主義詩學》中“理想讀者”的概念提出的設想。卡勒認為,“作品具有結構和意義,因為人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閱讀它”。“文學能力”是一種閱讀文學作品的程式,這種程式是后天的訓練而非先天獲得的能力。 有聲書的“理想聽者”不僅具有“聽書能力”,而且在媒介賦權下具有創造新敘事文本的能力。

聽者的閱讀,即敘事接受是有聲書價值實現的關鍵。中國歷史上的“伯牙鼓琴,子期知音”便是“理想聽者”的生動表現。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中寫道:“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可見,自古知音對于文本接受的重要性和知音之難遇。有聲書開發不僅需要紙質書提供版權,更關鍵在于找到數字敘事媒介和聽覺敘事內容之間正確的契合方式,在故事層優化文本敘事,提升聽者聆聽能力,在文本層復現敘述音景,恢復聽者的環境感知能力,在此基礎上激發聽者的新文本創造力,促進創作者和聽者的情感對接,塑造“理想聽者”,使有聲書成為人們在流動空間中的最佳精神食糧。

(一)故事層:優化文本敘事

“語音獨一性”是聽覺敘事的理論根基。“在文學敘事中,聲音的獨特性更為隱蔽,更容易被研究者忽視。”在移動音頻平臺提供的有聲書中,無論是一個人演繹一本書的獨播模式、男女雙播模式還是多人演繹的有聲劇模式,都存在忽視“語音獨一性”的問題。因此,在獨播模式中可以借助朗讀者的聲音還原文本敘述者的語音,幫助聽者區分文本的講述者和觀察者。在雙播模式和有聲劇模式中,可以利用“聲音獨一性”幫助聽者感知角色性格特點,通過文本實現作者與聽者的對話。

1. 選擇符合故事講述者特點的朗讀者

聲音獨一性能夠幫助聽者區分敘事視角和敘述聲音。敘事學中的視角是指“敘述者或人物與敘事文中的事件相對應的位置或狀態”。視角是誰在觀察故事,而聲音是誰在借助語言傳達給聽者故事。在敘事文本中,有時視角和聲音是一致的,故事的觀察者也是故事的講述者。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文本中,觀察者和敘述者并非一致。

例如,“在《簡·愛》中,視角是當時的簡,而陳述者則是故事發生若干年后的簡”。目前一些平臺提供的獨播模式《簡·愛》有聲書多是青年女聲,以客觀平靜的語調講述故事,在涉及角色對話時,主播會模仿不同角色的聲音。從講述者而言,文本的講述者是故事發生若干年后的簡,她重新回憶自己的經歷,但是獨播模式的講述者更像站在上帝視角,語氣客觀疏離,不符合作者原本的回憶式敘事設計。這樣容易導致聽者混淆觀察者和講述者,進而影響人們對故事情節以及作者的寫作深意的理解。

有聲書敘事中也存在故事講述者聲音與角色性格不符的問題。在《簡·愛》有聲書評論區,有用戶認為主播聲音很自然,但有點幼,仿佛缺少這本書的氣質,也有用戶認為太甜太幼的女聲沒有體現簡·愛倔強獨立、堅強自愛的形象。在將經典文學作品制作成有聲書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注意視角和聲音的區分,另一方面要選擇符合敘述者年齡、性格等設定的朗讀者,促進聲音、故事講述者和講述方式的契合。

2. 選擇符合角色性格特點的朗讀者

聲音的獨一性也體現在不同性格的角色有不同的音色。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能夠聽聲辨人,如《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出場便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但是,“由于一部分朗讀者缺乏必要的文學素養和專業訓練,在朗讀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畫蛇添足的情感補充,從而直接影響了文學作品的接收效果”。

在流動空間中,簡化聆聽是人們傾聽的重要方式。法國聲音理論家希翁將聲音聆聽分為因果聆聽(causal listening)、語義聆聽(semanticlistening)和簡化聆聽(reduced listening)。簡化聆聽關注聲音本身的“獨一性”,即音色特點。人們借由簡化聆聽,增加語義聆聽的效果,更加準確地理解真實作者、隱含作者和敘述者傳達的意義。

