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甜甜
摘? 要:“雙減”政策的推進,為學生減輕了課后學業壓力,同時新課改也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當前的教育模式,在小學階段數學課堂中結合繪圖解決數學問題是十分有必要的,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目前的數學教育非常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建設。尤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圖”與“形”互動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可以為數學邏輯的形成做好鋪墊。教師通過建構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繪圖表達信息的能力,最終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繪圖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繪圖策略;數學素養
繪圖是一種重要的數學解題策略。繪圖的目標是使學生通過繪圖解決數學問題,抽取有用的信息,將文本轉化為具體圖形的思維過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繪圖問題的理解能力差,繪畫能力也參差不齊。但繪圖策略對提升小學生數學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數學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繪圖意識和能力。
一、識圖繪圖技能培養的重要性
繪圖策略,其實就是運用數學的思考思維,將抽象的問題用繪圖的形式,在一邊思考一邊繪制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信息中隱含的條件展現出來。這是“數學抽象”和“數學建?!敝R的核心素養。隨著數學核心素養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逐漸受到重視。這不僅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边@一論述即“數形結合”的重要思想。數形組合的本質就是數字符號和圖形之間的一一對應,能夠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從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來看,目前小學的學生大多傾向于看到和觸摸到的直覺,并且通過對直覺的認識來理解抽象的概念。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從“形”到“數”,對培養學生的數知性、邏輯思維都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數學教學法的研究和運用越來越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可以很好地促進小學生的抽象和直覺思維的發展。而且從培養具有核心數學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一長期目標出發,會對數學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發展方向
(一)利用繪圖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的學習,隨著年紀的增長會越來越困難。面對陌生、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抵觸和厭倦的情緒,從而陷入學習的困境,不能集中學習興趣和注意力。高效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課后答疑的耐心以及教學實踐的成效都有很大的影響。學校是師生雙方共同發展的場所,應該在教師隊伍中投入大量的教學資源,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和繪圖策略的實際運用,使教師更好地傳承多年的教學實踐。
(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經驗
在數學教學中,如果遇到一些抽象的、難以捉摸的立體圖形,采用高效的繪圖方法,便能把抽象的圖像轉換為具體的理解過程。使用繪圖策略可以提高學生對圖形、空間的認識與興趣。比如,在認識圖形的教學中,解釋正方形有幾條邊,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畫一個正方形,讓學生一邊畫一邊思考。在解決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在教學中使用繪圖的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的目的。
三、以繪圖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培養識圖能力,知數形結合
1. 以形思數,在直觀中理解數
“形”是指學生在開始學習數學時,要從數字和形狀的關系中,建立一個基礎的數字概念。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種實物圖形和學具,進行擺動計數,通過感官、興趣來操縱內化數的概念。如,在“1—5的認識”一課中,運用點數法,讓全體學生參加情景圖所列出的數字,并以實例舉例說明。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出一只狗、一個排球等,都可以用“1”來代表。如此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將對象與數字符號進行對應,完成符化號的處理。
2. 以數思形,在轉換中建立形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較差,遇到一些枯燥的數學知識時,往往沒有耐心。在解決此類實際問題時,可以通過繪圖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字轉換成具體的圖形,從而使得題目中的數值關系更為直觀。許多數學上的小問題都能通過圖表來求解。如,一家包子店,有12個人在排隊,小美是第4個,那么小美身后還有幾個人?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繪圖來求解,將數轉化為形,從而讓學生精確地列出小美身后的人數。
3. 以圖譯文,在閱讀中梳理形
小學生的抽象思考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發展,在遇到純文字的數學問題時,更是難上加難。繪圖能直觀地表達所需的數學信息。如加減問題,教師讓學生自覺地畫出一幅畫,并能從畫出的圖形中理出一道題中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對數量的關系進行分析,從而達到解題的目的。
(二)構建教學模式,促問題解決
1. 創設繪圖解題的情境
營造生動活潑的環境,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問題為導向,以情境為導向,使學生能從情境中獲得新的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總是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能使他們很好地發現問題的答案。
2. 注重繪圖過程的培養
首先,讓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當他們不知道怎么繪圖,或者覺得繪圖太麻煩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繪圖分析,讓他們自己思考和討論。通過對比,學生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的作用,應知道如何去鼓勵和激勵學生,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 重視繪圖策略的總結
教師應對學生繪制的圖形進行評價總結,歸納其長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各類數學知識和技巧,并在學生遇到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時,幫助其及時解決。在課堂上,教師對繪畫策略的總結會在學生心中種下一粒繪圖的種子,在以后的實踐中將逐漸長大,促使學生終身受益。
(三)發揮繪圖價值,助學生解題
1. 利用繪圖理解題意,提高學生數學解題的能力
