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脆菡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大班額教學模式往往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而小班額個性化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特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班額個性化教學的優勢,積極探索適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個性化教學策略和方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機會。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班教學;個性化教學
一、設置個性化教學目標
在實施小班額教學時,教師可以更加細致地關注到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與學習能力差異,進而針對不一樣學生設置不一樣的教學目標,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計劃與評估策略,從而提高教學的科學性、精準性、高效性。
(一)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
在小班額個性化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分析,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這不僅包括觀察和記錄學生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學科知識掌握情況,還需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與溝通。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可以進一步收集信息,了解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動機,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個性化分析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并為其制訂具體的教學目標。對學習較快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更高層次、更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以滿足他們的進一步發展需求;對學習較慢的學生,教師則需要采用漸進式的教學方法,提供更多的輔導和支持,確保他們能夠逐步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技能。
(二)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計劃
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分析結果,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個性化的教學計劃意味著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能力水平安排相應的學習內容和任務。針對學習較快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具深度和廣度的學習材料,引導他們進行擴展學習或研究性學習,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挑戰性思維和分析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討論或開展項目研究,鼓勵學生在團隊中合作、交流和分享,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針對學習較慢的學生,教師應采用漸進式的教學方法,以確保他們能夠逐步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可以從基礎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和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此外,教師還可以提供更多的示范和實踐機會,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個性化輔導和反饋,幫助他們取得進步。
(三)實施個性化的評估與反饋
在個性化教學過程中,及時進行評估和反饋對教師而言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借助不同形式的評估工具,如定期的測驗、作業和討論,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評估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掌握程度,以便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根據評估結果,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計劃和任務進行適當調整,為他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學習支持和指導。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個性化的反饋,給予學生具體明確的指導意見和建議,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
二、差異化應用教學方法
在小班額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基于個性化的教學目標應該實施不一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科目時找到快樂,愿意自主地去鉆研數學知識。具體而言,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應用在小班額的差異化教學過程中:
(一)實物演示教學法
這是指教師利用身邊的實物、教具來演示數學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以及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近距離觀察、分析思考,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實物演示法可以使數學內容形象化、數量關系具體化。比如數學中的相遇問題,通過實物演示不僅能解決“同時、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還為學生指明了思考方向。
(二)游戲化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和喜好,游戲化教學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采用趣味性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利用角色扮演游戲或者益智小游戲等,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數學的樂趣,同時幫助他們鞏固學習內容,這可以有效培養他們的耐心、責任心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互動式教學法
互動式教學法是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啟迪和創造力發展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互動,積極思考和提問,了解課程材料和主題。例如,小組討論、PPT展示、小品表演等。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發展學生的團體合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課堂互動和小組合作,學生可以增加知識面,并獲得更多有助于學習的思考和概念,從而有效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
三、實現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究的有機結合
在小班額數學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更能掌握全班學生的整體學情與個性差異,從而設計高效、多元、互補的教學組織形式。這些教學組織形式不僅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還要為學生盡可能地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與平臺,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與他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一)分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個性化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通過討論與分享想法,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他人帶來的真實幫助。小組合作學習會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團隊工作精神。
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善于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合作學習,從而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小組合作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等。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要給學生恰當的指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織交流時,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進行匯報。采用分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相互勉勵、互相鼓舞,共同討論數學問題并一起尋找答案,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自主探究式學習
自主探究式學習是學生自己探究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實質是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自由發揮,自主探究數學知識,這既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對數學正確性的校驗能力。在小班額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將自主探究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有機結合,使用情境教學等策略,科學合理地構建出數學教學情境,利用學生各項感官能力的靈敏度,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讓學生在思維的引導下自主參與到數學知識探究過程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小班額個性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優勢。通過個性化教學目標的差異化設置、教學方法的差異化應用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促進,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小學生進行學習,在課堂上要使用不同方式的教學,讓他們投入數學課堂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裴小強. 小班化教學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2):189.
[2]娜仁. 小而精,靈而活:巧設小班化,構建高效率數學課堂教學[J]. 才智,2020(11):109.
[3]胡翌婷. 尊重個性差異,關注學生成長:小學數學開展小班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3):125-127.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