在有聲書制作中,有聲書平臺可以和AI技術供應商合作,借助AI技術賦予角色獨特的聲音特點。標貝科技定位于人工智能語音交互服務商,基于AI+SaaS(Software-as-a-Service)開放平臺,提供高品質語音合成方案和個性化定制服務,包括TTS(Text to Speech,從文本到語音)定制、聲音復刻、聲音轉換等。TTS3.0階段,引入transformer機制和GAN(GenerativeAdversarial Networks,生成式對抗網絡)的深度學習技術,重點優化有聲讀物場景聲音體驗。AI將為有聲書創作者、平臺方和聽者提供新的數字文本開發空間和智能化聽覺空間。

(二)文本層:敘述音景的復現

有聲敘事文本是對真實世界的藝術化反映。有聲書文本容易忽視聲音與環境間的關系。“僅將聲音作為修辭敘事中的表達媒介,只會把聲音局限在文本研究的形式層面”,聲音不僅具有故事層面的意義,也在文本層面表現著環境與時代的變化。音景的概念由加拿大學者默雷·夏弗(R.Murray Schafer)在《為世界調音》中首次提出,其直接意義是“由聲音界定空間屬性”。“聲音景觀既是一個物理環境,又是感知環境的一種方式;既是一個世界,也是為了理解該世界而構建的一種文化。”塑造“理想聽者”,除了幫助聽者提升故事理解能力,也要在文本層面復現敘述音景,使聽者更好地聆聽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聲音。有聲書敘事不應是“照本宣科”,而應該借助數字媒介實現故事和聲音環境的融合,再現文字中沉寂的聲音,恢復人們的聽覺理解能力和環境感知力。

1. 恢復自然環境的音景

口語時代人們對自然音景的感知較為敏銳,人類通過敘事行為交流周圍環境變動的信息。農業社會的音景處于高保真的狀態,幾乎沒有噪音的干擾,人們可以清晰地聽到自然的聲音。然而,工業社會之后,隆隆的機器聲和城市里的嘈雜聲壓倒了各種自然的聲音,聲音的擁擠與噪音的膨脹使音景由高保真淪為低保真,人們聽到的是一團無法辨別的混響。低保真的音景阻礙了人們對外界真實環境的感知,現代的人們很難想象《詩經》中提到的一些音景,如《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中水鳥的相互應和聲、《周南·葛覃》中“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中黃鳥的和鳴聲。在有聲書制作中增加自然音景,有助于人們理解聽覺文本并喚起情感共鳴。

借助聽覺文本恢復自然音景成為喚醒人們在流動空間中聽覺感知力的關鍵。人們在流動空間中的聽書行為是處理多聲源信息的過程,多聲源包括實體空間的基音和虛擬空間的聽書音頻。基音是聽者所在場景中的原有聲音環境,如城市中汽車的馬達聲和鳴笛聲、機器生產的轟鳴聲、電子設備的提示音等,這些不合時宜的噪音隔絕了人們對自然音景如風聲、雨聲、蟲鳴聲等的感知。聽書為人們提供了對抗噪音、恢復對自然音景感知的途徑。在有聲書制作中,可以根據故事發生的環境,重現對應的自然音景,讓人們感受故事發生的自然狀態。

在2020年3月28日的“地球一小時”活動中,WWF(World Wildlife Fund,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喜馬拉雅一起呼吁關上燈,聆聽自然的聲音。聽單中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聽!故事中的大自然”選取49首古詩,邀請譚松韻等明星講述詩詞,讓聽眾透過千年的詩句探索自然的奧秘;第二部分“地球治愈計劃”邀請郭晶晶等人講述人類和地球上可愛物種的奇妙守護故事,故事講述過程中會增加動物的叫聲;第三部分“純音樂與大自然白噪音的交織”包括《雪落下的聲音》《涼風有信》《下雨天》等樂器音與大自然白噪音交織的純音樂;第四部分“3D大自然環繞聲效”包括《山里人家炊煙起》、《夜晚的星》(蟋蟀、蟲鳴、鋼琴)、《森林晨景》(鳥鳴、寶寶學語聲、木吉他、鋼琴、長笛)等自然聲音與輕音樂交織的樂曲。在“地球一小時”熄燈時間,人們通過聲音感受到自然萬物與人類同在,聽單中關于瀕危動物的故事讓人們感受到守護地球的重要性,“聽覺可以實現人與自然萬物之間的感應和同情”。自然的音景讓聽眾的情感得到治愈,產生與自然的親近感。