在解決低年級數學問題時,往往會遇到單純的數學文本題。小學生讀起來感覺十分單調,認為沒有意思,也沒有吸引力,同時又很難理解其含義。此外,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集中在直觀的形象思維上,單純的文字表述導致學生存在理解不了題意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繪圖策略將非常具有說服力,通過圖形來搭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考的橋梁,學生的學習會更加深入。
例如,在“兩位數加減問題”的教學中,教師提問:“今年野生鴨子數量為15只,今年相比較去年則減少了10只。問,去年有幾只?”繪圖能清晰明了地描述今年的野鴨與去年的野鴨的聯系。學生可以在已知條件上進行繪圖表示,再通過形象的繪圖來找出數量的關系。學生一旦形成數形結合的觀念,對他們的思維方式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對數學邏輯思維的建立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2. 利用繪圖表達思路,提高學生辯題的能力
當學生遇到用數學語言很難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采取繪圖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清晰和完整。例如,教師提問:“王叔叔從甲市到乙市,2個小時走了120千米,如果王叔叔用相同的速度,兩個小時以后就能夠到乙市,問兩個城市相距多遠?”這種路程的計算,可以通過直觀的線段圖來表示。這個題目訓練學生的認真辯題能力,2個小時在題目里沒有真實意義。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可以獲得認真思考的能力,對其未來的學習十分有益。
3. 利用繪圖化抽象為具體,助力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繪圖能把真實的情況歸類成數學模型,并能迅速而精確地找出問題的答案,教師必須靈活使用。如使用彩色條形圖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能把題意解釋清楚,從抽象變具體,幫助學生理清楚數量關系。從而找出問題的重點。
例如,教師提問:“要挖總長60米的水溝,已經挖了15米。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這種不能一步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嘗試用彩帶圖表示出題中已知和未知的條件。借助彩帶圖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解題:要求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指一指圖中哪一部分表示“剩下的”,怎樣求?剩下的按怎樣的要求挖?學生可以從圖中直觀了解到必須先解決隱含的“剩下還有多少米?”這一中間環節,巧妙地把題目中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成圖形,為學生解題服務。
(四)關注繪圖教學過程,逐步培養能力
針對目前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采用更優質、更科學的數學教學模式。如自由繪圖,也就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作圖。雖然開始時,學生的畫技很粗糙,不知道該怎么開始。但是他們對圖形的認識卻沒有任何問題,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去畫,去了解問題里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找出其中的關鍵,然后再去尋找答案。這種圖形通常沒有固定的格式,也不是直線圖,也不是塊圖,而是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來繪制的。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圖形來解決問題,這樣既能鍛煉他們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的思維,還能增強他們的創造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在學習繪圖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使用簡單的符號,例如,把線段、括號等加入圖中,讓圖像變得更加直觀、簡潔。復雜的數字,在圖表上一目了然,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規律,找到答案。在此階段,教師要著重強化一些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建構圖形的基本步驟,以及圖形的最終作用,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掌握圖形的使用方法,從而培養他們對圖形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審圖和解題的習慣。在此階段,學生對圖形的控制能力將會比以前更強,可以嘗試用簡易的繪圖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到學生對教學的認識和關心。教育是一種雙向的、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并優化繪畫教學方式。而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與回饋是非常關鍵的。任何一方的單邊推動,都不可能提高最終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數學成績也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和學生在進行繪圖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充分的交流,建立及時反饋、充分交流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和理解,并適時地調整自己的繪畫策略。比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設置難度較小的作業,以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動力;當學生對數學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時,則把作業改為更難的形式,加入更深層的繪畫技巧,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因此,從一年級起,教師就可以訓練他們的繪畫策略。一開始不需要太多干預,讓他們自己去畫,等他們熟悉了之后,再開始指導他們繪圖要點,這樣才能讓他們更精確地表達,從而形成整體的思路。同時引發外部的數學興趣和思維邏輯,鍛煉學生的思維實踐能力,增強他們的解題能力、數學素養和動手能力,全方位地提高教學質量。
(五)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優化課堂效果
在網絡時代,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把多媒體和動畫幻燈片等科技手段應用到數學圖像教學中。如,教師可以把圖形化的教學計劃與動畫效果結合起來,通過使用動態繪圖的方式,讓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更加直觀,從而達到圖形轉換、空間轉換的目的。教師把繪畫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達到優化課堂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目標。
四、結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繪畫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日常生活積累,才能有所收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其簡潔的美感來表現數學知識,帶領學生仔細品味繪畫所帶來的美感,體驗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參考文獻:
[1]呂朱紅.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究[J]. 讀寫算,2022(01):159-161.
[2]陳燦海.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0(94):61-62.
[3]李政洋. 小學數學應用繪圖教學策略解決復雜數學問題的研究[J]. 讀寫算,2020(02):119.
(責任編輯:鄭? 暢)