2. 增加社會環境的音景

音景包括自然音景和社會音景。社會音景是指人類社會的發展所出現的聲音,是由于人的活動而產生、相應地也留下人的痕跡的聲音。社會音景由生活在一定地域的定居者和流動者共同創造,社會音景具有歷史性、地理性和流動性,見證著社會的變遷和聽覺文化的產生。

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以聲音環境的惡化為代價。一方面,全球化帶來地域文化的趨同,在聽覺文化領域表現為社會音景的趨同,一些標志音(soundmarks)正在消失;另一方面,工業化和文明沖突產生的噪音污染使人們生活在喧囂的環境中。同質化、低質量的社會音景,鈍化了聽者對社會歷史與文化的聽覺感知。為了引起人們對聲音環境的關注,默雷·夏弗建立了世界音景計劃(WorldSoundscape Project,WSP),繼而創建了聲音生態學(acoustic ecology)。聲音生態學通過記錄和分析具有審美性和文化性的聲音景觀,探索改善人與聲音環境關系的方案。聲音生態的平衡可以通過記錄與傳播標志音、消減與規制噪音兩條路徑實現。

良好的聲音生態需要多樣化的社會音景協調共存。“人們長期浸淫其間的聲音環境以及社會文化傳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聽覺方式,從而形成了聽者所理解的聲音景觀;反過來,人們如何聽、如何理解各種聲音,又會作用于聲音環境的建構。”保護標志性的社會音景不僅需要通過聲音博物館記錄與保存聲音,更需要借助數字媒介擴大聲音的流動與傳播。將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音景加入有聲書中,以聲音建構敘事場景,可以將聽者、文本、地理空間和社會記憶聯結在一起。如平江路上的評彈、昆曲,廟堂、巷里的吳儂軟語,深巷里弄的“啊要白蘭花”“吃伐棒冰”等姑蘇吆喝聲,古運河畔的悠揚槳聲,以及蘇州園林中風動竹簧、雨打芭蕉之聲,多種聲音景觀構建了聽覺意義上的江南文化空間。聽者在協調共存的音景中追尋獨特的民族記憶,由此形成“聽覺共同體”,對抗文化的同化。

社會發展中產生的嘈雜音景難以完全被消除,探索消減與規制噪音的有效方式對于平衡人與聲音環境的關系至關重要。在有聲書中適當加入噪音,有時可以產生警醒的聽覺效果,進而引導人們改變社會行為和改善聲音環境。如《四世同堂》有聲書中以槍炮聲開場,既借助音景展開了七七事變后北平兵荒馬亂的故事背景,又引起聽者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戰爭的反思。噪音形成的沖擊性聽覺體驗使人們尋求對真實社會音景的改善。

有聲書制作需要將多樣化的社會音景融入敘事文本,深化聽者對文化、歷史和社會的感知與思考,從而創造更加優質的新聲音文本。

(三)新文本層:增強聽者文本再生產能力

“理想聽者”不僅具有闡釋聲音文本的能力,還具有創造新數字敘事文本的能力。人類在兒童時期通過聽故事,逐漸形成內化的故事講述能力。優質的有聲書文本可以使聽者根據有聲書創造新的文本,比如繪制人物畫像或者制作短視頻,這些在原文本基礎上再創作的圖片、視頻等形式擴展了有聲書文本的內涵和傳播范圍。

傳統有聲書敘事模式重視講述故事,往往忽視了聽者參與創作新文本的環節。新文本層是數字時代有聲書敘事的延伸,能夠改變聽者的被動地位,形成作者和聽者共同參與的敘事模式。亨利·詹金斯認為:“跨媒體故事橫跨多種媒體平臺展現出來,其中每一個新文本都對整個故事作出了獨特而有價值的貢獻。”新文本層是在作者創作的敘事文本基礎上,敘事接收者即有聲書的聽者創作新文本的階段,新文本層既有作者和聽者的互動,也有作者文本和聽者文本共同打造的新內容宇宙。

數字媒介重塑了敘述者和聽者之間的關系。網絡發展帶來的交互性,使作者、朗讀者或角色扮演者、故事、聽者之間建立了新的關系。數字媒介的新敘事形式“更注重表現策略(即話語),最重要的是注重語用因素:用戶參與的新模式;互動的新類型以及作者(或者說系統設計者)、情節、用戶之間的新關系”。新的互動模式使作者和聽者能夠共同生產新文本,增加原文本內容的豐富性和完整性。

基于媒介賦權的文本創作模式、閱讀模式和互動模式的改變,“在閱讀過程中,理想讀者并不僅僅滿足于去聽一個構成的話語和簡單轉述一個虛構的故事,他還具有巴爾特所期待的生產性讀者的某些因素,在閱讀過程中制作新的話語”。2022年,喜馬拉雅聯合《哈利·波特》全球數字出版商Pottermore Publishing共同推出全球首部《哈利·波特》官方授權中文有聲書。《哈利·波特》有聲書以聲音文本的感召力,啟發用戶創作新的敘事文本。用戶在有聲書界面建立了“#這就是青春吧”和“#我與哈利·波特”話題,用戶在話題下面分享自己與《哈利·波特》有關的故事,也有人根據自己對文本和角色的理解繪制了相應的人物角色圖像。在“哈利·波特官方圈子”里面人們發布自己的專屬手賬。聽者創作的新故事文本、人物角色圖像和手賬增加了《哈利·波特》原文本的吸引力,擴大了原文本的傳播影響力。聽者也通過創作新文本,超越了被動接收者的地位,成為新文本層的主要參與者和貢獻者。由此,數字化流動空間中有聲書的原著作者、音頻創作者、文本、聽者等形成了新的內容創作生態。

四、總結與展望

人們在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中的流動化生存實踐建構了新的流動空間。“敘事從一開始就是一種生產聽覺空間的行為。”流動空間中,聲音隨著人的流動建構的不再是劇場等實體聽覺空間,而是流動的無邊界的聽覺空間,聽覺的重要性被重新發現。在流動空間中,有形的書籍轉變為有聲的書籍。“如果說印刷技術以物質性塑造了知識的外觀,數字網絡技術則以非物質性改變、去除了知識的外觀。”但是,無論是有形的書籍還是有聲的書籍,出版物作為人類傳承和傳播知識載體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

當敘事遇上數字化,敘事不再僅是以虛構的話語講述社會生活的故事。雖然故事內容仍是敘事的核心,但是數字敘事文本的生產、傳播和再創作過程都成為敘事意義實現的關鍵。在流動空間中,有聲書的故事層、文本層和新文本層共同構成了數字有聲敘事文本。數字敘事更強調“重新建構”,借助數字技術重新整合、關聯、描述已有資源,進而鼓勵多樣性的表達、分享,甚至是激發新的創作。因此,優化有聲書敘事模式的可行路徑是在故事層借助聲音獨一性特點優化故事講述方式,在文本層復現自然和社會音景,以此提升人們的聆聽能力,在新文本層激發聽者的數字文本創造力,促進作者與“理想聽者”的空間對話和情感對接。

未來有聲書也將成為人們在元宇宙中重要的閱讀載體。“元宇宙則將通過‘視、聽、觸、識的閉合方式,創生幻覺性的沉浸意識和交互體驗感,最終形成嶄新的故事情境。”可以期待元宇宙背景下的有聲書突破人工智能生成有聲故事的機械化,增加有聲故事的情感內涵,實現場景化智能語音配置,營造沉浸式聽覺體驗,并且開拓新的用戶參與敘事模式與互動模式,激發用戶跨媒介文本生產的積極性,為人們提供更加理想的聽書體驗。

(作者朱赫男系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21 級博士研究生;王鵬濤系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敘事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分析
今傳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1:28:47
論莫言小說《我們的七叔》的敘事藝術
澳大利亞二戰后女性生活寫作特點探析
文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8:37:38
主旋律影片《開羅宣言》敘事分析
聲屏世界(2016年10期)2016-12-10 21:12:34
滿族說部中的英雄敘事模式
《叫我第一名》的敘事風格探析
電影文學(2016年19期)2016-12-07 20:30:31
《建黨偉業》的愛國情懷敘事與當代啟示
電影文學(2016年19期)2016-12-07 20:01:35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今傳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1:37:26
略析沈從文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質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5:39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中的隱喻探究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49: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午夜视频日本|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精品99在线观看| 在线毛片免费|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欧美天堂久久|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91福利在线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伊人91视频|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日本午夜网站|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青青草91视频| 欧美色香蕉| 91娇喘视频|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熟妇无码人妻|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国产美女免费|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欧美亚洲欧美|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5555国产在线观看| 美女被操91视频| 久久综合激情网| 亚洲69视频|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欧美日韩资源| 国产AV毛片| 亚洲视频三级|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亚洲第一成年网|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2014|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67194亚洲无码|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